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的九九式机枪是不是仿照捷克式造的?为什么感觉那么像?

在二战日军所使用的“九九式轻机枪”历史反映上,国产抗日影视剧普遍胡来,甭管什么时间点鬼子兵都架着一水的“歪把子”。而在美国的太平洋战争影片中,倒是比较注重了这个史实:战争后期,日军精锐部队普遍列装的其实是九九式轻机枪,《血战钢锯岭》、《风语者》里面那些插着竖弹匣的就是。

如题所问也对也不对,说对,是因为九九式模样确实像捷克式(ZB-26),说不对,是因为真正开始模仿捷克式的日军武器,其实是“九六式”轻机枪,也就是所谓的“拐把子”。但是由于时间仓促,九六式学习的不够彻底,还留了些尾巴和问题,直到后期的九九式补齐了这些短板,终于弄得跟捷克式差不多了。

从日军机枪的型号是能够大致分辨出装备时间的,比如歪把子的正式称谓是“大正十一年式”,那就是裕仁他爹还在世的1922年,属于早期型产品。裕仁是1925年登基的,但是没有再把武器用自己的年号昭和命名,而是选择了日本神武纪元年号(公元前660年为元年),于是便出现了九二式、九六式、九七式、九九式、百式等各款武器装备。

这么算有点乱,可以用九一式手榴弹为标准,那就是1931年(神武2591年),于是后面各型日军装备的列装时间就容易对照了。九二式重机枪就是1932年列装,九二式步兵炮也是1932年,那么九六式轻机枪当然就是1936年。这个时间点大家都很清楚,东北抗战已经打了五年,但是全面抗日战争还没有爆发。

日本人仿制生产九六式轻机枪的原因,就是在东北战场上发现,东北军(部分部队也零散抗日了)和义勇军装备的捷克式轻机枪、以及奉天兵工厂的仿制品,各种性能远远优于鬼子自己使用的歪把子,战场吃了不少的亏。《决战江桥》电视剧有多少人看过?其中有个桥段,是张学良送给马占山100挺捷克式轻机枪。

(大正十一年式)

于是马占山把这批机枪全部装备给了一个机枪连,埋伏在河堤上一顿狂扫楞是干掉日军半个联队,这段视频如今也是四处播放。其实张学良送机枪这事是真的,但是都塞给一个连和能杀死那么多鬼子则完全是编的,机枪当然不能这么用,一个连都抗机枪是不现实的,巨大的弹药消耗就玩不起。但是证明了一个问题,东北抗日军队的捷克式确实不少,自然,鬼子缴获的也相当多。

于是鬼子拿回家去一研究,八嘎,确实比蝗军的轻机枪好使,并且捷克式7.92毫米子弹的杀伤力,也高于鬼子的6.5毫米口径的有板子弹。于是根据歪把子在使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再综合捷克式的优点,紧急研制了九六式轻机枪。

(九六式)

由于战争迫在眉睫,所以九六式的研发工作很仓促,弄出来一个不伦不类的东西。相比较歪把子,九六式有以下重要改进:1,取消了漏斗供弹方式,换之以装在机匣上方的30发弹匣;2,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可简单更换枪管;3,在抛壳窗上设置防尘盖,取消了涂油装置。

没有变化的是口径和枪口部分(无喇叭型消焰器),并且提把与捷克式不同是朝前的,因此提把、小握把和枪托的整体结构造型非常丑陋和别扭,抗日军民遂戏成其为“拐把子”。但是不管怎么说,九六式的整体性能还是优于大正十一年式,至少让鬼子兵免除了给漏斗刷油之苦,歪把子造了大概5000余挺,而拐把子一口气生产了41000多挺,说明前线日军还是比较认可的。

(九九式)

等南部麟次郎倒下空来,又开始对九六式进行大改,于1939年推出了“九九式轻机枪”,它其实就是九六式的放大加强版,所以才说九六式确实仿自捷克式,而九九式不过是九六式的升级版。九九轻机的重要改变:1,口径增大到7.7毫米,杀伤力加强;2,机枪各部位为此增加了强度,枪口加装消焰器;3,可以安装30式刺刀(奇葩的发明)和瞄准镜,到日本宣布投降时,九九式轻机枪生产了53000多挺,成为二战日军装备型号最多的轻机枪。

按照日本陆军的编制,每个步兵小队应该配备三挺轻机枪,即每个分队一挺,这样一个联队就达到了81挺。当1936年九六式轻机枪开始列装时,产量一时还跟不上,所以不足部分就用歪把子补齐,毕竟弹药是通用的。到1939年九九式开始列装时,产量仍然不能满足日军的扩军需要,并且又不能跟前两款机枪通用弹药,因此最先装备了太平洋战场上的精锐师团,所以美国人对此印象深刻。而在中国战场上,则是三款机枪同时存在,甲级师团配备的“九九式”更多一些。

(捷克式)

二战日本的九九式机枪是不是仿照捷克式造的?为什么感觉那么像?

吸收了捷克式的部分理念,但内部结构还是哈奇开斯那套

就这么想呗,日本人的机枪自打三式重机枪开始就一直在山寨法国哈奇开斯的路上彷徨。然后是大正11式、92式重机,但其供弹也一直没离开那套侧进保弹板或者鬼畜的弹斗那条路。

九九式机枪是九六式机枪的改进型,主要是换了口径(从6.5变成7.7)以及增加了刺刀功能(神操作)、增加了瞄准镜座、加强了机匣、改进了随动防尘盖、消焰器等

而九六式机枪又是歪把子的改进型,他这个改动就很大了,散热鳍、枪托样式这种先不管,但上置的弹匣供弹具、提把、快换枪管这些设计带有很明显的捷克式风格

但内部结构不一样,所以不能是一个玩意,只能说日本人在侵东三省之后,对国军的武器有一定研究,并且将一些优秀的特点据为己用。

但话说回来,日本当年山寨捷克的也不是没有,九七式车载机枪(一般是坦克用)就是妥妥的捷克山寨品

二战日本的九九式机枪是不是仿照捷克式造的?为什么感觉那么像?

日军九九式机枪的前型九六式机枪确实是参考了一部分捷克式机枪,但是仅限于外形上,内部构造完全不一样。

日军最初的轻机枪是大正十一式机枪,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歪把子机枪。这挺机枪的结构仿制的是法国的哈奇开斯,结构上也是照着来的。用的是弹斗供弹。弹斗里面塞五个弹夹,用的是6.5*50mmSR,和三八大盖一样的子弹,最初力求子弹通用。但是,歪把子机枪hold不住6.5*50mmSR的膛压,日本对6.5*50mmSR进行了减装,子弹通用计划破产。

而且,这挺机枪的弹斗供弹,容易进入一些尘土,导致供弹故障,抽壳方面也有问题,日本人在供弹口还装了油壶。另外它的装弹也是比较麻烦,换弹速度远没有捷克式快。日本兵也是非常头疼,没办法,日本人拿着缴获的捷克式就回去研究。

相比之下,捷克式有个提把,枪管打热了,可以直接提起来,歪把子很难做到。并且,使用的是弹匣供弹,比那一个个弹夹塞进弹斗的歪把子是方便多了。也没有弹斗那么脆弱,也不会进入尘土什么的东西。

日本人参考了捷克式机枪的外形,重新设计了一挺机枪,就是九六式机枪,其实就是给歪把子换成了捷克式的马甲,外形变了,内部结构并没有变。结构上,捷克式和九六式都是导气式,但是闭锁方式完全不同,捷克式是枪机偏移式闭锁,九六式是卡铁起落式闭锁。九六式还是歪把子的原理,还是哈奇开斯的原理。

而九九式机枪,是日本后来换了7.7*58mm有坂弹以后,和子弹配套生产的一挺机枪,其实就是九六式加大了口径而已,自动原理和闭锁方式一概没变。变了的其实就是口径,剩下的就是一些小改动了。比如枪口消焰器、枪管固定栓什么的。

九六式、九九式和捷克式的相同点呢,枪管上都带有散热槽,目的是增加表面积,增加散热能力。都带有提把,只不过,九六式和九九式提把向前,捷克式提把向后。枪管下面都带有一个导气箍,调节进气量。准星照门上,这三挺机枪都是偏左的,都有一个转轮式的调节器去调节照门。

而九六式和九九式机枪是可以加一个2.5倍瞄准镜的,这点是捷克式并不具备的。这两挺机枪比较奇葩的一点是,都带有一个刺刀,九六式机枪九公斤的重量,拿着拼刺刀确实让人很头疼,不如直接拿着刺刀方便。

在区分上,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提把和弹匣,提把向前的是九六式和九九式,向后的是捷克式;弹匣直的是捷克式,弹匣弯曲的是九六式和九九式;弹匣弧度大的是九六式,弹匣弧度小的是九九式。

二战日本的九九式机枪是不是仿照捷克式造的?为什么感觉那么像?

这个九九式机枪确实就是按照捷克式机枪仿造!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是和日本人当时在战场之上实战所得来的经验有很大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日本人的歪把子机枪和当时中国军队的捷克式轻机枪对射以后,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自家的歪把子机枪挺难用的,所以还是中国的节课实际枪比较好用,因此选择去制造捷克式机枪。

不得不提的,就是日本人的歪把子机枪!其实这款机枪在电视剧里面大家都很夸张,他说这款机箱好啊,甚至于拿挺歪把子机枪很多人都会高兴半天。这和当时中国军队缺乏自动火力有很大关系,但与此同时网必须要知道的一件事情就是,歪把子机枪确实不太好!

歪把子机枪的问题我已经不止说过一回两回了,首先是它的散热管。其次就是歪把子机枪,它本身的枪架子太高了,第三点就是歪把子机枪,他独特的供弹系统以及枪斗所在的位置。所以造成了歪把子机枪,(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他设计的时候比较困难。一般来讲,歪脖子机枪必须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够使用,这也就造成一旦在战场上面携带或者使用歪把子机枪的士兵被击毙或者被击杀,此时跟上了的日本老兵很难拿着歪把子机枪进行操作!而且歪把子机枪射击的时候,他的供弹系统由于遮住了原本的设计线,因此枪是要歪过来才能设计的,但是打着打着这枪也就摆正了,所以射击的弹道也就偏了!

相比较而言,捷克式轻机枪不仅射击的时候,设计的可靠性稳定,而且点射对点的时候!Lily比歪把子机枪要大,准头比较高,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捷克式机枪的机枪手被击毙或者是无法操作的时候,此时一个在战场上面待过一段时间的老兵,拿起捷克式轻机枪稍微操作一下,就知道该如何射击。

二战日本的九九式机枪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才诞生出来的。当时的日本士兵明白自家歪把子机枪不好用,可是又没有其他东西可以用,一看中国士兵手里的捷克式轻机枪好用,因此就把捷克式轻机枪给抢过来了!

当时的捷克式轻机枪!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毛病,当然这个毛病对于中国士兵来讲不算个毛病什么的,就捷克式轻机枪都不能装刺刀!其实任何一个国家的轻机枪也没有想着能装死到人都要到装刺刀的那个地步,拿着机枪扫不是更加爽吗?但是日本人就是刺刀至上的理念,所以一旦抢到捷克式轻机枪,日本人就会拿着她专门进行改造,将它改造成一个能够安装刺刀的轻机枪!

只是依靠着缴获,很难满足前线旺盛的装备需求,所以本身就有一个现成的武器放在自己的眼前。日本专家的也就把这武器直接给分解,然后摸清楚以后弄出了生产线这个生产线就生产出来这种九九式的机枪!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使用的大部分的机枪就是这个九九式机枪,至于说歪把子虽然产能上还是有一些供应前线的,但事实上此时已经被日本人给彻底淘汰掉!

二战日本的九九式机枪是不是仿照捷克式造的?为什么感觉那么像?

二战时期,日军装备了三把轻机枪,也即大正十一年式(俗称“歪把子”以枪托为了便于贴腮瞄准而向右弯曲而得名)、九六式和九九式,这三把侵华日军使用的轻机枪,与抗战军队装备的捷克式轻机枪,正式名称ZB-26轻机枪颇有渊源。抗战初期,日军大量装备的是歪把子轻机枪,这挺轻机枪知名度非常高,原因采用了全球独一无二的敞开式漏斗供弹模式,将6只5发桥夹,一次性塞进弹斗,容弹量为30发。由于漏斗供弹结构极为复杂,导致歪把子轻机枪对副手的依赖性非常高,原因就是供弹不便,风沙泥泞对敞开式的漏斗供弹有影响,全枪在射击时存在卡弹等隐患。日军发现抗战军队使用的ZB-26轻机枪,由于采用20发弹匣供弹模式,不仅射击精度高、射程远,而且操控比漏斗供弹的歪把子轻机枪要方便许多。于是,陆军的小仓兵工厂测试了从战场上缴获的ZB-26轻机枪,结合歪把子轻机枪的特点,研发成功了九六式轻机枪,口径同歪把子轻机枪一致,仍然采用6.5mm的步枪弹,只是采用了30发弹匣供弹,比漏斗供弹的歪把子轻机枪在使用时要方便许多,同时降低了对副手的依赖性。由于6.5mm步枪弹射程和威力等原因,日军又研发了7.7mm的步枪弹,在九六式轻机枪的基础上,日军开发了九九式轻机枪,实际上就是九六式轻机枪的改进型号。最大的变化就是由九六式的6.5mm口径改成了7.7mm,仍然采用30发弹匣供弹,枪口上安装了喇叭形状的消焰器,与九六式一样都可安装2.5倍瞄准镜;可以加装军刺,必要时可以用来拼刺。总而言之,歪把子轻机枪和ZB-26轻机枪的有机融合,就此诞下了弹匣供弹的九六式轻机枪,而九九式轻机枪则是在九六式轻机枪基础上的改造提升版本。因此,九九式轻机枪,事实上是九六式轻机枪的近亲;九六式轻机枪,才是在捷克式轻机枪和歪把子轻机枪的基础上的混合体。

二战日本的九九式机枪是不是仿照捷克式造的?为什么感觉那么像?

感谢邀请!

日军的制式轻机枪为大正十一式(歪把子),但是这款轻机枪并不是那么优秀,远不如中国军队装备的捷克式轻机枪。日军自己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日本著名的枪械设计师南部麒次郎于1936年设计出了96式轻机枪以替代歪把子机枪。

日军的96式轻机枪借鉴了捷克式轻机枪的外形,如采用上插式弹匣、枪管可快速更换等。但是外形还是保留了日军传统轻机枪的特色,因此,日军的这款轻机枪在中国又被称为“拐把子”。

日军的96式轻机枪使用的是6.5毫米有坂步枪弹,日军在此基础上,于1939年设计出了口径为7.7毫米的99式轻机枪。99式轻机枪的枪口上加了锥形消焰器,枪托下设置了一个支杆,这是99式轻机枪与96式轻机枪外观最大的不同。

日军的96式、99式轻机枪只是外观借鉴了捷克式轻机枪,但是二者的内部结构却不同。前者采用的导气式自动方式,闭锁机构为楔闩横动闭锁,楔闩位于枪机后部,由枪击框上的开闭锁斜面带动楔闩作上下起落运动;后者为活塞长行程导气式原理,采用枪机偏转式闭锁方式。

外观长得像,并不是抄袭或山寨。例如捷克的VZ58式步枪外观也和AK47很像,但是二者的内部结构仍然不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