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有没有“一个人”“一支部队”起到了扭转战局作用的事?

有奖活动!拿破仑再意气风发,也没料到60万大军“冰败”俄罗斯,元军所向无敌,却也没有敌过日本海的狂风…世界战争史上究竟有多少意想不到的“bug”和神操作?或许是破釜沉舟的项羽、或许是骑象翻山的汉尼拔,亦或是扭转乾坤的诺曼底登陆,还是一直在搞笑的意大利军?欢迎添加话题#世界战场神操作# 发布微头条,聊聊世界战争史上的那些不可思议的人和事! 优质内容还可以获得丰厚奖励! 活动时间:即日起-2019年3月31日 参与方式:回答带有本段描述的问题,聊聊世界战争史上的那些不可思议的人和事,则参与成功! 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1000元奖金 二等奖4名:500 元奖金 三等奖10名:300 元奖金 最火操作奖1名:300元奖金 最赞操作奖1名:300元奖金 最热操作奖1名: 300元奖金 最意想不到脑洞奖1名:300 元奖金 注意事项: 1、参评内容须为原创; 2、内容充实、语句通顺、行文流畅; 3、与战争有关,非史料堆砌或盘点,可读性强; 4、综合发文量、阅读量、互动量(包括点赞、评论)等数据考量; 5、最火操作奖、最赞操作奖和最热操作奖分别参考阅读量、点赞量和评论量; 6、最意想不到脑洞奖:奖励给最意向不到的观点,不限题材。

至少在二战战场上,这一奖项的获得者非陆军元帅隆美尔和他的德国“非洲军团”莫属,在隆美尔到达北非之前,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意大利军队已经被英军揍的丢盔弃甲,几有在北非不能立足之势。为了挽救“猪队友”墨索里尼的军政府不致垮台,希特勒不得不派出一支小型军队前往增援,而这支部队的司令官,他选择了在法国战役中刚刚大发异彩的第7装甲师少将师长隆美尔,从而成就了隆美尔后面“沙漠之狐”的神话。

(墨索里尼)

北非的势力范围很早已被西方列强瓜分,其中利比亚由意大利控制,而埃及则是英国的传统殖民地,当纳粹德国横扫西欧的英法联军之际,一心想恢复罗马帝国昔日荣光的墨索里尼按抐不住,于1940年6月10日正式向英国和法国宣战。不过,战力羸弱的意军20多个师却始终不能突破法国南部边境,尽管那里只有6个师的法军,这让墨索里尼大伤体面。

不过在地中海对面的北非战场,战争的第一枪其实是英国人打响的。既然双方进入战争状态,英军一个团级战斗群便于6月14日越过利埃边境,打击了意大利军队的几处据点,尽管战斗规模不大,墨索里尼却大为光火严重需要找回在欧洲大陆的颜面,开始向北非增兵准备一举打垮英国人甚至占领埃及。6月25日法国宣布投降,意大利得以调集最精锐的部队加强驻利比亚的第10集团军,墨索里尼志得意满,不断催促意军司令格拉齐亚尼元帅抓紧发动攻势。

(格拉齐亚尼元帅)

意大利第10集团军出动10个主力师约30万大军,于1940年9月8日大举入侵埃及,颇有传檄而定的架式,因为他们面对的英联邦军队只有36000人。然而装备不足、训练不良、军官无能的意大利第10集团军走走停停,不到70天便在英军的机动攻势下大败而逃,英军攻陷利比亚重要港口托布鲁克,同时以第7装甲师迂回截杀撤退中的意军,在比达夫门战役中,兵败如山倒的意军全部投降,除7000人逃回的黎波利之外,130000人走进了盟军战俘营。

面对即将失去北非的窘境,走投无路的墨索里尼腆着脸向希特勒求援,后者正在秘密筹备对苏战争,无奈决定派一支小型装甲部队前往北非“拉兄弟一把”。1941年2月6日,德军最高统帅部命令实施“向日葵行动”,即组建“德国非洲军”加入北非战场,初始兵力仅有第5轻快师(后来著名的第21装甲师)和第15装甲师,经希特勒提名,在法国休整的隆美尔晋升中将被任命为军长,2月16日到达战场接管了指挥权。

(隆美尔在北非)

在利比亚的意军士气十分低落,大部分军官捆好了行李卷准备早日回国,隆美尔嗤之以鼻,决心不待德军主力全部到齐,即以一个德国坦克团和一个意军步兵师为基干,趁英军换防和松懈之机突然发起反击,在德国空军的有力支援下,隆美尔以大胆的进攻行动一口气推进了450英里,当两个德国师全部抵达战场后,英军全线崩溃。

希特勒和意大利最高统帅部给隆美尔的命令仅仅是稳定住战线,并未指望他反败为胜,然而战术专家隆美尔很快窥视出英军的弱点,指挥三个德国师和二个意大利师连续发起进攻,将“装甲侦察行动”演变为全面攻势,根本不给英国人喘息之机,至1941年3月底已将英军完全逐出利比亚,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托布鲁克要塞。仅仅几个月时间,隆美尔率领德国非洲军彻底扭转了北非战局,1942年1月德军夺回昔兰尼加,隆美尔被晋升为步兵上将,出任升格后的“非洲装甲军团”司令官。

就这样,隆美尔不顾意军最高统帅部的劝阻,用灵活机动的战法将北非战场形势从被动化为主动,多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且能够充分利用北非沙漠地形与气候特点进行作战,一时声名鹊起,被誉为“沙漠之狐”。

尽管丘吉尔宣称:“放弃托布鲁克要塞是不可思议的”,并且通过海路向该地派出大量援兵,然而1942年6月,隆美尔仍然率军攻克托布鲁克,被希特勒当即擢升为陆军元帅,年51岁。直至1943年5月,随着美军参战登陆北非,大势已去的德意军队才被全部消灭,而隆美尔此时已经奉调回国。

1943年7月,美英盟军开始发起西西里岛战役,目标直指意大利本土,而隆美尔和他的非洲军,将这一时间整整拖后了两年。

二战中有没有“一个人”“一支部队”起到了扭转战局作用的事?

说到“一个人”扭转战局那就不得不提到二战时期德军进攻法国所采用的“曼施坦因”计划,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黄色方案”,依靠这个进攻计划德军在西线迅速的战胜了英、法联军以及比利时和荷兰军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这个计划的基本思想就是出自曼施坦因一人的头脑里,正是这一全新的计划改变了德国的命运。

当时曼施坦因只是A集团军群的参谋长,并不参与西线作战计划的制定,这是德军陆军总司令部的任务,当时陆军总司令部已经拟制了一个基本的作战计划,其基本的战略思想是德军企图在右翼集结强大的进攻力量(占德军总兵力的一半且包括大部快速部队),通过荷兰和比利时北部,击溃当面的英法联军、荷兰和比利时军队,夺取海峡港口,为今后的作战创造有利条件,但是没有进一步说明下一步的德军进攻计划。也就是说德军的主要突击将放在右翼,中路负责辅助性的突击,左翼则保持防御和有限的牵制(这里指马奇诺防线当面)。

曼施坦因在看到陆军总司令部的作战计划后,表示出明显的反对,他认为假使按照总司令部的计划作战,德军不可能取得决定性战果,首先敌我力量对比不能为全歼敌军提供基础,纯碎的正面作战将使攻击敌薄弱的侧翼和后方变为不可能。进攻将可能演变为一场正面的战斗,即便在最好的预期下,德军最多只能是将战线推进到索姆河一线,战争的胜负无法决出,西线将再次陷入消耗战中,而德国最终会被拖垮。

曼施坦因主张应将主要突击方向放在中路而不是右翼,中路联军的防御远比北面比利时一线要弱,一旦德军在这里达成突破,便对在比利时的联军主力形成了侧翼甚至是后方的威胁,这就为歼灭北翼联军创造了条件,即便不能包围成功战事也将转变为一场追击战,而不是正面的强行进攻,仓促的撤退联军的武器装备会遭受极大的损失,这样德军就可以在第二阶段的进攻占据明显的优势,从而趁势继续发起进攻,不给联军恢复和动员的时间。也就是说曼施坦因的计划是将德军的主要突击方向放在中路,不止是要击毁联军,而不是要打歼灭战。

无论是出于对曼施坦因计划的认真考虑,还是由于原计划的泄密,最终陆军总司令部还是采用了曼施坦因的作战思想,并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尽管曼施坦因作为计划的提出者,并没有参与作战计划的实施,他被调离了A集团军群司令部,去担任一个步兵军的军长,要知道A集团军群即将担负主要的突击任务。

二战中有没有“一个人”“一支部队”起到了扭转战局作用的事?

必然是二战的“转折”平安格勒会战啊!

在该次战役中,太行山之虎——云龙斯基以一个独立团的兵力发起了平安格勒会战,击败日军,给了山本特工队致命一击,扭转了整个晋西北地区的抗战局面,由中日相持局面改变为反攻阶段,使得日本不得不调集重兵进入亚洲战场,然后被我军横扫千军,趁着这个时机,美军才能在太平洋战场取得一系列胜利。

在我军即将要渡海攻击日本本土时,美军利用原子弹胁迫日本投降,实际上美军的胜利正是因为亚洲战场的大反攻才得以实现的,因此,说云龙斯基的独立团对整个二战的转折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本文,纵横就给大家讲讲平安格勒会战,画风转的有点大,希望你能接受,毕竟纵横最近状态有点反常。

平安格勒会战——背景

云龙斯基号称太行山之虎,在晋西北地区一直享有极大的声誉,屡次给日军造成重大伤害,为此日本人对云龙斯基极为忌惮,多次想要除掉李云龙。

日本山本特工队通过早就策反的独立团保卫科干事朱子明,得到了独立团团部的驻地,不惜狂奔百里打算在云龙斯基大婚当天对其进行突袭。

山本特工队的袭击虽然取得了成功,打伤了云龙斯基的搭档赵刚斯夫,抓走了云龙斯基的新媳妇秀芹安娜,但是并未对独立团造成根本性的伤害,尤其是云龙斯基的突围,使得独立团的精神得以保存。

作为太行山之虎,云龙斯基当然咽不下这口气,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想报复计划,用云龙斯基的话,咱独立团压根就没吃过这么大的亏。

云龙斯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只有一个,山本这老小子会跑哪里去呢?我要怎么去打他呢?当刑副团长传来消息说,国民党的云飞德列团长已经将山本的撤退炸毁,山本特工队没有返回太原,而是就近退到了平安格勒。

听到这个消息后,云龙斯基的眼睛都蓝了,丫的,你要是跑太原不能拿你怎么样,跑到平安格勒还有你的好,太行山之虎随即下令调集部队,准备攻打平安格勒。

对于云龙斯基来说,这次如果能够一举拿下山本,不但能够报仇雪恨,也能够拔掉日本贼寇的一颗钉子,攻打平安格勒势在必行!

平安格勒会战——开启

尽管云龙斯基是一个出色的团级干部,但是此时连自己队伍到底有多少人都不清楚,原因就是在两年之前独立团采取化整为零的策略独自发展,当队伍集合起来的时候,云龙斯基才知道原来独立团已经发展到上万人了,相比于两年前,独立团实力是很强悍的。

云龙斯基敢于攻打平安格勒,一个原因是对自己独立团能力的信任,另一个是对敌人的了解。

山本特工队虽然突袭得手,也遭受到独立团团部的重创,再加上撤退途中遭到云飞德列的打击,到平安格勒的时候已经所剩无几,而平安格勒的守军只有一千多人,还有很大一定程度上是伪军,伪军的战斗力并不强悍。

但是这并不能说平安格勒就很容易对付,毕竟对于坚固的城池,以八路军来说还是很难打下的,在整个抗战中,我军攻打下来的县城几乎等于零,这也说明了云龙斯基此番攻打平安格勒的艰辛之处。

平安格勒会战——经过

当平安格勒会战开启后,日军凭借坚固的城池,坚守待援,攻城的一方是重火力较为不充足但人数却众多的独立团,双方展开了激烈的针锋相对。

日军通常的策略是,当一个县城被攻打的时候,只要坚守住,等待其他地方的援军赶到,就可以对攻打一方完成合围,来一次“中心开花”的战略发挥。

在云龙斯基攻打平安县城的过程,周边至少赶来三个联队一个师团,独立团攻打平安县城已经吸引了太原方向的精锐日军,可见,攻打县城并不是那么容易。

但是,相对于反包围式的策略,攻击的一方也有对付的方法,那就是外围阻击,在包围防线外建立阻击线,阻击增援的敌人。

云龙斯基早在之前就已经以和总部信息不畅为由与丁伟、孔捷两个团建立了互为犄角的关系,不管哪个防区出现状况,另一个防区都要全力以赴,对其进行帮助。

这一点,云龙斯基是早就打算的,在日本增援部队到位之前,阻击部队已经各就各位,除了八路军之外,国民党友军云飞德列部也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通过逐级抵抗的策略对日军援军展开阻击。

在独立团攻坚这个阶段,整个平安格勒的外围打的是惊天地泣鬼神,然而独立团始终未能攻破日军最后的炮楼,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日军援军随时有可能突破外围的情况下,云龙斯基用二营长他娘的意大利炮,这个意大利炮可不是一般的武器,简直就是攻城神器。

至于来历已经不清楚了,但是显然跟二营长他娘有着巨大的关系,很可能是他娘的嫁妆一类的,有可能二营长的母亲就是意大利人,但是那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门意大利炮一炮将炮楼上的山本一木以及他的爱人秀芹安娜带走了。

平安格勒会战取得史无前例的大捷!

平安格勒会战——影响

云龙斯基的这一炮可谓是打出了气势打出了尊严,也打死了自己的媳妇,但是在大义面前,不能谈儿女私情。

通过平安格勒会战,整个晋西北打成了一锅粥,虽然没有统一指挥,但是八路军、中央军、晋绥军相互形成统一防线,面对来犯之敌一律给予歼灭,最终形成一场几十万人参加的大型会战。

在抗战相持阶段这次大战,成功打破日军据守县城不可被占领的神话,也展示出我军实力大为增强,而日军外强中干的事实。

随后发动的百团大战更是将日军打的找不到北,精锐尽失,不得已从太平洋战场调入大量部分进入中国战场,然而这些日本士兵基本是有去无回,尽管我军装备不是太充足,但是“没有枪没有炮,敌人来给我们造”,这些日本士兵基本都是来送武器的。

美国太平洋舰队随即陷入了恐慌,整个太平洋战场竟然连一个鬼子都没有了,于是扔了一颗原子弹,日本面对中国战场的巨大失败,有了原子弹这个台阶,马上举起双手投降,二战得以结束。

可以说,云龙斯基因为媳妇被抓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二战的战况也不为夸张。

扭转战局,非我云龙斯基不可!

二战中有没有“一个人”“一支部队”起到了扭转战局作用的事?

1954年6月7日,在英国伦敦的一间房屋内,一个人躺在床上,床头有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这个人的友人来找他,他始终不应,友人只好冲进房屋,友人发现躺在床上的他,用力呼喊他,他还是不应,友人摇了摇他,他一动不动,友人走进床头,发现他已经去世,友人慌忙报警。

警察赶到之后,对现场进行了封锁,经过调查,发现他是中毒而死,床头的苹果含有剧毒氰化物,调查的结论是自杀。

有一个关于他广为流传的故事:20多年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库比蒂诺的一个地下车库,一群他的粉丝,创办了一个公司,这个公司的logo就来源于他床头的毒苹果,这个公司就是乔布斯创办的苹果公司。

这个人就是计算机之父图灵,对于图灵,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数学家、计算机之父和人工智能之父,在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等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其实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贡献也非常大,有人评价说:“因为图灵伟大的贡献,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间提前了两年。”

图灵的一生很短,他是一个天才,在他小的时候就表现出独特的创造力,在他十五岁的时候,为了帮助自己母亲理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吗,他对爱因斯坦的著作进行了提炼,写了一本书。

1931年图灵考入了英国的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在剑桥大学的平台上,图灵继续大显身手。1936年9月图灵接到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院的邀请,1938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回到剑桥大学工作。

二战全面爆发后,图灵的研究被打断,他被政府召到通信处进行军事工作,其主要任务就是破译德军的恩尼格玛密码。

(德国的U型潜艇)

恩尼格玛密码机一共有26个键,键盘的符号、数字、空格都被取消了,只留下字母键,加大了破译的难度,它有三个转子,这些转子产生的结果有一亿亿次,用暴力破译法根本破译不了。

德军依靠这个密码,保证了战场信息的传播,尤其是德国的潜艇部队,无线电通讯是他们在海中活动,获取情报信息的重要手段,只有破译了德军的密码系统,才有利于盟军打败德军。

在图灵的协助下,英国军方破解了德军的密码系统,扭转了盟军海军和商船对德国潜艇的战局。

图灵因此获得了英国政府的最高奖——大英帝国荣誉勋章。

二战胜利后图灵继续自己的研究,发明了自动计算机,关于自动计算机的设计说明书,英国在27年之后才公开,图灵向着科学殿堂前进,但在半途被绊倒了。

图灵是一个同性恋,1952年,他的同性恋伴侣伙同一人盗窃了图灵的房屋,图灵因此报警,警方却因他是同性恋而控告他,给他两个选择,一是坐牢,而是注射荷尔蒙。

图灵选择了注射荷尔蒙,1954年6月7日,图灵在家中去世。

2009年英国科学家康明发起了为图灵平反的请愿书,英国的首相和政府为此道歉,2012年,霍金、里斯、纳斯等重要人士联名要求为图灵平反,2013年12月24日,英国女王给图灵颁发了皇家赦免书。

二战中有没有“一个人”“一支部队”起到了扭转战局作用的事?

二战,全称第二次世界大战,所以这是一场世界级的战争,并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队就能起到扭转战局的作用,但是我认为有一种东西可以起到扭转战局的作用,那就是“精神”,而白求恩就是精神的传递者。

不一样的身影

1938年,在中国发生了一个既很小又很大的不太一样的事,一个不一样的身影夹杂着在一群普通的中国人的身边。其不同于任何人,不仅与任何人相貌不同,还与任何人做的事情都不同,就像是一颗枯树上开放着一朵鲜艳的花,是那么的鹤立鸡群,与众不同。在充斥着死亡之气的战场上,似乎还有一丝生计,而这丝生计就是这个身影带来的。他不主动与任何人交谈,遇人总是报以微笑,他勤勤奋奋的进行着他的事业,治病救人,他就是白求恩。

白求恩

白求恩,加拿大人,1890年—1939年,加拿大共产主义战士,胸外科医生。1938年,来到中国参加抗日战争,“奉献”在伤员的救治工作用,其不分国籍、不分种族,孜孜不倦的奋力工作,其一生救人无数,比救人更重要的是其传递了一种精神。

希望

1938年,是日本全面侵华的第二年,日本铁骑横冲直撞,似乎没有什么力量可以将其彻底拦截,中国现场上被充满这死气的灰色所笼罩,人们全部低声叹气,似乎会永远都看不到胜利的曙光。

而这时,石破天惊,不知不觉身边出现了一个这样的外国人,其千里迢迢从加拿大来到中国,只为无私奉献的帮助中国人。于是无数声呐喊充斥着每个国人的心,我们不是孤立无援、我们不是没有希望、我们不仅有死气,我们还有他人的帮助、我们还有他人信任、我们还有他人的期望,无数人心中复燃起了希望,具有了坚定的必胜的信念,中华之魂再次复燃。

死而不灭

1939年,白求恩身死中国,万人悲痛,白求恩埋在了中国的这片土地上,其虽死了,但是却留下了精神、留下了希望、留下了魂魄,白求恩的“正义”、“无私”、“善良”、“奉献”的精神死而不灭,充斥着每个中国人的心。

白求恩来到中国这片土地,用他的行动传递了精神,而其精神点醒了中国人,从而影响了中国战场,继而影响了世界,使胜利的天平倾向正义。白求恩用他渺小的事业,影响了全世界,所以说白求恩才是那个改变了胜负的人。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二战中有没有“一个人”“一支部队”起到了扭转战局作用的事?

陈纳德的飞虎队二战期间在中国战场的作用应该符合这个问题的要求,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战争的走向。

陈纳德飞虎队成立时太平洋战争尚未爆发,美国还在保持所谓的中立,所以陈纳德以志愿兵的形式组织了飞虎队,在中国战场作战。

在当时日本完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日军可以随意在中国各地进行轰炸,以配合其地面部队作战。国军空军孱弱,不足以对抗日军。

飞虎队的出现和持续作战,一定程度上对日军形成了一些威慑,让日本空军不敢太过深入轰炸中国抗战后方,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飞虎队更重要的作用是对美国后来对日战争的影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被动卷入了战争,只好倾尽全力参战。但美国认为必须首先在欧洲战场击败德国,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亚洲战场上的日本。

在美国专注于对德国的战争期间,美国在亚洲的政策就是大量给予中国军事支援,让中国拖住日本。为此,美国加大了对飞虎队的支援,也派出了大批军人到中国和印缅战场,帮国军进行训练。

美军在策划诺曼底登陆时,准备先在欧洲进行一次,然后再从意大利登陆,开辟第二战场。但这个方案不仅要在欧洲使用,未来在中国也要用。

所以美国当时在史迪威和艾森豪威尔之间进行了选择,一个人负责去欧洲筹备诺曼底登陆,另一个则到亚洲来,给蒋委员长当中国战区参谋长,同时为未来的登陆做准备。

美国曾经征求过委员长的意见,委员长要求美国派艾森豪威尔,但美国最后综合考虑的结果还是决定艾森豪威尔去欧洲,史迪威来中国。

史迪威到中国后和委员长闹得很不开心,好在开辟了印缅战场之后,史迪威成为远征军的指挥官,离开了委员长身边。

这之后,史迪威经过对中国战场的考察和了解,给美军提出了一个未来的作战方案,这就是美军和新编中国陆军,也就是远征军协作,先在广州登陆,向北进攻,同时,在胶州湾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先把华南地区的日军歼灭,再向北进攻。

为此,史迪威还要求委员长命令国军和八路军都要进行登陆作战得准备和训练,其中,胶东地区的八路军要做好准备接应美军登陆。胶东地区的八路军确实在1944年下半年开始,抽调部队进行了这方面的训练和准备。

很显然,史迪威这个方案基本上就是照着美军在欧洲战场的方案做出来的,同样是正面登陆后进攻,同时从敌人后方的腰部登陆,把敌人分割开来,从两面夹击被包围的这部分敌人。后来麦克阿瑟在朝鲜战争中其实也是这么做的。

但陈纳德认为,史迪威这个方案成本太高了,他有更好的方案,这就是依托中国西南地区的几个机场,先夺回制空权,只要轰炸日军的补给线,就可以击败日军,根本用不着出动地面部队到中国作战。

这两套方案很早就送到了罗斯福案头,一开始罗斯福和美军统帅部是更倾向于史迪威的方案的,但随着陈纳德的不断游说,罗斯福最终还是决定选择陈纳德的方案,也就是不出动地面部队到中国,只用轰炸就击败日本。

不过史迪威还没等到这个结论最后形成,他就已经和委员长闹得很僵了,最后美国政府应委员长的要求,撤换了史迪威,改派了魏德迈到中国,接替史迪威的工作。美国对魏德迈的要求只有一句话,尽可能尊重委员长。

但形势发展完全超出了史迪威和陈纳德的预料和分析。

欧洲战场的战争结束后,美国和苏联约定,三个月后开辟中国战场。德国投降三个月后,苏联集结红军进入中国东北地区,对关东军开战,进展之快远远超出了美国的预料。很快,苏军就歼灭了关东军,占领了东北,并顺势进入朝鲜半岛。

眼看着苏联就要进攻日本本土了,美国终于坐不住了,着急了,来不及按照之前的方案先从广州登陆,再从敌人后方腰部登陆,而是直接在日本本土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日本只能马上投降。

也就是说,美国最终迫使日本投降确实是用了陈纳德的方案,也就是直接轰炸,只不过轰炸的不是中国战场的日军,而是日本本土,所用的炸弹也不是一般的炸弹,而是原子弹。

如果按照美苏之前的约定,并且战争继续像欧洲那样持续一段时间,对中国而言其实是一个很危险的局面。

因为这就意味着,秦岭淮河一线交给了美国,而这条线以北则交给了苏联,最后就会像战后的欧洲分为两大阵营一样,中国也出现南北分裂的局面。

从这个意义上说,陈纳德提出的轰炸和空袭的方案虽然很不靠谱,但在客观上避免了美苏两大强国的地面部队进入中国,把中国直接变为南北分裂对立的两部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