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先冬后霜,来年大荒”,是什么意思?今年霜降交节是在哪天?

“先冬后霜,来年大荒”,怎么理解呢?

时间过得真快,在10月8日的时候已经交节寒露节气了,在这个月份还将有一个节气交节,它就是霜降节气。

在《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霜降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进入此节气天气渐冷,开始有霜了。在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作“早霜”或“初霜”,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

每次在分享节气时,都想给大家分享一些节气有关的知识,今天再普及一些,有不准确的地方,可以在评论区探讨,共同学习。

秋季随着霜降的到来,也就接近尾声了,关于秋季的那些称谓你还记得吗?

秋季一共有三个月,每个月有两个节气,一个节气为15天,6个节气正好是90天。而这6个节气中,立秋是天文,处暑和白露是地象,秋分是天文,寒露和霜降是地象。

这三个月分别是初秋、中秋和深秋。其中,初秋一般是在农历七月份,也被称为孟秋;中秋是在农历八月份,也被称为仲秋;深秋是在农历的九月份,也被称为季秋。

整个秋天一共是九旬,10天为一旬。为什么是10天为一旬呢?因为在清朝之前用的计时法是干支历。干支历又称星辰历、甲子历、节气历或中国阳历,是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进行两两搭配组成六十组不同的天干地支组合,用以标记年月日时的历法。

“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古称十日,所以10天一循环,也就是10天为一旬。

在五行学说上,秋是属金的,所以,秋天又被称为“金秋”。在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和五行配属为“土、金、木、火、水”,配合四时,商音凄厉与秋天肃杀之气相呼应。所以,古人也把秋天称为“商秋”和“高商”。

霜降三候:

古人为了更细微描述节气变化,把一个节气分为三候,每候为五天。霜降三候分别为: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怎么理解呢?

一候豺乃祭兽的意思是说,到了霜降节气的第一个五天,古人发现像豺狼这样的野兽,到了这个时候,扑捉的猎物不是马上就把吃掉了,而是会存放一段时间,古人看到豺狼这样做就像祭拜天地一样。其实,是豺狼感觉到冬天要来临了,在为过冬储备食物,因为,到了大雪封山的时候,食物就找不到了。

二候草木黄落的意思是说,到了霜降节气的第二个五天,草木都枯黄了,古人就把这种现象记录了下来,等再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知道节令快要到了。

三候蛰虫咸俯的意思是说,到了霜降节气的第三个五天,古人发现自然界中的一些小虫子不再出来吓人,都会在洞里,有耷拉着头,有趴着的,它们都不动不食,进入了冬眠状态。

因此,古人就把这些现象记录了下来,等来年再看到这些显现的时候,他们就知道冬天要来临了,会抓紧收获和冬藏,为冬天做准备。

在过去民间有谚语说“先冬后霜,来年大荒”,怎么理解呢?

这句话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意思是说,月份到了,但节气未到,节气里该有的霜也延后到来,可能延后到立冬才能见到初霜,也就是说当年是个暖冬。

冬天暖和,会导致越冬作物像小麦、大蒜等作物年前容易出现旺长,抗冻能力下降,发生冻害,使产量下降。

冬天暖和,降雪相对常年偏少,不仅会导致越冬作物无法安全越冬,还会加重来年春旱的发展,影响作物返青生长,造成减产。

冬天暖和,会使病虫害越冬滋生,来年会病虫害加重,古代没有农药,病虫害危害严重会造成作物减产甚至绝产。

因此,有了“先冬后霜,来年大荒”的说法!

类似的农谚还有“霜降不见霜,来年鼠啃仓”的说法。意思是说,霜降不见霜的年份,来年可能粮食会减产,人们都没有余粮,处在挨饿的状态,老鼠也没有吃的,只能啃粮仓了。当然,这个说法有点夸张,只是表明庄稼欠收了。

农谚具有地域性,有些地域农谚也有“霜降前降霜,挑米如挑糠;霜降后降霜,稻谷打满仓”,的说法,指的是部分水稻产区。

2022年霜降节气什么时候交节呢?

2022霜降时间具体时间为公历10月23日18时35分31秒,农历2022年九月(小)廿八。

写到最后:

农谚是古人长期经验的总结,能够流传这么久,还没被淘汰,都是有一些道理在里面的。

当然,农谚毕竟离我们太久远了,气候条件,生产技能也完全不一样了。现代人们应对恶劣天气的手段更多,还是能够保证产量不受太大影响。

农谚不是预言,谁也没有预言的能力,接下来天气到底啥样还得随时留意天气预报,提前做好相应安排。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帮助更多农民朋友了解,谢谢您!感谢阅读。

农谚“先冬后霜,来年大荒”,是什么意思?今年霜降交节是在哪天?

寒露节气才刚刚过去两天,再过12天就迎来霜降节气。

今年的霜降交节日是在10月23日下午6时35分31秒,也就是农历的九月廿八。

再来说一说,农谚“先冬后霜,来年大荒”是什么意思呢?

本来立冬是在霜降之后的半个月,才进到冬季,这个大家也都明白。那为什么说“先冬后霜”呢?这里说的“先冬”是指在霜降到来之前,天气突然变得寒冷起来,风也大温度也低,让人感觉好像冬天到来了一样,这应当也算是一种极端天气吧。

那又为什么说是“来年是大荒”呢?这就要从秋收以后,小麦的播种和生长说起。

就拿我们山东省来说吧,“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时”,也就是说,冬小麦最适宜的播种时间,就是在秋分前后,最迟也要抢在寒露之前,把小麦播种下去。

然而,随着全球气温的普遍升高,小麦最好播种时间可以后延一个节气,也就是在寒露到霜降之前,仍然是小麦种植的好时候。

如果这时遭遇强降温,刚刚种植的小麦正在萌芽生长期,会因为寒流的突袭,而停止生长。即使已经出土的麦苗,也会因为气温过低而减少分蘖数量。这样一来,单位面积的小麦植株数量就会大大减少,等到明年夏收时,产量自然也就减少了许多。

在这里“荒年”的“荒”,泛指减产和欠收的意思。

农谚“先冬后霜,来年大荒”,是什么意思?今年霜降交节是在哪天?

农谚“先冬后霜,来年大荒”,是什么意思?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来说,“霜降”到来,气温下降,如果早上空气温度降低到四度左右,近地面温度在零度左右就会有“霜”这种现象,也就是地面的物体有白色的霜雪结晶。

所谓先冬后霜,霜降节气到来15天内,没有霜冻现象,而到了立冬节气以后,第1场霜才出现。预示着来年农业年景不好。

简单解释一下。

霜降气节到来,而气温没有相应地降到适当程度,很晚了才会下霜,说明当地是暖冬。

暖冬,意味着该冷不冷,一方面,类似小麦这一类越冬植物,因为冬天气温高而发生旺长,就是所谓“麦无二旺”,小麦消耗了过多的养分,来年春天就会发生早衰,不用说会减产。

另一方面,因为冬天气温偏高,一些害虫就不会冻死,存活的过多,来年虫灾发生可能性就大。

另外,多数暖冬的年份,冬天下雪少,意味着来年土壤墒情较差,如果水浇条件差,不用说来年收成会受到明显影响。

总的来说,下霜异常偏晚,意味着来年年景可能不太好。

农谚“先冬后霜,来年大荒”,是什么意思?今年霜降交节是在哪天?

眼下马上就要到了二十四节气当中的霜降节气。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意思是说气温下降,地面蒸腾的水汽遇到寒冷空气凝结,出现凝霜现象。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过后气温继续下降,万物归藏,气候即将进入寒冷的冬季。

二十四节气始于春秋,成于秦汉,是我国劳动人民最伟大的发明创造,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农耕时代,是最先进的指导农事活动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生产实践的结晶。

公历2022年10月23日霜降交节。霜降节气,如果有凝霜现象出现,说明气温较低,符合正常的生态变化规律。如果没有凝霜出现,说明气温偏高,不太符合生态变化规律,预示将会出现异常的暖冬现象。从目前气温变化来看,今年霜降节气大概率不会出现凝霜现象,今年的冬天属于暖冬。暖冬会导致来年农作物病虫害暴发,影响丰产丰收。

‘先冬后霜,来年大荒’的意思是说,霜降节气交节应该在气温下降以后,如果节气到了还没有出现凝霜,则暖冬之后,来年歉收,不会是一个好年景。这里的冬,不是冬季,是指气温下降,正常的生态变化。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已经与农耕时代不可同日而语,虽然农谚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已明显不适于今天的实际环境,所以‘来年大荒’的结论只可仅供参考。

农谚“先冬后霜,来年大荒”,是什么意思?今年霜降交节是在哪天?

确实,家里有老人的可以去问问,是否有个“先冬后霜,来年大荒”的说法?

先来解释一下,啥叫“先冬后霜”,这四个字究竟是啥意思?

冬呢是指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霜呢是指霜降,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如果按照字面意思来看,好像是先立冬,再霜降,这显然是不符合二十四节气的顺序的。事实上,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这个冬确实是指立冬,但霜并非指二十四节气的霜降,而是指真正的霜,下霜,打霜。

翻译过来就是霜降的时候没有下霜,等到都已经立冬了,才开始下霜,预示着下霜的日期延后了。

今年(2022年)的霜降交节是10月23日,也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预示着秋天即将过去。今年的立冬是11月7日,也是冬天的第一个节气,预示着冬天的到来。

一般出现霜降,就代表气温达到了0摄氏度以下,才会出霜,这种情况只有晚上发生,第二天天亮后,气温上升到0摄氏度以上,霜就消失了。这也表明,霜降这个节气是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晚上冷,白天热。

先冬后霜,来年大荒,表明是暖冬,天气降温迟,这样不仅容易引发人们的呼吸道疾病,还会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加,造成农作物蛋白质含量降低,从而引发减产。

另外,由于是暖冬,很多越冬的农作物本该停止生长,结果却提前生长,导致农作物抗寒能力降低,等到真下雪了,反而冻死一片。况且天气不够冷,虫子都冻不死,第二年病虫害也会加重。

当然,先冬后霜,还有第二种解释,就是指天气都已经进入到冬天了,天寒地冻的,可是二十四节气才刚到霜降。

这就表明,这一年是寒冬,因为霜降之前还有很多农作物没有收割呢,突然进入到冬天,气温降到了零下,甚至下了大雪,那么粮食都冻死在地里了,那肯定要减产了。

不过,第二年是荒年,倒是对不上,因为天气越冷,对于越冬的农作物来讲也有利。一方面若是下大雪的话,天气寒冷,雪不容易融化,反而给大地铺上了一层棉被,小麦不会被冻死,还能保温。

而且大雪融化的过程中,能冻死害虫,还能灌溉庄稼,冬天越冷,其实第二年收成越好才对。

那可能“先冬后霜,来年大荒”的说法,只能针对第一种情况吧,就是立冬后才下霜,属于暖冬,第二年会大荒。

农谚“先冬后霜,来年大荒”,是什么意思?今年霜降交节是在哪天?

农村谚语:先冬后霜,来年大荒!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今年霜降交节在哪天?

自古以来,老祖宗留下了很多的农村谚语和俗语,都是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语句,所描述的内容都对后人生活,或者农业生产等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尤其是古人看云识天气,或者是在生产生活中留下的一些经典语句,都是通过自己的切身经验,或者是长时间的观察总结出来概率性的事件,是我们的瑰宝,也是中华5000年传统文明的精髓。

因为在过去科学非常落后,只能够通过实践出真知,只能通过实践检验真理,也只能通过实践,留下宝贵的经验财富。所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尽管时间环境和人物都发生了变化,也有一些谚语的真谛发生了演变,可最终还是能够提醒我们。

农村谚语:“先冬后霜,来年大荒”,是什么意思呢?

从字面意思非常难理解,可经过分析,就很好明白这句谚语的意思。

:在这里指的是立冬节气。立冬节气是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第19个节气,也是冬季第1个节气,立冬到来意味着冬天来了。

:在这里并非指的是霜降节气,而是指的下霜。每一年下霜的日子不一样,有的在霜降节气之前,有的在霜降节气之后,夏霜第一场霜被称之为初霜或者早霜。

霜降:霜降节气是指24节气的第18个节气,也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是秋冬过渡的一个节气。霜降天气也是比较寒冷的,也就预示着冬天即将到来,因为霜降之后就是立冬节气。

“先冬后霜,来年大荒”的意思是说,霜降节气到来15天内,没有霜冻现象,而到了立冬节气以后,第1场霜才出现。预示着来年将是大荒之年,见灾之年。

霜降节气气温一般下降到0度,这个季节早晚会出现霜冻。因为霜就是水蒸气遇到低温凝结成为固体的物质,是一种白色的毛状的固体物质。

霜降节气不见霜,这说明霜降节气15天里还是非常暖和的,也预示着是一个暖秋暖湿气流控制着大气层。当然霜降不见霜,空气湿度比较低,可以说是出现了干旱的现象,因为每年北方秋旱现象还是非常严重的。

到了立冬节气才见霜,说明冷空气才刚刚到达,这就预示着冬天是一个暖冬。暖冬最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冬天雨雪比较少,晴天多,就是一个干冬季。

立冬前气温非常的高,对于种植的小麦、油菜等农作物生长非常旺盛,可能会出现旺涨的现象,一旦遇到寒天就会被冻坏。造成减产。加上冬天雨雪又少,更是的越冬农作物受到冻害严重。

干旱的冬天主要是受到冷高压控制,空气湿度比较低,更会持续演变成为春旱。去年的天气就证明了这一点,在冬天出现了干旱,而且也是暖冬的现象。到了春天雨水非常的少春旱长,农民种植的农作物时间向后推迟近一个月时间。

♦今年霜降交节在哪天?

2022霜降到来的具体时间为公历10月23日18时35分31秒,农历 2022年九月二十八。

霜降节气是太阳运行到黄金210度处,时令交接的时刻,霜降到来,万木萧条。北方遍地铺霜,千里飞雪;南方已入秋,草木渐枯。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天气渐寒始于霜降。

《二十四节气解》中记载:“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因寒水蒸气凝结成为霜,因此称之为霜降。

古人把霜降节气15天分为三候,一候五天,分别为: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

霜降三候意思是说霜降到来,一候豺狼等大型动物捕捉小动物储存起来,准备过冬食物;二候万木萧条,黄叶乱飞,百草枯萎,一岁一枯荣;三候昆虫等已经呆在洞中进入冬眠状态,不再进食。

♦今年的霜降节气对来年有什么预测?农村谚语是咋说的?

今年霜降未到来,让空气平衡的到来,特别现在寒露节气里,我国迎来了两轮的大范围强冷空气。目前我国北方已经是霜冻天气,或者是下雪的天气,可以说今年初霜来得非常早,在秋分节气就已经到了。这也预示着来年是一个丰收之年。

霜降不见霜,来年鼠啃仓

意思是说霜降节气没有见到霜,将预示着来年老鼠饿的都要啃空粮仓。因为到了什么季节就要有什么样的气候,该冷的时候要冷,利于农作物的冬眠;该热的时候要热利于庄稼的生长。

比如“霜降见霜,谷米满仓”就描述了霜降下霜,来年粮满仓,因为这样能够使得冬前的农作物不出现旺长,因为低温而抑制了生长。

关于霜降节气的谚语还有很多:“霜后暖,雪后寒”、“一夜孤霜,来年有荒、多夜霜足,来年丰收”、“霜降降霜始,来年谷雨止”、“霜降前降霜,挑米如挑糠;霜降后降霜,稻谷打满仓”……

这些谚语都描述了霜降节气的天气变化情况,以及对来年农作物生长的情况进行了预测。也就是可以通过霜降节气天气变化,了解未来的天气变化,如何安排农事。

综上所述,该热不热,五谷不结;该冷不冷,五谷不丰。霜降到了要下霜,立冬到了天要冷,小雪到了要下雪,这才是正常的气候,风调雨顺,才能五谷丰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