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最大的一场战斗是哪个国家
这个题主出题能不能专业一些?好歹今日头条也算是大网站吧?战斗怎么解释?无非是师以下甚至团以下的军事行动,比如:我们引以为傲的黄草岭战斗击毙了阿部规秀;还有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黄草岭战斗(连级分队),这些说实话规模都不大,这类战例 在二战期间不胜枚举,很难说谁最大。
所以小编应该问 二战期间那个战役最大。涉及到战役这个军事术语,就是非常大级别的战争场面了,一般都是方面军级别的,甚至是几个方面军联合作战(我们国内也有比如 淮海战役在二野三野联合作战、平津战役也是四野联合华北军区),敌我双方参战的兵力都在100万人以上(国内为30万以上)。所以小编以后要提高一下自己的专业水平。
如果小编想表达的是战役级别的那么要看这个战役的影响,我个人认为,二战期间最大的陆上战役应当首推 斯大林格勒战役,而海上的则是 太平战场上的 中途岛海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对欧洲战局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首先纳粹德国陆军在当时的欧洲战斗力最强,武器装备质量非常高,也就是说他们的战争机器非常高效,按照 巴顿将军的说法,如果他们有我们这样的后勤(没说装备产量和兵员数量),谁也别想打败这些 “条顿骑士”!其实斯大林格勒战役前,苏德战场上大型战役苏军已经惨胜了一场,那就是 莫斯科保卫战,虽然在中央位置暂时遏制住了德国的进攻,但是德军仍然没有元气大伤,而斯大林格勒的位置过于重要,如果失守,那么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有可能在侧翼重新威胁莫斯科的安全,甚至可以配合中央集团军群再次进攻莫斯科,而当时苏联由于战争前期损失过大,兵员和武器装备处于较大劣势,德军两个集团军群进攻那么莫斯科很难守得住,莫斯科若是失守那么对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来说是巨大的打击,所以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不但再一次遏制了“闪电战”并且使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元气大伤,这就好比掰掉了虎口中的一颗犬牙,进而将德国拖入了持久战,而持久战是德国国力难以承受的,从此德国败相全露!又加上腹部受敌两线作战,被打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中途岛战役对于太平洋战争来说是决定性的,从理论上来说,日本各方面均不是美国的对手,但是海军马鹿们头脑发热、利令智昏!想当然的认为偷袭了珍珠港使美国太平洋舰队重创,如果趁着美国没有恢复战斗力再一举拿下 中途岛那么美国就会害怕退守 夏威夷,与日本签订条约,那么与美国划洋而治,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占领东南亚、掠夺资源,或者逼迫澳大利亚…这样的美梦,对于美国来说珍珠港被炸的稀里哗啦是极大的耻辱!不遏制住日本的战争企图,那么真的有可能失去了亚洲的利益,虽然以后太平洋舰队可以恢复,再与日本交战,但是时间、空间上会非常吃力,所以趁着日本立足未稳,必须将他们打败!以获得发挥自己战争潜力大的优势!
中途岛海战的胜利,遏制了日本帝国侵略的野心,并且4艘大型航母被击沉,对于日本这样工业产能对比美国很差的国家来说是巨大的战争机器损毁,况且外带上几百架的舰载机和大批的有经验的飞行员…。
有人估算 中途岛海战的美军胜利,至少给结束太平洋战争,使日本投降的时间提早了8个月以上,更为美国释放战争潜力提供了时间,同时日本也转换成了防守一方。
斯大林格勒战役和中途岛海战的胜利将永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史册!
二战中最大的一场战斗是哪个国家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战场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有61个国家和地区被波及,战争导致9000余万人伤亡,造成50000多亿元经济损失。
战争从1939年9月爆发,到1945年9月结束,持续时间长达6年;投入兵力之多,造成伤亡之大前所未有、触目惊心。
那么,二战中最大的一场战斗是哪个国家打的,投入了多少兵力?二战爆发的时候,人类处于热兵器时代,不像冷兵器时代兵种单一,已经有了陆海空三军,所以在这里向大家全面介绍一下,二战中最大规模的海、陆、空战分别是哪些国家参战的。
最大规模的城市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城市保卫战,当属在苏联进行的斯大林格勒会战。
斯大林格勒会战无论是战争规模,持续时间,还是战争死亡人数,激烈程度,都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双方投入兵力超过500万;其中苏军投入兵力300万,德军参战兵力高达190多万。
战役从1942年7月17日开始,到1943年2月2日结束,历时6个半月。
双方伤亡人数多达350万,伤亡率接近百分之七十。
通过下面一组数据,这场战役的惨烈可见一斑:
战役中,双方动用了约26000门火炮,2100辆坦克,2600架作战飞机。
苏军消耗9568车皮,约8000吨弹药。
战场上苏军士兵的平均存活时间不到两天,能在战场上活到三天的,就能当连长。
德军向斯大林格勒的推进速度,不是以公里,也不是以百米,而是以米计算的。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双方为了争夺一个火车站,激战一个星期,反复易手13次。
在德军攻入城区的短短8天里,有大约4万苏联市民被杀。
表面上看,这场较量德军胜利了,因为然他们消灭了200万苏军,自己只损失了150万士兵;可是真正的失败者是德军。
因为苏联人口众多,兵员取之不竭;德国兵员有限,无法及时补充,再难组织起有效的进攻。
所以说,苏联虽然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是这场战役阻止了德军的攻势,使德军不得不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从此江河日下,走向灭亡。
最大规模的登陆作战——诺曼底登陆作战二战最大的登陆作战,当属诺曼底登陆作战,也称霸王行动,它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海上登陆作战,没有之一。
诺曼底登陆发生在1944年6月,实施登陆军队是美英军队为主的盟军,登陆地点在法国地点诺曼底,登陆目的是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加速纳粹灭亡,参加登陆的军队高达287万。
德军为了阻止盟军的登陆行动,在不到100公里长的战线上,投入了138万兵力。
战役中,一共有24万人伤亡,双方死亡人数基本持平。
为了实施登陆,盟国海军投入作战的军舰约5300艘,包括13艘战列舰,47艘巡洋舰,134艘驱逐舰在内的各类战舰约1200艘,登陆舰艇4126艘,运输船5000余艘。
盟军空军投入作战飞机13700架,其中有5800架轰炸机,4900架战斗机,3000架运输机,各种运输车辆11万辆。
在登陆之前对德军的一次轰炸,就动用轰炸机500架次,投下炸弹1100吨。
此战中,德军损失飞机3500架,坦克1.3万辆,各种车辆2万辆,人员40万,有40个师被击溃。
盟军在诺曼底成功登陆之后,德军陷入两线作战境地,希特勒已经回天无力,纳粹进入死亡倒计时。
二战最大规模的海战——莱特湾海战莱特湾海战是在菲律宾莱特湾附近进行的,时间是在1944年10月20日到26日,仅仅持续了不到一周时间。
交战一方是日本联合舰队,一方是美国海军。
在六天之内,日军与盟军投入35艘航空母舰、21艘战列舰(主力舰)、170艘驱逐舰,船舰总吨位高达200万吨;除此之外,还有近2,000架军用飞机投入作战。
战争结果:日军损失4艘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11艘驱逐舰,还损失潜艇7艘、飞机288 架,伤亡约1万人。
美方损失:航空母舰3艘、驱逐舰2艘、护航驱逐舰1艘、飞机162 架,伤亡3000人。
莱特湾海战是二战、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海战,这场海战的意义在于消灭了日本的海军骨干力量。
日军从此失去了制海权,海、空运输通道被切断,日本从此成为一座孤岛,维持战争的资源濒临枯竭,灭亡指日可待。
最大规模的空战——不列颠空战这场空战也叫海狮行动,发生在1940年7月至10月,发动者是德国法西斯,目的是征服英国。
空中力量处于劣势的英军,凭借着自己处于领先水平的尖端武器——50多座雷达,争取到了空战主动权,将不可一世的德国空军打得服服帖帖。
战役中,德军出动战机4.6万架次,向英国投下炸弹6万余吨,损失各型飞机1733架,被击伤943架,空勤人员伤亡6000余人。
英国方面损失战机915架,飞行员400多人,英德双方飞机损失比约为1:2。
经过这次空战,希特勒灭亡英国的美梦彻底破灭,不得不改变战略,将进攻矛头对准苏联。
二战中最大的一场战斗是哪个国家
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双方共爆发“战斗”20余万次,其中重大“战役”200余次,而特大型战役或者称为“会战”的是23次,现在知道提问当中的不专业了吧?既然说到是“最大的”作战行动,你必须用会战或者至少用战役来命名了,因为战斗多指战术级作战行动,一般是双方团级或者以下部队规模的交火,因为“师”即可定义为战役单位。
所以这个问题说复杂是因为得深挖资料,说简单是因为只需要罗列数字即可。之前讨论过,受工业化水平和军备生产能力的限制,抗日战争期间的大型会战规模,远不如欧洲战场尤其是苏德战场,因此在二战中最大规模的会战,还是得去欧洲战场去发现和寻找。
注意《巴巴罗萨计划》是不能计入在内的,尽管那肯定是兵力数字最大的一次,但那是德军对苏战争的全面计划,而非一次战役行动。所以谁要是拿1941年6月德国及仆从国出动550万人对战苏军500多万说事,那就是偷换概念博眼球了,咱不支持这种行为。所以下面就列一些主要战役的双方兵力规模,然后大家轻松就能找到答案。
1、莫斯科会战。
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在得到北方、南方两个集团军群的兵力加强后,扑向莫斯科的在册兵力总共有1929406人,编成内有76个满编师及大批特种兵部队。而苏军在莫斯科城市以西集中了三个方面军125万余人,但是要注意,在“台风计划”的第一阶段,苏军已经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中损失了80多万人(其中被俘67万),所以整个会战苏军参战兵力突破了200万人,双方投入的总兵力肯定突破了400万人。
2、基辅会战。
这次战役其实规模并不算特别大,主要是因苏军被俘太多而出名,会战爆发时德军是以50多万攻击苏西南方面军的85万人(所谓百万大军里面,包括了临时武装起来的基辅市民),所以双方投入战场的总兵力不过135万余人。
3、斯大林格勒会战。
1942年5月,德军在南线总共展开了A、B两个集团军群,下辖60个德国师和43个仆从国师(旅),总兵力约200万人,但是只有B集团军群全部和A集团军群的一部参加了斯大林格勒地区的作战,不计入攻城阶段的补充兵,德军投入了大约104万人。而苏军在防御、败退和反攻期间,总计投入了250万兵力,所以斯大林格勒会战双方总共有350万人进行厮杀。
4、库尔斯克会战。
1943年7月,德军出动的是中央集团军群一部和南方集团军群大部,兵力在92万人左右。苏军组织防御的是三个方面军190余万人,因此这次会战的兵力规模是双方总共动用了280余万人,简直小意思。
5、第聂伯河会战。
这是苏军转入大反攻的一场决定性战役,爆发于1943年8月,苏军以五个方面军263万余人在若干地段强渡第聂伯河,而德军的防御兵力为中央集团军群全部和南方集团军群一部,共四个野战集团军124万余人,双方直接动用的兵力超过387万人,战线长达1400公里。
6、白俄罗斯战役。
也就是1944年苏军著名的“巴格拉季昂行动”,苏军动用四个方面军240万余人发起了解放白俄罗斯的作战行动,当面德军为中央集团军群残余的85万人和增调来的10多万部队,德国人共集结了101万人马。这次会战的规模也是不小,双方动用的总兵力为340余万人,也能排进前五了。
7、东普鲁士战役。
这是苏军1945年初反攻到德国东部领土的大型会战,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指挥的三个方面军167万人,围歼位于东普鲁士的“北方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改称的)78万余人,战役结果,苏军最终粉碎了东普鲁士和波兰北部的大部分德军兵团,会战中双方动用的兵力约为250万人。
8、柏林会战。
到1945年3月,苏军基本打到德国的老窝家门口了,柏林会战中,苏军出动了三个大型方面军共250万大军,而德国人只拼凑出85万军队和20万人民冲锋队,大约100余万人。所以柏林会战双方动用的总兵力为350余万人。
9、诺曼底战役。
特别说明一下,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之前,集结在英伦三岛的陆军总兵力为153万余人,并且抢滩登陆也是分批进行的。但是盟国海空军数量比较庞大,连同后勤保障部队约有134万人,所以到“霸王行动”全面展开时,盟军累计投入的作战兵力应为200万冒头,而不是287万人都上了前线。
德军在西线原本只有60多个师76万人,不过在盟军登陆后希特勒不断调来增援部队,到1944年7月末德军参战兵力达到了138万人,因此双方投放的总兵力约在240万人左右,几乎不能排进兵力规模的前五名单里面去。
这基本就是二战欧洲战场超过百万大军的所有大型会战,所以规模最大的仍然是400万人大厮杀的莫斯科会战,排名其后的应该是387万人的第聂伯河会战,而斯大林格勒会战、白俄罗斯战役、柏林会战的规模差不许多,应该是并列第三。
并列的原因在于,在大型会战期间会有相当的兵力补充,准确数字肯定与各种资料上所介绍的有所出入,所以在总兵力规模差不许多的情况下,很难进行精确排名了。
二战中最大的一场战斗是哪个国家
二战中最大的一场战斗是哪个国家打的,投入了多少兵力?二战期间世界上参战国家基本上都是大国。以德国、日本、意大利为首的国家是侵略者。以中国、美国、苏联、英国为首的国家是反侵略者国家。而且中苏两国还是被侵略者长期占领国土的国家,特别是中国被日本侵略者长期奴役了十几年,饱受战争创伤,使国人受尽了侵略者的折磨。
题主所问二战中最大的一场战争是哪个国家打的?投入了多少兵力?纵观二战时期世界各个战场,一场比一场大。中国战场上主要是对付日本鬼子,因当时国军消极抗日,抗日开始国军打了几场大仗恶仗。比如血战台儿庄,国军打出了国威。后来由于国军怕共军在抗战中壮大起来。因此自己就采取消极抗日,以保存实力为主。而八路军因为刚刚成立,势单力薄不能与日寇正面大规模的冲突。所以二战时中国战场相比较没有苏联战场规模大。特别是苏联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我认为是一场二战时最大的战役。这场战役苏德共投入兵力250多万,这还不算苏联的民兵游击队参加,战斗异常残烈,通过苏军英勇顽强的战斗,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使德军损失3000多架飞机、1500门火炮,不算战死,光俘虏德军就二十多万。在这场战役中德军大约死伤50多万人。苏军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意义重大,使德军从此停止了向苏军进攻,而转入战略防御阶段。苏军趁机转入战略进攻,为全面大反攻开创了胜利局面。
二战中最大的一场战斗是哪个国家
二战中规模较大的战役很多,如诺曼底登陆,盟军投入近三百万人,德军一百多万人抵抗;柏林会战中,苏军二百五十万人围攻,德军近百万人守城。但最大、最艰苦卓绝的战斗还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此外,我们也不应忘记中国的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
如果说莫斯科保卫战宣告了希特勒闪击战的失败,那么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意义就更重大了。斯大林格勒的战略地位突出,它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岸,是苏联重要港口和铁路枢纽,城内有苏联最大的拖拉机厂,激战中还生产坦克。而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是是苏联盛产粮食、石油和煤炭的地区。如果苏联失去这一地区,那么战争急需的石油、粮食和工业经济都会遭受重大损失。希特勒获得石油资源后,德军的装甲部队更会长驱直入,苏德战争的天平恐怕会倾斜。
从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打了七个月,反而是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第六集团军被围歼。究其原因,一是苏联殊死抵抗的决心,斯大林发布了不服从命令、放弃阵地、后退的军人都将受到严惩的命令,要求苏军“绝不后退一步”。苏军士兵在战斗中普遍活不过一天,可见战斗有多么惨烈。二是德军的优势是闪击战,未能集中优势兵力速战速决,在斯大林格勒陷入巷战,德军的坦克优势无从发挥,甚至德军占领了厨房,仍要争夺客厅,造成了德军极大的消耗,举步维艰。三是双方力量对比,德军加上附庸国的军队在苏联广袤的土地上展开,兵力不敷使用。而苏联动员了全国的力量,源源不断地支援斯大林格勒,投入百万以上兵力和万门以上火炮及数以千计的坦克、飞机,具备了反攻的条件。
战役结果,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及与之相关的战斗中,德军伤亡近百万,丧失了元气。苏军尽管伤亡在百万以上,但赢得了最终的胜利,不但保住了自身的战争资源,而且在东部战线由战略防守转入了战略进攻。
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的意义
在东方战线上,中国是重要的战场。如果没有中国的顽强抵抗,日本速战速决后,会转头对苏联形成巨大威胁。
中国战场同样惨烈,一个农业国与工业国交战,实力不成对比。但中华民族从没有屈服于外虏,"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发表了“抗战到底,牺牲到底”的宣言。1937年8月,中国军队在上海主动出击,与日军进行了“淞沪会战”。
中央军和地方军八十余万投入到“淞沪会战”中,日军先后投入兵力二十余万,这是中国全面抗战后的首次大规模战役。日军空中有飞机,江上有军舰,海空优势明显,炮火猛烈。国军整师的部队也撑不了几天,死伤三十万,最后败退。但此战持续三个月,让日军死伤四万余人,击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并为中国工厂与物资的转移赢得了时间。
1938年6月至10月进行的武汉会战,中国方面由蒋介石担任总指挥,调集了李宗仁的第五战区、陈诚的第九战区全部兵力和海空军110万,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参加了会战。日军则集中在华的14个师团兵力,在武汉作战的是25万。结果,中国军队伤亡四十余万人,日军死伤在十万人以上。此战较大地消耗了日军,中国战场由战略防御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正如《曹刿论战》所言:“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二战中最大的一场战斗是哪个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也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以德日意为主的轴心国与中苏美英为主的同盟国之间的战争,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世界战争。
战争时间从1939年9月1日开始,1945年9月2日结束(这是没有算上日本1931年9月18日入侵中国东三省)。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人口先后卷入战争中,整个战火从亚洲烧到欧洲,从太平洋烧到大西洋。二战中,苏联是欧洲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是亚洲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战场,所以,两国遭受的劫难也最为惨重,苏联损失了全部参战国损失的四分之一,中国也有2100万同胞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回到问题中来,在整个二战史,不论是亚洲战场还是欧洲战场,战争规模最大的一场战斗应该是苏德战争(也称苏联卫国战争)。
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军队很快就占领了欧洲西北部大部分地区及巴尔干地区,整个欧洲除了没有醒来的苏联,只剩下英国还在凭借着英吉利海峡的地理屏障进行孤军奋战。开局战事的顺利也使德军统帅部盲目自信起来,希特勒错误地判断了形势,认为苏联在他们的“闪电战”打击之下是不堪一击的,于是,仓促地制定了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作战计划》。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废《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军从波罗底海和黑海1800公里漫长战线上,分兵北方、中央、南方3个集团军群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妄图以“闪电战”从数个方向实施快速突击,以期占领苏联首都莫斯科和第二、第三大成市列宁格勒和基辅,企图在苏联西部一带将其红军主力部队消灭,尔后长驱直入插其腹地,进而抵进伏尔加河,并用空军摧毁乌拉尔地区主要工业区,迫使苏联投降。
战争刚开始,苏联西部的所有机场遭到德军狂轰滥炸,苏军一天之内就损失飞机1000多架,其中800多架还躺在停机坪上来不及起飞就被摧毁,西部的海空军基地、通信设施在轰炸中严重受损,边境军区指挥机构基本陷于瘫痪。面对兵力和装备上的差距,苏联红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苏军统帅部及时进行了战略调整。斯大林果断撤销了前线指挥员,任命朱可夫为最高副统帅和第一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充分利用天时地利条件,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及时调整了兵力部署,稳住了局势,打破了德军速战速决的梦想,将战局拖入全面僵持阶段。尔后,苏军相继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列宁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一系列战役的伟大胜利,逐步扭转了战争局势,开始由战略相持转为战略反攻。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5月9日,德国无条件向苏联投降。
双方兵力投入和武器装备
总兵力:德军1080万,编制190个师(初期作战兵力550万),苏军575万,编制170个师又2个旅(初期作战兵力286万)。整个战争跨度时间比较长,双方都不断地进行了兵力补充和武器装备补给。
武器装备:德军飞机✈️4900余架,坦克4300余辆,舰艇200余艘,火炮4.8万余门。苏军新型飞机✈️1500余架,旧式飞机1000余架,坦克1600余辆,舰艇400余艘,火炮3.8万余门。
战斗伤亡:苏联共伤亡约2700万人,其中苏联红军伤亡880余万人(包括400余万被俘死亡人员和失踪人员),其余1600余万为民兵和平民。德国共伤亡约670万人(包括300余万俘虏和失踪人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