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战役到底打死多少日军,为何争议如此大?
平型关战斗刚刚结束,林彪第一件事不是询问缴获情况,而是要求师部卫生部长上报伤亡情况。按照115师师长的战前预估,以原来红一方面军指战员的战斗意志和素质,在如此有利的地形下作战,并且弹药还非常充足,至多伤亡一二百人而已(这段描述出自《林彪传》的相关章节)。
结果统计上报来的数字让他大为震惊,参战部队伤亡高达1500余人,其中包括团级干部三名和营级干部五名,最终加上重伤不治的,第115师总计牺牲了600余人(战场伤亡比例是有大致标准的),损失可谓巨大。要知道,哪怕牺牲的一名普通战士,未来都是班长、排长甚至连长的材料,那都是百战余生的老红军呐!
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说明抗日战争初期的日本鬼子,单兵战斗力确实很强,真心不好打。在了解平型关战役日军的准确伤亡之前,首先应该知晓的,是双方在战场上投入的总兵力和战斗序列,没有这些做基础,单纯地列举数字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平型关战役打响于1937年9月25日,在此之前的9月19日晋西北忽然下雪,气温骤降,日寇第21旅团长三浦敏事少将给第五师团长板垣中将发电,要求前送各种补给和大衣等御寒衣物,9月24日傍晚,第六兵站汽车队的本部和汽车第90、91中队运送弹药物资抵达平型关前线。
次日傍晚,这批鬼子又接到命令,回头去蔚县接运援兵前来,顺便为21旅团的前线部队后送伤员,这就是第一拨钻进伏击圈的日军,也就是从平型关经灵丘返回蔚县的第六兵站汽车运输队,其战斗序列如下:
兵站本部的新庄淳中佐以下22人,汽车1辆;兵站汽车第90中队有汽车45辆、官兵176名;、兵站汽车第91中队有汽车30辆,官兵55名;也就是兵站加汽车队共计有汽车76辆,官兵253名,另外,车上还拉了一批日军伤员,数目不详,但是以重伤员居多,所以基本没什么战斗力。
也是在这一天,第五师团部根据21旅团的请求,还派出了辎重兵第5联队第2中队将库存的军大衣和粮食弹药运送到灵丘,那里是第21旅团的后方基地,同时又派出师团部情报参谋桥本顺正中佐去平型关前线执行联络任务,并从第21联队第12步兵中队中抽出一个小队担任桥本中佐的护送部队,这支混合部队是第二波进入伏击圈的鬼子。
这支混合编队的日军战斗序列如下:步兵第21联队的大行李,计官兵97名,马65匹; 步兵第11联队第1大队的大小行李,计官兵76名,马54匹; 步兵第42联队第2大队的大小行李,计官兵70名,马50匹; 担任护卫的步兵第21联队第12中队第3小队,计官兵49名; 步兵第21联队伤愈士兵4名, 加上桥本中佐及司机和随员3人,以上共计日军官兵301名。
那么两支日军加起来就是554人(加上伤员数量肯定在700人以上),日军另有停放在老爷庙西侧干河滩上的车辆和人员,以及辛庄、关沟的日军仓库人员、医疗所人员,以及掩护这两处的汽车第91中队护卫队,合计人员应在150人以上。这部分日军也参加了后面的战斗,所以,在115师作战地域内的日军共计共900余人(含部分伤员),如果用“接近1000人”来描述,是完全可以的。
这两支钻进伏击圈的日军部队基本被全歼,比如混合编队的301名日军,只逃出去3个家伙。
虽然称谓“平型关战役,其实八路军”第115师主力并不是在平型关前线作战,而是埋伏在老爷庙至辛庄的10里长沟,这一点尤其要注意。林彪师长在战前的具体兵力部署如下:
第343旅(旅长陈光):杨得志第685团先敌占领关沟至老爷庙一线南侧高地,截击敌先头部队; 该旅李天佑第686团占领老爷庙至小寨村一线南侧高地,实施中间突击,分割沿公路进攻之敌,尔后向东跑池方向发展进攻。
第344旅(旅长徐海东):张绍东第687团占领蔡家峪、西沟村一线阵地,断敌退路; 以师直独立团和骑兵营进抵灵丘至涞源、广灵之间阻敌增援。 以第陈锦绣第688团作为师预备队,部署在东长城村。
1937年9月25日拂晓前,115师打伏击的主力685、686、687团全部进入伏击阵地,沿老爷庙至辛庄的10里长沟完成展开,按第115师改编时15500人的兵力计算,每个步兵团人数不低于2500人,因此三个主力团就是7500人左右。换句话说,八路军是以7000余人的优势兵力,在山地伏击约1000名日军。
开国少将杨勇松(685团政训处干事)回忆,平型关战役中,仅他所在的685团即伤亡800余人,因此,在《林彪传》中记叙的1500余人的伤亡是基本可信的,因为还要包括另外两个主攻团第686团、第687团的伤亡数字,李天佑的686团打得也很惨烈,尤其是争夺老爷庙制高点的战斗、
需要说明一下,八路军第115师在平型关战役中的伤亡,还包括次日打扫战场时的损失,当时为了抢运战利品,115师教导队的指战员在几十辆卡车和100多辆大车上搜寻武器装备,结果此时日军增援部队已经到达,在多个山头进行射击,八路军出现了第二次伤亡。主要原因是阎锡山的部队没有按计划出击,使伏击圈的外围没有封死。
所以,笔者个人的结论是,平型关战役最终歼敌1000人左右,且绝大多数为击毙;八路军伤亡1500余人,其中牺牲600余人,这是符合双方当时的战斗力水平的。千万不要误读了这两个数字,在1937年能够干掉1000名日军而自身纯减员600余,绝对是个了不起的胜利!想想淞沪会战、徐州会战的中日两军伤亡对比,就知道八路军的厉害了,老红军真不是盖的。
115师副师长聂荣臻在后来《峥嵘岁月:首战平型关》中写到:平型关战斗我军歼敌1000余人。 独立团团长杨成武也在《为了平型关的胜利》中写到:当天下午4时,林彪、聂荣臻发来电报:师主力歼灭日军坂垣师团第21旅团1000多人,你们独立团已胜利完成了打援任务。 以上都佐证了,平型关战役我八路军歼灭日军1000余人的数字是完全可靠的,争议主要是我军伤亡的问题。
至于当时歼敌数字出现的多种说法,主要是战时统计和战时宣传两个原因,所谓战时统计,是由于阎军未能及时出击,115师被迫在伏击战之后迅速撤出了战斗,所以战果统计有些出入是难免的。但是根据日军的实际情况和部队编制,说消灭3000余人肯定也是不准确的,因为我军消灭的是敌人一个旅团的辎重部队,而整个日寇第21旅团也不过8000人左右。
而老蒋那边在贺电中冒出来10000多人的歼敌数字,则完全是为了鼓舞士气的夸大宣传了,这也是老蒋那一边的传统,他的部队在华北和淞沪连连失败,迫切需要好看的战报来恢复下信心,八路军也属国民革命军作战序列,且贺电属于全军通电嘉奖,许多部队都能同时收到,所以才整出来万余人的“歼寇如麻”,毕竟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日本人则更无耻,战后声称仅仅挂了60余人,这就是故意为之了,日军和老蒋的心态差不许多,但是给出的结论当然相反。但问题是,其钻进伏击圈的部队建制、番号、兵力如此详细,最后也没几个鬼子活着逃出十里长沟,死不认账没有用,而且编瞎话是要鼻子变长的。
平型关战役到底打死多少日军,为何争议如此大?
平型关大捷是全面抗战以来的首次胜仗,全歼了进入包围圈的两支日军。
平型关大捷战斗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15师骑兵营李钟奇部的倒马关战斗,独立团杨成武部的腰站战斗,685团杨得志部、686团李天佑部、687团张绍东部在主伏击战场,687团一部的蔡家峪阻击战斗,685团、686团的东泡池战斗。 其中只有主伏击战场是在围歼日军辎重部队,里面还有相当数量的步兵,其余战场都是在与日军精锐主力在作战。
按日方资料记载,其中的一路是日军第二十一联队的大行李队,有77辆大车和一辆汽车;另一路是新庄汽车队的75辆卡车加搭乘的一部日军;不算押运和搭乘的人员,仅这些车辆的人员就要460多人(山地行军每辆大车至少需要4人一马推拉才能正常前进,一辆汽车需要有正副司机);第二十一联队的大行李队本身除辎重兵以外还有担任掩护的机枪兵15人,另外还有担任护送任务的高桥骑兵小队60人;新庄汽车队搭载的一部日军具体人数没有记载,但是从新庄所部的抵抗远远超过第二十一联队的大行李队来看(115师的伤亡多数都是新庄所部造成的),这支日军的数量绝对要比第二十一联队的大行李队要多。
再加上阻援消灭的日军,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一千余人只多不少。另外,平型关大捷击还毙了日军2个中佐——第五师团的侦查参谋 桥本顺正 中佐和第六兵站汽车队的 新庄淳 中佐;中佐已经不是小官了,日军的大队长军衔只是少佐。
平型关战役到底打死多少日军,为何争议如此大?
平型关战役是八路军抗战以来的第一场大胜仗,可以说在抗日战争中的意义十分重大。虽然平型关战役是我军获胜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在关于这场战役的战果上,却有着比较大的争议。之所以产生争议,是因为我军统计的结果与日军后来统计的结果不一样,伤亡数字相差较大,那么必定有一方的报告是有问题的。
山西在华北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日本人当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于是他们在七七事变后马上就发动了太原会战,意图一举吞下山西。时任第二战区司令的山西军阀阎锡山面对日军的进击显得手忙脚乱。而此时我党已经将原本的红军部队改编为了八路军,并想要积极参与前线抗战。阎锡山的军队面对危峻的形势早已捉襟见肘,对于八路军的参战他自然是比较欢迎的。其中由名将林彪所率领的115师则被第二战区部署在了晋东北。
当时我军的抗战热情十分高涨,都想通过一场战争来证明自己,也是为洗刷民族耻辱。而115师所在的晋东北有一处重镇,正是平型关。平型关可以说是晋东北作战的焦点,一旦被日军拿下平型关,那么日军就可以直插太原。而115师接到的任务就是在平型关附近阻击日军。
林彪在观察当地地形以后,决定在平型关附近的白崖台公路等地设伏。果然不出林帅所料,9月25日日军坂垣师团第二十一旅团的一部共一千余人,加上一百多辆汽车、两百多辆辎重车进入了伏击圈,可以说是一网大鱼。八路军115师抓准机会,向敌人发起了凌厉攻势。一开始日军非常慌乱,但随后他们便反应了过来,并派部队夺下了老爷庙的高地。而115师后续为争夺老爷庙高地付出了较大伤亡,但好在还是歼灭了这伙鬼子。
总的来说战果是辉煌的,但是115师所付出的代价却是超出林帅预计的,伤亡人数总计一千五百人,其中牺牲者就有六百人。林帅原本认为这是一场伏击歼灭战,并且是以一个师七千多万包一千多名鬼子的饺子,弹药也比较充足,那么理应伤亡一二百人才对,初战鬼子的115师没能想到鬼子的战斗力如此之强。
而日本方面在这场战斗后总结的战报中却说只伤亡了二百四十人,甚至还出现了只伤亡了六十人的说法。但根据实际情况来看,日军毕竟有一百多辆卡车,并且光是中佐就战死了两个,综合来看,日军的伤亡绝不在少数。事实上,在二战结束后,日本方面承认了曾有过向外界谎报战报的做法。那么很显然还是我军战报更贴切实际。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蒋介石为了鼓舞抗战士气,竟在贺电中表示平型关战役共歼敌一万,这个牛皮吹得就更大了。但毕竟当时中国军队在战场上处于劣势,蒋介石用这种方式塑造英雄倒也算是情有可原。
平型关战役到底打死多少日军,为何争议如此大?
真正的原因是现代的人对当时历史的无知!他们是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待以往的战争,平型关战役也是这样,他们忘记了在之前中国同小日本屡战屡败的悲惨历史,看不见当时中国同小日本之间的巨大差异,其中军事上的差异尤为突出,无论从单兵素质上还是武器装备上巨大差异,这才是造成所谓的争议!
平型关战役到底打死多少日军,为何争议如此大?
平型关战斗(115师这次伏击战)据史料,子弹并不充足,人均几发,手榴弹也不是人人都有,故而靠短乒相接,白刃战。当时副团长楊勇身高力大,连续刺杀12个日军,自已也负了伤!各类史料记载均为消灭日军千余人,八路军伤亡1000余人牺牲600余人!
平型关战役到底打死多少日军,为何争议如此大?
平型关大捷的重大胜利,关健是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对当时的抗战形势起到了鼓舞斗志,抗战必胜的信心,所以说一一五师打的好,林总打的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