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到村里推销化肥,有人说是骗局,他们究竟是怎么骗人的?

零几年,有进村推销化肥的,赖了一个早上不走,最后,有一村民买了一包,并拆开包装袋,拿着半把复合肥回来,问:你们的复合肥怎么会有二种颜色的?卖肥的急忙关车门走人。

事后才知道,他们是以次充好:拿着蛇口(深圳)灌包的货,当原装进口(挪威)货来卖,赚取较大的差价利润。

外地人到村里推销化肥,有人说是骗局,他们究竟是怎么骗人的?

我碰到的‬推销方式‬是‬这样的‬:先‬私下‬联系各个‬‬村‬的‬村长‬,然后‬组织人‬集中‬“上课‬”,接下来‬是‬请‬村民‬吃饭‬,说是‬有‬化肥‬赠送‬,以上的‬事‬完成‬后‬,大家发现‬,好像‬事情‬不太对‬,送‬的‬化肥‬去哪里了‬?

现在很多销售团队把业务对准了农村,先前流行的净水器,就是个例子了,商贩以低成本的价格卖出高额的价钱,推销手段五花八门,坑到不少钱财,一些农民吃了哑巴亏,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家那边就有个推销化肥的,他们都有一定的套路使人深信不疑,觉得买了就赚到了,但是再怎么赚其实也还是亏的,商家不可能做亏本的买卖。

‬01:这件事的经过

我们村的村长接到某公司的电话,要他召集村里人一起开个会,会议的内容是化肥的合理使用,顺带介绍他们公司的化肥,这还不够,还要请‬村民‬们‬吃个‬便饭‬,吃完了‬有‬化肥‬赠送‬给‬大家‬试用‬。这个说法‬显然是‬对‬村民‬们‬有利‬,找不到‬拒绝的‬理由‬,请吃饭‬也就算了‬,还要‬给大家‬送‬化肥‬,去开个会‬就有‬这么多好处‬,大部分人‬愿意去‬。

打电话的人正是那些推销员,他们跳过乡镇的机构直接联系村长,要那个村找十几个人去开会,一个镇到场的最起码也有两百人,大家约个时间就一起参加会议了,心里想着去了就有化肥拿。

他们的会议模式就跟上课差不多,专门一个人上面引导大家集中精神,认真听他们公司的化肥的一些相关信息,村民们一个个坐在下面听着讲解。

讲课期间有人做饭,一旦讲解结束,大家就可以吃饭分化肥了。结果‬有点尴尬‬,饭‬倒是‬吃到了‬,化肥的‬赠送方式‬有点‬不妥‬,说是‬要‬买一包‬才‬送‬一包‬,要的人‬登记‬名字‬,第二天‬就‬送货过来‬。认真‬听过他们‬课‬的人‬可能就‬心动了‬,想着‬可以趁此机会‬‬好好‬赚‬它‬们‬一笔‬,要的‬越多‬,送的‬就‬越多‬,好像‬这么做‬就能‬把人家‬公司‬‬给‬买‬穷‬了‬似的‬。

‬02:实际上是套路

一些人可能意识到不对了,这里面是有好几个问题的。

1.很难判断化肥的真假。对于农民来说,判断真假很难,因为没有样品参考,就算有样品和测试的仪器,算出来的结果也未必有几个人能看懂,很多东西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完全是被他们的说法给带走,万一是假的,不仅花费钱财,对庄稼也不利,那时根本就找不到他们来解决了。

2.化肥的原价不清不楚。在介绍的时候,他们会提到价格有多高,因为搞活动,这才降低了价格,那时没多少人会意识到在网上查询一下这种化肥,看看是否真的是这个价格。有的化肥包装和实质不同,里面不是包装上的化肥或者是浓度不同,所以查价格也不够妥当,化肥的价格根本就是不清不楚的,谁也摸不着他们的底子。

3.会议的模式有点洗脑。这种会议的模式仿佛是在强行灌输他们的推销信息,大家等着吃饭或是分到赠送的化肥,会把会议听到底,明眼人都觉得有点类似于“传销”的风格,而且为什么要跳过相关部门这一环节呢?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如果一包本来只值30元,你打原价80元,买一包送一包,那一包不也还是赚的?我觉得都是套路。

遇到这种情况,我觉得应该让村里卖化肥的那些行家来到现场,询问关于化肥各个指标的数据,从而判断他们的产品如何。也不要着急着要订多少包,一定要赚多少包,这种贪小便宜的心理往往会让自己亏更多,可以先要一两包试水,质量好,后面可以集结村民们团购,我想,对于每一个商家来说,是很难拒绝团购的诱惑的。

在你们村,有人去推销过化肥吗?说说他们的套路,跟大家分享吧!关注【桂北老邪】,为您解答更多的问题。

外地人到村里推销化肥,有人说是骗局,他们究竟是怎么骗人的?

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是本地人肯定是实实在在做生意,如果是外地人就另当别论了,老百姓没有文化知识,根本分不清好坏,别人说什么都相信,特别是一些骗子,说的头头是道,一般都会把老百姓弄得神魂颠倒,就像我们常见是化肥氮磷钾三个十八的,很多厂家最后的钾肥标志是KHA,老百姓因为不懂,大多数根本不在意,就这样被骗了。

外地人去村里推销化肥大多数都是骗子,跑这么远,价格低廉,靠什么赚取利润,很多人竟然堂而皇之的说这是国家补贴,真正的补贴根本不需要下乡,都是有政府统一操作,发放到村,大家说对吗?

其实老百姓被骗也不值得可怜,就像我们村民,买我的小麦种子,对我说真好,这么多年数今年收成好,一亩地一千五百多斤,大家说是不是应该继续买我的,你都知道这个品种好了,自然应该继续种,结果外地人在村里搞活动,每人送一袋菜籽,可不得了了,大家一窝蜂的购买,有人问我怎么样,我又能如何回答,我说应该很好,你种一年就清楚了,大家说这些人被骗值得可怜吗?

一般都是骗局,抓住老百姓没有文化的特点,忽悠,原本我们对农业知识就匮乏,说什么都是真的,大家只能瞪着眼睛听,这些人讲课很会抓心里,如果大家不相信,可以找个人赊销,不行不要钱了,大家说一个人赊销管什么用,就这样大家相信了,最后被骗。

骗子之所以能够得逞,很大程度还是我们老百姓的防范意识淡薄,老百姓朴实善良,最容易相信别人,只要说好肯定就买,老百姓还喜欢扎堆买东西,一个人买能吸引一大群人争相购买,就这样骗子就成功了,我们可以仔细听听他们的讲座,完全就是忽悠。

有一年骗子去村里推销玉米种,竟然说上面结棒子,下面结红薯,这样老百姓也相信,很多时候真的很无奈,没文化真可怕,希望大家多多学习,做好自我防范。

外地人到村里推销化肥,有人说是骗局,他们究竟是怎么骗人的?

现在没有这种事情了。以前有过。最奇葩的不是卖化肥,而是卖“化肥精”。骗子利用“糖精”的概念,说一点点糖精的甜度就能抵得上好多糖的甜度,所以一点“化肥精”的作用就能抵得上好多化肥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宣传,还拿出了科技录像让大家看,说这话能有二十多年了吧。

外地人到村里推销化肥,有人说是骗局,他们究竟是怎么骗人的?

十几年前有一个蔗农在村里跟送化肥上门的买了1吨复合肥和一吨钾肥回来施甘蔗肥,可是施了20多天的肥,甘蔗叶子不但不绿,反而一天天变黄,正觉得奇怪 ,用铁铲往蔗地一铲,把填埋的化肥铲上来一看,差点给气死了,原来施下的化肥根本溶解不了,所谓的复合肥象泡了水的水泥颗粒一样,也不清楚是什么成份,更可恨的是钾肥竟然是用煤灰和废红砖头粉碎以后加工而成 ,本想找推销员理论 ,可是他们转了几个村子以后,捞一把就跑路了 ,根本找不到人影 ,之后凡是运化肥到乡下销售的 ,人家都不愿意吗 ,渐渐的再也没有人送化肥上门了 。

外地人到村里推销化肥,有人说是骗局,他们究竟是怎么骗人的?

我从事过关于农资化肥的相关工作,现如今绝大多数化肥厂商都已经销售下沉,所以说还是有很大部分实实在在地做农化做服务,当然,也有“忽悠团”,曾亲身暗访过几个,现把“忽悠团”套路进行一个简单介绍,看各位是否中招。提示:东北农户种植土地面积大,每户每年购买几吨到几十吨属于正常,我服务的农户仅尿素每年打底就订120吨,但基本不会全部购买一个厂家或者一个品牌。也正是因为这个,东北成为忽悠团和正规厂家的主要阵地。

某天,在某村突然开进一辆volvo大客车,下来几位青春靓丽的美女就开始拉人,以开农业推广会之类的名义,专找二十岁到五十岁上下的男性,农村人也知道,这种会一般都是吃吃喝喝,最后再拿点纪念品回来,很多抱着白吃白喝白拿还车接车送的便宜去的,一般不会拒绝,很何况美女左一声大哥右一声大哥的叫着。

当一车人凑满之后就会给拉到镇里能办酒席的大饭店,基本都是动用两辆以上的车在距离比较远的两个村以上分别拉人,进入饭店后10人一桌,同村3~4人安排一桌,同时这一桌也安排了其他村的,说不定在哪个桌也安排个“托”,每桌配备一个业务员。这样既保证了同村喝酒不尴尬,也保证了分不出谁是托。

待人到齐后就一位“讲师”开始热场,专找着农民熟悉但又难懂的词忽悠,把有机肥当无机肥卖,乱七八糟的微量元素能凑出60%含量的复合肥,什么喷浆造粒、纳米缓释包衣等等一大堆的高大上的词张嘴就来,其实,谁都知道农民这时候很少有听他讲什么,基本都是聊天等着开饭,这在会场很正常,忽悠团不过让人稳定一下,熟悉一下幻剑,因为等着农户的是绝对躲不过的,就是别人吵架他们看热闹。忽悠团也没指望农民会听讲师唠叨什么。

会议“临近结束”,“托”会问些平时农民经常遇到的问题,随后专家解答,然后“托”对问题不满意,“托”言语会越来越刁钻,情绪越来越激烈,慢慢的由普通农民变成农户代言人,农民也渐渐将注意力转向会场(别人吵架岂能不看热闹),甚至帮着这个“代言人”出谋划策,这时候好戏才刚刚开场,一个自称厂家“销售总监”之类的就会出场,和颜悦色的解答农民各种提问(当然,都是按照剧本来的,每一个回答都是无懈可击),然后,“托”或者农民提出价格太高(其实会场价格与正规化肥价格对比只是略高,这是忽悠团故意留给农户的漏洞,可以更好的把问题焦点转移到价格上),于是,“托”给价格拦腰一斩,双方开始就价格讨价还价,至于开始讲的什么,鬼还记得!

终于,有人往上冲,也或者这个“托”往上冲:“你要是这个价格卖的话,我现在就订3吨”.....销售总监就会说:“3吨就想要这个价格是不可能滴”另一个桌的“托”就会跟着我也要2吨!这时会场就会慢慢热起来,你3吨我5吨的给凑量起哄架秧子,几百吨十几分钟就订下来了,于是这个总监大手一挥“好!今天就当交朋友了,公司赔本就图农民今年种好明年给好好宣传宣传行不?!”农民当然会说“今年种好了明年肯定拉着七大姑八大姨使用该化肥”之类的话,双方都是寒暄,别以为谁能当真,但是情绪得烘托到位。

总监看来今天性质特别好,于是开始上菜上酒,这功夫,每个桌的业务员就开始忙活了,这个桌你订多少?哪个村?具体地址等等都用小票记下来然后让农户签字,反正问一大堆就不跟你提钱的事。这时候就起了几个作用,那些起哄架秧子的当着同村人的面肯定不能在业务员问你具体地址时不提供,这不明摆着晃点人家嘛!第二,有同村人在场你不敢报假地址,三是大多数都是抱着送货时再说的态度,反正你现在连定金都没收,货到了就告诉你没钱你能把他怎么着!吃好喝好眼前这顿最实际。

推杯换盏中,“托”又提出,这么大的厂应该给农民弄些赠品之类的,这时候总监也喝高了,兴奋了,不顾手下阻拦,什么叶面肥,药害解药就开始狂送了.....这主要是针对第一批没有订的农户,这么大的便宜过这个村没那个店了!还不赶快补订,于是价值10元每袋的叶面肥一吨化肥就送2袋(实际顶天了7毛,这还是里面有点芸苔素的),什么价值几十元的细胞分裂素、矮壮素一吨化肥赠一份,看你支持力度大,来,哥俩喝一个就送......有个别的忽悠团怕有漏网的农户,还搞什么抽奖,一吨化肥一张奖券,农户代表上去抽奖,什么电视、电动车就是抽就是送,腰带更是不要钱似的伸手就给,把酒席推向高潮,那忽悠的,什么他们公司大,凡是买化肥的农户秋收还可以把粮卖给他们公司,价格比别人贵至少2分钱......最终目标就是让每个人都兴奋都微醺,但不能大醉。

待一个个吃饱喝足,叼着烟坐车回村的时候,化肥和所有一切都已经给你码放到家了,剩下就是拿着你签字的订单等着结账呢,有的家会后悔,但那时酒已上头,基本都是硬着头皮把钱交了,也有家里媳妇不同意的,这时候,结账的美女就会说:“大哥不当家呀!”北方男人哪有几个受得了这话,再说,北方媳妇也多数顾及男人的面子,看人家这么说,也只能先把钱交了回头关上门骂老爷们呗。至于最后化肥下到地里什么样——比农家肥劲多那么一点点。

总的算下来,价值一千多一吨的化肥(低含量或者生物肥)最后成交价是两千多,一般一场会卖掉几百吨,也有卖几千吨的情况,据听说有的忽悠团能把一千多每吨的化肥卖到五千多,还不少卖。,扣除车费,餐费,奖品、装卸等等费用,忽悠团含着眼泪的每吨利润保证一千元以上。

别以为再能找到他们,就算报警都没用,化肥所有证件标注齐全合法,只不过忽悠团没告诉你正常氮磷钾中的钾是氯化钾或者硫酸钾,而他们的是生物钾(反正都叫钾元素),60%含量的化肥(也叫大60,无机肥是不可能60%含量)实际无机氮磷钾只含45%其他都是微量元素......厂家也没有这些业务员更没什么这个总监,再说,忽悠团报号大多是某某集团公司,会把生产厂称作是集团下属企业。如果打着厂家名义行骗,多半这头酒席还没上桌,那头厂家就带着警察来了。

其实,正规厂家业务员说话比较保守,不承诺任何生长效果,毕竟,地和地不一样,田间管理也不一样,作物的主要因素在于肥更在于人。

这里还要穿插个小故事,怎么认为是各位的事,当年我在农资市场见到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每个农户进入一家农资商店总是问尿素多少钱,于是经销商也各显其能,不是问尿素吗,免费。买两袋复合肥送一袋尿素,复合肥120一袋,两袋复合肥240,那时的尿素市场价折合90元每袋,240减去90的尿素剩余150元,再扣除利润,运费,装卸仓储费,两袋就剩100元,百斤包的化肥出厂50元~呵呵~里面有什么就各自体会吧。

其实呀,还是有很多肥厂是正规的,他们下沉到田间地头,不光证件可以随时查阅,而且有的就是本土企业,可以去厂里考察,这是不可能造假的,另外就是大厂(那些大化肥公司可以上网查),认准标识,准没错,这些大厂的法务每天憋红了脸等着假冒产品出头好告得他裤子穿不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