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二战期间,日本发现了大庆油田,还会去招惹美国吗?
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中西部,1959年被发现,1960年投入开发,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陆相砂岩油田之一,它的出现一举改变了我国“贫油”的局面。
石油是许多化工产品的原料,也是目前主流的动力能源,从国家军工到衣食住行,全都离不开石油。某个国家如果没有石油或石油储量小,工业就无法腾飞,经济发展也会受到其它国家的掣肘。
二战前的日本,就是这样一个深受石油瓶颈困扰的国家!
日本是一个岛国,列岛上下资源极度贫乏,主要战略资源大部分要依靠进口。资料显示,二战前夕日本每年需用石油约500万吨,其自给能力尚不足十分之一。
对于野心勃勃的日本来说,这显然是很不利的。关东军迫不及待地侵略东北,原因之一就是为了黑土地上的各种资源,据说当时日本四处勘查矿藏,也曾到过大庆找油田。
幸运的是,大庆油田在地下1100米的地方,而日军的“满洲石油公司”在大庆油田边缘打了1000米的探井,采到的都是黏稠、含硫量很高的重油,而且流量很小。日本技术人员由此判断,大庆地区并没有太多石油储备,不值得开采。百米之差,日军与大庆油田擦身而过!
新中国找到油田的消息传出后,日本人目瞪口呆!认为如果当年要是找到了大庆油田,日本就不会冒险去摸美国人的屁股,没有偷袭珍珠港那档子事,也就不会爆发太平洋战争,从而走上战败的不归路。这种论调的依据,在于日军之所以偷袭珍珠港,是因为美国在国际贸易层面,停止了对日本出口石油、钢铁等战略物资。
美国向来很会发战争财,名义上并不支持日本侵略中国,但对日贸易依然进行得如火如荼,为日本提供了大量的战略原料。1932年至1937年七七事变前,美国卖给了日本进口所需的90%的废钢铁、65%的石油与石油产品、90%的铜和45%的铅,以及扩大军事工业所必须的70%的机床。
正是美国资本家无底线、无原则的大发战争财,才助长了关东军并吞东北、继而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野心。
直至日本的地盘越来越大,又在占领区大搞只卖日本货的贸易保护政策,美国人这才回过神来,考虑不能把日本养得太肥太大。而美国人的手段,就是日本单方面对美国依赖极大的石油和钢铁贸易。
这也是日本在七七事变后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原因,除去日军嚣张的气焰外,日本精英层内部还有一个石油储备的因素,如果这场战争拖得太长,势必会导致国内的战备体系被拖垮。
1940年7月26日,美国宣布对日本实行禁运,之后又冻结了日本在美、英的资本。为了避免过分刺激日本,这时候美国还未对石油实行禁运,但日本毫不退步。
美国也被惹火了,于1941年8月1日宣布对日实行石油禁运。这对日军的打击是很大的,事先储备的石油再多,也经不起长时间的消耗,必须得到补充。石油要是耗光,飞机大炮就成了一堆破铜烂铁。为打破美国对日本的石油控制,日军只能冒险从美英那里虎口夺食,尤其是令他们早就垂涎三尺的荷属东南亚地区浅层优质的婆罗洲油田!
1941年12月,日军偷袭了美国海空军基地珍珠港,之后40多万日本南方军分兵数路进攻香港、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缅甸等地,控制力大量资源产地。
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招惹美国的确与石油有关,但如果大家真正熟悉二战前日本精英层战略规划,比如石原莞尔的“世界终战论”,就会觉得石油只是美日开战的一部分原因。
对于二战时期的日本来说,石油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实际上,哪怕美国无休止地给日本供应石油,或者日军发现了大庆油田,日本还是会向东南亚发展,美国不能坐视日本做大做强,太平洋战争还是得打起来。日本的胃口很大,大得超乎世界各国的想像,妄图以蛇吞象。早在1936年,日本就提出了两项国策方针,北上和南进。“北上”是北攻苏联西伯利亚,然后称霸整个亚洲。“南进”是侵华后向东南亚扩张,独霸西南太平洋。
日本首先实施的是北上,结果一场诺门坎战役,苏军打得日本精锐陆军关东军损兵折将,伤亡19000多人,日军由此认识到老毛子不好惹。
由此,“南进”被提上了日程。也就是说,进军东南亚、掌控西南太平洋本就是日本的既定国策,石油只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并不是根本目的。
换言之,随着日本的扩张,美日之间的矛盾必然爆发。
话说回来,日本就算发现大庆油田,短时间内也开发不了。
要知道,开发大庆油田时,我国动员了几千名专家、四万多有经验的石油工人以及七万吨设备器材,花了4年的时间才开始全面生产,第一年才产出了400多万吨原油。这还是在所有人全力以赴、国家没有大战的情况下。
而当时的日本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开采条件,全国只有七千多专业技术人员和石油工人,用这么点人手去开发大庆油田,猴年马月才能完成任务。况且还打着仗,抗日军民绝不会看着日军安安稳稳地采石油。
相较之下,东南亚的油田、炼油厂、输油管道、油罐、码头、设备都是现成的,抵抗力度也弱,更符合日军的需求。
如果二战期间,日本发现了大庆油田,还会去招惹美国吗?
1959年,一则消息震惊全世界,中国政府对外宣布,黑龙江大庆发现特大型砂岩油田,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
同年6月29日,从一座名为“松基三井”的油井里喷射出一股黑色油流,它意味着中国贫油时代结束了。
这则消息在日本也引起了轰动,许多日本人摇头叹息。
要知道日本当年就是因为没有了石油,才会偷袭美国珍珠港,跟美国开战。
因为日本是一个岛国,最大的短板就是没有足够的战略资源,日本89%的资源都是靠从别的国家进口,而最大的供应商就是美国。
而美国对日本禁运的战略物资,其中就有石油。美国不仅不卖给日本石油,还封锁了日本通往太平洋的海上石油运输线。
没有了燃油,日本的航母就会成为一堆堆废铁,飞机就会成为死机,坦克和装甲车就会成为纸老虎。日本在中国战场上的优势也不复存在,只能气得嗷嗷叫却无能为力。
在1941年底,日本的石油准备只有几个月,在此情况下,日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才铤而走险偷袭珍珠港跟美国开战。而跟美国开战是日本极不情愿看到的,
如果有了石油,日本肯定不会铤而走险,跟美国开战。
网上有一种观点,说美国在二战中就像无良法官那样两边通吃,一直是隔岸观火。众所周知,日本是二战的发起国之一,虽说在整个亚洲战场上日本军队确实非常的强悍,当时日本的军队人数达到了700多万,对于一个人口数量只有一亿多的国家来说,这样的军队阵容还是非常庞大的,甚至是中国正规军的两倍。
可日本是一个岛国,最致命的弱点就是没有足够的战略资源,在发动二战之前日本89%的资源都是靠从别的国家进口,而最大的供应商就是美国。
偷袭珍珠港前,曾经在哈佛大学学习,在美国待过两年的美国通山本五十六就坚决反对。偷袭珍珠港成功后,下属纷纷庆祝,可是山本却满面愁容,他不无忧虑地说了一句:“我怕是唤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
事实上正是由于日本招惹了美国这个巨无霸,才会遭到灭顶之灾,走上了穷途末路。
因此有人认为,如果日本侵华时就发现了大庆油田,日本就一定不会跟美国开战。
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对那段历史缺乏全面了解。实事求是地说,日本跟美国开战是大势所趋,是不可避免的,早已成为定局,根本不会因为发现大庆油田而改变。
为什么这样说,原因有以下几点。一、价值观冲突
美国的建国者是一群充满理想的清教徒,他们对通过武力扩张领土的行为一向是鄙视的。对于德日法西斯的战争行为,他们是无法容忍的。
说到二战中美国的态度,很多人觉得二战初期美国就是像一个无良法官,两边通吃,大发战争财,大搞孤立主义,隔岸观火。后来因为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才不得不结束左右逢源的政策,向德日宣战;其实持这种观点的纯属无知。
日本是在1941年12月底偷袭珍珠港的,在这年3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就签署了租借法案,旗帜鲜明地宣布要对英国、法国、苏联和中华民国等国进行粮食和战略物资援助。
1941年7月,美国开始对日本实施贸易禁运,这就等于扼住了日本的脖子,把日本逼到了墙角。
美国为什么这样要选择跟英法等国而不是跟德日站在一起,主要原因就是德日是搞领土扩张的,英、法、苏和越南是受害者。
既然美国把日本当做敌人,就成为德日称霸世界的障碍,所以即使日本在侵华战争时发现了大庆油田,日本也要主动向美国发起挑战。
二、日本缺的不仅是石油
石油固然可以解决燃油问题,让日本进行战争有恃无恐。但是石油不是战争的全部,战争还需要钢铁、铝材和其它战略物资。没有了钢铁和铝材,坦克、航母、枪械和飞机就没有了原材料,有了燃油也没有用。
二战前德国钢产量是3100万吨,美国的钢产量为2000-3000万吨,战时全面动员后是8000万吨, 而东北的钢铁产量到了1943年,也只有83万吨,还是粗钢,钢材只有28万吨。日本本土的钢产量少的可以忽略不计、朝鲜半岛钢铁年产量只有17万吨,所以日本的钢铁76%来自美国。美国对日本实施物资禁运后,日本武器弹药和坦克、航母制造一下子减少了六成以上,日本能不急吗?
所以即使日本当年在东北发现了大庆油田,日本照样要跟美国开战;因为东北没有他发动战争所需要的钢铁。
总而言之,二战是一场正义和非正义、文明和野蛮的战争;日美两国势不两立,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只是迟早而已。
如果二战期间,日本发现了大庆油田,还会去招惹美国吗?
会。
因为首先,大庆是一块“白地”,我国开发大庆油田时,动员了几千名专家,四万多有经验的石油工人以及七万吨设备器材。
投了这么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大庆油田从1959年打出第一个出油井,到1963年试生产完结开始初步全面生产,也才产出了四百多万吨原油。
这个产量与昭和时代日本从美国进口石油的量将将齐平。离日本全国的总需求量还有不小的差距。
你不能只看到大庆油田产原油,却忽视我国开发大庆油田时,所花费的巨大投入。
你也不能说我国石油工人没效率。事实上参加石油大会战的英雄们已经够努力了。
开发一个新油田,确实就是这么艰难。
日本是贫油国,石油主要靠进口,它的石油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储备是严重不足的,发展程度与当时的西方国家或是与后来的新中国比,都是落后的。
据统计,当时日本全国才七千多专业技术人员和石油工人。
让这么点人去开发大庆油田,并且还要短时间内让油田的产量够日本全行业使用。这是做不到的。
让当时的日本开发大庆油田,估计十年都做不到产原油四百万吨。
而相比之下,东南亚的油田、炼油厂、输油管道、油罐、码头、设备都是现成的。虽说盟军撤走时,破坏了一部分基础设施。但日本夺去了,修补一下就能用。这种利用效率是开发大庆油田无法比拟的。(即便是如此也把日本石油相关工作人员折腾的很惨)
再还有一点。东三省是关东军的地盘,即便大庆油田开发,也只是陆军有了油田,日本海军还是没有油田。
日本陆军会把石油送给海军马鹿吗?
日本海军会接受陆军马鹿的施舍吗?
不可能的。在1930~40年代的日本,让海陆军精诚协助,这就像是在说梦话。
所以,假如日本发现了大庆油田。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大庆油田,它要。东南亚的油田,它也要。
开发大庆油田,不妨碍日军海军一门心思的攻打东南亚。
而陆军不可能让海军去吃独食,因此陆军也必然是积极参战。最后把战争扩大化。
不要拿正常人的思维去套当时的日军。
他们要真的有正常思维,也不可能喊着“天皇万岁”去招惹他们根本惹不起的英美了。
第二,日本决定打东南亚,不仅仅是因为它缺石油。作为列强中的穷鬼,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战略物资,比如橡胶,比如镍、铝、铜等有色金属,它全缺。
这些日本缺乏的战略物资中,尤其以缺橡胶最为致命,几乎跟缺石油一样的致命。日本的飞机、军舰、汽车、拖拉机、收割机、水利排灌机械、医疗器械等重要物资,都离不开橡胶。
而偏偏橡胶又是只有巴西、东南亚等的热带地区才能出产。
所以即使大庆油田可以投产,它最多只能解决能源问题,像是有色金属和橡胶之类的战略物资,日本还是缺。
并不是说只要日本有石油了,它就可以暂缓打美国了,或者是去打苏联,并通过打苏联缓解与美国的关系了。
这是不可能的,别臆想。
第三,最关键的一点,如果日本仅仅只是因为缺资源(包括石油在内的所有资源),没有其它因素影响而被迫对英美宣战,那事情倒简单了。因为只要天皇一声令下,压制民意,同意美国提出的苛刻条件(也就是从中国无条件撤军),根本不会有后面的事。
但问题是,事情没这么简单。根本没人能压制疯狂的民意。
自九一八事变,以石原莞尔等一批中级军官靠战争一步登天,成为日本国民英雄后,日本人就集体高潮了。
再加上德国复兴后,1940年6月,仅用三周时间拿下法国。9月,轰炸英国。第二年闪击苏联,并重创苏军。
这等于一下子把西方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虎皮撕下。
到了1941年7月2日,日本御前会议确定南下政策后,美国政府犹豫不决,居然还想着通过外交挽回,没有第一时间惩罚日本。这更是让当时已经趋于疯狂的日本人心里,产生了一种打英美与打中国,没有区别的心态。
还是那句话。别拿正常人的思维去套当时的日本人。当时的日本人都想打仗,都想通过立战功,改变自己的命运。
开战立功,这已经成为当时日本军队大小军官借以晋身的最重要手段。
在这种情况下,没人能阻止战争扩大,即便天皇不想打,只要美国不拿正眼瞧日本。日军总能通过下克上,胁迫高层与英美开战。
早打晚打都是打,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如果二战期间,日本发现了大庆油田,还会去招惹美国吗?
日本人在决定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就跟强盗准备入室抢劫一样,先拉了一份通过战争可以带来的收获清单。看完了这份“计划打劫”的物资清单,你就知道日本人为什么对东南亚地区那么朝思暮想,也就知道对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有没有发现和开采大庆油田那都是浮云:
金属镍:每月可得6000吨,每年72000吨。
金属锡:每月可得1200吨,每年14400吨。
铝原料:每月可得17000吨,每年约20万吨。
棕榈油:每月可得13000吨,每年约15万吨。
橡胶:每月可得17000吨,每年共约20万吨。
工业用盐:每月可得7000吨,每年约8万吨。
糖浆:每月可得5000吨,每年共60000吨。
大致科普一下,上面各种金属那是造枪造炮造子弹的必需品,尤其铝更是作战飞机的主要材料。没有橡胶就没有飞机和汽车、大炮的轮胎,而棕榈油是生产润滑油的重要原料,至于糖浆,那是用来提炼乙醇的,也是标准的战略物资。
除此以外,日本在1941年之前,每年还要用美元在东南亚国家订购15000吨的其它贵重金属,比如锰等等。而当美国宣布对日禁运之后,东南亚各国纷纷跟进,日本一夜之间失去了至少十种以上的战略物资来源,这是发现一个大庆油田能够解决的吗?
这还不算完,日本人是不吃东北高粱米和玉米的,所以产量有限的大米全部征为军用,伪满时期老百姓私自食用大米白面那就算“经济犯罪”,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大米不能够满足军需和国内的民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每年要从越南、泰国等国家进口900万石大米,这个数量也仅仅能够满足日本军民的最低需求。日军为什么不顾美国警告也要开进越南南部?大米馋的呗。
而美国人一声号令,东南亚诸国立即中止曾经签署的贸易协定,宣布对日大米出口量减少一半。隔了两个月后再宣布减少到四分之一,这就意味着许多日本人要么改吃高粱米、要么就得饿肚子,吃不饱前方怎么打仗后方怎么生产?这也是一个大庆油田不能解决的重要问题,总不能让大小鬼子集体喝沥青充饥吧?沥青是啥。。。石油加工专业知识。
其实重要战略物资的钢铁也是日本极度缺乏的,本土、半岛和东北的总产量无法满足军工生产,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是其废钢铁的出口大户,扔在中国抗日军民头顶上的炸弹有44%是美国原料生产出来的,所言非虚。上述所有这些战略物资,都是日本维持战争必不可少的东西,而不仅仅是石油,尽管石油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种。
所以要注意,所谓的“石油禁运”其实是一个代名词,背后包含了几乎全系列的战略物资禁运,对于以重武器取得中日战争战场优势的日军而言,缺了哪一项都相当地难受,所以确实被卡住了脖子。而1959年才发现的大庆油田,更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陆相砂岩油田,开采深度多达900到1200米,就算日本人提前发现了,受当时开采技术的限制,在二战时期的产量亦非常有限。
同时还要明白,一个大型油田从戡探、发现再到开发,乃至于实现规模化生产也是需要时间的,大庆油田直到发现四年后的1963年才正式投产,最初的年产量不过300万吨,想实现千万吨级产两怎么也得十年光景,所以退一万步,就算日本人在30年代中期发现了它,也来不及挽救马上见底的石油库存。
于是只剩下十二个字方针: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铤而走险。
如果二战期间,日本发现了大庆油田,还会去招惹美国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发现了也没什么用。
原因如下:
第一,日本缺少开采大庆油田的技术。
原东京工业大学教授森川清认为,没有发现大庆油田是因为日本石油技术太差。
当时日本石油钻探深度只有800米,而大庆油田发现的第一口油井,是开钻到1357米~1382米之间的油层才出油的。
可见,日本人连勘探技术都不够,更别说开采了。
就算发现了大庆油田,日本也无法有效开采。
第二,日本缺少足够的石油开发实力。
日本的石油工厂,在二战期间非常差劲。
在通过南下作战占领荷属东印度大油田以后,这里开采的难度很低,是最容易开采的油田。
然而,日本倾全国之力,将大约一半,也就是5000名日本石油工人搞到印尼去,才勉强维持了这里的石油开采。
而大庆油田开采难度大,需要的开发力量更是巨大。
当年在大庆工作的中国工人就有三四万人,还有数千专家,包括苏联专家。
二战日本根本就没有这种实力。
第三,日本无法保证石油的运输。
在战争后期,日本的海上航运基本完全被美军破坏,除了潜艇和水雷以外,美军轰炸机还在肆无忌惮的猎杀日本运输船。
而大庆油田即便能够供应石油,需要通过铁路运输到朝鲜南部釜山港口,然后通过海运到日本本土。
而这条运输线,恰恰是美军攻击的重点,整个航线极为危险,到处都是水雷。
到了战争最后几个月,日本海港也被先进水雷封锁,军舰出港都有很大危险,航运基本中断。
那么,日本每年至少需要400万吨石油维持最低需要,必须使用大量的船只运输。
现在连一两艘船都过不来,就算大庆可以开发出足够石油,也是没用的。
所以,日本发现大庆油田也是没有意义的。石油工业水平,其实也是一个国家工业力量的重要表现。大家知道新中国为了发展石油工业,花费了多么巨大的投入吗?
如果二战期间,日本发现了大庆油田,还会去招惹美国吗?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殖民东北的十四年里,日本人曾经很快就要找到油田了!
日本人曾经在离“松基三井”只有两公里的地方打了一口井,当时日本人开凿了大约1000米深,而“松基三井”出油点距离地面只有1300米,这就是说日本人只要再稍微坚持,就很有可能会发现油田!
探索很久都没有收获的日本专家,得出了中国东北没有石油的结论,在1941年,日本高层将石油专家调去了东南亚!
但假如日本很“幸运地”发现了油田,他们会去招惹美国吗?我认为他们还会走老路!
第一,在没有开始侵华战争之前,日本的石油严重依赖进口,东南亚和美国分别占到了日本进口石油的20%和80%!但需要注意的是,日本进口的油都是已经处理好的,他们不需要在本国进行炼油的步骤,进口的石油直接可以投入使用!
他们进口成品油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发动战争需要大量的成品油,而他们一时之间,在国内无法建立起大规模的炼油厂,并且工厂还需要成千上万具有专业知识的炼油工人。
而日本国内身强体壮的男性大多都选择了参军,所以一下子培养出专业的炼油工人是不切实际!
在二战末期日本人最缺油的时候,他们甚至用起了松油(松油经过化学蒸馏之后可以得到化学减少的油脂)
这类油脂和酒精按一定比例混合之后,可以为日军解燃眉之急,可笑的是,当时日本国内的妇女,老人,小孩都快把日本的松树砍光了,但很多的松油没有运到前线,日本就宣布投降了!
后来有专家专门去研究了松油的有效性,结果发现,重型机甲要是长时间使用松油,发动机不出三个月就会报废!
日本人费尽心机的找石油,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美国掐掉了日本的海上运输线!美国人这样做,让日本人心里很不爽,所以他们很有可能找机会报复美国!
第二,日本人太狂妄了,因为美国对待日本的态度太过于放纵!日本军舰在美属岛屿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而美国人什么动作也没有做!这一下子,日本人觉得“你们该不会是怕我吧”!
而当时日军在东南亚战场势如破竹,他们轻而易举地占领了附属荷兰的印度尼西亚、附属美国的菲律宾、附属英国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日本人就是典型的欺软怕硬,发生在1939年的日苏诺门坎战役,就让日军萌发了南下抢夺战争资源的想法!
当时苏军的领导人是朱可夫,而参战的日军则是日本最精锐的部队—关东军,那时候的关东军十分嚣张,因为他们认为现如今的苏军和1904年那支没有什么区别,一样的不堪一击!
结果一番交手下来,关东军的二三军团和第七军团全军覆没,还有那些没有战死的日本高级指挥官很多都选择了剖腹自尽!
诺门坎战役是日军自1904年旅顺港作战以来损失最严重的一场战斗,日本人看到北边的战斗民族不好欺负,便想要南下抢夺资源。
所以就算美国人不主动招惹日本人,日本人也会因为狂妄自大的秉性而把美国人惹怒!
很庆幸,在日本人殖民东三省的十四年里,没有发现我们宝贵的石油资源,要是被他们用在邪恶的扩张战争中,现如今的世界格局有可能就不是这样的了!大家觉得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