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武装党卫军宿将迪特里希?
如果当年纳粹德国还有一个人敢公开质疑和顶撞希特勒的话,那只能是塞普·迪特里希,他甚至敢违抗希特勒的命令而不会受到处罚;如果说“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是武装党卫队心脏的话,迪特里希就是武装党卫队的灵魂和奠基人,作为一名不太懂政治的党卫队总指挥兼武装党卫军装甲兵大将,迪特里希在纳粹内部的超然地位完全来自于他与希特勒的特殊关系和极度信任,因为他最早就是希特勒的私人保镖。
(迪特里希)
迪特里希是参加过一战的德国老兵,魏玛共和国期间当过警察,1927年加入纳粹党,由于其出身“贫农”、性格直率、四肢发达、文化不高,属于那种盲从的“武夫”角色,因此很快被希特勒选为自己的司机兼保镖,从此建立了与这位纳粹元首较为特殊和亲密的关系。1933年希特勒上台成为德国总理,迪特里希挑选120名党卫队员成立了元首警卫旗队,其成员选拔的严格程度令人啧舌:
士兵身高1米80起,必须证明家庭上溯到公元1800年没有非雅利安血统;军官身高1米85起,且必须证明到1750年。根据迪特里希制定的规矩,从此以后晋见希特勒的客人,必须在三名警卫旗队队员的严厉注视之下,这个做法一直持续到1945年希特勒自杀身亡。到1934年,迪特里希的旗队已经发展到3000人马,因在清洗冲锋队罗姆的“长刀之夜”中表现出色,当年9月晋升党卫军中将。与此同时,他获得了组建党卫军特别机动部队的权力,从一个旗队扩充到四个团级战斗队,成为武装党卫军逐渐壮大的胚胎。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迪特里希率领武装党卫军参与了几乎所有战事,1939年9月1日开始的波兰战役中,武装党卫军尚只有18000人,而到了法国战役之前,它已经膨胀到10万人之众,引起了国防军将领们极度的不安。从统兵作战开始,迪特里希的心态逐渐发生变化,作为一战老兵,他更认同于武装党卫军是国防军野战部队的一员,而不是希姆莱和党卫队的私人武装,造成与后者的矛盾一度激化
只是因为希特勒的绝对信任,希姆莱才对其无可奈何。迪特里希第一次抗命,是在著名的“敦刻尔克”战役中,德军装甲部队根据希特勒的命令停止在运河一线,由于运河对岸高地上的英军可以用火力袭扰德军,迪特里希毫不犹豫的派出一个营冲过运河占领了它,换作别的军官至少要被撤职,然而迪特里希却获得了铁十字骑士勋章,“朝中有人”呐;最后一次抗命是1945年初警卫旗队装甲师在匈牙利的败退,恼羞成怒的希特勒要求该部全体拿掉印有他亲笔签名的袖标,迪特里希抵制命令没有照办,最后希特勒也没有深究。
(迪特里希给党卫军士兵授勋)
1940年法国战役结束后,武装党卫军进入大规模扩充阶段,迪特里希的职务也一路水涨船高,进攻巴尔干是警卫旗队旅旅长、进攻苏联时是装甲步兵师师长,1943年成为党卫第一装甲军军长。因为哈尔科夫战役的巨大胜利,迪特里希于1943年2月在骑士十字勋章上又获得了双剑,是德军中的第26名。意大利宣布转投盟军阵营时,迪特里希的部队被划拨到隆美尔的指挥之下弹压意大利北部,这是他首次与隆美尔合作,并在后来的诺曼底战役中很让盟军吃了些苦头,一色少年兵的党卫第12装甲师就是他麾下部队。
不过,迪特里希显然不太瞧得起隆美尔,也代表着一大批经历东线残酷战斗的将军们对隆美尔的看法,战后曾经对美国人说:"隆美尔是个报纸上的英雄,他根本不懂得坦克战,因为他没有在东线打过仗!他会做的,就是从坦克炮塔探出上半身,挥舞手中的元帅权杖,高喊我是非洲之王!"。
个人感觉,这样的评价有些过了,只能说是反映了德军高层将领的一种普遍态度。(迪特里希度假)
突出部战役是迪特里希最后一次进攻作战,1944年9月希特勒成立了党卫第6装甲集团军,下辖党卫第1装甲军、党卫第2装甲军和国防军第67步兵军,几乎是德国在西线最精锐的残余力量,迪特里希再次升格成为集团军总司令,然而德军已经大势已去,党卫第6装甲集团军在阿登森林和匈牙利表现的都非常糟糕。
当希特勒大发雷霆下令取消武装党卫军四个师的荣誉臂章时,据说迪特里希精神恍惚了整整一天,不仅拒绝执行命令,还把全部勋章都摘下来退回给希特勒。
(武装党卫军大将)
希特勒自杀后,迪特里希集团军的残部拒不向苏军投降,一边继续抵抗一边退入奥地利,最终向背后的美国第7集团军缴械投降,因为所部屠杀美军战俘的马尔梅迪惨案受到审判,被处终生监禁,死于1966年。迪特里希出身平民,又有过在大头兵经历,所以他在战争中对所部士兵们非常友善和蔼,被士兵们亲切的称为“老爹”。
“宿将”一般指久经战争的将领,纵观迪特里希的军事生涯,指挥作战不过六年光景,依笔者看来,称为武装党卫军“悍将”更为贴切一些,刚好反映出他的征程荣辱和文化程度。
(迪特里希和希姆莱左右而立)
如何评价武装党卫军宿将迪特里希?
针对迪特里希在阿登战役中指挥德军第六装甲军团的表现,伦德施泰特的评价是,正派但是愚蠢。许多人认为他的职务远高于他的军事才能,有人甚至讽刺他,连军事地图都看不懂,因为没人教过他。他的参谋人员也认为,他毫无战略眼光。
但是,他对希特勒的绝对忠诚,也使得希特勒绝对信任他。尤其是在1944年7月20日的刺杀行动失败后,大难不死的希特勒很难再相信国防军的高级将领们,对迪特里希更加重用,让他指挥新组建的第六装甲集团军。
希姆莱虽然曾经是他的顶头上司,但他常对希姆莱的命令充耳不闻,希姆莱也拿他没有办法。迪特里希比任何人,都敢于直言不讳,哪怕是和希特勒说话。他是德军将领中少数几个违抗希特勒命令的人,从战争开始到战争结束,不止一次。
参加过一战的迪特里希,在1928年加入纳粹党。次年,他被选作希特勒的司机兼保镖。在此期间,没有他的同意,任何人不得接近希特勒,包括希姆莱等人。所以即便是像希姆莱这样的魔头,也有几分怕他,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1934年的“长刀之夜”,迪特里希亲自监督逮捕了冲锋队首领罗姆。随后他又接到希特勒的命令,率队枪杀了罗姆和冲锋队的主要领导者及骨干。因而得到火箭般的升迁,很快就和武装党卫队全国总指挥保罗·豪塞尔平起平坐。
二战爆发后,迪特里希率领第一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参加过进攻波兰、荷兰、法国的战役,参与敦克尔刻对联军的围攻。即便所有部队都接到最高统帅部的命令,对英军围而不攻,但迪特里希仍然可以公然违抗军令,发起进攻。
德军许多高级将领都瞧不起他,因为他好赌、粗暴、浮夸的品性,与这些出生高贵、受过良好教育的职业军人格格不入。但迪特里希指挥的军团,担任先头部队,挣扎到了战争最后。他于1945年5月9日向美军投降。
战后,他因屠杀战俘和平民罪,先后两次被判刑,但都没有呆满刑期就假释出狱。晚年,他是党卫军老兵互助协会的重要成员,致力于党卫军成员经济上、法律上和政治上的利益。
迪特里希于1966年因心脏病发作去世,6000人参加了他的葬礼,其中不少是前纳粹党卫军成员。
如何评价武装党卫军宿将迪特里希?
迪特里希是希特勒的司机兼保镖出身。
古今中外的官员政客多喜欢这样的人当近身:出身贫寒,工作勤奋,缺少背景,读书不多,智商平平,性格直率,忠实单纯。如果有复杂的底层社会经历,又当过兵上过前线,那简直是黄金人选。
——迪特里希符合所有这些特征。
这样的人,放在身边,没什么操心事儿,用起来好使,也没什么花花肠子连跳槽都不想,现在的位置是祖宗八辈做梦都得不到的,感恩戴德。闲了还可以陪主子逗个趣开个心聊聊天什么的。
这样人什么时代什么人物身边都不缺。宰相门前八品官,能否由这位置上飞黄腾达,就看个人的秉赋了。
迪特里希有本事直上云宵。
命运让迪特里希1933年成为党卫军旗队队长,其实也不过是个团级干部,此时这位一战老兵已经41岁。到战争结束,这个“头脑简单”的保镖,已经是装甲集团军司令。二战中,他从波兰战役到敦克尔刻,自东线的库尔斯克至阿登、诺曼底,迪特里希无役不与。做为家奴出身的内圈将领,他居然获得古德里安这样的职业军人、战略大师认同并成为私人朋友,这是颠覆三观的。
战后,因为多次杀害战俘及法西斯内部清洗长刀之夜击毙冲锋队军官,迪特里希被多次判刑。相对法西斯战犯,他的追究并不重,且有机会在家中终老。
迪特里希并非没人性或者他都不算思想上的法西斯。
(全文完)
如何评价武装党卫军宿将迪特里希?
迪特里希是希特勒最早的保镖。屠夫出身,矮个,壮实。l曾亲自参加了对罗姆的处决工作。深受希特勒的信任。战争期间,历任党卫军师长,军长,装甲集团军司令。长期在东线作战。参加过阿登反击作战。迪特里希个人作风平实,对手下很爱护,作战勇猛。但大兵团指挥能力不强,比德国国防军将领指挥水平,差的远。所属部队完全靠狂热士气,猛打猛冲,导致了巨大的伤亡率。算不上一个合格的高级指挥官。
如何评价武装党卫军宿将迪特里希?
针对迪特里希在阿登战役中指挥德军第六装甲军团的表现,伦德施泰特的评价是,正派但是愚蠢。许多人认为他的职务远高于他的军事才能,有人甚至讽刺他,连军事地图都看不懂,因为没人教过他。他的参谋人员也认为,他毫无战略眼光。但是,他的忠诚,使得希特勒绝对信任他。尤其是在1944年7月20日的刺杀行动失败后,大难不死的希特勒很难再相信国防军的高级将领们,对迪特里希更加重用,让他指挥新组建的第六装甲集团军。
希姆莱虽然曾经是他的顶头上司,但他常对希姆莱的命令充耳不闻,希姆莱也拿他没有办法。迪特里希比任何人,都敢于直言不讳,哪怕是和希特勒说话。他是德军将领中少数几个违抗希特勒命令的人,从战争开始到战争结束,不止一次。
参加过一战的迪特里希,在1928年加入纳粹党。次年,他被选作希特勒的司机兼保镖。在此期间,没有他的同意,任何人不得接近希特勒,包括希姆莱等人。所以即便是像希姆莱这样的魔头,也有几分怕他,更不用说其他人了。1934年的“长刀之夜”,迪特里希亲自监督逮捕了冲锋队首领罗姆。随后希特勒命令他率队枪杀了罗姆和冲锋队的主要领导者及骨干。因而得到火箭般的升迁,很快就和武装党卫队全国总指挥保罗·豪塞尔平起平坐。
二战爆发后,迪特里希参加过进攻波兰、荷兰、法国的战役,参与敦克尔刻对联军的围攻。即便所有部队都接到最高统帅部的命令,对英军围而不攻,但迪特里希仍然可以公然违抗军令,发起进攻。德军许多高级将领都瞧不起他,因为他好赌、粗暴、浮夸的品性,与这些出身高贵、受过良好教育的职业军人格格不入。但迪特里希指挥的军团,担任先头部队,挣扎到了战争的最后。他于1945年5月9日向美军投降。
战后,他因屠杀战俘和平民罪,先后两次被判刑,但都没有呆满刑期就假释出狱。晚年,他是党卫军老兵互助协会的重要成员,致力于党卫军成员经济上、法律上和政治上的利益。迪特里希于1966年因心脏病发作去世,6000人参加了他的葬礼,其中不少是前纳粹党卫军成员。
如何评价武装党卫军宿将迪特里希?
应该说迪特里希对于武装党卫军的建立发展是起到了很大作用的,而且对希特勒也是非常忠诚,尽管他会犯颜直谏,敢于违抗希特勒的命令。所以他为人还是很正直,不是阿谀奉承之徒。不过他的军事指挥才能相比就差一些了,在名将辈出的德军将领中显然还算不上优秀出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