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村的人一起去当兵,会被分配到一起的概率有多大?

在部队里,分到一起一般指的是分到同一连队,因为目前部队的成建制最小的单位就是连队,一个连队的生活起居和训练工作都是同步进行的,就像我们一个车间单位似的。当然,还有其它一些小散远的场库站等小单位。

20年前,我和乡里的9名小伙伴一起,到了遥远的新疆当兵,当时都分到一个师部大院,都没有分到一个连队的,后勤、通信、侦察、工兵部队都有,我们村一共3个人,分到了不同的营,我和同乡邻村的分到了一个连队一个排,但不是一个班,后来他也调走了,于是我就是成了全村的希望。

以前当兵一个村里一般都走2、3个兵,有的小村甚至1个,所以分到一起的概率非常小,不过一个乡镇分到一起的不少,还有同乡镇分到一个排一个班的就比较常见了。

新兵集训一班以团为单位组织新兵营,新兵下班后除调走或学习培训的外,基本都分配到全团各单位,人员比较分散,而且部队分兵也都本着五湖四海天南海北的分配原则,尽量的不会安排同乡在一个小单位。

同一个村的人一起去当兵,会被分配到一起的概率有多大?

谢谢邀请。作为70年代参军的人,只想谈谈我那个年代的情况。

同一个村的人一起去当兵,分配到一起的概率有多大,我可告许你的是概率不高。

我当兵的时候,我们村一共去了三个兵,但都没分到一起,二个分去了高炮部队,一个分去了师值侦察连部队。

那两个分到高炮部队的,同在一个营,但不在一个连队,平时见面的机会都很少,除了每年军区组织的打靶训练,或许可能见上一面。

老钟我分到师直的侦察二连,和其他两个同村的战友三年都未见过面。那时候一般服役期是三年,个别的兵种,如汽车连的可以超期服役,五年、六年的老兵班长都有。

那两个同村战友满三年就复员了。我在第二年的年未就提干了,成了侦察连的二排长。后来到师直干部科当干事,一直到参加自卫反击作战前,我被调到一步兵连当副连长。

在部队三个同村战友,在部队时连面都没见上,一年回去探家,才知道他俩已经复员了。

至于当时部队为什么不把同村的战友分到一起,我想是有其原因的。

一、部队当时严禁战友搞老乡观念。三个月新兵连生活后,部队就有意地把老乡给分开,分到不同的连队。

二、新兵连三个月,实则是在考察一个战士的军事素养,你在新兵连表现如何,实际上也是分配下到什么连队的因素之一。

三、当时当兵的文化水平没有要求,有的是“文革”时期的高中生,有的是文盲,连写信都不会。文化水平也是分配到什么连队的因素之一。

老钟因为是高中毕业生,所以给分到侦察连,因为侦察兵对文化要求比较高,最起码要会看地图,用指南针判别位置和方向。

因此,当时的同村战友几乎没有可能分到一个连队。老钟大学毕业后,进入总部机关工作,对后来的部队分兵原则了解很少。

对现在部队的分兵情况就更不了解了,但我想尽量不把老乡分在一起,现在还是在坚持的原则。

以上只是老钟的观点,对与否,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同一个村的人一起去当兵,会被分配到一起的概率有多大?

同一个村的人一起去当兵,会被分配到一起的概率有多大?对于这个问题,概率大不大,应该取决于个人。我01年和我同村的一个小伙伴,在一个班读高中。两个人去挑兵都合格了,当时我们都选择去空军后勤。结果我们真的被放在了一个部队。去到部队的当晚,新兵分班,我们又在同一个班。新兵连结束下连队。我们又一起分到了警卫连。两年之后我们一起退伍,退伍之后他选择了去市里面发展,在市里面买了房子娶老婆,现在过年过节都很少回来了。而我退伍一直在农村,现在我们基本都很少见面了。

同一个村的人一起去当兵,会被分配到一起的概率有多大?

看到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我当兵的时候,当时我上大学的时候,当时我们这一届的大一新生一共40人,但是去当兵的就只有两个人,其中就包括我,我们两个是在考上大学之后认识的,最后两个人一起去当兵。

当时我们一起报名、一起体检、最后武装部在过来学校政审的时候,就问我们都想当什么兵,想去哪里当兵,我说的解放军,我另一个老乡本来是想当武警,结果武警是在吉林省,解放军有两个地方,分别是河南、辽宁。最后我们两个都选择了,河南省。

当时是这样,从东北征过来的一百多号兵,刚下飞机,就有一部分兵被分到了其他单位。剩下的兵全部拉到了另一个部队,当时已经是晚上了,那时候入伍是冬至,所以晚上很冷,所有新兵都整齐的做在操场上等待分兵,但是我心里想的是,我的另一老乡是不是早已经被分走了。

当时分兵念名字的时候,我就注意听,我们两个会被分到什么单位,结果最后还是挺幸运的,我们都分在了一个营,我在三连,我的另一个老乡被分在了一连。周末的时候,我们也能在一起聊聊天,在部队里面我们不讲家乡话,不是说部队管的严不让讲家乡话,主要是我们两个人讲的家乡话都不是一种,根本没法交流,我们两个都只能用普通话交流。

根据我对部队的了解,如果都被分在一个连,那么就是天天见面,概率非常小大概在5%左右,如果都被分在一个营那么也是经常见面,一般都是周末能聚聚聊聊天,概率大概在10%左右,如果是说分在一个旅(团、师),概率在30%,那么一年能见两、三次都不错了,因为很多不部队驻地都是不在一起,只有执行大型任务的时候、或者进行演习、驻训的时候才有可能集中在一起。

最后我个人的想法:无论是否分在一个单位,去了部队就好好干,不要想着有老乡在可以相互帮助,有着老乡在就不会被老兵欺负,在部队最烦的就是老乡会,在部队老乡之间最好不要讲家乡话。

同一个村的人一起去当兵,会被分配到一起的概率有多大?

我是岭南通途,我来回答!

同一个村的人一起去当兵,会被分到一起的概率有多大?同一个村出来的能分到一起概率多大不好说,但是同一个县城出来的能够分到一起概率还是很大的!我自己是长期接触征兵工作的,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说还是有很大的了解的,今天我们一起就这个话题一起交流一下!

一、一个村其实一年出不来几个兵

今天的问题是,同一个村出来的新兵能够分到一起的概率有多大?其实我个人认为同一个村甚至都出不了两个新兵。

我自己是长期接触征兵工作的,可以说对于征兵工作当中的很多事情都是非常了解的。

一个村想要出两个新兵,说实话还是比较难的,因为一个村他同一时间能够符合报名应征入伍条件的人本来就不多,能够通过应征报名入伍的人就更少了。

以我所在的地区为例,我所在的地区每年入伍的新兵大概有300名左右,但是我所在的县城有170个村,也就是说平均下来每个村每年入伍的新兵不到两个。

尤其是现在实行了一年两征以后,基本上就将全年的任务分成了两次,也就是说每次入伍的新兵,在我所在的地区也就是150名左右,这样的话,同一批入伍的新兵里面能够一个村出两个新兵的概率就更小了。

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些村可能一个新兵都出不了,但是确实有一些村他能够出两个甚至三个新兵,因为现在部队应征入伍的条件标准都是非常严格的,如果你不符合就被淘汰掉,如果你符合了,肯定可以去当兵。

在这里还是要说一个观点,那就是如果你想去当兵,那么一定要好好学习。

以前很多人的观点就认为,只有学习不好的人才去当兵,现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学习不好的人想去当兵,不可能。

现在我所在的地区入伍的新兵大学生比例已经达到了80%以上,我所在的地区还是经济发展非常落后的地区,如果是在其他的一些好一些的地区,大学生的比例已经达到百分百了。

对于想去部队当兵,对于想去部队建功立业的人来说,那么你就要好好学习,如果你自己都上不了大学,那么也是很难去部队当兵的,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搞清楚。

二、一个县其实每年的去向只有几个而已

在刚才我也说了,讨论一个村出来的新兵能不能分到一个单位,这个问题可能意义已经不大了,但是同一个县出来的新兵能够分到同一个单位的概率,我个人认为还是非常大的。

我自己是长期接触更兵工作的,可以说对于一个县城里面每年究竟有几个方向,每年究竟有哪些方向,心里面大概还是知道多少的。

其实每个县城每年所去的方向并不是杂乱无章的,也并不是说随便分的,其实每个县城每年能够去的方向也就3~5个的方向,少的时候甚至只有两个方向。

比如说以我所在的地区为例,我所在的地区通常来说去向最多的时候能够达到五个,但是去向最少的时候,通常来说只有两个方向。

其实对于内地大部分的一般地区来说,主要去的方向还是以陆军和武警为主,其他的海军,空军,火箭军等等这些,其实每年入伍的新兵,首先它就是数量比较少,第二个分到各个地区以后,基本上为了集中能够分到一个地方的兵,基本上有一些地区是不会有这些名额的,有一些地区也是隔一年才会有这些名额。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以为你在任何一个地方入伍,都能够选择部队任何的单位,其实不是这样的,这个要取决于你所在的入伍地,每年究竟能够分到什么样的去向。

因为你只有这个入伍地能够分到的去向,你才能够选择这些去向,其他你是不能选择的。

三、同一个县城能够分到一起的概率是很大的

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面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如果是在同一个县城去当兵的,那么能够分到一起的概率还是非常大的。

比如说一个县城,它有三个去向,同时它的新兵有300名,就三个去向,每个去向都有100名的新兵。所以说对于这些同一个县城,去这个方向的人来说,他们肯定是在这个大单位!

因为现在新兵入伍以后,进行新兵连训练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同一个地方来的都会集中到同一个连队去,这样的话再分到各个连队去的时候,其实能够到一起的概率还是蛮大的,并且说白了到了同一个大单位,最后距离肯定也不会太远。

在新兵连以前,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役前训练的环节,役前训练的环节当中,我个人认为你不仅仅要适应部队的生活,也不仅仅说是为了参加训练,我个人认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自己多认识一下自己同一批同一县城入伍的新兵。

四、定兵定去向的原则是什么样的

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个问题,那就是各个地方征兵办定兵定去向的时候,原则是什么是怎么样的?

很多人可能对于这个问题觉得非常神秘,或者说觉得非常难以琢磨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定兵定去向都是有原则的,不是说随便分的,更不是说人为操作的!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定兵的原则,定兵的原则肯定是体检和政审必须要合格,同时役前训练能够坚持下来,只有这样才能够进入钉钉的环节。

因为不管是体检,政审还是役前训练,只要中间有一个环节你没通过,那么你都不能够参与定兵,也就是说你不能够去部队当兵。

定兵的原则是这样的,首先第一点看学历,如果你的学历达到了,那么你才能够去当兵。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高中生,但是其他有很多的大学生,那么肯定会要大学生,不会要高中生。

第二个点就是要看是否有符合优待优先政策的。按照相关的文件规定,如果符合相关的优待优先政策的,那么是可以优先入伍的,对于这一部分人也是可以优先定兵的。

以上两个就是定兵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高学历的肯定优于低学历的。如果你发现了某个低学历的人,但是你作为一个高学历的人,没有能够去,你的体检,政审也全部合格了,那么除非他是符合优先政策的,要不然他是绝对不可能去当兵的。

定去向的时候主要还是以组织分配为主,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搞清楚,因为定去向就不是你个人能够选择的,或者说你个人的选择权就并不是那么大了。

部队还是要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有原则,但是也不能够完全任由你个人去选择。

但是在定去向的时候还是有一些倾向性的,那就是作为大学毕业生拥有比较优先的选择权。

以我所在的地区为例,我所在的地区每年入伍的去向里面,作为大学毕业生是可以填两个志愿的。

通常来说,如果竞争的人不是特别激烈,一般情况作为大学毕业生自己填的第二个志愿最少肯定能够满足。

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志愿是仅仅限于你所在的入伍地能够选择的去向,而不是说你自己随便填一个都能去。

五、到部队以后老乡兵感情更深

其实在部队里面,老乡的感情是很深的,老乡之间的联系是很多的,所以对于同一个县城去或者是同一个市区的新兵,我个人认为都是需要经常保持联系的。

一般情况,同一个市入伍的新兵去了同一个去向,其实人是非常多的,因为同一个市去某个区域,都是集中同一批次去部队的,这个时候在火车上或者是在其他的一些交通方式上面,大家完全可以相互交流,大家相互可以留个联系方式,这样到了部队以后,可以方便交流,有机会的时候还可以出来聚一聚。

到了哪里都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到了部队里面也是一样的,部队里面是一个大集体,但是毕竟同一个地方出来的人,可以说大家之间感情更好,相互之间就更加有一些共同的话题。

在我的主页当中发表了很多关于当兵的小知识和科普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我的主页当中翻看一下,看完以后我相信会对你有非常大的帮助。

以上是本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理解,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本文由岭南通途原创,想了解更多知识,欢迎留言评论,点赞关注。

如果大家有想问的问题,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我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些问题进行专门发文回答。

同一个村的人一起去当兵,会被分配到一起的概率有多大?

概率不大,我们县上七零年入伍城市兵三个人,高永亭、欧正勤二人都是县政府打字员,我插队入伍,新兵在一个连,四川江油,新训结束了高永亭分配到一团汽车连,学习驾驶员,欧正勤留师部打字干老本行,我分配到十连,高永亭二年役务期满退伍回县里商业局开车,我二年期后选派到部队教导大队学习,学习结束后分配到十九连,我们一个生产大队六个生产队,当年参军入伍共五人,新训结束了没有分配在一个连,但都在一团,分配在一个连的概率极小,当然也不排除有分配在一个连队的,在部队讲究的是五湖四海皆战友,但老乡观念较强,我想这就是一般不会分配在一个连理由吧,四十年前的事了,现在常常回荡在脑海里,唉年青时真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