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哪些战役曾规模性的使用化学武器?

抗日战争时期的“第六战区”前后组建过两次,1939年10月为防止日军窥视湘西首次成立,司令长官先后由陈诚和商震担任,次年4月取消。宜昌沦陷后重新成立的第六战区成为阻止日军西犯川黔的主要军事集团,辖境包括湖北中西部、湘西、川东和黔东等地,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长陈诚从此专任司令长官。

(陈诚剧照)

1941年9月,日寇第11军集中兵力第二次南犯长沙 ,由于薛岳第九战区准备不足以及密码被破译等原因,调来决战的两个主力军遭敌伏击损失惨重,王耀武第74军和李玉堂第10军双双被日军击破,战场形势已不堪收拾。为配合第九战区作战和牵制日军兵力,陈诚报请军事委员会同意发起了“宜昌反攻作战”,实施围魏救赵之策。

宜昌守敌为日军精锐第13师团,是个尚未进行三单位改编的常备师团,仍然辖有两个旅团26000多人马。为支援长沙方向的作战,该师团抽调早渊旅团主力(第116联队为基干)组成“早渊支队”南下,驻守城市及周边要点的日军尚余20000人,师团长内山英太郎中将。

陈诚为形成泰山压顶之势一举收复宜昌,出动了能够抽调的第20、第26、第33集团军的十个主力军遂行攻击作战,兵力几乎十倍于日寇。战役于9月30日正式打响,日军由于兵力处于绝对劣势不敢出来野战,便集中力量坚守宜昌各要点,不过日军工事坚固且准备充足,中国军队每攻取一处工事都要付出巨大代价。

1941年10月3日,已从恩施长官部到达前线的陈诚下达手令:“各部应不顾一切,猛向敌后突进,务使敌军不能集中防御,尤须不分昼夜轮番攻击,使敌无调整喘息之余暇”!中国军队以大部兵力围攻和钳制外围日军山地据点,同时以精锐一部向宜昌程区猛插。

至10月7日攻城部队分两路迫近城垣,经激烈战斗于9日夜突进市区,前锋三个突击营距离日军师团部仅有几百米距离,内山英太郎及幕僚已经做好了焚烧军旗和司令部人员全体自杀的准备(个别军官甚至提前自杀了),收复宜昌的战役胜利似乎指日可待。

为了挽救宜昌和第13师团,日寇第11军不得不紧急终止了长沙会战,司令官阿南惟幾下令早渊支队、第39师团等部全力回援,同时命令远藤三郎的第三飞行团出动全部战机,给宜昌守军提供火力支援,日军为阻止中国军队的后续部队涌入城区,无耻地使用了毒气弹。

日军一次性集中30余架战机飞临宜昌上空,向中国军队控制的城区投下了大量炸弹、燃烧弹和毒气弹,对毒气战准备不足的第六战区攻击部队伤亡惨重,不得不暂时撤离城区。毒气弹造成的伤亡接近2000人(牺牲600余),赤脚草鞋的抗日官兵中毒者甚多,运下来的尸体脚上身上都是脓泡,甚至第76师226团直属防毒排长罗国桢亦光荣战死,抗日军人的牺牲精神堪称英勇。

然而攻击的停顿给日军提供了难得的喘息时间,日军飞机甚至向宜昌空运了几十人的增援部队,你没看错,就是几十人。当中国军队调整部署准备再次突进城区时,不料又逢天降大雨,且日军增援部队已越来越迫近宜昌,第39师团10日突破阻击线,至10月11日眼见克复宜昌无望,陈诚长叹一声传令收兵。

宜昌反攻战役,第六战区伤亡21000余人,毙伤俘日军6400余人,陈诚后来总结到:“反攻宜昌未能成功,是我们无可诿卸的责任,但除掉达成策应第九战区作战任务外,我们还有一点聊以自慰,就是我们这次反攻,确实是一次主动找敌打、与敌拼的战斗”。

事实上,主动性和攻击力贫弱一直是国军的主要缺点,虽然斗志昂扬,但训练、组织和战术协同仍然严重不足,而对日军大规模使用毒气弹也缺乏预判和应对,致使功败垂成。

《宜昌保卫战》第六战区陈诚

二战期间,哪些战役曾规模性的使用化学武器?

1938年武汉会战

柳班战争

二战期间,哪些战役曾规模性的使用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是指在战争中用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敌方有生力量、牵制和困扰敌人的军事行动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如装填有毒剂的手榴弹、地雷、炮弹、炸弹、火箭弹、导弹及飞机布洒器、毒烟施放器材等。

化学武器是国际法明文禁止的违背人道的大规模杀人武器。

德国

没有正式使用过化学武器。不过有一次例外,盟军曾经有一次偷偷在意大利巴厘港运进了一批化学武器,本来想找个机会用在德国人身上,结果被德空军轰炸港口时给炸了,造成大量的芥子气的泄露,当时盟军死伤惨重。这可能是欧洲战场上唯一的一次,也是被动的。

日本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是惟一大规模使用生化武器的国家.在疯狂的侵华战争中使用过太多化学武器了。

1937年,日本首次对中国使用化学武器。比如:

侵华开始后,日本陆军对待技术落后的中国军队,全然不顾国际禁令。1937年7月28日,日本天皇裕仁发布授权使用化学武器第一道命令。参谋总长闲院亲王传达命令:在夺取北京——通州地区的过程中,适当的时候可以使用催泪弹。

1937年淞沪会战中,日军进攻上海并施放毒气,造成我军民重大伤亡;

1938年8月22日武汉会战中,日军波田支队步兵第2联队第3大队在赤湖北侧城子镇附近先发射420只赤简,迫使中国军队撤退,然后“将被毒气伤害丧失战斗力的300人用刺刀杀害”。

9月26日日军第27师团步兵第1联队使用565只赤简攻击覆血山中国军队,在得胜后,将数十名受到毒气伤害的中国军人杀死。

1938年8月至10月侵略武汉时,日本天皇批准使用毒气共375次。在对广东的侵略中,授权日二十一军使用催泪弹和毒气两种化学武器。

1939年南昌战役中,日军发射毒剂炮弹3000余发;

1940年8月,在八路军进行的“百团大战”中,日军施放毒气11次之多,致使八路军10,000余名官兵中毒。同月,在山东峄县朱沟战斗中,日军使用“窒息性”毒气弹,使八路军350余名官兵及许多村民中毒身亡。

1941年宜昌战役中,日军先后投掷毒剂弹2800余枚,造成1600余名抗日官兵中毒伤亡。此战还成为日军“通过较大规模使用黄弹及红弹挫败占优势的敌军包围的例子”,编入日军战例集。

1942年5月日军第110师团“扫荡”冀中。由于冀中军民创造的地道战给日军以很大的打击,因此这次日军“扫荡”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是寻找机会,在地道中使用“赤简”和“绿筒”,试验在地道中使用毒气的方法。

1943年11月初,日军向常德进攻时,施放毒气80余次,中国军队中毒伤亡1,000余人。

转向国际

在1939年日本与苏联爆发的诺门罕之战中,日军为挽救败局,曾秘密将新研制的细菌武器投放战场,结果非但没有挽回败局,反而造成日军自身1300多名士兵神秘死亡。

侵华战争中,日军部队进攻到哪里,穷凶极恶的化学战就跟进到那里。更令人齿寒的是,日军不但在战场上疯狂投入使用化学武器,而且对手无寸铁的百姓也大肆荼,制造了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战争惨剧.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一直以来,日本当局将自己装扮成战败受害者的模样,不承认战败历史,不间断的美化日本对外的侵略战争,从未停止对战犯的美化和“拜祭”。实际上,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国的伤害至今仍未消除!

抗日战争,被我们记住的不仅仅是伤痛、悲惨、哀怨,更有抗争、胜利、尊严。我们经历了落后挨打的耻辱,我们更证明了众志成城的民族力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