明成祖朱棣杀死三千宫女的传言是真的吗?
这事是因一个朝鲜女子而起的。
那时候,朝鲜半岛上的王国是李朝,作为明朝的藩属国,当然要拍宗主国的马屁。
方法之一就是给明朝皇帝送美女。
朱元璋的时候送过,朱棣的时候也送。
朱棣对朝鲜美女倒是情有独钟,不断要求朝鲜送美女。
送得多了,就难免有问题。
例如曾经送过一个姓黄的美女,来的时候竟然怀有身孕。
她在家早和邻居以及自己的姐夫有私情,这孩子也搞不准是谁的。
她得知自己要送到明朝皇宫,就吃了点药,半路上流产了。
这个女子肯定长得十分漂亮,因为到了皇宫朱棣特别喜欢她。
可能是由于宫斗吧,她被人举报了。
朱棣很生气,罚她打耳光。
但是也没有杀人。
点起最后一把火的是一个姓权的女子。
这个女子人长得漂亮,还十分精通诗词和音律。
朱棣封她为贤妃。
这个可人儿红颜薄命,早早病死了。
本来正常死亡,但是一个姓吕的宫女举报说权贤妃是被另一个朝鲜的女子吕婕妤下毒给杀害的。
朱棣竟然不问是非,将这个姓吕婕妤用烙铁折磨了三个月,然后才杀死。
这还不解气,朱棣要朝鲜国王将吕婕妤灭族。
但是案件很快露出真相,根本不是吕婕妤害死的。
是这个姓吕的宫女曾经想要以同姓为理由结交吕婕妤。
吕婕妤拒绝了,吕功女就借机陷害。
朱棣感觉自己被利用了,他就更生气了。
天子之怒,流血百里。
他严加审讯了这个宫女,这个宫女还有一个同谋,是一个姓鱼的宦官。
两个人有私情,一个宫女和一个宦官,能干什么好事?
朱棣迁怒于宫女和宦官乃至整个后宫。
他大肆屠杀。
朝鲜送来的的女子几乎都被杀了,宫女和宦官死得更是数不胜数。
所以三千之数,不光是宫女吧。
这事记载在《李朝实录》上。
有个有趣的记载,有宫女在临死之前还骂:“自家阳衰,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你自己不行了,我们找个太监逗乐子,有什么错。
看来朱棣存在那方面的障碍,细细想起来,他所有的孩子(四个儿子五个闺女)都是在他27岁之前生的,27岁之后,他就不再生育。
赢得了天下,输了它。
可怜,难怪他杀起后宫的人来如此变态。
明成祖朱棣杀死三千宫女的传言是真的吗?
朱棣不是杀三千宫女,而是以凌迟的刑罚活剐了2800名宫女,还饶有兴致地挨个亲自操刀剐完。
这起惨案源于几个朝鲜女子在大明的一场宫斗导致的。
朱棣称帝后,朝鲜王进献了一群朝鲜的绝色女子,朱棣笑纳了这批美女,并且都给纳入后宫给了封号。
其中权氏封贤妃,任氏为顺妃,李氏为昭仪,吕氏为婕妤,崔氏为美人。
而权贤妃肤色白皙、姿容美丽,还善于吹箫,朱棣实在是喜欢得不得了,宠爱之至。
甚至连打仗都随时带在身边相伴左右。
不幸的是,在永乐八年(1410年),朱棣带着她从北京返回南京,权妃不幸病逝。
就在这时,一个人的出现震惊了所有人!
一个名叫贾吕氏的宫女,向朱棣举报,说是吕氏(婕妤)在茶水中下毒,杀了权妃。
心爱的宠妃突然去世,朱棣内心十分悲痛,收到举报后,更加失去理智,一怒之下砍了吕氏,并诛连了与吕氏相关的宫女、宦官等数百人。
搞死了吕氏,贾吕氏也受到朱棣的宠信,在宫中肆意妄为,甚至与宦官鱼氏偷情,俗称”对食“。
按说这种属于严重违规行为,是要受到严惩的,但朱棣比较宠信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贾吕氏和鱼氏心中畏惧,竟然自杀了,这下可就更严重了!
在朱棣看来,自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没想追究,可这俩人何至于会害怕到自杀?
其中必有猫腻!因此下令彻查。
这一查,直接引出惊天秘密!
经过一番严查,兴许是有些宫女太监经不住拷打,干脆就说这俩人儿想谋反,计划毒杀皇帝,所以畏罪自尽!
这条口供已经十分严重了,足以诛九族,可这还不止,在严查之下,又曝出一条秘闻!
经污点证人指证,多年前已经去世的权妃是正常死亡,不是被毒杀的。
那位贾吕氏原本是一个吕姓的商贾人家女儿,进宫做了宫女后,因为那个朝鲜吕氏婕妤跟她同姓,所以想和她搞搞关系,结交一下。
谁知这吕婕妤压根儿不搭理她,对她不屑一顾,因此怀恨在心,借权妃病逝一事,诬陷是吕婕妤下毒害死的。
好了,事情真相大白,朱棣听得目瞪口呆,随即大怒!
谋反已经是诛九族的大罪了,这厮区区一个宫女竟敢陷害皇妃,害的朱棣误杀了数百人。
这是把皇帝当枪使了啊!
越想越气的朱棣当即下令把所有与贾吕氏相关的宫女抓起来,最终牵扯出2800人。
朱棣下令将这2800名宫女全部处以凌迟,而且到刑场亲自给每一个宫女操刀动刑,并观赏了行刑的全过程。
这就是这场惊天血案的全部经过,此事被记载到了朝鲜官方史书《李朝实录》中!
先是,贾人子吕氏入皇帝宫中,与本国吕氏以同姓,欲结好,吕氏不从,贾吕蓄憾。及权妃卒,诬告吕氏点毒药于茶进之,帝怒。诛吕氏及宫人、宦官数百余人。后贾吕与宫人鱼氏私宦者,帝颇觉,然宠二人不发,二人自惧缢死。帝怒,事起贾吕,鞫贾吕侍婢,皆诬服云“欲行弑逆。”凡连坐者二千八百人,皆亲临剐之。或有面诟帝曰:“自家阳衰,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李朝实录·世宗二十六卷》
稍微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朱棣嗜杀,也是存在的问题,像《明史纪事本末》就记载了朱棣在靖难之役后,割了铁铉的耳朵鼻子让他吃,还割了陈迪的儿子的耳朵鼻子逼陈迪吃了。
那杀2800宫女这事儿还被记载到朝鲜官方史书,这应该是真的了吧?
其实不然,《李朝实录》这段记载根本就是在胡扯,朱棣凌迟2800名宫女根本就是子虚乌有!
因为这段记载的疑点非常多。
其一,此事属于孤证,而孤证难立。以凌迟的手段杀2800人,朱棣还亲自上场操刀施刑,这么大规模的案件,涉案数千人,是瞒不住的,再怎么封锁消息,纸也是包不住火的。
既然瞒不住,那么在国内的一切史书中均找不到任何关于此事的记载,别说正史,就连很多写朱棣残暴的野史都没有记载。
只有朝鲜半岛的《李朝实录》有记载,所以这是孤证,是难以作为可信史料的。
其二,凌迟是个技术活儿,朱棣没时间这么干。《李朝实录》记载这事儿发生在永乐十九年(1421年),这一年前后,朱棣忙得很,没工夫干这事儿。
朱棣在永乐十九年(1421年)完成迁都北京的工作,他在北京御奉天殿,朝百官,大祀南郊。
永乐二十年(1422年)三月,朱棣亲征鞑靼,一直打到七月。
迁都是国家大事,要干的工作是相当繁重的,而且刚刚迁都完成,又发起进攻鞑靼,战争的前期准备,军队动员等也需要做很多工作。
再来看凌迟这个刑罚,按照明朝发生过的真实例子来看。
东厂的刘瑾被判“凌迟三日”,他被剐了3357刀,直到第三天剐到最后一刀,才让他死去。
懂这种技术活儿的刽子手又比较稀缺,假如京城里有10个人,一天处决10个,就算日夜不息,没个一年半载是搞不完的。
朱棣有这闲工夫亲自操刀?有时间观看全过程?他没别的事儿做了?图什么啊?
很明显,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其三,史料来源不可靠。《李朝实录》记载这件事是从一个叫金黑的女人口中得知的,这个金黑原本是朱棣的朝鲜妃子韩丽妃的陪嫁丫头。
朱棣死后,韩丽妃被拉去殉葬,金黑作为下人,不在殉葬之列,因此被放回朝鲜。
但这记载却十分矛盾,《李朝实录》和国内的《明英宗实录》记载的时间相差很多。
《李朝实录》说金黑在明仁宗时被放回朝鲜,她目睹了全过程,而明朝史书《英宗实录》则记载是英宗朱祁镇登基后,将她和其他朝鲜女子共53人一并放回朝鲜。
时间上就完全对不上,连时间都能弄错,可信度存疑。
放朝鲜国妇女金黑等五十三人还其国金黑等自宣德初年取来久留京师 上悯其有乡土父母之念特遣中官送回且谕其国王悉遣还家勿致失所。——《明英宗实录》
而且《李朝实录》本身可信度存疑!
康熙皇帝作为清朝数一数二的圣君帝王,在《李朝实录》中被说成了一个荒淫无耻的无道昏君。
看看这三段记载就知道了:
肃宗二年(1676年),清皇不恤国事,淫嬉日甚。
肃宗五年(1679年),皇帝游戏无度,不听政事,至于掠人妻妾。其亡徵败兆,不一而足矣。
肃宗十年(1684年),清主破吴三桂,取美女三百,贮之离宫,日事荒淫。
——《李朝实录》
这个时间段,康熙正忙着平定三藩之乱,即使平定叛乱之后的数十年里,依然是康熙文治武功的巅峰期。
荒淫无道、掠人妻妾,还取300美女,整日只知享乐???
可见朝鲜当时的史书,满口胡言乱语,瞎编一通,根本不可信。
明成祖朱棣杀死三千宫女的传言是真的吗?
祝大家阅读愉快!大明成祖朱棣夺取亲侄的帝位,成为历史上唯一造反成功的王爷,在位22年,“瓜蔓抄、杀十族” 、迁都北京,修大典,北征蒙古,南征安南;疏通运河,下西洋,可说争议不断,但他将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史称“永乐盛世”,他的丰功伟绩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明朝正史中并无记载,但在《李朝实录》明文记载他活剐三千宫女的之事是怎么回事呢!明成祖朱棣与徐达之女是患难之交,靖难之时徐妃曾力守北京,朱棣称帝后封为皇后,但徐皇后命薄,当上皇后才五年就病逝了。朱棣曾想娶亲小姨子为后,但被拒,自此朱棣十多年再没立皇后。
朝鲜进贡美女权氏,其姿色可谓是倾国倾城、聪明伶俐,能歌善舞,喜欢玉萧,更主要的是竟和徐皇后有几分神似,渐渐地得到了朱棣的宠爱,形影不离。
1410年朱棣率大军北伐,没想到权贤妃却病死在大军凯旋路上,朱棣悲痛欲绝但也回天无力。
后有妃子告密说权妃不是病死,而是被同为朝鲜妃子的吕氏妒忌而毒死,朱棣一听到自己的爱妃居然是被毒死的,大发雷霆,马上命人彻查。
一查又查出大事了!1422年,朱棣已经年老体衰,无能宠幸后宫三千美女佳丽,后宫大院那些正值妙龄、需要慰籍的宫女、寂寞难耐,把目标锁定在了太监这些“男人”身上,包括吕氏竟和太监有了坊间的“对食”。
“对食”,这种行为其实很多皇帝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甚至明朝后期有的皇帝还撮合支持他们,但不巧的是朱棣正欲立为后的宠妃王氏死了,原来不是事的事也就成了事,贾吕、鱼氏因害怕而上吊自杀,但朱棣并不罢休,又兴起株连之法,拘捕与贾吕亲近的宫婢,亲自审讯,大开杀戒,临刑时有人对着朱棣大喊,“怪你自己不行,我们才和宦官私通,何罪之有?”
这句话太劲爆了,原来朱棣32岁后没再生下一儿半女, 原来和赵构一样“不行”,这是赤裸裸的打脸呀,朱棣哪能受得了这个,将后宫里的三千多宫女全部以“谋反”罪处死,凌迟处死,也就是活剐,自己亲自监刑,还亲自操刀杀死宫女。这还不解恨,他竟然命人画了一幅贾吕和宦官拥抱的图片,用来羞辱这些宫女。朱棣活剐这些宫女之时,雷电击打了宫殿,但朱棣仍未停止屠杀!现有学者认为朱棣之所以如此残杀无辜,是因他晚年身患疾病,容易狂思,发作难以控制,再加上他生性多疑所致。
明成祖朱棣杀死三千宫女的传言是真的吗?
大明皇宫内,近2800位宫女的剐杀现场,成祖朱棣亲自坐在前面监督,一宫女将被用刑前,悲愤大骂道:
“你自己阳衰,人家才去找太监,何罪之有?”
这话似乎说中了朱棣的痛处,登时暴怒起来,下场拿刀亲自活剐了这位宫女。
这一幕惨剧,发生于永乐十八年,记载于朝鲜的《李朝世宗实录》之中。
此外,里面还记载了此案的缘由经过。
这件事,还得从一个受宠的朝鲜妃子说起。
或许朱棣真的是高丽妃子所生,所以他对高丽国和高丽女子,有种特殊的情感,尤其在饮食方面,他的习惯非常接近高丽国,据说每顿都要吃泡菜。
永乐六年(1408年)四月,朱棣派太监黄俨等人到朝鲜汉城,除了带去作为对方献马的回赐礼物,另外还带去了一份谕旨:
“恁去朝鲜国和国王说:有生得好的女子,选拣几名将来。”
李朝的皇帝李芳远接到谕旨,赶紧命令下面的人去办,于是汉城及各道州府郡县,一时被禁止婚嫁,最终,经过一番挑挑拣拣后,送来了五个女孩。
这五个女孩,最大的才十八岁,最小的只有十四岁。
那位十八岁的女孩,就是嘉善大夫工曹典书权执中之女,权氏。
还有另一位宣略将军忠佐侍卫司中领护军吕贵真之女吕氏,这一年她十六岁,被封为婕妤。
几年后的明宫血案,与她们两个有关。
五位朝鲜女孩入宫后,都有了封号,其中权妃因为最为秀丽聪慧,温婉大方,且擅吹玉箫,最受圣宠。据《明史·权妃传》所载:
恭献贤妃权氏,朝鲜人,永乐时期朝鲜贡女充掖庭,妃与焉。资质秾粹,善吹玉箫,帝爱怜之。
此外,这些女孩同伴而来的父兄都得到了封赏,权妃的兄长官职最高,为光禄寺正卿,也是爱屋及乌的缘故。余下者也都有四品官职。
而在后面和权妃相处的日子里,朱棣越发喜爱这位妃子,因其除了才貌过人,在饮食起居上更将朱棣照顾得异常舒适,以至十几年后朱棣临死那年,仍对她的好念念不忘,他对朝鲜使臣说:
“朕老矣!食饮无味,若苏鱼、紫蟹、醢文鱼须将来进。权妃生时,凡进膳之物,惟意所适;死后,凡进膳、造酒,若浣衣等事,皆不适意。”
由此可知,朱棣的生活基本被高丽化,他思念朝鲜的饮食,也怀念当初权妃在世时的照顾。
可是,这么完美的一位妃子,却没法陪伴他太久。
永乐七年四月,朱棣派使臣远赴鞑靼,试图安抚示好对方。然而使臣却遭到了杀害。朱棣勃然大怒,马上命淇国公丘福为大将军,率兵北征,谁知丘福贪功轻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没办法,朱棣只好亲征。
永乐八年春,朱棣率五十万大军北征,大获全胜。
而这一次北征,权妃一直跟在后帐服侍。同年十月二十四日,在返回京师途中,才二十岁的权妃便病死了。
权妃的薨逝,对朱棣的打击非常大,据朝鲜《李芳远实录》所载:
“永均(权妃兄长)曾拜光禄职,未受诰命,至是锡之,其待遇之厚倍于前日。帝赐言之时,含泪伤叹,至不能言。”
权妃去世后,朱棣又厚待了她的家人,而在封赏时,伤心得连话也说不出来。
如果不出意外,有关权妃的事,到此就结束了,朱棣再如何思念,那也是他自己心里的事儿,够不着旁人半毛钱干系。
可是,偏偏就是有人不安分,要借着权妃之死达到自己的目的。
永乐十一年(1413年),当年服侍权妃的宫女和吕婕妤的宫女吵架,那宫女吵到激动处,骂了一句:
“你家主子使毒药杀我的主子。”
这话可不得了,马上有人传到了朱棣耳边。朱棣一听,当然下令究治,最后翻出一段可怕的内幕:
大意是,当年权妃入宫后,马上接替去世的皇后掌管了六宫,吕婕妤看着很不爽,曾当面唱衰:“皇后有儿孙最后都得死,你又能坐这个位置多久?”
随后,吕婕妤就勾结两个内官和一个银匠,用砒霜粉末放入胡桃茶中,毒杀了权妃。
朱棣得知这内幕后,怒不可遏,不由分说下令把两个内官和银匠处死了,吕婕妤没有那么痛快,她被用铁烙生生烙了一个月,直到最后身上没有一处完好的地方,才把她杀了。
此外,吕婕妤宫中的下人一一被牵连,吕婕妤在朝鲜的家人都被抓来处死。
最终,有三百多人毙命于两个宫女的吵架。
需要说的是,这还是一桩冤案。
事实是,在权妃等五个朝鲜妃子入宫后,有一位家里经商的妃子吕氏(为了将其和朝鲜吕婕妤区分,人称其贾吕),见到吕婕妤还算风光,就想要以同姓为由结好,但却被吕婕妤拒绝了。
这贾吕自尊心严重受挫,因此怀恨在心。
后来,权妃突然病逝,贾吕便构陷是吕婕妤毒杀了权妃。
更需要说的是,这个真相直到朱棣晚年才得见天日。
而在三百多人的冤案后面,还有更多人将因贾吕而葬送性命。
永乐十八年(1420年),贾吕和另一位宫人鱼氏不知怎的跑去和太监暗通款曲了,被朱棣察觉了,却一反常态没有追究。
可是呢,这吕氏和鱼氏不知为何知道自己的丑事暴露,竟然吓得双双自尽了。
这一自尽不要紧,却激怒了朱棣,认为这吕氏是个祸根,肯定还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丑事,便将她宫里的婢女抓来拷打。
这些宫女何曾受过这等折磨,三两下就招了假供,说吕氏宫里在密谋弑杀皇帝等等。这可把朱棣吓坏了也气坏了,马上将这些宫女供出的同伙一个个抓来,就这样,一个接一个,最终查出的包括连坐的一共2800人。
她们都将被施与剐刑。
至于施刑现场,《李朝太宗实录》是这么记载的:
连坐者二千八百人,皆亲临剐之。或有面诟帝曰:“自家阳衰,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
而朱棣在被痛骂后,还非常变态的命画工画出吕氏和太监拥抱的画像,意在惩戒后人。
两桩惨案下来,一共三千宫女倒在朱棣的摧花辣手之下。
老实说,朱棣这个人,跟乃父朱元璋一样,颇具雄才大略、治世之才,然而其心狠手辣、残暴冷酷也完全遗传了朱元璋。
最为世人所知的,便是他早年对建文遗臣的残忍屠戮,前所未有的“夷十族”,“瓜蔓抄”都是他的发明,无数无辜因他一句话毙命,那些没被杀的罪臣女眷,被发往教坊为官妓,他还特意安排每夜二十多位汉子去守着,折磨死的女眷就直接丢出去喂狗吃了……
这些惨剧就记载于《国朝典故》、《南京司法记》中。
如此一看,朱棣活剐三千宫女,似乎并不奇怪。
可是,这件事真的存在吗?并不见得!原因有三个:第一,此事只有单方面资料
这件事,仅仅记载于朝鲜的《李朝太宗实录》,而在《明史》、《明通鉴》等国内权威史料中皆无记载。甚至如前文我们所提及的朱棣做下的惨剧,《国朝典故》这些史料中都没有避讳,如何对于“活剐三千宫女”一事反而闭口不谈呢?
需要注意的是,编撰《明史》的那些人,相对而言是同情建文帝的,如何朱棣这么大的黑料他们都放过了呢?不科学呀。
至于《李朝太宗实录》的记载,其获取信息的渠道,可信度并不高。据其所言是跟随朝鲜妃子而来的一位保姆,于宣宗时期被放回朝鲜后所回忆的,朝鲜也没有做考证就记载了下来。
二,这件事的起因缺乏说服力
如果细细一看,这件事的发展脉络是很不合常理,很经不起推敲的。
且不说两次杀人相隔的时间太久,就说这吕氏,明明一直没有得宠,才想着陷害吕婕妤。可即便权妃、吕婕妤都去世了,后宫美人还是数不胜数,朱棣就一定会宠爱她?甚至宠到了明知道她和太监私通还甘愿顶着绿帽子的程度?以朱棣后来活剐三千宫女的残忍,他大概只会私下命人将这吕氏撕了。
而在吕氏鱼氏自尽后,朱棣怎么突然就被激怒了?他为何要被激怒?本来他已经知道吕氏鱼氏私通太监并且原谅了啊,自尽不正好悄无声息掩盖丑闻吗?为何要把事情闹大?
总之,这件事就说得朱棣是个毫无逻辑毫无思想的精神病患者似的。
最后,此事不符合常识
按朝鲜史料所载,后面这2800位宫女,是朱棣亲手活剐的“皆亲临剐之”。
可是啊,这时候的朱棣,已经是年过六十的老头了,而且据《三朝圣谕论》中所载,早在永乐十五年,朱棣就因为疾病无法视朝了,“十五六年以后,太宗皇帝有疾多不出”。而对于这么一个多病体迈的老头,活剐2800人是什么样的概念?
明朝正德年间,太监刘瑾被施剐刑,那是需要一片片将犯人肉切下,需要切三千刀,直到犯人死去,刘瑾整整撑了三天才死。
家里做饭的人都体验过切肉的感觉,刀再锋利,也需要力量,强壮彪悍如我,在家里切个两斤五花肉,手都要酸好一阵。
所以活剐一个刘瑾,要三天是非常正常的,这2800宫女,又该剐多久?六十多岁的朱棣又能否承受得住这种负荷?答案很明显。
所以,所谓的“朱棣活剐三千宫女”,基本上就是高丽国偏信保姆之言记下的假案,当然这或许也有高丽国对朱棣的成见的成分,至于是为什么什么,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明成祖朱棣杀死三千宫女的传言是真的吗?
众所周知,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
提及这位皇帝,他是明朝十六位皇帝中最有作为、功业最高的皇帝,一生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开创了明朝的盛世巅峰,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盛世——永宣盛世,堪称“千古一帝”。
但据《李朝实录》记载,朱棣当年曾活剐(即凌迟)三千宫女,还有人因此称之为残暴君主。
那么一向以文武双全,机智勇敢著称的贤君明成祖,为何会做出活剐三千宫女的愚蠢事件来呢?
事件的起因缘于朱棣的后宫。
故事要从建文四年七月,朱棣成功的登上皇帝宝座说起。
俗话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贤惠的女人,朱棣也是这样幸运的男人,在背后支持他、照顾他的女人就是王妃徐氏,她待人处事,体贴谨慎,知书达理,还有亲临战场杀敌的本领,两人非常恩爱。所以在明成祖登基四个月后,即封徐氏为皇后。
但在永乐五年,徐皇后病逝,明成祖不想再立皇后,此后,就由朱棣独宠的王氏与权氏两位妃子服侍他。
这两位宠妃也都是贤德仁厚之人。据了解,王贵妃具有很高的才情,为人谦卑,当年徐皇后在世时,她用心侍奉,而且毕恭毕敬、谨慎小心,没有任何怨言,所以朱棣非常敬重和欣赏她。
再说权妃,是从朝鲜选来的美女,国色天香,聪明过人,能歌善舞,尤其是善吹玉箫,而且温柔贤惠,细致体贴,善解人意,每次朱棣下朝之后,权妃都会倾心照顾。
自从权妃的出现,朱棣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变得也渐渐温柔了起来,因此被朱棣昵称为权贤妃。
朱棣对权贤妃的爱越来越深,甚至出兵打仗都要带着她。
永乐八年,明成祖去打仗时,又带上了权贤妃。但在返回途中,她不幸得了很严重的病,最后因无法治疗而病逝,当年权妃仅二十二岁,明成祖伤心欲绝。
从此之后,一切美好景象发生惊天逆转。
下面,就来分析贤君明成祖活剐三千宫女的真正原因。
一、伤心过度,神志不清,乱杀无辜。
权妃去世以后,明成祖非常伤心,最后竟然因伤心过度,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整天精神恍惚、思维混乱。
当时,朱棣听到一名宫女的举报,说权妃是被吕妃串通太监用下毒害死的。
朱棣听后顿然大怒,暴跳如雷,甚至没有调查事情的真假,就立马下令处死了那个太监,同时让吕妃遭受着酷刑之苦,一个月后,最终被烙铁反复烙死了。
而揭发吕妃的宫女也姓吕,在史书上称为“贾吕”。
二、再失宠妃,恰遇举报,大肆杀戮。
失去心爱之人,让朱棣异常痛苦,这也使他的性情变得越来越暴躁,而且非常愿意生气,动不动就发脾气,甚至没人敢招惹他。
此时,只有王贵妃陪伴左右,并经常弹奏乐曲为皇帝调节心情,精心护理与服侍。
正在朱棣准备立王贵妃为皇后之时,不幸的事情又一次降临到他的头上。
永乐十八年,王贵妃也不幸离他而去,让他再一次经历丧失宠妃的伤痛,陷入极度的悲伤之中。
恰巧此时有人举报,那位检举吕妃的宫女贾吕与太监“偷情”,朱棣听后勃然大怒。贾吕被吓得上吊自杀了。
可朱棣并没有就此停手,竟然用此酷型对待和贾吕关系好的其他宫女,怀疑她们还有其他阴谋。
后来有一名宫女因经受不住严刑拷打,就诬陷说后宫有人要谋害皇帝。
这下,朱棣皇帝就更生气了,于是就下令彻查后宫,以至于到最后,被牵连人数竟达到3000多人,这些宫女在严刑拷打下都屈打成招,承认自己是“谋逆”的宫婢侍女。
所以,朱棣就下令,将这3000人活活处以剐刑,也就是凌迟处死。
据《李朝实录》记载,朱棣活剐这些宫女的时候,雷电击打了宫殿,大家都以为朱棣会停止屠杀,可没想到,恰恰相反,朱棣杀得更厉害了!
综上原因,明成祖朱棣活剐三千宫女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一个“情”字。
其实,作为皇帝能做到情感专一,是值得称颂的,但最后因失去宠爱之人而导致方寸大乱,而且不分青红皂白地杀死那么无辜的宫女侍婢,手段极其残酷恶劣,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朱棣虽然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有贡献的明朝皇帝,但却因生性多疑残忍杀害许多无辜的生命,而永远背上残暴君主的恶名。所以,是功是过自然由后人来评说。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明成祖朱棣杀死三千宫女的传言是真的吗?
明成祖朱棣也是一代明君,但也有说他嗜杀成性,这里不多说,公道自在人心,不过,说他活剐三千宫女,就有专门黑他的嫌疑了,朱棣坐上皇位后,22年一直勤勉执政,迁都,北征,下西洋,种种事情忙的焦头烂额,作为皇帝,他连后宫都少去,哪里会有这种变态心理去活剐三千宫女呢!
朱棣年轻时被朱元璋封为燕王,统筹北京,在和北方蒙古的较量中,朱棣逐渐成熟,并且拥有一大批追随者,他本人的军事才能也得到了锻炼!后来皇太子朱标早逝,朱元璋驾崩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心急削藩,然而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南京失守,建文帝失踪,朱棣登基,史称明成祖!下面我们再来说说这个谣言。传说,在皇后去世后,朱棣十分宠爱一个妃子,也许是为了转移对皇后的思念,这位妃子年轻美丽,擅长吹箫,朱棣有了烦心事,只有这位宠妃才能使他舒心。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朱棣忙于国事,后宫皇后大位空缺,于是宫斗纷争开始,他的这位宠妃也被毒死,朱棣知道后大怒,严刑审讯,众多宫女被调查,但是,他们经不住酷刑,有些人为了求死,只能说自己不仅要毒死贵妃,还要毒死皇帝,还有些宫女,趁此机会乱咬一通,朱棣心乱,盛怒之下下令活剐了三千宫女!
个人认为这些只能是传说,甚至是故意黑朱棣。朱棣虽然篡位,但是做了皇帝之后,一直勤勉,奉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政策,亲征蒙古多次,保卫北方,派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修著永乐大典,疏通运河,派使者出使周边各国,永乐盛世在他的努力下开始出现!
一个如此勤勉的皇帝,就算有些毛病,也不至于一口气活剐三千宫女吧!
欢迎朋友们评论区交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