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德军装备比日军好,为何日本兵带的子弹是德军的2倍?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话说地球这江湖场,二战的时候就这嘎达,他有三混世魔王。一个是犄角长屁股上的意大利,这玩意没事老戳自己玩,那大嗓门吼起来那叫个震天响,但干起架来就是个扯大腿的货。再有一个犄角长眼窝上的小鬼子,能力不咋地脾气还不小,瞅谁都扎眼,撩了老毛子,结果让踩脸上,回头就去撩大boos美国佬,那叫个没谁了。

最后一个犄角长脑门上的德国佬,拳打法国佬,脚踹老毛子,那大嘴巴还不闲着搁着一条英吉利海峡还能和大胖子丘吉尔对骂。整出的黑科技那是一窝又一窝,啥V2火箭,啥喷气式飞机,您给这小子一点时间那希特勒指不定就给你整个原子弹出来玩玩。

所以啊,这德国佬的装备比小鬼子那装备好的不是一星半点儿。德国佬那装备在二战的时候,那叫个推陈出新。

咱用数据来说说德国人的装备好

有人说德国人的装备有着,有那的,估计大家伙比俺都清楚,所以咱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德国人的装备有多好。

德国佬在巅峰时期,他的总兵力就达到了一千多万人。别的不说就单说德国每年消耗的钢产量他就达到了三千五百万吨。就这产量加上他那工业能力占全地球20%的比例,您觉得啥好东西造不出来啊。

咱回头瞅瞅小鬼子,那叫个扣扣索索,一把三八大盖打日俄战争开始,一直用到了二战结束,还推陈出新,你快拉倒吧。满打满算总兵力撑死了也就六百万。而他的钢产量连五百万吨都不到,连人希特勒的零头都不够。造三八大盖都费劲,更别说啥好武器,整个二战期间,造出的坦克才五千多辆,连希特勒一年造出来的量都不够。

更加别说他那坦克的质量,重机枪一上去,一扫俩眼,不对是四个眼,坦克里边那小鬼子身上还有俩。

所以啊,要搁现在大家伙都知道,德国人的装备真叫好。可这装备越好,那弹药的消耗他就越是惊人。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嘛德国人的弹药的携带量却是小鬼子的一半呢?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咱解决一下,这一半的携带量是咋算出来的。

首先是德国士兵,他那腰上插着六个皮兜子,每个皮兜子装十发两排子弹,一共六十发。

回头咱瞅瞅小鬼子的,他那叫个费劲,一条腰带上整三盒子,两前盒挂俩大腰子上。每个盒子装三十发弹药,一共六十发。这后腰上顶一个大盒,这大盒装六十发弹药。前后您算算正好一百二十发,足足是德国佬的两倍。

咱在来瞅瞅,他们是如何使用的。

咱先说这吝啬鬼小鬼子,他俩前盒都是装三八大盖的弹药,所以子弹的口径都一样,但型号不同,一盒装近距离射击的子弹,一盒装远距离射击的子弹,这分的可是够细的。

而他那后腰上整的那后盒,这六十发子弹那可不是小鬼子自己个想用就用的,那得听战场指挥官的,他让你用,你才能用,不让你用,用咱大华夏的大刀片子架脖子上都不能用。按照小鬼子自己的说法,这是让指挥官的指挥精确到每个小鬼子的身上。这瞎话整的,听着似乎有那么几分道理似的。而且他这后盒还有一个功用就是给他们家那歪把子供应子弹,因为小鬼子的歪把子和三八大盖的子弹是通用的。

咱在来看德国佬的使用情况,他就一句话,只要开战,你们只管可劲的糟,糟不完就算你没本事。话说德国佬有些士兵感觉这么个糟发,子弹不够用啊,所以把子弹兜子进行了扩容,以期装带更多的子弹。但他这种行为最好别被军官瞅见,因为瞅见之后军官一脚丫子就会踹过去,让他立马把多余的子弹退出来。

“你傻呀?战场上最宝贵的是啥?你的体力!整这么多子弹,玩哪?闹几啊?”

好吧,大家伙都看出来了,这双方对子弹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那为嘛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这和双方的后勤有很大的关系。

举个例子,小鬼子的第三师团,话说小鬼子那番号越是往前的,这越是精锐。话说这部队光矮骡子小鬼子大头兵就有两万多人,用来整后勤的卡车有六十七辆。

回头瞅瞅德国佬,希特勒拉着德国佬和斯大林带着老毛子死磕的时候,一个一万七千人的部队,光卡车就有五百多辆,轻型运输车二百三十七辆,摩托车二百辆,马车一千多辆。

就这运力,不仅能把部队全装车上,您就说所携带的弹药量是多少,您自己个扣着脚丫子算算。

德国佬那士兵子弹可劲糟,因为人家后勤能可劲的给你送,怕你啊!

多带六十发子弹这不有病吗?没等你糟完,后边就给你送上来了,子弹管够,炮弹够粗。这得多少个三千六百颗手榴弹啊,够多少个山崎大队喝的了,所以啊,人家没有必要携带那么多弹药。

而且人家德国佬的战术是围绕机枪设定的,一个步兵营就有四十八挺通用机枪,大大小小的迫击炮就有十几门。

小鬼子同样规模的一个大队,撑死了就八挺机枪,还是歪把子,就这东西咱大华夏缴获了之后,正规部队都不想装备这玩意,这东西射速慢不说,机枪手的死亡率还奇高,就这设计目的就是省子弹。

好吧,当德国完蛋的时候,大家伙给他统计了一下,这家伙装备的各种型号的车辆就有九十五万多辆,您在看看小鬼子在咱大华夏缴获的各种机动车连人家的零头都不够。

就这运力,他小鬼子不让自家的矮骡子抗,让谁抗?是不是这个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二战时期,德军装备比日军好,为何日本兵带的子弹是德军的2倍?

你的问题中其实已经包含了答案,正是因为二战德军的陆军装备好于日军,它的步兵才不需要携带太多的子弹,尽管它的弹药消耗量远远超过日军。要知道,决定单兵携带弹药量的不是什么单兵装备、士兵体力或者弹药携带方式,而是后勤补给能力,尤其是步兵师所辖辎重部队的运输能力,落实到具体事物上,就是载重卡车和骡马数量。

1941年9月,第二次长沙会战之前,侵华日军最精锐的野战兵团第11军,所辖主力师团的机动能力是:第3师团拥有战马7750匹和67辆卡车,兵力为20171人(已调整为三联队制);第13师团拥有战马9928匹和卡车118辆,兵力26214人(仍然是四联队制)。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战马还包括骑兵、炮兵和指挥官所自用的,不能全部用来运输辎重,加上军属若干独立汽车中队,摊到每个师团数量也少的可怜。

同年6月“巴巴罗萨”行动刚刚开始时,第一波进入苏联境内的德军步兵师,普遍每师装备卡车516辆、轻型运输车237辆、马车1189辆和摩托车200多辆,而兵力却是17000人,可见其单位运输能力几乎是日军的十倍。后面三个波次步兵师的卡车与马车数量也基本相仿,士兵在战场上弹药耗尽时,随时可以得到辎重部队的补充,干嘛要携带太多的子弹呢?

而德军的装甲师和摩托化师跟日军相比,运输能力更是丧心病狂,一个装甲师拥有卡车1946辆、其它汽车771辆、半履带车226辆和摩托车662辆,加上坦克和自行火炮,机动车保有量可以达到3000多辆,子弹和炮弹随时可以由辎重车辆上获取,没有必要过多增加单兵负荷。

一个德国步兵营按编制800人左右,与日军步兵大队兵力相当(甲种师团满编1100人,其他要少一个中队),有48挺通用机枪,此外还有6门80mm迫击炮和9门50mm迫击炮。而日军大队只有8挺重机枪,其他都是轻机枪,九二式或者歪把子的射速和弹药消耗都远远小于MG42,其结果是日军还要在大队内编成专门的弹药小队,德国人是没有这个编制的,无它,日军后勤和运输能力太差。

后勤跟不上,那么一线步兵在战役战斗中就必须尽量多携带弹药,以便维持可能出现的长时间作战。日军步兵通常装备三个弹药盒,在前面的两个小型的称为“前盒”,后面一个大的称为“后盒”,其中前弹药盒列装于1897年,至二战结束也没有大的变化,因此被称为“明治三十年式”弹药盒,早期是用马皮制作的,后来随着战争扩大就是什么材质都有了,甚至还有用帆布和硬纸板粘接的。

前盒内部有两个隔舱,每个舱内可置三个五发子弹的弹夹,因此每个前盒满装子弹就是30发;后盒也有两个隔舱,每舱可置6个五发子弹的弹夹,共60发子弹。需要说明的是,日军士兵在执行警卫等非作战任务时,条令规定只携带一个前盒,执行作战任务时才带足三个弹药盒,但后盒属于备份弹药,必须是指挥官下达直接命令后方可使用,因此,日军的战斗弹药其实也是两个前盒所装的60发子弹。

也就是说,日军步兵单兵装备里的弹药“后盒”实际是为了弥补后勤补给能力的不足,而选择由步兵所额外承担负载的“弹药箱”;而二战期间德国步枪兵使用的基本武器是Kar98k毛瑟步枪,携带的弹药包里面有三个独立的小包,每个小包可以装两个五发的弹夹,每名德军身上的弹药量也是六十发,如此计算,其实两者的战斗携带弹药量是相同的。

二战德军士兵也经常有多带弹药包的习惯,主要是在战斗频繁和补给不易的战场,我们讨论的是通常情况下。

截止到1942年底,仅德国陆军就装备了95万辆机动车辆,其中运输卡车达到40万辆,而日本军队宣布投降时,在中国战场仅交出装甲汽车151辆和卡车15785辆,去掉战损和投降后鬼子自己破坏的,也轻易可以解读双方军队巨大的运力差别,自然也就影响了普通士兵的单兵负重,包括弹药的携带量。

而中国的抗日军队才是真正需要携带大量子弹的,在弹药充足的中央军嫡系部队中,每个步枪兵的子弹袋塞满可达120发子弹,等于德军的两倍和日军带足三个弹药盒的数量,原因也很简单,中国军队的卡车和骡马数量更少,辎重能力比日军还差着几个档次,那就只能辛苦士兵兄弟了,从这一层,也可以佐证为什么德军士兵携弹量少于日军,所谓一山更比一山高。

二战时期,德军装备比日军好,为何日本兵带的子弹是德军的2倍?

注意看日军步兵腰部的两个弹药袋。打开来之后是这样的

两个弹药袋一共装载60发步枪弹。

而德国人六个小弹药包

每个小包塞两排-10发子弹,所以和日军一样,标准携带都是60发。

但是这样不算玩,步兵怎么可能光提自己的弹药呢,尤其像德国这种战术围绕MG42展开的打法,吃瓜步兵自然是能帮MG提多少就提多少

日本也是一样,在有作战需求的情况下,步兵也要帮机枪扛更多的弹药箱。尤其是歪把子只能用6.5mm的减装弹,和三八大盖并不通用。

以上是分划线,我发现很多人没看懂啊。 注意,这是一道问答!

题目叫做:二战时期,德军装备比日军好,为何日本兵带的子弹是德军的2倍?

而不是我说日本兵带子弹是德军两倍!我是在反驳这种说法!!!

因为没有任何数据表明日军携弹量比德军大!OK?!

喷子麻烦先用眼,再用脑,再动手 好吗

二战时期,德军装备比日军好,为何日本兵带的子弹是德军的2倍?

在二战里德军士兵随身携带的子弹是60发,而日军是120发,整整是德军的两倍。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日本太穷,缺乏汽车和马车,后勤跟不上,所以只能让步兵随身多带一点。

二战前的日本在列强里属于工业落后的国家,产能低下,汽车普及率低,骡马也不足,这直接造成了部队的后勤严重依赖人力。不要说子弹,就连九二步兵炮,日军的编制里都是按照人力运载来考虑的,班排一级更是别指望后勤单位了。这种情况下,士兵自然是随身多带子弹,避免战斗时不够用。

而德国虽然汽车数量也不足,但是至少按照编制,每个排还是配有一辆马车的,在行军时除了个人物品外,机枪、迫击炮和备用弹药等物资都可以由马车携带。而除了士兵随身的60发子弹外,一般每个人还会配发45发备用子弹,因此实际上德军士兵和日军士兵之间配发的子弹数量差距不大,只有15发而已,只不过德军通常不需要随身携带而已。

德军士兵腰上的6个弹药包,每个包可放10发子弹,共计60发

另外德军装备好,那么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援火力,德军的步兵战术是以机枪为核心,而且步兵营通常装备有81毫米和120毫米迫击炮,步兵团一级还有75毫米和150毫米步兵炮,战时还可能会配属装甲部队。在这种情况下,步枪手的作用不是那么明显,子弹子弹数量就不需要太多,自然可以少带点子弹。

而且在实战中打光60发子弹的机会都不多,实际上日军在后期也是根据情况来决定带子弹多少,特别是在和八路军作战时,子弹会少带点,避免用不完被八路军缴获。

二战时期,德军装备比日军好,为何日本兵带的子弹是德军的2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集团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其中两个最“杰出”的代表那就非德国和日本莫属。

但是如果论起战斗力的话,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德国更厉害一些,事实也确实是这样。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在二战中,日军携带的子弹量却是德军的两倍。

等等,不应该是越厉害的携带越多吗?按理说德军的子弹消耗量是很惊人的,可为什么带的还没日本兵多?是为了轻装上阵?

这只是一方面。

好啦,不要想了,接着往下看看就知道了。

先来看一下双方的单兵携带量,都知道98k是采用弹容量五发的的弹匣供应,德军士兵一般配备两个弹药包,每个可以装填30发子弹,一共可以携带60发子弹。

日军是有三个弹药盒,每次在与日军的对战中都是我方弹药先耗光,日军还留有余数。那么,日军到底携带了多少弹药了?

日军的两个前盒分别装填30发子弹,后盒则是装填60发子弹,120发子弹在我方战场上真的是土豪般的存在。

之所以日军能留有余数,是因为后盒被指挥官所控制,不到万不得已,或者指挥官不下令,后盒是不允许开启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日军携带子弹量是德军的一倍,三八大盖和98k都是采用五发子弹的弹匣,难道日军比德军更富有?

那当然不存在,他们有一半的子弹都是为歪把子机枪所准备的,因为他们的步枪子弹和机枪子弹都是通用的。

而德军有专门的弹鼓和弹药装填手,因此在单兵负荷上并不需要背负过多的子弹。

日军携弹量是德军的一倍,从另一方面来讲就是为了弥补后勤补给上的不足。因为决定单兵携带量的不是装备的好坏,不是体力,也不是携带弹药的方式。落实到具体上就是运输车辆的载重能力和机动能力。

看看具体数据我们就知道德军和日军携带量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在第二次长沙会战的时候,所辖主力第三师团,日军所能用到的运输方式包括了战马7750匹和皮卡67辆,而第十三师团拥有战马9928匹和卡车118辆,当然这并不能全部用来运输和辎重,其中有的马匹和车辆是属于炮兵,指挥官的,再加上军属的各个独立车队,所平最后摊到每个师团的数量并不是太多,所以日军只能采用人力载重。

反过来看看德国,二战期间“巴巴罗萨”行动,德军普遍每师配备卡车516辆,轻型运输车237辆,马车1189辆和机动摩托车200多辆,运输能力是日军的十倍左右,既然弹药可以随时从车辆上得到补充,何必辛苦士兵,浪费士兵的体力。

德军是把每一分都用在了刀刃上,尽可能的让士兵发挥更大的战力。所以千万不能因为德军携带量少而觉得好欺负,那他们的机械化师团会让你明白什么叫做枪林弹雨。

反观我们贫弱的国军,在车辆和马匹数量上那是少的可怜,所以只能辛苦士兵兄弟多出点力气。在这一点上中国比之日本,就好比日本比之德国,这也佐证了日军为何携弹量大于德国——所谓一山更比一山高嘛,大家条件不一样。

二战时期,德军装备比日军好,为何日本兵带的子弹是德军的2倍?

日军携带的子弹是德军的两倍!玩惊悚呢?

不知道提问者是从何处得出这种答案的,咱也不急着下结论,数据解释一切。

德军采用了10人班组,日军使用了13人分队,对比一下装备情况就能统计出携弹量。

日军的分队装备为10支栓动式步枪,1支轻机枪组成,含分队长在内的10人持步枪,3人负责轻机枪,如果是后来汰换大正11年式,改为装备96式机关铳的分队,则为4人机枪组,分队共14人。

10支栓动步枪使用的是正常的友坂6.5x50mm小铳弹,每个士兵标准携弹量为65发,其中60发子弹塞在“三十年式弹药盒”中。

这个弹药盒穿在腰带上,前2后1,后面的盒子里用油纸壳封存了60发弹药,这些子弹与步枪弹药规格相同但装药不同,属于给歪把子使用的减装药子弹。

也就是说,日本分队的步枪兵们携带了正规步枪弹650发,机枪弹600发。

(注:日本大正十一年式机关铳采用减装药子弹,可以短时间使用普通步枪弹,但有严重故障风险)

歪把子轻机枪的机枪手负责扛枪,此外会带一个60发的弹药包和维护工具。

弹药手会携带两个60发弹药包,总计120发减装药子弹,副射手也一样。

此外,机枪组还会携带一个120发弹药的金属箱,里面有24个弹夹。

统计起来,鬼子的歪把子机枪组有60+120+120+120=420发机枪弹。

后来的96、99式机枪,携弹量也是420发。

当然,日本还有百式冲锋枪、四式半自动等武器,但装备量太小,不具备普遍意义。

根据搜索到的日本记录,日军后期子弹携带量急剧减少,进行“本土防卫”时,横滨警备队的分队只配给96式机枪1挺,子弹若干,小铳队员的弹药配备是20发人。他们后来拿这些武器把首相的官邸给烧了。

按照标准的情况来统计,日军一个分队的子弹为:

小铳兵携带的650发步枪弹+600发机枪弹+机枪组携带的420发机枪弹=1670发

德军非常强调火力战术,可支配子弹的数量远多于日军。

德军10人的掷弹兵班组,下士班长携带MP-3840冲锋枪,2人为MG3442通用机枪小组,其余人统统使用毛瑟98k步枪。

如果是装甲掷弹兵,则冲锋枪数量可能为2把,通用机枪也会调整为2挺,因为他们可以依托载具,拥有相当多的弹药负载能力。

按照40年的标准,班长的MP-3840冲锋枪会携带6个左右的弹匣,每个弹匣标准弹容量为32发。

虽然很少有人塞满32发,通常弹匣里只有30发弹药,但多出来的子弹其实也都在,会收纳在口袋或其它地方,一共是192发子弹。

使用毛瑟98k的士兵,携带5X9的弹夹,一共45发子弹。但标准携弹数其实是2包5X6弹夹,一共60发子弹。

按照《被遗忘的士兵》(Le Soldat Oublie)的说法,德国装甲掷弹兵被配发了120发子弹和4枚手榴弹。

(注:这本书的作者盖伊·萨杰是个参加过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会战等许多大战的德国兵。)

后来德军装备了一些半自动的Gew43步枪,不过携弹量与98k相同,都是60发。通常用一个弹药包收纳两个10发弹匣,再携带一个装有30发子弹的标准弹袋,还有个弹匣插在枪上。

使用通用机枪的机枪手会携带一个挂机的50发弹鼓。

他的副射手会携带300发弹药的弹箱,以及4个弹鼓。

德军的通机弹鼓分50发和75发,以及鞍型的双75(150)弹鼓,虽然多见50发,但其它容量的也不少。

整个班组会共同携带约2-3个机枪弹箱,战时这部分弹药由班长指定一个弹药手携带。

那么德军机枪组的弹药咱压着点儿算:50弹鼓+50弹鼓+50弹鼓+50弹鼓+50弹鼓+300弹箱+300弹箱+300弹箱+300发弹箱=1450发。

1944年以后德军调整编制,又出现了一种8人的“突击班”,他们清一色的使用STG44突击步枪,而与之对应的则是8人的“机枪班”,它们装备3挺通用机枪。

按照德国人的数据,旧的10人掷弹兵班在“防护射击”状态下,每分钟可以射出650发子弹。

而8人的“突击班”的数值是多少呢?1420发分钟。

4德军以前的战术是冲锋枪步枪跑位-机枪突突。后来改变了战术,用3挺机枪压着8支突击步枪冲锋。

这些STG44的携弹量是3个30发弹匣,一共90发子弹。

但德军后期配发STG44相当混乱,部队携带的弹量也不一样,有时候他们尽可能的翻倍携带弹药,变成6个弹匣,也就是180子弹。

按照一些书籍资料的说法,有时候突击兵们甚至会携带多达12个STG44的弹匣,这些弹药会临时发放,然后被士兵携带。

也就是说,这些德国兵至多可以携带360发子弹,一个8人班就是2880发子弹。

这并不奇怪,突击步枪是个耗弹大户,今天美军的战场配置是13个弹匣。

3挺MG42的机枪班咱就不算了,免得伤害日杂感情。

实际上,德军还有个抢补给的毛病,基本上是能拿多少就拿多少,从坦克兵到步兵都是这样,所以很多战场上德军精锐的弹药数远高于标准。

那么统计一下,德军10人班组子弹标准是:

班长的192发9mm冲锋枪弹+7把步枪的420发7.92毛瑟尖弹+机枪组1450发=2062发子弹。

德军8人突击步枪班清一色的中间威力短弹,2880发。

日1670:德20622880,呵,都压得这么厉害了,怎么日本兵的子弹还没超过德军2倍呢?

我们还可以通过弹药生产和消耗数据看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自1937年到1945年间,共消耗子弹80亿发,年均10亿发。

德国从1939年到1945年,共消耗子弹210亿发,年均37亿发。

日军的可支配弹药远低于德军,他们拿什么“携带2倍于德军”?

德国也不是没把MG42的图纸给日本,可日本楞是不敢造,看那玩意儿就跟李中堂看到马克沁一样。

用腚都能想出来,日军的战场火力远不如德军,它们能比机械化的德军多带两倍的子弹才怪!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