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楚云飞几乎是屡战屡败,为何都说他厉害,最后还官拜中将?

不用刻意去寻找楚云飞的历史原型,肯定没有这人的影子,但是《亮剑》的高明之处在于,它用虚构和浓缩的人物来刻画历史,并且还编得有板有眼,让你不服不行。而楚云飞的军旅生涯,恰恰代表了蒋军选人和用人的标准,历史知识不足的亮迷,未必看得明白。

首先是楚云飞的军事养成教育经历,他是黄埔五期毕业生,也就是黄埔广州本校的最后一期,因为六期以后都出现了广州、武汉和南京多地办学的情况。所以黄埔一期到五期生中,如果不是我方的将领,那就一定是老蒋所致力拉拢和重用的对象,山西籍的前五期黄埔生并不多,所以楚云飞的人设那是挺有排面的。

其实剧中还有特别的交代,那就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楚云飞曾被选送到陆军大学将官班进修,这又是一层“很亮的金”,因为将官班属于带职入学而非正常考入,每一个学员都是需要老蒋特批的!比如第74军副军长张灵甫,就是1945年初选送陆大学习,毕业以后挤直接走施中诚,正式执掌驻扎南京的“御林军”。

因此楚云飞具备了“黄马褂”(黄埔)和“绿袍子”(陆大)的双重学历,这是蒋军嫡系将领的重要履历。一般来说,非黄埔出身的杂牌将领,老蒋基本都会送去陆军大学镀个金,然后就成为了他的学生,也就名正言顺成为了嫡系,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黄百韬。

同时,为了削弱阎锡山的军事实力,老蒋对晋绥军挖墙角那是不遗余力的,从早期开始重用商震、徐永昌等人,到抗战后期猛力提拔傅作义,都是如此居心。徐永昌可以成为抗战时期“军委会四巨头”之一,傅作义后来可以出任战区司令长官、绥署主任和“华北剿总司令”,那都是老蒋大挥锄头的结果。

所以在楚云飞身上,也浓缩了黄埔系对晋绥军系统的渗透和拉拢,《亮剑》中通过台词和对话,说明了楚云飞是在陆大学习期间,深得杜聿明的青睐,然后毕业后加盟第五军系统,成为邱清泉手下的第89师师长(番号别深究)。于是,蒋系中央军多了位悍将,而阎锡山则是重要人才流失,这才是对历史“似是而非”的技巧写照。

说到楚云飞的能力,其实也算文武双全,剧中楚团长“醉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等名句频出,到今天仍然记忆犹新,可见这个上校团长文学功底匪浅。在将军岭,也差点全歼了日寇第一军的山本特工队,在淮海战场,也曾经把李云龙的华野2师在赵庄伤得不轻,李大脑袋怎么说来着?晋西北出来的老兵伤亡五分之四了!

屡战屡败显然不准确了 ,另外最关键的是,楚云飞作战非常狡猾,李云龙先后两次穿插奇袭,都没有搞掉第89师,第一次搂草打兔子消灭了暂7师,第二次第89师主力也已经撤离,李云龙只抓住了该师师部的小尾巴,然后在对射中与楚云飞双双重伤。在淮海战役中,能够有此表现的蒋军将领当真寥寥无几,很有胡琏的影子,可以啦!

最后居然还能逃出生天,要知道,杜聿明手下逃出去的师级军官真心不多,连兵团司令邱清泉都挂了,熊笑三、高吉人、邱维达逃的逃抓的抓,类似于楚云飞这样的主力师长能够逃回江南,在当时的蒋系将领中堪称“矬子里拔大个”,总比那些非死即俘的要厉害些。

剧中楚云飞最后露面和逃离大陆前,其职务是第25军军长,这是黄百韬基本部队的番号,意味着在碾庄被歼后重建了。其实黄维兵团的第18军、邱清泉兵团的第74军,淮海战后均在江南重建,楚云飞的新职务也是对这些事件的综合反映。到这一时期,由于大批部队被歼和大量将领伤亡被俘,老蒋可用的高级将领也是为数有限了。

而嫡系作战军的军长,职务军衔基本都是陆军中将 ,这更是没啥毛病,到解放战争后期,有的六期生都成为了中将兵团副司令、军长等职,那第25军军长楚云飞的职衔有问题么?

亮剑:楚云飞几乎是屡战屡败,为何都说他厉害,最后还官拜中将?

亮剑重点是李云龙而不是楚云飞!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上,初期,楚云飞肯定是败多胜少,对峙及后期,楚云飞,胜多败少,只是晋绥军不主动出击,战果不显著!与李云龙打,应该是平手,只是李云龙的上不了台面的事,楚云飞不计较而已!

在李云龙主角光环下,上不得台面的事被光环化了,楚云飞好像败多胜少。

亮剑:楚云飞几乎是屡战屡败,为何都说他厉害,最后还官拜中将?

虽然历史上并没有一个叫楚云飞的国军将领,但是透过这个虚构的人,可以让我们对国民党中央军与地方军的关系,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好多同学都不解,楚云飞在抗战时候不过是在晋绥军这样的地方军阀中当一个小小的团长,为何抗战结束后,直接跳到了中央军,担任王牌军第五军的的主力师长?

应该说,楚云飞这个人并不简单!

楚云飞是黄埔五期毕业生,自1926年8月入学,1927年7月20日转到南京学习,同年8月15日毕业。

以当时国民革命军在北伐时的节节胜利,队伍大肆扩充的情况来看,楚云飞是前途一片大好,到了抗战中期竟然只是一个团长,说实话是有点丢人。

不要说黄埔五期的楚云飞,就是黄埔六期的廖耀湘,在1939年的时候就是师长,抗战后期就是军长,解放战争时期已经是兵团司令。

再比对来看,楚云飞这个黄埔五期混成这个德性,其实是有点丢人的。

其实,楚云飞原本也是有一手好牌,北伐的时候,山西阎锡山宣布改旗易帜,因此允许山西的青年报考黄埔军校,楚云飞应该是这个时候进的黄埔。

等到毕业的时候,又回到山西,在晋绥军中任职,属于地方军阀和中央都有背景的人。

楚云飞倒霉的地方在于有两个背景,还不如没有背景,中原大战爆发后,阎锡山与冯玉祥联合反蒋,楚云飞的身份一下子就变得尴尬了。

阎锡山忌惮楚云飞的黄埔背景,担心楚云飞将来投靠中央,中央认为楚云飞是山西人,是阎锡山的人,也不予重用。这一下,楚云飞就成了弃子,以堂堂黄埔军校五期生的身份,在抗战中硬是干一个团长。

尽管被打压,被冷藏,长期坐冷板凳,但是我们也能够看到楚云飞的军事素养是相当高的,不论是宏观作战水平,还是战场西化,都是黄埔作风,稳扎稳打,理论与实践都尚可。

比如山本特工队袭击赵家峪撤退的时候,就被楚云飞敏锐地觉察到这是一只大鱼,因此让炮兵把山本特工队的车辆击毁,断了其归路,后来也差点将其生擒。

在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的时候,楚云飞作为友军,主动承担了围点打援的任务,当时楚云飞就下令,逐级抵抗,设置多道防线,以最小的牺牲,最大限度上的拦截日军。

作为团长,在单兵作战方面也不差,被称为快枪手和神枪手,有一股子英豪劲。

比如钱伯钧叛变的时候,那是一个加强营,但是楚云飞就敢带着警卫班前去平叛,虽然有点不自量力,但是这种霸气的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

当时楚云飞说:“敢动我楚云飞的人,怕是还没有出生”。最后手刃钱伯钧,也算是找回了面子。

楚云飞最后能够从团长,到解放战争时晋升为中将师长,应该是完成了任务。

从根本上来说,楚云飞还是受三民主义影响比较深,之所以在黄埔毕业后还愿意回到晋绥军,完全是别有目的,那就是潜伏在阎锡山的身边,为蒋介石最后夺取晋绥军大权所用。

蒋介石执政时期,有一个重大的理想就是铲除所有的地方军阀,其中最难啃的当属阎锡山的晋绥军。

阎锡山用人喜欢用山西人,尤其喜欢启用五台山人,为了分化瓦解阎锡山,蒋介石不得不采取各种手段,收买地方军阀将领等等,像楚云飞这样,从黄埔毕业后再回晋绥军,应该就是蒋介石的长期棋子。

在抗战胜利后,晋绥军基本被瓦解的差不多了,这个时候楚云飞自然能够回到中央军,一下子提拔个师长,也是亏待了。

应该说,楚云飞是一个妙人,只不过与李云龙的对比之下,显得楚云飞有点黯然。

实际上,李云龙的战术很大程度是被浮夸了,他的军事核心思想就是,出奇制胜,在主力与敌军对峙的时候,派遣一支尖刀部队直插敌人心脏。

这种打法,也就是纸上谈兵尚可,抗战时期日军是很注重高级将领的安全的,根本就不会给你偷袭的机会。

实际上,真正善于主力佯攻,小队迂回作战的战术的正是日军。

如果真正到了大兵团作战,正规作战,李云龙是不如楚云飞的。

这一点,常乃超曾说,楚云飞在国防部给老蒋提出的作战计划堪称典范,这就是真正的楚云飞。

亮剑:楚云飞几乎是屡战屡败,为何都说他厉害,最后还官拜中将?

楚云飞是国军中天才军事家,他是地方政府军的将领,蒋介石为了不让地方军壮大,先进武器装备都不配发给地方政府军。由于蒋介石在全国抗战期间疑心太重,生怕地方政府军实力壮大,将来抗战胜利后,地方政府军又要倒蒋。另外,地方政府军为了保存实力,地方长官阎锡山打着自己的小九九算盘。导致楚云飞空有一身军事能力,却无法派上用场。可惜楚云飞投错了行,投靠国民党军队。如果,楚云飞这样的人在八路军,一定是能大胜仗的将军。

亮剑:楚云飞几乎是屡战屡败,为何都说他厉害,最后还官拜中将?

答:在经典抗战题材影视剧《亮剑》里,与“男主角”我军虎将李云龙“亦敌亦友”的国民党将军楚云飞,着实是个“戏里戏外”都“圈粉”的角色。《亮剑》的原著小说就借女记者的视角感慨“没见过具有如此魅力的将军呢”。眼眶奇高的李云龙更多次感慨“楚云飞是条汉子”。至于他在“国军”里“大妈小妈一起疼”的仕途,那更是春风得意,到抗战胜利时已官升中将师长,确实是个“都说很厉害”的狠角色。

可是,如果细掰扯战史,特别是抗战年间,楚云飞统帅的国军358团的“抗战战绩”,这位“都说很厉害”的楚云飞,岂止是屡战屡败?

比如李云龙率八路军新一团血战坂田联队时,举着望远镜做吃瓜群众的楚云飞,就感慨“坂田这老鬼子不好惹”,顺便回忆起了几句自家358团“被坂田联队揍”的窝心事。其麾下装备精良且“想当汉奸”的一营,被八路军骑兵连一个突袭就“秒杀”。就连358团的运输队,也在送给养的路上被黑云寨土匪缴了械。简直是被不同的对手“各种打”。

因此,就连与楚云飞惺惺相惜的李云龙,对楚云飞的部队也是十分不屑。他那句著名的评语“楚云飞倒是条汉子”,其实还紧跟着一句:“可358团在我的眼里,不过是小菜一碟。”

那么问题来了,“战绩不佳”“部队小菜一碟”的楚云飞,为什么还能得到各方面的认可呢?首先一个重要原因是:别看358团表现太菜,但楚云飞,却是个具有卓越素质的优秀军人。

楚云飞的第一个优秀之处,就是他忠贞的爱国心与开阔的眼界格局。身为国民党军界里的“死忠”,楚云飞也同样认为八路军是“理论上的友军,早晚要被解决掉。”但是在民族大义面前,为了抗击日寇侵略,他依然选择了与八路军并肩战斗,更与“老对手”李云龙结下了深厚友谊。当李云龙在野狼峪率领八路军勇敢亮剑,以冷兵器全歼关东军两个中队时,楚云飞闻讯后不但送来了五万发子弹,更给了李云龙一个至高评价:“实属神勇之人,愚弟不胜钦佩。”

只看这样的胸襟眼光,就知这位楚云飞,堪称国民党军界何等优秀的人物。

与这同样重要的优秀之处,更是楚云飞那让人信服的军事素质。作为一个在专业军校受过军校的职业军人,楚云飞的军事才能也同样杰出。与李云龙的初次见面时,他“抬手打鸟”的精湛枪法,就让现场的八路军军官们无比钦佩。而在作战指挥环节,他的几次冷静应对,也展现了不凡功力。甚至别看“挨了不少打”,但起初一副烂摊的358团,进步也是实实在在——1940年时被坂田联队揍,抗战晚期时,已经能和吉野联队打成平手。

正如《亮剑》里的“常教员”的感叹:“国民党还是有一大批像楚云飞这样的精英人才的”。

但是,要说到楚云飞的“最优秀处”,恐怕更得说到抗战的一个“大背景”: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战。

说起抗战的“敌后游击战”,其实并不止是八路军新四军的专利。国民政府更是投入了巨大精力:单是在1937年的山西,国民党就有三十多个师在正面战场失利后转入山区,随后打出了七个游击区。在山东江苏浙江华中等地,数十万国民党军队也四面出击,开辟出大量根据地。1940年时,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战”进入鼎盛时期,“敌后国军”发展到百万人。《亮剑》里楚云飞的参谋长,也在剧里标榜了“国军游击战”的战功:“在敌后打游击的不止八路军,也有大量国民党的军队。”

但问题是,这看上去红红火火的游击战,也把当时国民党的“毛病”给打出来了:许多国民党军队在敌后“游安全之区,击无辜之民”,甚至“勾结日寇,鱼肉百姓”,“越打越腐化”的现象成了常态。好些“抗日将领”的动机也变了味。比如鄂豫皖的李品仙就放话“到了抗战胜利,政治走上轨道既不能乱搞钱了”。所谓“敌后抗战”,却是“搞钱”第一。把持国民党“敌后根据地”的土豪劣绅们,也是趁机横征暴敛。国民党的敌后“抗日部队”,还常被老百姓称为“游吃队”,细比下来,楚云飞的队伍,真实一股清流。

这样的“敌后抗战”,还能有多少战斗力?其实跟八路军“闹摩擦”“搞分裂”时,他们还有点战斗力。某位国民党“元老级人物”,就曾大赞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战争“牵制敌人,防止中共政权组织,对抗战贡献殊大”。可等着1941年起,日军加大了对敌后根据地的扫荡力度,“闹摩擦”很精神的“国民党敌后武装”,却是纷纷现形:1941年至1943年,国民党的“敌后根据地”大面积丢失沦陷,五十多万“敌后武装”摇身一变成汉奸,出现了“降官如毛,降将如潮”的雷景象。

《亮剑》里,楚云飞老部下钱伯钧“反水”的一幕,就是抗战相持时代,那段“投降潮”的缩影。

当然,今天也有不少“海外学者”,为这些“降将降官”辩护,历数他们如何“困难”,但是,比比同时代八路军新四军面对日寇扫荡的浴血坚持,这些所谓“困难”,都不是困难,他们稍有良知,就该害臊。

也正是在这股雷人风潮下,到了抗战晚期,当八路军新四军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不断壮大时,国民党的“敌后根据地”,竟只剩下了山西、浙西、大别山等“几小块”。看了这个大背景,就可知楚云飞的不容易——同是敌后抗战,他能够守住根据地,没有变节。放在国民党军界,真不愧是响当当的大英雄。

虽然楚云飞是虚构的,但相信这个艺术形象,就是抗战时代,国民党千千万万优秀爱国军人的缩影。当然,这样优秀的人才,也难挽救国民党失败的命运。反而是那昙花一现的“国民党游击战争”,却为抗战胜利后的“国民党大溃败”,埋下了发人深思的伏笔。

参考资料:莫岳云《略论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之兴衰》、黎世红《论抗战时期国民党敌后游击战失败的根本原因》、杨成武《杨成武将军回忆录》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亮剑:楚云飞几乎是屡战屡败,为何都说他厉害,最后还官拜中将?

楚云飞这个角色的人设很有意思,出身大富之家,就他能去黄埔,还说明他家不但富,还有相当势力,因为黄埔生不光需要考试,关键还需要我们历史课本上出现过的那些大佬推荐。黄埔五期毕业后,回山西晋绥军,委员长视若己出,阎长官亦纳为心腹,他自己还掏家里的钱养军,号称一个团,足有五千兵,团里连炮营都有。一有损耗,阎长官、委员长优先补充,从不为装备犯愁。那么问题来了,黄埔五期,到抗战后期,混个上校团长,怎么都说不上混的好,而楚云飞实质上带的还是一个旅,怎么看都有点位不配德,怎么能说是两个大佬都当宝的红人呢?
我是不愿意过度解读,但心里就是觉得楚云飞应该就是大义上有黄埔生心怀校长指挥下的国民革命,受校长委派,负有瓦解晋绥军的重任,可是情感上,又有传统乡党恩义,记阎长官的好,所处的位置,是两个大佬用私人感情拉拢他的位置。按他从淮海战役中脱身,后来在台湾生意又做得风生水起,人脉兴旺,很多人居然说他的原型是胡琏,你们真的不觉得更像是李天霞?楚云飞是个配角,哪怕是重要配角他也是配角,风头不能盖过李云龙,所以在李云龙面前必需吃瘪,电视剧里这方面还加重弱化了楚云飞一下,不过要说人家屡战屡败,就言过其实了,首先楚云飞同样跟李云龙一样,是顶在一线的部队,李云龙部队撒出去发展扩编前,境况已经很惨了,楚云飞可还是他那个加强了机枪营,炮营的团。我们的新闻与作品,表现力上是侧重宣传主旋律的风格,后世很多人觉得那个年代战斗力我军大于中央军大于地方军阀大于杂乱武装,其实里面真没有必然联系,无论何时,一支部队,精神力量固然可以决定其上限,可是装备水平才是决定下限的要素,装备水平好不好与精神强度高不高,也没有必然联系,没人敢说装备好的部队战斗意志必需差,必需不能发挥武器优势。抗日当中,东北军表现够呛,可是马占山打的不可谓不惨烈。地方杂牌最次,孙殿英部三三年在赤峰与日军血战七日。韩复渠弃守山东,身败名裂,正法后余部吴化文,重创过日军、重创过我军、重创过蒋军!而晋绥军,同样技不如人,输给日军,可是真当得起黄河以北最堂堂正正的一场国战,而且那种局面下,力保山西未失全境,说明晋绥军战术战法是落后,装备训练也不如人,但战斗意志绝非肉头,抗日中后期,楚云飞这些晋绥军是按正规军战法与日军作战并维持住战线的,真要是屡战屡败的肉头部队,不用别人,李云龙可早就看上他那个团的装备了,赵政委都说老朋友一直能占楚云飞便宜,全仗肯不要脸当小人,对楚云飞君子可以欺之以方。楚云飞在日本人那边,一颗大好头颅,是跟李云龙一个价钱的,而日军侵华有个重要借口,就是来反共,按说对楚云飞容忍度要高于李云龙,这样情况下,两个脑袋一样价钱,只能说明楚云飞打日本人,打的比李云龙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