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首相和天皇有哪些关系呢?
日本首相的正式称谓是“内阁总理大臣”,顾名思义,这个职务那就是天皇的臣子名份,并且是首席大臣。而日本首相和天皇的关系,是以1945年日本战败为分水岭的,在这前后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不妨以东条英机上台来举例说明,二战及其之前天皇和首相之间是什么状态。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东条英机已经是内阁成员“陆相”,正式称谓是“陆军大臣”。当时的日本内阁(政府最高机构)以首相为主,以另外四个主要大臣为辅有一个“五相会议”,大致等于常委会的意思,来制定和实施最高国策,分别是首相、陆相、海相(海军大臣)、外相(外务大臣)和藏相(大藏大臣,管财政的)。
时任首相为贵族出身的近卫文麼,在制定完对美英的强硬国策后,这个老近卫有点害怕了,临阵退缩宣布辞职,那么等于这届内阁也黄了。第二天,以枢密院(退休的首相等老家伙组成的天皇顾问团)为主的“重臣会议”提名东条英机组阁,裕仁接受了这个建议,1941年11月7日的下午召东条入宫。
日本天皇当面晋升东条英机为陆军大将,命其以现役身份担任首相出面组阁,同时还兼任新内阁的陆相,东条英机登时集大权于一身。所以这就是1945年之前天皇和首相的基本关系:首相由天皇的“重臣会议”推举、由天皇决定任命、然后首相则自己根据情况组成内阁,成为政府的首脑。
但是当时的日本天皇,还是陆海军双料大元帅,如果是在文职首相的状态下,陆相、陆军参谋总长、海相、海军军令部长都具有“帷幄上奏权”,也就是军方首脑可以越过内阁,直接对话和听命于天皇。所以二战时期天皇具有军队的“统率权”,而政府和首相只能通过陆相和海相管理军队的部分军政事宜,对参谋总部和军令部这两个“军令机构”却没有任何管辖权。
这也就造成了首相的权力有限,以及军部(那几个军队机关的统称)经常可以甩开政府“暴走”,因为他们只需要有天皇的暗示即可。所以在这个层面上来说,东条英机以军人和陆相的身份出任首相,其实是个特例,是日本为了在太平洋战争中实现军政权力高度集中,而采取的全新方式,前提是都认为东条英机比较忠诚于天皇,不会擅权。
因此天皇虽然躲在幕后“不负实际政治责任”,但其实在1945年之前,由于掌握着首相任命权和军队统率权,所以日本天皇是具备实际大权的,说裕仁是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元凶毫不为过。无论日本首相、内阁和军部的战略决策,最终都需要在“御前会议”上通过,需要裕仁点头,即便是军政一把抓的东条,也得吃准裕仁的态度才行。
但是随着麦克阿瑟和美军的到来,美国人对战败的日本政体进行了西式的改造,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两条:其一是首相成为“民选”(但不是全民选举),也就是国会中占多数党的党首,自动成为首相的候选人。比如现在长期把持国会多数席位的自民党,其党首就会成为参众两院“指名选举”的候选人,然后由全体议员投票选举通过,从而产生新任首相。
国会通过以后,还需要在天皇那里走个过场“任命”一下,但是这个任命只是形式上的,丧失实际权力的天皇不可能不通过。然后首相再提名自己的内阁成员,也由天皇走形式“认证”一下,如此新一届政府也就产生了。按照日本新宪法的规定,军人不可以担任首相,同时其自卫队的统率权也归于内阁,即由新设立的“防务大臣”(防相)直接领导,然后对首相负责。
也就是说,二战战败以后的日本,天皇完全丧失了首相的实际任命权和军队统率权,那么当然就成为了“虚位”国家元首,不再具有实际权力,所以目前日本的首相才是国家真正的领导者。不过日本政府保持了对天皇表面上的尊重,首相的全称仍然是“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逢年过节或者新首相上任,都得进宫晋见天皇,走得是君主立宪制的政治路线。
现成的例子,跟英国女王和英国首相的关系完全相同,女王和皇室就是个牌牌,这么理解就简单了。
日本的首相和天皇有哪些关系呢?
日本首相是日本最高行政长官,天皇是日本人的精神领袖。日本新任首相需要天皇来任命,但只是一个形式,首相不需要对天皇负责。
天皇跟中国的皇帝一样,是一国君主的称号;而且他们在自己的国家,都被当作神的后代。中国的皇帝是神的儿子,被说成是真龙天子;日本的皇帝也不是凡人,是日本神话中的创世之神天照大神的后裔。
所不同的是,中国的皇帝就是代表老天爷来统治人民的,日本的天皇还是宗教领袖,是神道教老大。
正因为如此,中国朝代更迭比较频繁,皇帝更是走马灯似的换。日本的天皇却坚如磐石,两千年多年不动摇。
也就是说,日本天皇自公元前660年诞生到现在,只有一个王朝,从来都没有变更过,始终是一代一代往下世袭,经历了126代。而我国却经历了60多个王朝,数都数不过来。
跟中国人的“喜新厌旧”相比,日本人真是够执着了。虽然日本天皇在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统治期间,也像曹操对汉献帝一样,被架空过,但没有被废过,始终是日本名义上的最高领袖。
对于这一点,宋太宗皇帝就非常羡慕,他不无感慨地说:“世祚遐久,其臣亦继袭不绝,此盖古之道”。
所以要说日本天皇制是世界历史上最长的君主制度,恐怕没有人站出来反驳。
1867年德川幕府垮台,天皇重新走到历史前台,成为日本的最高统治者;但权力已经受到削弱,今非昔比。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在1889年,通过了日本第一部宪法,宪法阐明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
宪法授予天皇很大的政治权力,但国家财政大权在国会手上。
二战期间日本给美国和亚洲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尽管有人认为天皇只是日本名义上的统治者,有人还说裕仁天皇是“一个和蔼的内向的人,学者化的和文明的和平的男人,他发现自己被战争和征服扭曲”。
裕仁的首席侍卫长,也在回忆录中说裕仁对日军武装侵略中国的反应:
“我相信,国际正义和良好信义是重要的,但海外的军队(关东军)不听从我的命令,不计后果的扩大事态,他们似乎想通过军事力量制服中国,这引起了我无尽的痛苦。”
但日本天皇的战争责任无法推脱,因为他从来没有谴责过那些丧失理智和任性的好战分子。
而且明治宪法11条规定“天皇有陆军和海军的最高领导权”;第12条规定“天皇决定陆军和海军的组织和和平”;第13条规定“天皇有宣战权,媾和权和签署条约的权力”;所以说,天皇的战争责任是推脱不掉的。
但不管怎么说,日本天皇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是无比重要的。
所以尽管《波兹坦公告》中盟军声称要改变日本的军国主义政治体制,苏联和英国还把天皇列为战犯之首;但麦克阿瑟还是把天皇从战犯名单中划掉,而且把天皇作为象征性国家元首保留了下来。
麦克阿瑟这样做的理由,就是担心“引起悲剧性的后果”。
但是天皇也很自觉,1946年元旦,在麦克阿瑟“没有下达任何命令或是提供建议的情况下,天皇颁布了一道诏书,公开否定了自己的神格。”(《麦克阿瑟回忆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尽管裕仁在《人间宣言》中说,自己是人不是神,但很多日本人在心里还是把天皇看得无比神圣。
1946年11月3日,日本通过新宪法。新宪法第一条写明:“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在的全体日本国民的意志为依据。”。第六条写明:天皇有以下“任命权”:一、根据国会的提名任命内阁总理大臣。二、根据内阁的提名任命担任最高法院院长的法官。
天皇还有下列权力:公布宪法修正案、法律、政令及条约;召集国会;解散众议院;公告举行国会议员的选举;认证国务大臣和法律规定其他官吏的任免、全权证书以及大使、公使的国书;认证大赦、特赦、减刑、免除执行刑罚以及恢复权利;授予荣誉称号;认证批准书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外交文书;接受外国大使及公使;举行仪式。
乍一看非常厉害,但是有一个前提:天皇必须“根据内阁的建议与承认”。也就是说,天皇没有说“不”的权力,只有点头的资格;说不好听点,天皇就是橡皮图章。
日本首相即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是日本内阁的最高首长,也是日本的元首,负责各行政机关运作。
内阁总理大臣由国会提名,然后由天皇任命,其他内阁成员由首相(内阁总理大臣)任免,天皇认可,这种认可也是只是走过场,只能说“是”。
也就是说,首相不是为天皇打工的,只对国会负责,对日本国民负责;首相干的好不好,能不能再干下去,天皇说了不算。
天皇和首相的关系,不是实质上的上下级关系,也不是平级关系;可以说没有关系,也可以说关系不大。
但由于天皇是日本的象征,天皇也是首相名义上级。
2019年,日本举行新任天皇德仁的“即位正殿之仪,日本首相毕恭毕敬地宣读了“寿词”,而且带领在场来宾“三呼万岁”,但也仅此而已。在平时首相为国事忙得不可开交,二人也没有什么交集。
这跟泰国国王和总理的关系截然不同,泰国总理不能看人民脸色,也不看议会脸色,因为没用,只能看国王的脸色;总理的荣辱和政治前途全在国王一念之间。国王一不开心,总理就会丢掉乌纱帽。
首相跟天皇的区别是,首相是临时工,天皇不仅是合同制、还是世袭制,铁打的天皇流水的首相。
日本的首相和天皇有哪些关系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浩荡爆发的时候,日本首相毫无疑问就是日本天皇的手下、是帮助日本天皇统治国家、统筹战争的权力工具,从这方面来说,日本天皇就是日本最大的战犯。
不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日本天皇的地位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首先他从日本权力的巅峰跌落了下来,成为了一个身份尊贵、保有昔日尊荣的普通人,此后的他,再没有掌握任何国家权力的机会。
麦克阿瑟统治下的日本在日本被美国军队的践踏、占领之后,美国军队的司令官麦克阿瑟替代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掌握起了日本的最高权力。
麦克阿瑟通过帮日本驱逐了战争带来的阴霾、帮日本走向了繁荣,从而收获到了当时日本人无上的敬意,受到了日本人的感恩,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太上皇。
不过在美军占领日本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以自己的军伍作风很难切实地治理日本,所以他们又任用了曾经被他们关押起来并释放掉的战犯,让他们帮忙治理起了占领后的日本。这种情况就有点类似于抗日战争中日本人任用我国的汪精卫等人一样,在占领区任用本地人治理本地人,确实能在无形中消减很多来自于当地人的敌意。
虽然后来麦克阿瑟走了,但是美国的驻军却是留下了。
他们留在日本后一直掌握着日本的军事命脉,把所有治理国家的大权又交还给了日本人,不过这时候的权力却跟日本天皇没有关系了。
麦克阿瑟离开后的日本首相和日本天皇这个时候的日本首相继日本天皇、麦克阿瑟之后,成为了日本最高的权力者。
当时很多日本首相都是由日本曾经的战犯们担任的,而他们如果想成为首相的话,首先得通过日本众议院、参议院两大国会议院的投票才能上任首相之位。
而日本首相的权力虽然高高盖过了日本天皇,但是因为美国人、日本政府有意保留日本天皇高贵性的原因,所以一些繁文缛节却是仍然要进行的。
二战之后,日本每一任首相上任之前都和以前一样有着同样的礼节,那就是必须要经过日本天皇的册封才能上任首相之位。
当然在这个时候,日本天皇可不能凭借着自己的内心喜恶而拒绝为一个他不喜欢的首相册封。
他们知道自己的地位,知道自己处在一个多么尴尬的处境中,所以他们不会任性地拒绝这些礼节的延续,毕竟从某些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侧面彰显他们高贵的礼节。
从这方面来说,日本天皇是日本首相名义上的上司,但却是一个挂着空名头的上司,他根本无法左右他手下这名掌握着实权的下属。日本天皇的在位时间以及专享福利一般日本天皇是终生制的,不过也有的日本天皇不想担任太长时间的大位。
所以在他们不想当的时候,他们可以向由日本首相、日本皇族成员、日本参众两院的院长、日本的最高法官等人组成的皇室会议申请退位,由自己的儿子来担任天皇,而自己退位为太上皇。还有日本天皇娶妻、日本太子娶妻等重要的大事,也是要通过皇家会议的同意才能进行的,从这方面来说,日本首相也可以说是日本天皇众多管家中的一员。
日本天皇不仅可以保留延长的在位时间,日本政府发给他们的皇室津贴也是非常高昂的。
每年日本天皇可以拿到将近两千万人民币的零花钱,而其他杂七杂八用在其他皇室成员身上、用在外交礼节中、用在皇宫修缮里的钱财更是达到了数亿人民币。
日本首相的接任时间以及工资、退休金而日本首相就显得非常不稳定了,日本首相在位时间在很大程度上是看他们业绩以及美国人认可的。
如果既让自己的国民满意、也让美国人认可的话,那他们的在位时间就可以普遍延长,一般可以延长到6、7年,而其他时间比较短的,在位时间只有一两年左右。
日本首相的工资也不是特别高,他们很多人每个月只有四五万人民币左右到十来万人民币左右。
这笔钱虽然在我们看来比较多,但是大家要想想这可是一国权力的巅峰者,一些公司的普通经理人一个月也是这样的工资,他们也是这样的工资,由此可见这份工资是有多低了。
而这种低也是切切实实的低,因为他们在担任首相退位之后,他们除了拿一笔几万到几十万徘徊的退休金之外,他们将沦落得和其他普通人差不多,将再也拿不到其他任何的福利、退休金。所以说这就是日本天皇和日本首相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名义上的上下属、空头领导与实权派下属的关系,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实际上最大的战犯,日本天皇的下场是有些令人失望的。日本的首相和天皇有哪些关系呢?
日本问题还是交给日本问题专家桥本来回答。
在战前,天皇是日本宪法规定,日本天皇是日本最高的权力者,首相为首的内阁是对天皇进行辅助,向天皇提出各种建议的角色。虽然明治宪法规定,日本是君主立宪的国家,内阁是在天皇的授权下进行运作。但是天皇的权力非常大,柳条湖事件发生,因为事先没有向天皇报告,裕仁天皇就要求首相田中辞职。还有就是2.26兵变,士兵的口号是支持天皇清君侧,但天皇认为这些士兵叛逆,因此天皇下令镇压这些反抗的士兵。能说明天皇的权力大的就是在终战问题上,天皇决定无条件投降,而内阁首相的意见在这是已经不起作用。
明治维新的体制是推翻幕府统治以后,综合各方的意见,让天皇成为日本国策的最终决定者。但这其中也是有起伏,如明治天皇的儿子大正天皇一直患神经病,这样国事就落到元老与内阁手上,国际的最终决策权就在首相手中。到了昭和时代,军部(军人)以统帅权作为幌子,完全架空了内阁,首相的权力完全不能决定任何事情,既要向天皇汇报,又要看军人脸色。
战后,天皇由神变为人,宣布自己是人时,就等于完全放弃了国家权力。新的日本宪法把日本规定为君主立宪的内阁负责制,作为内阁(行政)的领导人的首相实际上是日本权力最大的人。虽然三权分立,但日本法官,议员都是执政党推荐,这样执政党领导的首相就是最高权力拥有者。天皇就完全是一种象征性存在,根据首相的任命.....根据议会的知名.....等,按照安排进行政治活动。天皇不能在政治上表达自己的意见与关切。对首相的任命就是根据国会的指名进行。换句话说,如果首相提议在日本国会内批准罢黜动议,天皇也只有签字同意的份。虽然首相的任命状由天皇颁发,天皇根据内阁的提议准备出访日程,没有权力的天皇就是一种精神的上的存在。.....
日本的首相和天皇有哪些关系呢?
日本首相是日本最高行政长官,天皇是日本人的精神领袖。日本新任首相需要天皇来任命,但只是一个形式,首相不需要对天皇负责。
天皇跟中国的皇帝一样,是一国君主的称号;
而且他们在自己的国家,都被当作神的后代。
中国的皇帝是神的儿子,被说成是真龙天子;
日本的皇帝也不是凡人,是日本神话中的创世之神天照大神的后裔。
所不同的是,中国的皇帝就是代表老天爷来统治人民的,日本的天皇还是宗教领袖,是神道教老大。
正因为如此,中国朝代更迭比较频繁,皇帝更是走马灯似的换。日本的天皇却坚如磐石,两千年多年不动摇。
日本天皇自公元前660年诞生到现在,只有一个王朝,从来都没有变更过,始终是一代一代往下世袭,经历了126代。
而我国却经历了60多个王朝,数都数不过来。
跟中国人的“喜新厌旧”相比,日本人真是够执着了。虽然日本天皇在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统治期间,也像曹操对汉献帝一样,被架空过,但没有被废过,始终是日本名义上的最高领袖。
对于这一点,宋太宗皇帝就非常羡慕,他不无感慨地说:“世祚遐久,其臣亦继袭不绝,此盖古之道”。
所以要说日本天皇制是世界历史上最长的君主制度,恐怕没有人站出来反驳。
1867年德川幕府垮台,天皇重新走到历史前台,成为日本的最高统治者;但权力已经受到削弱,今非昔比。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在1889年,通过了日本第一部宪法,宪法阐明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
宪法授予天皇很大的政治权力,但国家财政大权在国会手上。
二战期间日本给美国和亚洲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尽管有人认为天皇只是日本名义上的统治者,有人还说裕仁天皇是“一个和蔼的内向的人,学者化的和文明的和平的男人,他发现自己被战争和征服扭曲”。
裕仁的首席侍卫长,也在回忆录中说裕仁对日军武装侵略中国的反应:
“我相信,国际正义和良好信义是重要的,但海外的军队(关东军)不听从我的命令,不计后果的扩大事态,他们似乎想通过军事力量制服中国,这引起了我无尽的痛苦。”
但日本天皇的战争责任无法推脱,因为他从来没有谴责过,那些丧失理智和任性的好战分子。
而且明治宪法11条规定“天皇有陆军和海军的最高领导权”;第12条规定“天皇决定陆军和海军的组织和和平”;第13条规定“天皇有宣战权,媾和权和签署条约的权力”;所以说,天皇的战争责任是推脱不掉的。
但不管怎么说,日本天皇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是无比重要的。
所以尽管《波兹坦公告》中盟军声称要改变日本的军国主义政治体制,苏联和英国还把天皇列为战犯之首;但麦克阿瑟还是把天皇从战犯名单中划掉,而且把天皇作为象征性国家元首保留了下来。
麦克阿瑟这样做的理由,就是担心“引起悲剧性的后果”。
但是天皇也很自觉,1946年元旦,在麦克阿瑟“没有下达任何命令或是提供建议的情况下,天皇颁布了一道诏书,公开否定了自己的神格。”(《麦克阿瑟回忆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尽管裕仁在《人间宣言》中说,自己是人不是神,但很多日本人在心里还是把天皇看得无比神圣。
1946年11月3日,日本通过新宪法。
新宪法第一条写明:“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在的全体日本国民的意志为依据。”。第六条写明:天皇有以下“任命权”:
一、根据国会的提名任命内阁总理大臣。
二、根据内阁的提名任命担任最高法院院长的法官。
天皇还有下列权力:
公布宪法修正案、法律、政令及条约;
召集国会;解散众议院;
公告举行国会议员的选举;
认证国务大臣和法律规定其他官吏的任免、全权证书以及大使、公使的国书;
认证大赦、特赦、减刑、免除执行刑罚以及恢复权利;
授予荣誉称号;
认证批准书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外交文书;
接受外国大使及公使;
举行仪式。
乍一看非常厉害,但是有一个前提:天皇必须“根据内阁的建议与承认”。也就是说,天皇没有说“不”的权力,只有点头的资格;说不好听点,天皇就是橡皮图章。
日本首相即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是日本内阁的最高首长,也是日本的元首,负责各行政机关运作。
内阁总理大臣由国会提名,然后由天皇任命,其他内阁成员由首相(内阁总理大臣)任免,天皇认可,这种认可也是只是走过场,只能说“是”。
也就是说,首相不是为天皇打工的,只对国会负责,对日本国民负责;首相干得好不好,能不能再干下去,天皇说了不算。
天皇和首相的关系,不是实质上的上下级关系,也不是平级关系;
可以说没有关系,也可以说关系不大。
但由于天皇是日本的象征,天皇也是首相名义上级。
2019年,日本举行新任天皇德仁的“即位正殿之仪,日本首相毕恭毕敬地宣读了“寿词”,而且带领在场来宾“三呼万岁”,但也仅此而已。在平时首相为国事忙得不可开交,二人也没有什么交集。
这跟泰国国王和总理的关系截然不同,泰国总理不能看人民脸色,也不看议会脸色,因为没用,只能看国王的脸色;总理的荣辱和政治前途全在国王一念之间。国王一不开心,总理就会丢掉乌纱帽。
首相跟天皇的区别是,首相是临时工,天皇不仅是合同制、还是世袭制,铁打的天皇流水的首相。
日本的首相和天皇有哪些关系呢?
日本人战败和德国人战败是不一样的,日本人是敲脑袋,装傻,吓得屁滚尿流,德国人一枪崩了自己,算了,自己也清楚没干啥好事,一了百了!噢,对了,临了还玩了把浪漫,和自己的情妇结婚了!
日本人平时刀往腰上一挂,要嘛把你弄死,要嘛自己死。哎呀妈呀,把人吓得唯恐避之不及!结果战败该玩命的时候一个比一个怂,要不是学会了一流的抱大腿功夫,早一窝让哥几个端了!这帮家伙战时强奸幼女,杀人老弱,一个比一个狠,结果战败该展现英雄气概了全他妈怂了,真是是个忍,孰不忍!
德国人的疯狂,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英法没有底线的压榨,日本人的疯狂,纯粹来源于内心不知名的野心的膨胀,日本人想证明自己是强大的,聪明的,于是将手伸向软弱的中国,他幻想着自己有一天成为这个庞大帝国的主人,将其女人淫之,男人戮之,让人日本人作威作福。是的,他的想法就是这么简单粗暴,他的德国朋友何尝不如此,要是他俩遇到了,不知道谁又更胜一筹!哎呀妈呀,好吓人那!
你问我日本首相和天皇什么关系,谁知道什么关系,一会媾和一会弄翻的关系,同床异梦的关系,反正不会是好到穿一条裤子的关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