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粮丰收价格却下降了,农民为什么不储存起来,等待价格上涨呢?

粮食价格目前是有所下降,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在新粮刚下来之时,不论丰收或者歉收,相对都是粮食比较集中上市的时候,此时,商家都会看准商机,不缺货,谁肯掏大价钱收购呢!

农民为什么不储存起来,等待价格上涨呢?

这个问题农民不是没有考虑到,但是,很少有条件做到等待价格上涨才卖。

为什么呢?

一是,农民手中大多数是“差钱”,并没有充足的存款,生活生产需要花钱,主要收入靠土地每年的收益,这就需要庄稼收获下来后变现,不能储存,其他没有什么经济来源。

二是,即使是不等着变现花钱的农民,近年来也不再储存粮食了,虽然也知道,储存起来等待高价时再出手能多成个钱,再说了行情问题,谁也不敢肯定到时高或低,储存盘算以后卖高价格,但行情变化,到时价格下跌的事情也有发生过,储存的倒不划算了。

另一方面,储存也很麻烦,脱粒、晾晒,也没有地方,现在楼房多、扣瓦的多、公路晒粮即违法又不安全。农民的储存条件所限,没有规范的粮仓储存,保不住虫蛀鼠咬或霉变,其损失和多成的几分钱相抵了。

所以,大多数农民都是在粮食收获下来后直接出售了。省事省力,也知道直接售卖可能会不如晒干后售卖划算,但是,五八四十谁都搂划着呢!一般行情稳定情况下,湿卖或干售及储存起来以后待机再卖也不会有太大的出入。除非粮食价格大起大落了,这事谁也难以料定。

秋粮丰收价格却下降了,农民为什么不储存起来,等待价格上涨呢?

秋粮丰收可能是人们一个习惯性的说词,今年湖南大早,晚稻还没收割,早稻也是五六百斤一亩,也不是丰收。晚稻看来收成不好,可能三四百斤一亩,粮食价格和去年同期相比沒有下降。

秋粮丰收价格却下降了,农民为什么不储存起来,等待价格上涨呢?

秋粮丰收却粮价下降,这是市场经济作用的结果。但储存待售,也要考虑储粮的成本。

秋粮丰收价格却下降了,农民为什么不储存起来,等待价格上涨呢?

因为现在粮食价格不稳定,农民也不知前好还是后好,如果卖吃亏最少两三亩地白种了!虽然秋粮丰收但不一定有个好价钱。主要原因国家粮食局没有公布粮价公告,而粮站也没有长期收购,大部分粮是私人米厂收购,所以粮食价很不稳定。就是你自己留以后卖,也不一定就能卖出更高的价,如果粮多的话也没有地方放,搞得不好粮食发霉坏掉反而损失更大。现在都是卖湿粮很少有人晒干卖,虽然晒干价格高点,但要花费很多人工,反正种地赚不了多少钱,粮价再高都有限,所以很多人都不在乎多少价问题,只要人舒服赚多赚少都无所谓。说实在的农民不靠种地来养家,打工或做生意才是他她唯一的出路,年轻人有谁会种地,种地的都是5060的老人,顺便带着孙子孙女读书,有勤快的老人或在附近做点零工,也可以减轻孩子的负担。其实对一般的农户粮价高低没有关系,但对种粮大户来说可不是小数目,人家种的可不是几亩地,他种的最少上百亩或几百亩,如果粮价高低相差以千上万都有可能,这才是他最关心的粮价问题!

秋粮丰收价格却下降了,农民为什么不储存起来,等待价格上涨呢?

合算成本,谨慎应对。

一方面,粮食价格将来能上涨吗?能涨多少,好像没有人说准;另一方面,储存起来需要条件的,设施设备、人力物力、技术才能,需要合算成本,再决定。

这里面要注意,你现在出售的玉米是自然水,玉米含水量在30%左右,如果储存一冬天,水分会明显下降的;今年的粮食价格上涨应该有可能,国内国外的大趋势,自然灾害等,可能带动上涨,但是,价格大幅度上涨也很难的。

秋粮丰收价格却下降了,农民为什么不储存起来,等待价格上涨呢?

粮食价格下降了吗?没感觉出来,好像超市里的粮价又涨了。

粮食丰收了,于国于民都是非常好的事情,目前国家鼓励藏粮于民、藏粮于地。目前粮食保有量还是相对平衡的,粮食还没多到可以降价的地步。

至于说农民为什么不把粮食储存起来等待涨价,我认为原因有二:

其一,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强大的粮食储备是稳定粮价的基础,不会给囤积居奇者哄抬物价留下任何空间和机会。

其二,民间没有大量储备粮食的设施和条件,如果储存条件不具备,粮食就有可能霉变,就会给储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基于以上两点,农民不会把粮食储存起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