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骄兵必败,狂妄的将军一定会打败仗吗?

第三次长沙会战完败日酋阿南惟畿后,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声望在国内外可谓“如日中天”,原本这个老虎仔的性情就比较刚烈,如此一来挟赫赫战功之威,更加眼高于顶。在他看来,只需要对蒋氏和陈诚负责,其他各色人等均不在话下,遂日渐骄狂。雪上加霜的是,战区内部唯一能劝动薛岳的参谋长吴逸志,又因为私聊美国人于1943年底被重庆免职,资历较浅的参谋处长赵子立上位。

(薛岳剧照)

赵子立1949年成为起义将领,根据他的回忆,薛岳对军事委员会“四巨头”之中的政治部长陈诚尚能买账,那毕竟是他的伯乐和前任,也是他得以执掌兵力最雄厚战区的坚强后盾。而对于参谋总长兼军政部长何应钦则完全不放在眼里,后者自重庆发来的命令或者公文,如果薛岳认为不合己意,往往会在上面直接批示“不理”、“胡说”等字样,黄埔系二号人物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长白崇禧同样降不住薛岳,1939年一战长沙时白崇禧曾经代表军委会要求第九战区撤守衡阳,遭到薛岳的断然拒绝,最后竟然真的逐退了冈村宁次,薛岳因此私下里没少翻其白眼。再加上两人历史上的恩怨,以及广东人对广西人的“传统不服”,所以白崇禧的指令和公文,待遇跟何应钦基本相同。

军令部长徐永昌那是晋绥军出身,更指挥不动第九战区黄埔系的骄兵悍将,按照赵子立的说法,哪怕是委员长侍从室发来的电文,薛岳觉得不妥或者有问题的,也会批上“存”或者“待办”然后束之高阁,足见薛岳当时的狂妄。而一位手握重兵的将军但凡目空一切、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时,往往就是危机来临的前兆。

1944年4月,侵华日军酝酿的最大军事行动“一号作战”(豫湘桂战役)河南段已经打响,鬼子纠集了空前的兵力,第一战区兵败如山倒。但是薛岳认为这不过是日军在中原地区的局部行动,因为从1942年1月的长沙大捷以来,日军已有两年多没有对第九战区发动攻势,明显是被打怕了,所以战端未启,薛岳已经严重轻敌。

(白崇禧剧照)

战区新任参谋长赵子立判断,日军竟然能够在河南动用了整整一个战车第3师团,此次攻势必然不比寻常,提醒薛岳湖南段也有可能也燃起战火,并且由于第九战区许多部队调往云南,所余战力只核算为60个团,应该预作准备并向军委会请援。薛岳极不耐烦:“敌军胆怯已成事实,现在虽有风吹草动,但兵来将挡水淹土屯,我军以不变(指其天炉战法)应万变,其奈长沙何”?

而重庆军委会根据种种情况判定日军确有纵贯南北之企图,军令部次长刘斐(徐永昌都懒得交流了)遂于5月14日致电薛岳:“敌打通平汉路后,必定向粤汉路进攻,企图打通南北交通线,其发动之期,当在不远,务需积极准备,勿为敌所乘,以粉碎其企图”。然而薛岳对桂系出身的刘斐向无好感,看完电报就丢在一边没有任何反应。

(陈诚剧照)

1944年5月23日,日寇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中将率领战斗司令部到达岳阳,湘北与鄂南的日军调动异常频繁,在各方面的情报和军委会的严令下,薛岳终于相信日军要犯长沙。然而在召开的紧急军事会议上,他仍然认为第四次长沙会战与前三次没什么不同,只要祭起“天炉战法”御敌,必定同样取得胜利,薛岳的轻敌和狂妄终于铸成大错。

鉴于来犯日军极有可能兵力空前,赵子立的意见是退至衡阳决战,白崇禧则来电建议九战区主力撤至广西境内决战,均遭薛岳否决。他坚持以有力部队死守长沙并进行决战,唯一的不同,是方先觉第10军在衡阳整补无法调动,遂以粤系第4军坚守“炉膛”长沙。其他各部仍遵“天炉战法”之要旨,按第三次长沙会战翻版模式,坐等日军发起攻击。

(吴逸志剧照)

薛岳“天炉战法”的核心是后退决战,即前线部队在湘北各水系节节抵抗后,逐次转至两翼待机,形成以长沙为“炉膛”的反八字阵型,战役要旨是死守长沙让敌不得入,再以有力兵团和两翼部队进行反包围从而击败日军。

但是横山勇不是阿南惟畿,日军此次出动的兵力也不再是三、四个师团10万人,而是压在一线的就达整整七个师团20多万兵力,横山勇也曾经用了一年时间研究薛岳和他的天炉战。更由于日军由于兵力充足,不仅在中路实施快速突破,还在两翼保持了强大的机动部队伴随进攻,形势急转直下。

(薛岳和参谋长)

也就是说,当湘北各部队按计划向两翼转进时,立遭日军机动部队打击,纷纷溃不成军四散撤退,再无力侧击中路之敌。而日军两翼机动部队超越攻击,进而向长沙左右迂回,行进中击破了薛岳准备用来决战的第20、第37、第44、第58军以及暂2军等部,完成了对长沙的战术合围,“天炉战法”彻底失灵。

1944年6月16日傍晚,从湘江西岸赶来的日军第34师团开始炮轰岳麓山,由于第4军军长张德能部署失当和指挥不力,第4军部队次日凌晨陷入混乱向南溃散,日军攻城部队仅用三个小时就突进长沙城,前后只用了不到一天一夜时间。从1939年就正式担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的薛岳,终于兵败长沙,黯然撤往湘东,抗战晚节不保。

(薛岳剧照)

俗话说骄兵必败,狂妄的将军一定会打败仗吗?

狂妄的人不一定代表他鲁莽。

一个将军会不会打仗,是建立在他有没有对敌我情势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而不是根据他说出的话。只有对自己的兵马补给,人员情况和对对方的地理形势,人员情况等等都有所了解并做出合理分析,采取正确的战术,这样才能够打胜仗。历史上从来都不乏因为谨慎犹豫而失去战机的,因此无论狂妄也好,谦虚也罢,评定一个将军是否会打仗不是看此人的性格,而是他在战争中能否在多变的战争局势中,随时调整自己的战术,以取得最终的胜利。

以上是我的愚见。

俗话说骄兵必败,狂妄的将军一定会打败仗吗?

狂妄的将军,打起仗来一定是要失败的,这一点毫无疑问。

解放战争初期,刘邓大军突破陇海线,短短十天连下五城,直逼徐州、郑州,这让蒋校长大惊失色,急忙指示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调兵遣将对刘邓大军进行打击。

在进攻刘邓大军的部队中,整编第三师是蒋校长的嫡系部队,该师一向号称‘能攻善守,所向披靡’,中将师长赵锡田毕业于黄埔一期,与刘峙有师生之谊,又是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的外甥,因而骄横跋扈,目中无人。

在进攻过程中,整编第三师一路攻城拔寨,颇为顺利,对手抵抗一阵就丢盔卸甲,扔下不少武器装备落荒而逃。战斗的顺利让赵锡田更加飘飘然,虽然部下提醒他,对手刘伯承是把打仗的好手,小心中了埋伏。

但狂妄的赵锡田自有道理,他认为对手如果用计,绝不会丢下他们当做宝贝的武器装备,况且他们的军队一向在离开村庄的时候,都会打扫院子挑满水缸,而现在打下的村子就又脏又乱,不是猖狂逃窜是什么?

就这样,每占领一个村庄赵锡田都向刘峙报一次捷,并告之飞机也不需要了,凭现有的装备就能把对手赶到黄河,打回太行山。

刘峙也被胜利冲昏了头,临时改变作战部署,将原由两个师攻打菏泽改为由整编第三师单独攻打,这又加大了整编第三师与其它蒋军部队的间隔。

就这样,不可一世的赵锡田按部就班的落入了刘伯承精心布下的口袋阵。

经过一番厮杀,赵锡田的整编第三师全军覆没,死伤五千余人,被俘多达一万两干余人,可是由于被俘的人太多,不好看管,在蒋军的飞机来报复轰炸时,又跑了四千多人。

战后,赵锡田见到刘伯承时,还一脸困惑的问:‘你们从一开始就撤退,辎重丢得遍地都是,难道是在骗我吗’?刘伯承微微一笑:‘你应该读过兵书,难道不知道孙膑减灶赚庞涓的故事吗’?

刘亚楼也曾经做过这样的事。我军在攻打天津时,军委考虑用三天时间解决战斗,但攻城总指挥刘亚楼总向总前委立军令状:只需30个小时便可拿下天津,林彪、罗荣桓说:‘军中无戏言’,刘亚楼哈哈一笑:‘那就按三天上报,但我保证在三十小时内打下天津’。结果,东北野战军用了二十九小时攻克天津。仗打赢了,刘亚楼实现了诺言,所以你还真不能说他是狂妄。

战场情况瞬息万变,任何人都不能绝对保证战争的输赢,但狂妄的将军注定都是要失败的——因为如果打胜了,就不能称为狂妄了,是自信。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俗话说骄兵必败,狂妄的将军一定会打败仗吗?

狂妄的将军,在打仗的时候容易轻视对手,他们比较傲慢,目中无人。这样就会导致他们太过于自大,一个人若是太自大了,就容易迷失自我。

这样他们在打仗的时候,就会因为自大而犯一些错误。若是在战场上反了错误,就会导致失败甚至是丢了性命。

因此说来狂妄的将军,他们打仗确实是会失败的。

我们说几个大家都比较熟知的例子吧。

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一个叫张灵甫的将军,其实他就是一个很狂妄的将军。当然了他的狂妄也是有道理的。

因为他受蒋介石的重用,蒋介石把自己的七十四师交给了他。

要知道的是,这个七十四师,是国民党的五大主力之一。他们拥有最为先进的武器装备,拥有作战经验十分丰富的士兵。

这些都是张灵甫用来炫耀的资本,也是他可以狂妄的原因。

但是,最终他也是因为自己的狂妄,导致了丢失了性命。

因为他发动了孟良崮之战,在他看来自己是可以在孟良崮这个地方消灭粟裕带领的华野军的。

因此,他就带着这一支七十四师,孤军深入到了孟良崮这个地方。

可是,到了这个地方之后,张灵甫才发现自己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原因就是这个孟良崮山,是一座石头山。山上没有吃的,没有水源。尤其是没有水源,这就是最为致命的一个问题。

因为人可以坚持几天不吃饭,但是,几天不喝水谁都受不了。

当粟裕的华野军到达孟良崮之后,张灵甫和他的七十四师,就上了孟良崮,就来到了石头山上。

这也就意味着,若是他们不能坚持打持久战,自己肯定就会必败无疑的。毕竟他们是孤军深入,没有任何物资支援。

再加上山上没有水源,这也就注定了他们不可能打持久战。

结果就是他们只坚持了四天,然后被粟裕带领的华野军给歼灭了。你说张灵甫的灭亡是不是和自己的狂妄有关。

若是,他重视这一次战役,他也不会仅仅带一个七十四师就敢孤军深入,去挑战最为强悍的华野军吧。关键是他在孤军深入到孟良崮的时候,也不考察一下,这个山到底是什么情况。

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想要打胜仗,真的是太难了。但是,即使这样张灵甫还是发动了孟良崮战役,你说如此的自信,如此的狂妄的张灵甫,怎么可能不失败呢。

所以说狂妄的将军,一般都是会在战役当中走向失败的。

俗话说骄兵必败,狂妄的将军一定会打败仗吗?

在世界历史上,优秀的将军在战争年代总是会出现很多,而这些优秀的将领一般都不仅有天才的军事才能,还有不错的素质修养。不过,在二战时,有一位将军却是个例外,因为这个将军没有什么真实本事,却在屡次打败仗之后都不用承担什么责任,而且脾气火爆,非常狂妄,堪称是历史上最狂妄的将军,这个将军就是英国皇家海军元帅蒙巴顿。蒙巴顿是二战时的英国将军,这个人的出身非常高贵,父亲是德国亲王,母亲是英国王室,姨夫又是俄国皇室,所以他从一出身,在整个欧洲都是地位尊崇非比寻常的,而这也就是他狂妄的最大原因。

蒙巴顿靠着自己的关系,在英国混得是风生水起,没经历什么挫折就当上了英国皇家海军的将军,当然,这与他从小就参加各种各样的高端聚会,锻炼出过人的人际交往能力不无关系。不过说到底仍然是因为他有着高贵的出身,所以才能从小就接触上层社会。这个将军在军事上的才能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这一点从当初1942年8月法国迪耶普港进行的一场战斗就能看得出来。在那场战斗中,蒙巴顿在没有丝毫支援的情况下,直接指挥英军向德军发动反击战。

结果,英军死亡四五千人,仍然没有取得丝毫进展,蒙巴顿只好灰溜溜地撤走,这本来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但是蒙巴顿仗着自己的关系,仍然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同时,这个从小就喊着金汤匙出身的贵族,在某些方面表现地格外“可爱”。1943年的魁北克国际会议上,英美两国正在讨论如何增加航母数量,结果蒙巴顿当场打断了其中一名代表的发言,然后二话不说,掏出两块冰块,直接拔枪开火打中冰块。

他让人们看,普通冰块直接就碎了,但是混有木屑等杂质的冰块,却仍然好好的。蒙巴顿由此建议,英国可以建造冰航母,必要时候甚至可以动用造冰机。这一提议实在让人忍俊不禁,用冰造航母,即使不考虑成本问题,发动机的热量又该如何解决?这个最简单的问题,蒙巴顿却没有想清楚。而他在国际会议上这种鲁莽的举动,也使他成了最狂妄的将军,至今没有第二个将军这样做过。

俗话说骄兵必败,狂妄的将军一定会打败仗吗?

第三次长沙会战大胜日军之后,薛岳的名望达到顶点,国内外记者纷纷赶到战区采访,媒体各种吹捧,薛岳就开始有点飘飘然了。打了胜仗有点骄傲情绪,这不奇怪,但是奇怪的是,薛岳却就此得出了一个结论,经过这次大败,日军再也不敢进攻长沙了。就算是日军再来,继续照着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打法打,国军也一定能打赢。

什么叫躺在功劳簿上?薛岳这种情绪就是。不仅骄傲,不把重庆放在眼里,而且很狂妄,忘记了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取得有一定的偶然性,却从此不把日军放在眼里了。以日军当时和国军的装备差距,以及部队战斗力和战术水平的差距,敢于得出日军怕了自己的结论的,薛岳是抗战期间唯一的一个。没想到过了一年多,日军就来打脸了。

1944年五月,在敌占区坚持游击战的国军已经开始不断向第九战区送来消息,各种迹象都表明日军正在从江西和其他战区抽调部队,集结兵力,而且将之前被老百姓挖坏的公路也都修复了,并且,重庆从第六战区送来的消息也判断日军此次进攻准备不仅是像以前一样,只是从东线进攻,而是要同时从东西两线进攻,战略上已经完全和之前不同了。

赵子立时任第九战区中将参谋长,综合各方面消息都发现了日军有大举进攻的迹象,但是每次跟薛岳说,薛岳都完全不相信。赵子立实在等不及了,只好先将信息报送重庆,再由重庆通报第九战区,但薛岳还是不动如山,无动于衷,坚信自己的天炉战法足以击败日军,完全不用担心,重庆只是大惊小怪,杞人忧天,毫无必要。

五月中旬,日军果然开始进攻,国军东线还是和以往一样,与日军激战后就向后退,企图吸引日军大胆深入,国军再伺机转入外线,跳到敌后,日军向长沙进攻,国军再衔尾追击。但日军却并不着急深入,而是缓缓推进,一边修复道路,一边以宽正面打击国军,怕你国军没有机会转入外线。最后,东线国军被击溃,没有进入敌后,而是全线向南撤退。

同时,东线日军还在等待西线突破国军在洞庭湖地区的防线,西线日军不前进,东线日军就一直修路,维护后勤补给线。等到西线日军突破洞庭湖防线,东线日军也开始大举进攻。这时情况已经完全变了,第三次长沙会战国军能取胜,就是因为在岳麓山的两个炮兵团,日军毫无办法。而日军这次从西线进攻,就意味着岳麓山已经成了日军的主要进攻目标。

结果薛岳还是命令他最信任的第四军驻守长沙,坚守待援,还是老一套,准备长沙与日军决战。这就正好中了日军的圈套,所以作为第九战区主力部队的第四军在长沙仅仅守了两天,就被日军击溃,在长沙决战就不可能了。薛岳只好又紧急调整部署,想在衡阳与日军决战,结果这次日军兵力远超过第三次长沙会战,第十军虽然在衡阳浴血苦战,外围援军也还是没能突破日军的阻击,最后变成了日军在衡阳城下以逸待劳,将增援的国军逐个击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