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最倒霉的将军都是谁,结果怎么样了?
最倒霉的当然是“网红”张灵甫的前任长官,黄埔四期的第58师师长廖龄奇,抗日杀敌,作战卖力,结果稀里糊涂就被毙了。若非廖龄奇意外被杀,张灵甫也不会顺利坐上师长的位子,更不大可能后来执掌第74军以及整编第74师,诚可谓造化弄人也。
(王耀武剧照)
经典抗战剧《长沙保卫战》特别有个情节,大战在即,一名宫姓少将师长企图乘火车逃离避战,结果在站台上被宪兵逮捕。而此时在第九战区司令部里,一群高级将领们正在为是战是撤争吵不休,薛岳正好借了这颗少将的人头杀鸡骇猴,表达了死战不退的态度。其实这个桥段就是以廖龄奇为蓝本编撰的,只是与真实战史实在出入太大。
1941年9月第二次长沙会战打响前,打完上高会战后的第74军正在江西新余整训,其作战序列是:军长王耀武中将、第51师师长李天霞,第57师师长余程万,第58师师长廖龄奇(张灵甫为副师长)。作为军事委员会直属的“攻击军”,日军强渡新墙河北犯后,第10军(驻衡阳)、第74军两大精锐奉命紧急开赴湘北,作为薛岳决战兵团的主力投入战场。
(薛岳剧照)
廖龄奇1905年生人,原籍湖南祁阳,黄埔军校四期毕业生,毕业后进入铁军第四军担任排长,在北伐战争著名的汀泗桥战役中战场重伤右臂伤残,致其终生只能用左手写字。后辗转调入德械第88师担任营长,1932年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因功擢升团长,1937年再参加淞沪会战,火线升任旅长,是孙元良的直接下属,在南京保卫战中曾经率部死守中华门。
1938年俞济时专任军长而不再兼职58师,军委会调来第88师副师长冯圣法(黄埔一期)升任第58师师长,廖龄奇同时调任副师长,两个人等于都升了一级。次年俞济时调升第10集团军副总司令,冯圣法不愿屈就三期师弟王耀武之下也随之调离,于是廖龄奇顺理成章接掌第58师师长职,原153旅旅长张灵甫晋副师长。
(宫师长剧照)
对于第九战区的用兵来说,第二次长沙会战其实是场大败,这里面既有战区通讯密电码被日寇破译的因素,也有薛岳的战术指挥失误。当日酋阿南惟畿指挥的11万大军南下时,薛岳完全低估了日军的推进速度,贸然下令第74军和第10军北渡捞刀河迎击,结果遭到张网以待的日军两大主力师团猛烈攻击。
虽然李玉堂和王耀武的部队属于头等主力,可是在一比一的情况下与日军两个老牌常备师团(第3和第6师团)对抗,兵力、火力和战力仍然处于下风,这是由当时中日军队的战斗力所决定的。战至1941年9月17日,两个主力军伤亡惨重皆被击破,薛岳无奈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阿南惟幾剧照)
廖龄奇战前新婚,这位36岁的少将师长率部突围成功时,身边只剩下几百官兵,登时怒火中烧,既愤怒于薛岳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指挥糟糕,又想念新婚妻子,遂将部队交与张灵甫带往浏阳整补,自己率着几个随从拦列火车回祁阳老家去者,不幸的是,在车上又被第九战区司令部的一个参谋认出,并且很快上报到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处。
日军在击破第九战区主力后曾经一度侵入长沙,只是因为粮弹将尽并且需要回援宜昌,才不得不反转。如此大败自然惊动了重庆方面,那位委员长战后即到衡山召开军事会议追究责任,薛岳不厚道的一面暴露出来,他开出了一份长长的处分名单,包括第10军军长李玉堂、第37军军长陈沛、第26军军长萧之楚等等,排名第一需要严办的正是廖龄奇,罪名是“临阵脱逃”。
(王耀武剧照)
薛岳留了个心眼,他知道王耀武甚为得宠所以未敢追究,并且廖龄奇一向恃才傲物,与王耀武和第74军其他同僚关系不睦,是个替死鬼的最佳人选。果然,当蒋某人询问王耀武关于廖龄奇的处理意见时,后者选择了沉默,沉默就是是不反对的意思(战场不告而别,老王也确实有气),于是廖龄奇的悲剧结局就注定了。
廖龄奇回到老家后也顿觉不妥,然而未及汇报即遭扣押,判决结果出来后,他曾通过侍从室主任贺耀祖转呈,希望面见蒋某人解释缘由,结果遭拒,于是1941年10月22日,廖龄奇被宪兵18团执行枪决。一位抗日悍将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顶着逃兵的骂名被杀,不仅倒霉实属悲催,尽管他有不经请示擅自离队的错误,但确实罪不致死。
(陈诚剧照)
并且廖龄奇在第58师还是很有威望的,他被稀里糊涂处决后,四个团长(甲种师还有野战补充团)中,除了与张灵甫关系最好的蔡仁杰没有起哄外,其他邓竹修、王伯雄与何澜等三名团长全部请辞,他们一致认为廖龄奇完全是被冤杀,而军长不加解释不予求情根本不够意思,弄得王耀武甚是狼狈。廖龄奇死后,张灵甫在王耀武的力挺下再迈一个台阶,成为第58师第四任师长。
尾声:军委会此后多次接到申诉和说明,第二年经过认真调查,发现廖龄奇被杀确属冤案,只好按抗日阵亡将官给予抚恤,重新将廖龄奇遗体厚葬于南岳忠烈祠,并给廖龄奇家属补发了“荣哀状”证书,可惜人死不能复生,这位倒霉的黄埔四期师长,就这样把位子腾出来给了同学张灵甫。
二战时期,最倒霉的将军都是谁,结果怎么样了?
俗话说自作孽,不可活,对于作恶之人,有时候老天都和他过不去,会让其为自己的罪行付出应有的代价,日本海军大将大角岑生就是典型的代表人物,这个倒霉的大将,时运不济,因为天气作对,最后葬身异国,尸骨难觅。
大角岑生是日本著名的鹰派人物、海军大将,位高权重,在日本朝野资历很老,势力很大。他曾经参加过日俄战争,在我国的旅顺口指挥过海军作战。
虽然他的野心逐渐膨胀,但经过多年云谲波诡政治内斗后,大角岑生的势头也逐渐由盛转衰,但他并不甘心没落,还继续不遗余力的大力推行扩张主义,梦想在战争中获取更多利益,他是主张侵略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颇有代表性的狂热分子。
1941年,大角岑生作为日本当局的军事代表,到中国考察研究军事情况,企图扩大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策划今后的作战计划。他乘飞机到处巡视,先后与上海、南京、武汉等地的日军将领频频接触会面,讨论时下战况,为下一步作战做准备。
2月5日,大角岑生率众随从、幕僚乘坐日本海军的大型运输机,从广州飞往海南岛,视查指导日军军情,当飞机起飞不久,突然遭遇旋风,导致运输机出现机械故障。
无奈之下,飞机只好返航,寻求降落附近的日军机场检查维修。可在返航途中却刚巧又遇上了大雾,能见度极低,驾驶员慌乱之下飞机偏离了航线,有如无头苍蝇,不久竟鬼使神差的飞到了中国军队的制空领域。
当地国军的防空观察哨发现敌机,立即向上级报告,随后得到攻击命令,在一阵防空火力的射击下,飞机中弹坠毁爆炸,大角岑生及众幕僚全部丧生。
事后日军出动大批兵力来寻找大角岑生的尸骨,但均无功而返,根说,这些侵略者的尸体,已经被中国军民秘密深埋,让日军无从寻找。骄横残暴、野心勃勃的大角岑生,狂妄一世,最终却成为了客死他乡的孤魂野鬼,尸骨无踪。
大角岑生作为日本狂妄的军国主义代表人物,一生野心作祟,贪心不足,也许被老天所不容,最终枉费心机,自投罗网,落得个身死尸无,二战时期最倒霉的将军,他名副其实!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二战时期,最倒霉的将军都是谁,结果怎么样了?
二战中最倒霉的将领,大概要算美国陆军中将,国会荣誉勋章获得者、前美菲联军司令,中国东北盟军战俘营最高级战俘、巴丹死亡行军、密苏里号日军投降签字仪式见证者乔纳森·温莱特吧。轴心国将领的倒霉,都是因为投错胎站错队,唯独战胜国将领中的他,一路从失败走向失败,丧师失地自己还身陷囹圄不说,居然不是因为战功而是因为囚禁获得了勋章。抛开人生哲学的大道理,因被囚禁而获得晋升,这大概算是对一个职业军人最啪啪的打脸了吧。
1883年8月23日温莱特出生于军人世家。他的家族世代当兵,而且不是明朝那种穷的掉渣的兵户,而是锦衣华食的军官世家,尽管没啥大出息,但从这小子一上学就是西点,一毕业就是职业军官,没打过仗居然就混成了将军来看,家族背景还是很可观的。
要说温莱特没军事经验也不对。1938年眼看着欧洲战云密布东亚烽烟四起,美国有关领导人着急,万一打起来,我们的军队除了对付走私贩子,二十年没实战过了,怎么着也得演习一下。温莱特有幸指挥演习部队里的蓝军,对面是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史迪威,而结果更有戏剧性:原定一周到十天的演习,一天就决出了胜负,史迪威使了一招奇袭,直接端了温莱特的指挥部。尽管这老兄跺着脚抗议对手耍赖,但成绩就是成绩。
眼看着本土军界混不下去,温莱特只好找了另一个官二代世家出身的铁哥们麦克阿瑟求接纳,麦克阿瑟在他爸爸开辟的菲律宾当总督,比总统日子都舒服,任用一俩老哥们自然毫无压力,就这样,温莱特来到了堪称欧美人世外桃源的菲律宾,但清福没享几天呢,DUANG,战争爆发了,考验温公军事能力的机会又双叒叕来了!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麦克阿瑟油啊,他借口美国总统召见,留下一句灰太狼的豪言壮语“我会回来的”,就用四艘鱼雷艇装载上一家老小连同菲律宾的保姆阿姨老妈子,齐齐撤往了澳洲。温莱特则接替麦克阿瑟成为美国驻菲律宾总(背)司(锅)令(侠)。
温大侠要真有能力,此时倒是一展身手的好机会。上策就是死守马尼拉,做足抗战姿态。当时美国在菲律宾有军队十几万人,虽然没海空军,但重炮机枪子弹啥也不缺,府库物资不计其数,马尼拉虽说不是金城汤池吧,但几十年的经营和治安战,城里各种建筑军事要塞一应俱全,用于防守还是大有可为的,而前来进攻日军不过区区几万而已。如果舍弃外围据点,收缩兵力和日军打消耗战,日军海空军再牛逼也没法冲锋陷阵不是?只要熬过1942年,温莱特和驻菲美军绝对就是美国开天辟地的英雄了。
如果嫌伤亡大,那也还有中策,把部队化整为零分散各地搞游击战,美国经营菲律宾将近半个世纪,部队里大量当地土著,社会上一大批死硬的亲美分子,温莱特等于是本土作战,熬也能把日军熬死。
但是,温莱特搞了个奇葩的下策,把部队从马尼拉这些有坚固工事和完整补给仓库的据点里撤出来,干嘛呢?集体撤到鸟不拉屎也没日本人踪迹的巴丹半岛去抗日,结果,日没抗着,倒先把自己坑了,那鬼地方没吃的啊,到处是丛林,也没仗可打,温莱特也没搞个啥ABCD计划让大家执行,偏偏温莱特的总部和大部队之间还隔了一条说宽不宽却足以切断联系的海峡,估计他自己都没看地图就跑来了。
但就算如此,那里其实离澳洲已经不太远,日本人当时也没追上来,温莱特要是指挥部队伐木造船,相当部分人也能跑出去,毕竟万年以前澳洲土著的祖先就是用独木舟去的澳洲,而当地的淡水鳄鱼湾鳄甚至晃晃尾巴就能游到澳洲吃袋鼠,美菲军队完全可以一试,但这温莱特将近俩月,啥都没做,坐等部队吃完给养军心涣散,然后在几乎日军第一波炸弹扔在头上之后就宣布投降了。
按他的说法是在弹尽粮绝之后为了士兵的生命才投降的,于1942年5月5日向罗斯福发出最后一封电报后就麻溜地投降了日军。日军自己也没想到,原本以为登陆菲律宾要有一场恶战,结果啥也没有,马尼拉完好无损落入囊中,接着以为美军会大举反击,结果又是啥也没有,然后奉命去追击,三万日军追击十几万美军?甭问,肯定有一场大战呗,结果等来的是占地几十平方公里的美菲俘虏……这几万日军本来就是作战来的,做梦也想不到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居然抓到这么多俘虏,吃饭都成了问题,咋办?转移吧,一转移就转出了事儿,日军本就残暴异常,身上给养又不多,还得供着这帮俘虏,所以一百多英里的转移之路,一路转移一路死人,十万俘虏路上死了一万多,这也成了日后最令西方愤怒的日军暴行之一——巴丹死亡行军。
温莱特被俘后本来作为被俘的盟军最高将领(被围时获封了中将),应该有所礼遇,但日本鬼子敬重的也是张自忠那样宁死不降的铁汉,对这样枪炮一响就投降的敌军将领也没啥好脸色,温莱特没少让小鬼子抽嘴巴饿肚子。
好在灰太狼麦克阿瑟还没忘这给自己背锅的铁哥们,日本一投降就第一时间救出了他,1945年9月2日,温莱特中将在密苏里号战舰上见证了日本的投降,战后被奉为美国的英雄。1947年8月以中将军衔退役,1953年9月2日在德克萨州的圣安东尼奥逝世。
一生没打一场胜仗,全是从失败走向失败的道路上挣扎,最后却凭借失败而成为如林将星中的一员,不知此公当做何想。但是他的死党麦克阿瑟倒很懂个中微妙。据说马歇尔曾想颁给温莱特一枚国会荣誉勋章,但马克阿瑟丝毫不念死党温公的同(背)袍(锅)之情,坚决否决了,说,他的能力和贡献不配。最后还是继任总统后一心想和军界套磁攀关系的杜鲁门做老好人,把勋章颁给了温莱特,惹来麦克阿瑟一脸的鄙夷。
二战时期,最倒霉的将军都是谁,结果怎么样了?
答:我觉得日本的海军大将大角岑生算是其中之一。
严格来说,大角岑生也不是倒霉,他那是罪有应得。
但他的死法太出乎人的意料,太富于喜剧性,让人啼笑皆非,所以值得一说。
这个大角岑生来历可不简单,他是华族、重臣(前官礼遇)、正二位·勋一等·功五级·男爵,历任驻外武官、军令部参谋、海军省军务局长、第3战队司令官、海军次官、第2舰队及横须贺镇守府长官、军事参议官等职,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是战争狂热分子之一。
1937年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后,大角岑生身居高位,很懂得保护自己,一直规规矩矩在日本国内进行调度指挥,轻易不抛头露面。
但是,到了1941年,他的胆子突然大了起来,多次代表日本最高军事当局来中国策划扩大侵略战争,先后飞抵上海、南京、武汉等地,与侵华日军高级指挥官碰头。
老实说,大角岑生坐着飞机在天上飞来飞去,基本不怎么在地面活动,安全系数还是比较高的。
要知道,日本空军力量与中国空军力量对比,简直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日本空军的成立可以追溯到1897年由山田猪三郎研究制造气球开始,在1904年日、俄战争时,日本的山田式气球队参与了对俄国的围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陆军曾于1914年9月派出由5架莫利斯·法尔曼飞机组成的航空队与德军作战。1915年,日本正式成立陆军航空本部,并编成陆军航空第一队。到了1931年,日本拥有飞机1639架。到1937年,日本拥有作战飞机 2201架。
我国在抗战前已先后向国外购买了 1200架左右的飞机,但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空军300多架飞机无一抵抗,即落入日军手中。到抗战爆发时,地方上除广东空军和广西空军的部分飞机外,均因不能担负作战任务而被淘汰。抗战初期,我国仅有能作战的飞机305架。
所以,日本拥有绝对的空中优势。
就因为这此,大角岑生有恃无恐,搭乘飞机,在空中来去自如,胆子越来越大,越来越肆无忌惮。
这不,1941年2月5日晨,大角岑生搭乘日本海军的大型运输机“微风号”,率高级幕僚从广州大摇大摆飞往海南岛,准备到那里组织南谴舰队为进攻香港和东南亚做准备。
谁知,他的座机在途经伶仃洋上空时,突遇“神风”,运输机引擎失灵,又兼大雾,飞机误走误闯,进入了广东中山县第八区中国军队的阵地上空。
听见天空中传来飞机马达的轰鸣声,不用想,也知道是日本飞机来了。
中国军队机枪群的战士以密集火力向声源发起猛烈射击。
大角岑生的座机中弹,摇摇摆摆,摇摇摆摆,像断了线的风筝,撞上了黄扬山的山腰上,撞击声震耳欲聋,浓烟腾空。
此后,机体爆炸不断,持续了大约半小时。
中国搜索部队在坠机地点搜到了几具血肉模糊的日军尸体。
在其中一具穿着日本海军将军服装的尸体中捡出证件,大家惊喜地发现,此人竟是日本海军大将大角岑生!
大角岑生是日本在中日战争中阵亡官阶最高的海军将领。
二战时期,最倒霉的将军都是谁,结果怎么样了?
有一些国军将领,没有死于日军的炮火枪弹之下,却被上峰给枪毙了,你说算不算倒霉?
如果说兰封会战期间的88师师长龙慕韩、桂柳会战中的93军军长陈牧农还可算擅自脱逃的话,那么在天镇浴血固守七天的61军军长李服膺、血战春华山的58师师长廖龄奇的被枪决,就比较复杂了。
替桂永清背锅的龙慕韩师长兰封会战时,龙慕韩才接手88师不过三个月而已。按隶属关系,88师本该归71军军长宋希濂指挥,可蒋介石亲自安排其和桂永清27军一起守兰封城。实际上,龙慕韩带进兰封的,仅有先行开过来的一个旅。
见土肥原贤二的14师团攻势凶猛,桂永清给龙慕韩写了一个要他固守兰封的字条后,就带着由原中央教导总队改编而来的主力46师撤了。龙慕韩既愤怒又无奈,认为一个旅的兵力也守不住,随后也放弃了兰封。
统筹围歼土肥圆师团的薛岳大怒,就报告给了在郑州督战的蒋介石,后者也很震怒。仅仅弃守兰封两天后,龙慕韩就被下令枪决了。
桂永清(中)
仅一个兰封会战,桂永清就连续两次擅自逃跑,还有第八军军长黄杰,也擅自弃守了商丘,他俩仅被处以撤职查办了事,不久就又他调启用了。
被阎锡山冤杀的李服膺军长原本阎锡山要求李部在天镇顶住日军三天,以方便他布置所谓“大同会战”,后来又追加了三天。实际上,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李部在天镇奇迹般地死守了七天后,才奉命撤出了阵地。
为了掩盖所谓“大同会战”等的失利真相,以及要对丢失雁门关以北大片国土给南京方面一个合理的解释,阎锡山下令枪决了李军长,这是抗战中第一个被枪决的军长。
为掩人耳目,阎锡山还为李服膺搞了个所谓军法会审,允许后者进行申辩。
但是,当阎锡山指责李军长擅自弃守阵地时,李军长当庭拿出了阎锡山要其撤退的电报,可一心要杀掉他当替罪羊的阎锡山不顾这些证据,还是下了枪决命令。
据说,当时刚打完南口战役的汤恩伯也在庭审现场。他的存在,更加剧了阎锡山处决李军长的决心,因为他要通过汤恩伯之口向蒋介石解释战役的失利。
廖龄奇之死,更是一笔糊涂账第二次长沙会战打响前,58师师长廖龄奇的确请假去江西吉安结婚了,部队开到湖南后,他才归队指挥。
因为种种原因,58师以及整个74军都被日军打垮了。但廖龄奇在部队跨后私自跑回了老家——湖南祁阳,也是事实。说是擅自丢弃阵地逃跑吧,仗其实已打完了,虽然是败仗;此外,廖龄奇的跑回老家,其实是负气出走,他对薛岳及王耀武的指挥失误而造成部队伤亡很大非常不满。
最后,在薛岳的坚持下,在王耀武的默许下,经蒋介石批准,廖龄奇被处以了极刑——未经军法会审就直接枪毙了。
巧合的是,廖龄奇调到58师前,也曾在88师当旅长。而龙慕韩,也是出自88师。你认为他俩算倒霉还是算罪有应得?
我是@司马砸光,欢迎关注交流
二战时期,最倒霉的将军都是谁,结果怎么样了?
史迪威本来是有机会成为艾森豪威尔的,但是却阴差阳错的被派到了中国。当艾森豪威尔在欧洲战场大显身手的时候,史迪威还只能在重庆写日记骂花生米,各种恶毒诅咒,但都无济于事,好不容易捞到一个被派到缅甸战场指挥中国远征军的机会,却又因为各种原因交织在一起,最后史迪威又是铩羽而归。率领驻印军反攻缅甸大功告成,本以为可以一雪前耻,却因为蒋一本参到了罗斯福的办公桌上,他这个倒霉蛋只好灰溜溜的回了美国。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美国和中国、英国在亚洲被迫坐上了同一条船,要共同应对日本的威胁。为了表示合作的诚意,并且让中国军队继续在亚洲卖命,拖住日本,罗斯福给蒋送上了一顶大帽子,盟军中国战区总司令,同时承诺将加大给中国军事装备支援的力度。蒋也投桃报李,同样是为了表示他是诚心合作,告诉罗斯福,请他派一个得力的将领来中国给他当参谋长,赞襄军务,共同御敌。
其实,这也是因为他对之前罗斯福派给他的顾问拉铁摩尔不满意了,所以以为派一个将军来,合作会更顺畅一些。之前他为了表示诚意,请罗斯福派一个顾问,罗斯福也搞不清楚蒋是什么意思,就让人去选一个合适的人选,结果选中了老实巴交的学者拉铁摩尔,结果拉铁摩尔虽然对中国事务比较熟悉,但在美国政界并没有什么影响力。一直到他即将出发前往中国时,罗斯福才召见了他一次,但也没有做什么具体的指示。
蒋本以为拉铁摩尔既然是罗斯福派来的,那么当然应该有和罗斯福直接联系的渠道,通过他可以让中美合作更加顺畅。拉铁摩尔确实也尽心尽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奈何他在政界毫无影响力,蒋也很快就发现了这一点,所以一年聘期刚满,就赶紧让人把一万美金的薪水如数奉上,把拉铁摩尔打发走人了。吃了这一堑,蒋就认为还是得找一个在美国有影响力的人来,而且要给予一个比顾问更高的名义,于是想到了让罗斯福派一个参谋长的主意。
罗斯福这时候因为和蒋打交道已经比较多了,所以大体知道了蒋的意图,于是给了两个人选,一个是艾森豪威尔,一个就是倒霉蛋史迪威。这两个人一个去欧洲,一个去亚洲。蒋征求了一圈意见,得到的回复都是艾森豪威尔在美国军界和政界影响力更大,能力更强,所以应该选艾森豪威尔,于是蒋回复说他要艾森豪威尔。然而罗斯福这时候不同意了,因为他已经决心让艾森豪威尔去欧洲开辟第二战场,扭转欧洲战场局面,所以婉言回绝了蒋的要求,给派了史迪威。
不过史迪威虽然没捞到去欧洲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被派到了人生地不熟的中国,他也并不灰心,因为罗斯福还是准备在亚洲投入兵力进行反攻的,所以史迪威到中国的任务一方面时协助蒋继续抵抗日军,一方面也是考察亚洲战场的各种情况,为日后美国出兵打前站。所以,史迪威来中国的时候也是豪情万丈,准备好好的大干一场,建功立业,扬名立万的。没想到他到了中国,就发现情况不对,蒋根本不让他插手军队指挥的事,而且蒋对他的预期完全就是给罗斯福当传话筒,搞得史迪威很扫兴。
等到日军进攻东南亚,英军一溃千里,不得不请中国出兵,于是中国组建远征军出征缅甸,保卫国际大通道。这次倒是给了史迪威机会,史迪威作为蒋的代表指挥远征军,头上还有个英国的亚历山大充当名义上的盟军印缅战场总司令,但实际上不管中国远征军,所以名义上就是史迪威负责指挥。但到了缅甸,史迪威就发现,他虽然能指挥罗卓英,但指挥不了杜聿明,杜聿明直接和重庆联系,根本不听他的。他想在曼德勒组织会战,杜聿明要在平满纳,战败之后他下令撤往印度,杜聿明非要翻越野人山。
不过,新编二十二师和新编三十八师总算是撤到了印度,在史迪威的督促下,美国的装备源源不断的运来,并且抽调了大量的美军中下级军官,完全按照美军的方式对中国军队进行训练,不听话的杜聿明也被调回了国内,改派了性格相对温和的郑洞国担任新组建的新一军军长,史迪威开始大展拳脚了。练兵初见成效之后,就开始积极组织部队反攻,到1944年,驻印军在史迪威率领下大举反攻缅甸,但并未按照史迪威的设想,收复整个缅甸,而是只收复了缅北,就基本结束了。
史迪威还一直不断的向罗斯福建议,派美军从广州和烟台登陆,将在中国战场上的日军截为两段,先南北对进,歼灭华南日军,然后再席卷北上,将日军彻底从中国战场赶出去。但史迪威在游说罗斯福的同时,陈纳德也在不断的游说,按照陈纳德的设想,应该在中国投入更多的空军,轰炸日本的补给线以及日本本土,而且,只要美国空军能够提供足够充分的空中支持,以及武器装备,中国军队完全有能力自己把日军赶走,不需要美国出兵。两人相持不下,还没有定论的时候,蒋对史迪威已经完全无法忍受,最终请杜鲁门把他调回去了,改派了魏德迈,杜鲁门对魏德迈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尊重蒋。
对一个军人来说,碰到二战这种规模的大战争,其实是很幸运的事,但对史迪威来说却很倒霉,欧洲战场打得热火朝天,他在中国这边和蒋磨嘴皮子。指挥远征军出征缅甸,弄得大败而逃,好不容易反攻缅甸得手,以为可以大展拳脚,却突然被一纸命令调回了美国,完全成了战争的观众。不过,史迪威聊以安慰的是,50年代初,他在电视上看到了中国志愿军勇猛作战,美军连战连败,他认为这是他在中国训练的成绩,只是这时候中国人成了美国人的敌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