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战役中担任主攻任务的A集团军,为何没有成为苏德战争中的中央集团军?

原因很简单,因为A集团军群在法国战役结束后即将担起登陆英国本土的作战任务,当时的战略形势是德军正在计划对英国本土的登陆行动,而对于东线将暂时采取战略防御,而在法国战役中担任主攻并表现优异的A集团军群司令部自然被赋予更重要的进攻任务,即登陆英国。而B集团军群司令部则被派往了波兰地区,担负相对次要的防御任务,随着德军将目标转向苏联,位于中路出发阵地的B集团军群自然就成为中央集团军群,而从西线赶来的A集团军群则去补南方的空缺。

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的战略目标出现根本的改变,德国放弃了对英国的入侵计划,转而全力进攻苏联,企图集中德国陆军的绝大部分通过一场“闪电”式的突袭来摧毁苏联军队,使其来不及展开动员便被打败。而B集团军群司令部早已经在波兰地区驻扎下来,顺势也就担负中央方向上的作战,改称中央集团军群。从西线稍晚赶来的A集团军群则被派往了南方的罗马尼亚,担负南翼的进攻,它将被改称南方集团军群。在法国战役中担负牵任务的德军C集团军群司令部到的最晚,于次年的4月份才调往东普鲁士,接管北部的作战行动,即进攻列宁格勒。

既然B集团军群司令部和下属的德军已经在波兰地区集结,那么自然也没有必要将A集团军群司令部调来替代其位置,因为迟早还是要向罗马尼亚派遣一个集团军群,这只会给德军的部署工作带来巨大的麻烦,使得本就紧张的对苏准备工作更加繁重,与其让两个集团军群一起来回调动不如就调动一个集团军群,还省事,并且并没有什么区别。而且B集团军群司令部已经在波兰驻扎了一段时间,对这里的熟悉程度显然要比刚来的A集团军群司令部高,突然更换司令部反而对德军的进攻不利。

实际情况来看,法国战役中的A集团军群司令部和B集团军群司令部的指挥能力并无明显差异,两个司令部的表现都非常专业,都具备担负重大作战任务的指挥能力。A集团军群司令部在法国战役中担负主攻任务并不是说该司令部指挥能力强,而是出于军事角度考虑。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德军要在中央方向上投入最强大的装甲部队,那么给中央方向德军派遣一个擅长装甲作战的司令官会更加合适,而B集团军群司令博克元帅是当时公认的德军中最擅长机动作战的高级将领,由他来指挥中路的作战再合适不过。相比于博克元帅,A集团军群司令龙德施泰特元帅更加擅长传统的作战,尽管他也对装甲作战有着深刻的认识,但是显然没有博克元帅那么彻底。

法国战役中担任主攻任务的A集团军,为何没有成为苏德战争中的中央集团军?

特专业的二战史问题,首先纠正一下题目错误,从阿登台地冲进法国的是“A集团军群”而非“集团军”编制,否则德国人只凭几个军的兵力是打不败法国人的。龙德施泰特的A集团军群下辖64个师(内含7个装甲师),麾下更是云集了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和隆美尔三大德国名将,是实施《黄色计划》的绝对主角。

(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

但是在一年后的苏德战争爆发时,龙德施泰特的总司令部却成为了“南方集团军群”的指挥班子,虽然所属兵力高达63个师,但编成内只有4个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步兵师,快速突击力量仅仅是包克元帅“中央集团军群“的一半左右,没有成为《巴巴罗萨计划》的主角和三大集团军群最重要的一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A集团军群在西欧实力最强是经过变更的

纳粹德国最初所拟定进攻西欧的作战计划,完全是一战时期《施里芬计划》的翻版,最强大的重兵集团原本就应该是包克将军的“B集团军群”,负责从低地国家入侵再转向法国,而德军的兵力部署也已经在1939年底按此方案展开。但是希特勒并不喜欢这个毫无突然性的计划。同样,英法联军也是按这个计划有针对性布防的,主力挺进至法比边境。

(A集团军群总司令龙德施泰特)

德军联络飞机失事造成可能的泄密,以及曼施坦因的强烈上陈,最终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德军总参谋部更改了入侵法国的计划核心,原本担纲辅助突击任务的“A集团军群”升格为主角,从英法意想不到的阿登森林实施突破。

曼施坦因本就是龙德施泰特的部下,他提出来的作战方案由该集团军群实施也就顺理成章,所以,大批装甲部队转调该集团军群,使之实力超过了包克的部队,其实这也是德军拖了8个月才对法国动手的原因之一。

(原A集团军群参谋长曼施坦因)

A集团军群一度负责入侵英国的登陆作战

法国投降后,德军一度云集英吉利海峡准备入侵英国,主要的登陆作战拟定由龙德施泰特的“A集团军群”实施,老龙曾经被任命为“德军西线总司令”(三年后复任此职),一并指挥法国、荷兰和比利时的岸防部队,其指挥重心保持在西线很长时间,并且“集团军群”是德军战时的编组,A集团军群番号不久撤销。

而同一时间,就在龙德施泰特在法国海边悠哉时,晋升陆军元帅的包克已经于1940年9月20日调任德军“东线总司令”,10月负责在波兰重新组建“B集团军群”,原属于“A集团军群”的大批精锐也被东调,因为登陆英国并非以陆军为主。

这个态势已经说明,进攻苏联将以包克的部队为主。

(B集团军群总司令包克)

A集团军群的绝大部分精锐被逐渐调离

其实在法国战役第二阶段,“B集团军群”的地位已经反升,包克麾下的部队增至第4、第6、第9和第18共四个集团军,以及克莱斯特和霍特两个装甲集群,兵力最为庞大,其中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就是由A集团军群转隶的。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在法国战役期间隶属于“A集团军群”作战序列,1941年2月扩编为第2装甲集群后迅即调往波兰,成为未来“中央集团军群”的所属部队。

曼施坦因的第56装甲军则被编入新成立的霍普纳第4装甲军团,隶属于未来的北方集团军群;隆美尔晋升中将后被调往北非组建非洲军。可以发现,龙德施泰特麾下的装甲干才全部被调出,这也意味着德军最强大的装甲部队“另嫁他人”了,因此,龙德施泰特不可能成为以闪击战为核心的“巴巴罗萨计划”之主角。

(第4集团军司令克鲁格)

龙德施泰特是反对冒险攻苏的主要将领

“海狮计划”被无限期搁置后,希特勒于1940年12月下达了制定对苏作战计划的指示,遭到以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为首的国防军高层的强烈反对。虽然这份《巴巴罗萨计划》只印发了九份,但功勋卓著的龙施泰特仍然是知情者之一,并坚定的站在陆军总司令一边,认为冒险与苏联开战的“两线作战无异于自杀”,虽然最终陆军还是屈服在“波西米亚下士”的淫威之下。

既然龙德施泰特并不那么热衷入侵苏联,希特勒当然不会选择由他来担任主要突击方向上的指挥官,而是选择了自己忠实的支持者、不参与政治的包克。但是已经封帅的龙德施泰特毕竟在德国陆军德高望重,并且普鲁士军人服从命令的传统使然,他仍然被任命为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按军中惯例,他的司令部班子也就跟随前往。

1941年11月底,德军在罗斯托夫失利后撤时,老龙和布劳希奇几乎同时“下课”,希特勒早就烦躁这两位老将军了。

(继任陆军总司令小胡子)

法国战役中担任主攻任务的A集团军,为何没有成为苏德战争中的中央集团军?

事实上是希特勒一直都信赖竭诚拥护他的冯.博克元帅

在曼施坦因提出著名的曼施坦因计划前,在德国的西线作战计划中,博克率领的B集团军群也是原定的担任主攻任务的实施者。后来曼施坦因的计划打动了希特勒,这种快速获得胜利的计划得到了希特勒的认同,因此德国才将主攻部队由原定的B集团军变更为位于中部的A集团军。

▲曼施坦因计划图

在法国战役第一阶段的战斗中,借助B集团军和C集团军的掩护,伦德施泰特指挥他的A集团军快速突破阿登森林的防御,绕过马奇诺防线,强渡了马斯河,德国装甲集群主力一路向西狂飙突进,直插法国西部港口敦刻尔克,切断了法国北部和比利时的英法联军的退路,并配合B集团军将英法联军歼灭大半,取得了第一阶段作战的胜利。

第二阶段红色方案实施前,B集团军就反超A集团军

但是在后续的第二阶段作战前,德国就将A、B集团军进行了重新组合,

A集团军原本由第4、第12、第16,三个集团军组成,其中包括3个装甲军。

B集团军原本由第6、第18集团军组成,仅包括3个装甲师。

▲深受希特勒信任的博克元帅在第二阶段掌握了更多的部队

重新组合后,博克率领第4、第6、第18、第9集团军和克莱斯特装甲集群、霍特装甲集群(辖6个装甲师)

A集团军群有第12、第16以及古德里安装甲集群(辖4个装甲师)

此时A、B两个集团军群实力已经逆转,B集团军群反超A集团军群。

法国战役完成后,伦德施泰特的A集团军群原定为负责英国登陆作战的海狮行动的主力,但是随着海狮行动的破产,主力只能调往东线,伦德施泰特又反对巴巴罗萨行动,所以支持希特勒的博克元帅担任了最为主力的中央集团军司令

在完成法国战役作战后,B集团军群司令博克因战功被升为元帅,后被调任东线德军总司令,B集团军也被调往波兰前线,部署在德苏的分界线上,使它在对苏攻击时担任中央集团军群,负责向莫斯科方向的攻击,也是当时东线唯一的集团军群。

▲巴巴罗萨行动计划中,莫斯科是中央集团军群的主要作战目标

A集团军群司令伦德施泰特也升任元帅,A集团军则担任海狮计划的进攻主力,但是随着不列颠空战的失利,海狮行动被迫取消,A集团军大部分被调往波兰,古德里安装甲集群也加入了博克元帅的中央集团军序列。

▲伦德施泰特元帅

海狮行动取消后,伦德施泰特被任命为西线总司令指挥海岸防御,不仅错过了巴巴罗萨行动的策划与准备工作,而且还反对巴巴罗萨行动,令希特勒非常不满。

直到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前3个月,伦德施泰特才被调往东线任南方集团军总司令。

而博克元帅作为传统而保守的普鲁士军官,从不参与政治活动,长期保持了与希特勒良好的关系,并多次公开表示支持希特勒,特别是西线战争胜利后,博克也反对加入反抗巴巴罗萨行动的反抗集团。

而希特勒也非常的信任博克将军,所以由博克和他的B集团军群改组的中央集团军群担任了巴巴罗萨行动的主攻任务。

法国战役中担任主攻任务的A集团军,为何没有成为苏德战争中的中央集团军?

估计很多人都会感觉奇怪的说,这个ABC集团军究竟代表什么?

其实进攻法国的时候的德国人把自己由南至北的这样一些集团军群分作三个集团军,分别用ABC3个字母来表示。

其中C集团军是在马其诺防线的正面,他们主要是用来负责牵制马奇诺防线,进行所谓的奇怪的战争,而ab集团军代表什么呢?A集团军是在阿登森林的正面,也就是后来突击阿登森林,彻底撕破法国马奇诺防线,达到法国海岸和法国首都巴黎的一支主要的主力,B集团军则是位于整条战线的最北端。

本来b集团军的实力是最强的,因为希特勒一开始的计划就是史蒂芬计划,所谓的右勾拳战略,由B集团军集结最多的步兵装备和装甲车辆,直接揍穿低洼的国家,荷兰,比利时,杀到法国巴黎的城下。

但是后来曼斯坦因提出了不同的计划,认为是地方计划已经过时了,法国人应该有所防备,并且在作战计划的前一段时间,作战计划流落到法国人的手里面,所以,希特勒采用了曼施坦因的计划,将b集团军的全部的装甲车辆集中到了a集团军群交给古德里安指挥。

所以在接下来的巴巴罗萨计划里面,很多人都希望有进攻力最强的a集团军,作为进攻的主力。

可是作为整个进攻的核心,用来瘫痪前苏联心脏的中央集团军群,却由当时在攻击法国的b集团军组建而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首先第一点,当时的部队其实已经换装了新的装备,在当时很多德国部队进攻法国的时候,装甲车辆并不像后来那样,虎式,豹式坦克横行,很多都有一号和二号的萝莉型小坦克,等到了法国战争结束以后,我国的装甲车部队几乎进行了全面的换血,(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一下子全部升级成为中型坦克兄弟会,可以用进攻法国时候的德国军队来衡量他的战斗力的话,这是不可取的。

第二点对于当时很多的德国将领来讲,其实对于希特勒的指挥仍然还是存在着疑问的,包括进攻前苏联发动巴巴罗萨计划,a集团军群的集团军长伦德施泰德,其实是抱有怀疑的心里了,甚至对希特勒展开质问,而作为b集团军群的博客将军,却是一个希特勒的死忠粉,所以希特勒更加相信博克将军。

第三点a集团军群需要发动海狮计划。虽然这个计划后来流产了,但是这个计划的样子必须得装一下,所以a集团军群就留在了法国的海岸线上,而作为预备役或者是后备兵力的b集团军,则是直接掉到了波兰,就是接下来进攻前苏联的前线。

在德国人发动巴巴罗萨计划的时候,实际上b集团军群已经在了波兰,而当时需要布置另外一个集团军的地方是罗马尼亚,如果把a集团军发配到波兰,然后把波兰的b集团军又扔到罗马尼亚,何苦为难自己呢?

而且集团军群它本身的建制并不是固定的,比如说原本属于a集团军群的古德里安,就被调到了b集团军群里面,成为中央集团军群的一部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