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投原子弹苏联按兵不动,为何美国一投苏联立刻大军压境?

这是个巧合,真的是个巧合,这个巧合让美国和苏联都很后悔

到1945年年初,随着美国在诺曼底登陆以及苏军攻入德国本土,纳粹德国的战败已成定局。为了协调战胜国在战后的利益分配,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美英苏三国领导人在苏联克里米亚的雅尔塔举行了会议,共同协商战后的国际秩序以及苏联对日作战的问题。(雅尔塔三巨头)

虽然在二战时期日苏分属于互相敌对的两大阵营,但在二战的大部分时间里日苏都是维持着和平状态。早在1941年4月13日,日本和苏联就在莫斯科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根据此条约规定,日苏两国互不侵犯,苏联则终止对华武器援助以及承认伪满洲国。此后一直到1945年年初,苏联和日本还是处于和平状态。(《日苏中立条约》签署现场)

当时眼瞅着欧洲战事即将结束,美国十分希望苏联能在结束对德战争后参加对日战争,与美国一起攻打日本本土。对此斯大林则向美国提出了很高的交换条件,苏联要求美英承认苏联对东欧的控制,并且在打败日本后将千岛群岛和整个库页岛交给苏联。

由于急切盼望苏军参战,美英答应了斯大林的条件,最后双方达成协议,苏联必须在对德战争结束的三个月内对日宣战。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正式投降,此后美国开始不断催促苏联对日作战,但斯大林却以各种借口推脱。(德国投降签字仪式现场)

就在德国投降之前,1945年4月1日美国打响了冲绳战役,开启了进攻日本本土的号角。这一战美军投入24万人,日军投入10万人,美军在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除此以外,美军在战舰和飞机上的数量也是碾压日军,按理说美军拿下冲绳应该比较轻松。但是困兽犹斗,被军国主义洗脑的日军抵抗十分顽强,双方的战斗也非常激烈。

这场战役美军打了三个多月,直到7月中旬才拿下冲绳,而这时德国都投降了2个月了。

此战美军在人数占优的情况下,仍旧伤亡高达7万人,这让美国和苏联都看到了日本法西斯的疯狂。于是一方面美国接二连三的催促苏联对日作战,希望苏联能够分担美国的压力。而另一方面斯大林则乐观两虎相争,他使劲往后拖时间,同样希望美军能最大限度的削弱日本,减轻苏联对日作战的难度。

由于苏联的承诺是德国投降后三月内对日作战,所以苏联只要在8月8日之前参战都不算违约,因此斯大林早就将对日宣战的日子定在8月8日,而且还是8月8日的晚上,反正就是拖到双方约定的最后时刻。

对于斯大林的小九九,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是心知肚明,但杜鲁门却又无可奈何,因为苏联虽然是在故意拖时间,可苏联毕竟没有违约。为此美国索性也将进攻日本本土的时间往后推迟,准备等到苏军参战后再进攻日本。

但是就在1945年7月16日凌晨,世界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拉默多尔空军基地的沙漠地区爆炸成功。

在得到这一镇国神器之后,杜鲁门大叔热血沸腾,虽然当时美国的众多科学家都反对用原子弹对付日本,认为这会造成大量平民伤亡,但经过商讨之后,杜鲁门却坚持对于使用原子弹。(由于罗斯福的突然离世,副总统杜鲁门接任美国总统一职,而在接任总统之前,他并不知道“曼哈顿计划”,因为这项计划高度保密)

最初的时候,美国初步选定了东京、京都、新潟、小仓、广岛、长崎这留个城市作为候选目标。后来在陆军部长亨利·刘易斯·史汀生的坚持下,京都第一个被提出轰炸名单,因为史汀生认为京都是一座历史古城,是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应该得到保护。

之后东京也被排除在名单之外,因为此时的东京早已经被美军炸的面目全非,本来就是一堆废墟了,再扔原子弹就有点浪费了。并且美国对轰炸东京还有另一个担心,美国害怕万一把日本的高层都送上西天,那么日本的下层军官有可能会爆走,到时候日本投降就更没戏了。最后经过一番考虑,新潟、小仓、广岛、长崎四个地方被美军锁定为轰炸目标。

1945年8月6日,也就是距离苏军参战的前2天,美国在日本的广岛投放了首枚原子弹。虽然在之前美国曾向广岛抛洒了大量传单,要求当地居民远离城市,但这些传单并没有引起广岛居民的重视,当地也没有人撤离。

广岛核爆后,当天就有8.8万死亡,整个城市被瞬间夷为平地。但是令美国人意外的是,日本政府对此却毫无反应。

而就在广岛核爆的2天后,8月8日傍晚,苏军终于按计划对日宣战,在8月9日凌晨,苏军发动“八月风暴”计划,大举进攻驻扎在中国东北、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上的日军。

接连两天之内,日本先后遭到核打击和苏军攻击,日本高层内部许多文官开始主张投降,但是还是有许多武人拒绝和平,要将战争进行到底。

然而噩耗不断的是,8月9日,也就是苏军大举出兵的当天,美国人又在长崎投下了一枚原子弹,当场炸死6万多人,这回日本是彻底扛不住了。鉴于原子弹巨大的威力,日本的担心美国还有更多的原子弹,于是日本天皇裕仁决定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发布“鹤音”。宣布向中、美、英、苏四国无条件投降,而此时距离苏军参战才刚刚过去了一个礼拜。(长崎核平彻底摧毁了日本人抵抗的意志)

日本的突然投降让美国人大为惊喜,斯大林在得知日本投降的消息后也很震惊,他也没想到原子弹这么好使,日本这么快就投降了,而此时苏军距离日本本土还很远。

不过日本的投降还是加速了苏军南下的进度,由于海军不济,并且苏军也没有什么夺岛经验,如果不是日本投降,苏联一时半会根本拿不下千岛群岛。直到日本投降后,驻守在千岛群岛上的日军才放弃抵抗。到8月底苏军拿下北方四岛,准备按约定进入北海道。

但是让苏联始料未及的是,早已抢先控制日本的美军却严词拒绝苏军入境,这让斯大林十分恼火,他立即想杜鲁门进行抗议。

但杜鲁门却将这个皮球踢给了麦克阿瑟,表示这是麦克阿瑟的独断专行的举动,美国政府并不知晓,而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自己也指挥不动这头倔驴。

杜鲁门的说辞自然不能让斯大林满意,斯大林表示如果美军再不让苏军入境,苏军将强行进入。

然而斯大林的狠话并没有吓到麦克阿瑟和杜鲁门,麦克阿瑟认为日本是美军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凭啥让苏联人来捡便宜,于是他也放话,敢硬闯就抽你。

狭路相逢勇者胜,既然双方都是狠人,那就看谁更狠了。最后自知实力不如美军的斯大林选择了认怂,下令苏军停止进攻日本本土。(一代狠人麦克阿瑟,就是他拒绝苏军入境,拯救了日本)

对于这种结果,斯大林肯定是有所后悔的,若是苏联能赶在美军投放原子弹之前参战,说不定现在苏联已经攻入东京了。即便是苏联海军不行,美国海军也肯定会帮助苏军渡海登陆,但如今只能是望日兴叹了。

不过说实话,在对日作战中苏联还是最大赢家,毕竟由于日本的投降,苏军遇到的抵抗没有之前预计的那么强烈,除了没能占领日本本土,苏联的其他战略目标全部达成了,可谓是稳赚不赔,只不过不能瓜分日本略微有些遗憾。(斯大林可谓是老谋深算)

相比之下,美国人是非常后悔邀请苏军参战的。就在战争结束半年前美国人还不知道原子弹啥时候能搞出来,对这种大杀器也没抱什么希望。

但事情就是这么巧,就在美苏互相干耗着的时候,原子弹终于弄出来了,而且效果还非常好。要是早知道原子弹能这么快搞出来,美国才不会苦求苏联出兵呢!当初为了让苏联出兵,美国作出了太多的让步了。

美国不投原子弹苏联按兵不动,为何美国一投苏联立刻大军压境?

斯大林,是个有野心,手段强硬且非常奸猾的人物,他总是选择在最合适的时间去进行战争。

二战时,趁着德国要进攻波兰,才一起发动战争,最后瓜分了波兰,如果单是自己一个国家,未必会行动。之后,靠着《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看德国在西欧撒野,一直无动于衷,直到德国向他们开刀,忍无可忍之下才开始对抗。

二战后的朝鲜战争,早期的斯大林是支持朝鲜发动战争的,但战争在美国介入后,苏联却怂恿我们支援朝鲜,自己却坐山观虎斗,保持实力。

二战末期,1945年的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了一颗原子弹,苏联在8月8日才开始进攻日本。

不说其它,我们就说说苏日战争,从表面来看,好像苏联是一直等着美国发动雷霆一击后再出手的,真是这样吗?

可能不是。

(一)雅尔塔会议确定了苏联最后的进攻期限。

1945年初,欧洲战场的形势基本明朗化,德国战败是大概率的事情,于是,美、苏、英三国的领导人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的内容,主要是两项,一是德国战败后的欧洲地区的利益划分,二是对日本如何发动最后攻击。

会议约定,在德国投降后的三个月内,斯大林必须出手进攻日本,而苏联将得到库页岛、千岛群岛、北方四岛。斯大林答应了。

德国在1945年的5月8日投降了,这意味着三个月内,最晚8月8日前,苏联必须出手进攻日本。

所以说,苏联后来在8月8日向日本发起攻击,看起来好像是苏联按照“雅尔塔的协议”办事,卡住了最后的一天。

至于美国扔完原子弹,苏联才发动战争,好像是巧合。

但是,真的是巧合吗?我们看看雅尔塔会议后面发生了什么。

(二)从雅尔塔会议后,美国和苏联都做了些什么。

(冲绳岛战役)

1、美国积极战斗。

在雅尔塔会议后,美国和日本进行了两场大战。

第一场就是硫磺岛战役,具体时间是从1945年的2月19日到3月26日,美国派出11万人,对日本的2.4万左右的守岛军人展开了攻击。最后的结果是,美国人阵亡了6800多,伤了两万多。而日本阵亡了2.2万人,投降了一千多。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得出日本军人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太深,整个就悍不畏死。

第二场战役是冲绳岛战役,开始于1945年的4月1日。4月12日,美国伟大的总统罗斯福死在了任期内,副总统杜鲁门接任了。换了总统,但计划继续进行,冲绳岛战役继续。

到了6月21日,冲绳岛战役才结束,日本人的彪悍继续震撼着美国人,美国出动了24万大军,日本仅仅10万,即使如此,日本人拼搏到了最后。

此战役,美国阵亡2万人左右,受伤5.5万人左右。而日本人除了7000左右俘虏,其他人几乎都阵亡了,算下来至少9万人。

硫磺岛战役和冲绳岛战役,给美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果按这种打法,日本本土就算能攻克,伤亡人数绝对是个天文数字。

2、苏联一直在做准备工作,直到8月8日。

美国在冲绳岛战役时,就已经开始催苏联快速行动了,无奈,苏联一直没有发动攻击。苏联的理由很充分,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毕竟,从5月8日德国投降开始算起,到冲绳岛战役结束,也就一个半月左右,苏联是没有办法攻击的。

对于苏联的行为,美国心知肚明,这厮是在玩拖延战术。仔细想来,苏联的做法也没大问题,准备越充足,胜利的概率才会越大。

而更重要的一点是,苏联要看着美日两个国家血拼,根据情况,他们好最后才出手。

带着自己的目的,苏联一直在做准备工作,从5月8日开始,直到三个月的最后一天8月8日,一切就绪,苏联才发动了攻击。

这期间,美国催过苏联,但是苏联还是有很多理由拖延,谁都知道,早一日开战,回旋的余地就会少一些。

从过程看,苏联好像一直在做准备工作,直到最后一刻才出手攻击日本,而且还是在美国投了原子弹之后。从表面看,苏联确实有点趁着原子弹的东风开战的嫌疑。

早一点开战难道不行吗?

(三)如果没有美国的原子弹,苏联会在8月8日发动进攻吗?

(原子弹后的广岛)

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如果美国的原子弹没有研制成功,苏联还会攻击日本吗?会,因为苏联参考的是其它,而不是原子弹。

1945年的4月5日,苏联就宣布提前一年结束《苏日中立条约》,这就是为后面的开战做准备,但是否真的开战,就看日本的表现了。

如果,美国和日本的两个岛屿战役的对垒过程中,美国没抗住,日本顽强取胜了,苏联一定会掂量是否进攻日本控制区域的。

而美国用实际行动表明,他们可以的,先是拿下了硫磺岛,历经两月多,冲绳岛又拿下了。此时,从全面来看,盟军是占了绝对的上风的,因此,苏联的战意越来越强,开战的几率越来越大。并在6月成立了远东司令部,为开战做准备。

7月17日开始到8月2日,美、苏、英开始一起探讨“结束对日作战的条件和对日本的战后处置问题”了。这几天非常重要。

1945年的7月26日,美、英、中联合发布《中美英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武装力量无条件投降。如果,此时日本投降了,苏联绝对不会出兵了。但是。这公告遭到了日本的拒绝。就此,苏联也没法进行调停了。

在7月30日,日本铃木首相宣布,要把大东亚战争进行到底。

这一整,盟军和苏联再无退路,所以,8月2日后,苏联的8月风暴已经开始启动了。8月8日是协议最后一天,基本确定是开战时间,没法拖了,美国放不放原子弹,苏联都会开战。

也就是说,日本在七月底拒绝投降,苏联被推到了必须抉择的时候了。因为日本处于全面的劣势,此时唯有开战,才符合苏联的最大利益,特别是伪满洲国实力空虚,日本人立志要守卫日本本岛,这是苏联拿下日本关东军,拿下库页岛和千岛群岛的良机。

综合来说,美国放不放原子弹,苏联都会启动八月风暴了,这事在七月底已经明朗化了,日本在拒绝波斯坦公告后,苏联进攻的时间基本确定了。

美国不投原子弹苏联按兵不动,为何美国一投苏联立刻大军压境?

题主显然说反了,美国是因为苏联要发动对日的作战,这才决定使用原子弹迫使日本人投降。

其实当时的情况是美国看清楚了战后局势不可避免是美苏对抗,所以美国想要在亚太地区尽可能的取得更多的战略跳板。

根据波斯坦公告的相关条款,苏联有义务在对德作战结束后的三个月后,发动对东北日军的进攻。

当然美国也承诺了一定的利益给苏联,像日俄期间,俄国失去的领土。

所以当时苏联参战成为了必然,但是美国没有想到日本人越到后面,居然会越来越疯狂。

尤其是越靠近日本本土,美军所遭遇到的威胁就更加严重,像神风特攻队的袭击就让美军防不胜防。

而且当时日本扬言要一亿玉碎,要誓死战斗到最后一刻。然而美国人明白,日本失败已经成为了定局,只不过是牺牲多少的问题。

当苏军在东北集结完部队之后,美国人这才意识到问题,那就是苏军消灭关东军之后,或许美国还没有迫使日本投降。

假如真的登陆日本本土之后,那么只会造成苏军共同进入日本本土作战,因为美国要减少伤亡。

而如此一来,至少东北亚的局势将变得十分难以预料,苏联至少将占据朝鲜半岛和东北。

或者说整个远东,都将在苏联的影响之下,在次情况之下,苏军还会从北海道进攻日本本土。

也就是说在日本也会出现像德国一样的情况,这对于美国来说,似乎不可接受。

因为亚太地区对于当时的美国来说,利益实在是牵扯太广,而且苏联要是掌控远东,对于美国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使用原子弹,至少是处于三个方面的考量。首先就是加快日本的投降,再者就是借此威慑苏联,还有就是宣告美军的强大。

只能说这两枚原子弹,是日本人自找的,同时也是美国人想要炸给苏联人看的。

这种核武器带来的恐惧,相信使得当时的苏联不得不放弃了许多战略要地,就像朝鲜半岛后来的局势一般。

从使用原子弹这件事情就能看出,美国这个国家是真正的利益至上主义!

美国不投原子弹苏联按兵不动,为何美国一投苏联立刻大军压境?

出兵时间没有任何问题

苏联进攻日本关东军的计划是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决定的,会议上达成的协议是德国投降之后三个月,待苏军休整调度完毕,苏联应该出兵肃清东北日军,尽快结束战争!德国投降的时间是1945年5月8日,7月30日苏军完成集结,当天下达作战命令,明确指示8号宣战。8月6日美国在广岛扔下第一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宣战9日凌晨发起进攻,9日当天美国在长崎扔下第二颗原子弹。苏联出兵的时间刚好是德国投降后3个月,没有提前也没有任何推迟。美国两颗原子弹在苏联出兵之前一前一后扔下,美苏盟军配合如此紧密,迫使日本投降!何来拖延一说?

不要以冷战思维来解读

1945年日本投降之前,盟军最大的希望都是,尽量以最小的代价尽快结束战争,因而苏军在远东地区集结了数量惊人的部队,要的就是一击毙命,不给日军造成更多伤亡的机会,前期的侦查和调度都耗费了不少时间。美军更是专门研究了一旦登陆日本本土,将面临的巨大损失。波茨坦宣言可以说,是为了减少损失而做出的最后努力。7月26日,日本拒绝放下武器,苏联选择准时出兵!美国则选择分次扔下两颗原子弹!此时的美苏两国在经历了数年战争之后,都疲惫了,人民渴望胜利早一天到来,此时的欧洲还在一片欢腾中,胜利果实的分配过程还未激发出矛盾。盟军任何一方都没有拖延道理。

苏联的野心和美国的心计

出兵中国东北的时候,苏联当然是来分享胜利果实的,毋庸置疑,日本人的工业设备,技术和原材料都是战后恢复所迫切需要的,而美国也确实是主导了战后对日本的管制,事情的变化发生在日本投降,战争结束之后,此时欧洲谈判桌上已经开始出现分歧,让美国人下定决心不与苏联分割日本,彻底管控战后日本。之后矛盾开始凸显,冷战大家就都知道了。但关于出兵时间这一点,确实没有题主说的这种情况,且不说第一颗原子弹扔下之前,苏军作战命令已经下达,以当时消息传播的速度,和全世界对原子弹的认知,甚至连美国人也是事后观看现场才了解原子弹的真实威力。苏联人做的,就是按原计划出兵而已。第二颗原子弹扔下前,苏军已经开战。

珍爱和平,尊重历史。

美国不投原子弹苏联按兵不动,为何美国一投苏联立刻大军压境?

1945年8月9日,美国向日本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而就在这一天苏联红军对日本关东军发起了全面攻势,这二者之间肯定不是巧合。

1944年底,国军在豫湘桂会战损失了近60万军队,美军在对日作战中也付出了很大的伤亡代价。

罗斯福认为中国军队消耗过大,已无力对日军发起反攻。而日军控制的东三省当时已发展成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为负隅顽抗的日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战略物资。

这给盟军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为了日本的加速灭亡,罗斯福请求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东北。

老毛子一向是无利不起早,没好处的事它肯定不会做的,于是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三巨头,在1945年2月合谋了雅尔塔协议。

其中斯大林承诺德国战事结束后,苏军三个月内对日宣战, 好处就是:1、 国民政府要承认外蒙古独立;2、恢复日俄战争前俄罗斯在中国东北的权益;3、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

蒋校长得知雅尔塔阴谋后,勃然大怒,中国人不仅在国内苦苦抗日,还派出最精锐部队到缅甸支持盟军作战。

而所谓的盟友却落井下石,背后出卖中国的利益。蒋校长对各方表示抗议,并派人向美国新任总统杜鲁门提出,如果是这样中国以后就独力抗日。

1945年7月16日,波茨坦会议的第一天,美国在阿拉莫戈多沙漠,成功地试爆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

此时苏联参不参战意义已不大,于是杜鲁门在第二天对斯大林提出,放弃中国权益的请求,但被斯大林断然拒绝。

斯大林唯恐情况有变,一边向远东增兵,一边向蒋校长施压。声称如果不接受雅尔塔协议,苏联将出兵占领东北,并将它纳入苏联版图。同时苏联将全面支持蒋的对手。

这是赤裸裸的威胁,但蒋校长毫无谈判的筹码,最后只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但斯大林的野心还远不止如此,他还想获得日本北海道的利益,所以苏军在远东完成军事部署后,并没有对日宣战。

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但是日本认为美国就只有一颗原子弹,所以仍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玉碎”计划。

而斯大林有些不放心,如果美国再投原子弹,提前迫使了日本投降,那雅尔塔协议就失去了效应。

这个时候克格勃发挥了作用,他们带回了美国将在8月9号投放第二颗原子弹的消息。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凌晨百万苏联红军对日本关东军发起了全面攻势。

日本投降后,斯大林向美国索取日本北海道北部的权益,被杜鲁门断然拒绝。斯大林很恼火,但最后迫于美国“大杀器”的压力,不得不做出让步。

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区分享。了解更多历史,请关注花木童说史!

美国不投原子弹苏联按兵不动,为何美国一投苏联立刻大军压境?

本想隔岸观火,坐收渔利!不想利器非凡,局势已明朗,日本不会再作困兽之斗,再不出兵,就无法得到战胜日本的红利!趁日本举国慌乱,兵无斗志,六神无主,乱而取之,趁火打劫,本就是聪明且必然之举!况且还有中国东北那么多的重工业设施如同肥肉,先下手为强!打与不打都不是因为道义,而是精确的利己!弱肉强食,墙倒众人推,诚哉斯言!

弱国无外交,中国十多年抗战,拖住日本大半兵力,便日本无法他顾,无法与德意合兵,战后形势却仍国微言轻,诸多重大利益得不到重视!要不是罗斯福的坚持,中国入常都成问题!

最可恨仍是苏俄,若无中国坚持抗战,日本必与德合击苏联,苏联亡国之祸不远!战后竟对中国趁火打劫,强推外蒙独立!狼子野心,不外如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