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旅长如果不去被服厂,李云龙会乖乖去独立团上任吗?

谢谢邀请,《亮剑》中主角李云龙在被服厂当厂长,干起了做棉衣、军衣工作,使他这位战将型军事干部,急的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由于独立团遭受一次日军特种兵的袭击,损失惨重,孔捷团长被八路军总部免职,这个重振独立团的任务落在受处分的李云龙头上,也只有他才能在短时间内让这个团士兵摆脱受袭阴影。当李云龙接到传令兵的口头通知后,牛脾气突发,大吼大叫地说:“不去!不去!”还要求对他免职情况给予说明和平反,要一个说道和说法。正在暴跳如雷的李云龙厂长,抬头一看,旅长陈赓手持马鞭走了进来,并大声训斥李云龙,对他严厉地说,你要是去了独立团打不开局面,同样也要免职!看到了旅长陈赓,暴跳如雷的李云龙一下着就没有脾气,并面带笑容地说,旅长来了,不是不去要给个说法!陈赓旅长大声告诉他,我用八抬大轿来接你上任?他两的对话可以看出在李云龙心里,陈赓旅长的重要地位,并且要绝对的服从命令,没有半点讨价还价的理由。1、李云龙虽然脾气暴躁,但是在他心里只要有仗打,他会发脾气快、脾气走的一块,一旦冷静下来,也会愉快地接受和上任,绝对不会放弃一个团长的职务,继续在被服厂“绣花”;2、李云龙刀子嘴、豆腐心,说与做变化多端、喜怒无常,但心里就是打仗、打胜仗,杀敌才是他的岗位和指挥阵地。可以看看李云龙的踪迹,只要有仗打,让他下跪磕头都行;3、李云龙其实当听到恢复职务后,内心激动而不暴露于表面,反而大发雷霆,感到总部对他的不公,想要一个说法也是过过嘴瘾。他知道自己在总部领导心里的位置非常重要,基层带兵打仗离不开他这个“二弄”着,迟早会恢复职务,带兵打仗……就是陈赓旅长不来,按照他的个性发火过后还会愉愉快快地去上任,否则失去了这机会不知要等到何时。所以说,李云龙是个战将,一旦失去指挥打仗的位置,让他真得过得毫无意义,只有刀光剑影才是他发挥才能之地,在被服厂憋了许久的他,心早已飞到战场一线,旅长不来请他也会自己去,旅长来是一个更好的梯子,下得快一点。实践证明,他到了独立团整顿军纪、挽留孔捷团长担任副职等,逐渐地使该团士兵由不接受到爱护、拥护这个打仗天才、指挥天才、智谋多端的团长。个人观点,就事论事,敬请指正。

《亮剑》中旅长如果不去被服厂,李云龙会乖乖去独立团上任吗?

娇情那是应该的,上任也是必须的,但绝不会“乖乖”的,尽管边区被服厂厂长李云龙同志做梦都盼望能回去带兵打仗,但这个家伙有自己心里的小九九,绝不会接到一个小通讯员传达的命令就会痛快的前去报到。他冲着通讯员嚷嚷不去,要求什么平反昭雪,其实都是在作秀,既让被服厂的同志们听得清楚满足下东山再起的虚荣心,也在等着上级前来对话趁机提提条件,赵刚后来怎么评价他来着:“真像个黑心的商人”。



《亮剑》新一团在苍云岭战斗中没有按照总部规定的路线突围,确实是战场抗命行为,但李云龙率部从正面突围成功,还捎带脚打掉了坂田联队前沿指挥所,击毙联队长坂田信哲大佐,外加一个中佐两个少佐陪葬,这份战功足以补过。副总指挥把李云龙发配到被服厂绣花,主要是想给他点教训,治治这厮桀骜不驯的臭毛病,在军事干部奇缺的八路军大发展时期,早晚还是会起用他的,对此李云龙心中有数。

机会果然很快来了,孔捷的独立团在杨村作战失利,总部怒而将其撤职,“欲治兵须先选将”,为了重整这个主力团,副总指挥马上想到了能带兵会打仗的李云龙,随即下令复职团长。然而这与李云龙的心理价位差距太大,他必须拿捏一下,以便争取有利待遇。李云龙在最短的时间内设置了三个层次分明的条件,而谈判的对象显然不是旅部通讯员,坐等129师师长,至少386旅旅长。



甲案:官复原职继续指挥新一团。

虽然恢复的职务还是团长,却不是李云龙一手创建和发展起来的老部队新一团,从感情上他是抵触的。带队伍最忌讳的就是“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团长和各营连长互不了解,脾气属性和作战风格一无所知,是非常影响部队战斗力的。事实也确实如此,后来李云龙去独立团交接时,独立团干部战士舍不得老团长,对他李大脑袋更是不买账,李云龙厚着脸皮请求师长和副总指挥留下孔捷担任副团长,实属无奈,没有人愿意把老战友留在身边做副手,太不方便了。

这个方案直接被旅长驳回了,因为丁伟已经接手了新一团,刚刚熟悉完部队再行调动会制造新的混乱,同时副总指挥的命令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都是八路军的部队,不许肥啊瘦的”,李云龙也知道没戏,随之抛出下一个条件。

乙案:不派政委军政事务一把抓。

就李云龙这副德行,历任政委都很难跟他“尿到一个壶里去”,但我军的政治委员制度不可撼动,因此在新一团估计李大团长没少跟前几任政委闹矛盾,既造成心情不美丽也影响到团里工作。因此李云龙第二个条件是“别给我派政委了”,潜台词是要求上级修改命令,由他担任独立团团长兼政委,一个人说了算。

旅长毫不客气张嘴就把他喷了,这事门都没有,如果不派个政委盯着点喜欢自作主张的李云龙,那他“在独立团还不反了天”。后来终于选中了抗大四期生赵刚,只不过此时的李云龙还想不到会有这么对脾气的政委呢,乙案仍然流产,李云龙无奈提出了第三个条件。

丙案:调来忠实能干营长张大彪。

到新部队去开展工作,总得有个用着顺手的老部下,前面两个方案都被旅长否决了,那“这个条件不算高吧”?旅长也深知不许诺李云龙点什么好处,这个家伙不会善罢干休的,无非调动一个营级干部的小事,又无伤大雅。

不过但旅长也是把做生意的好手,没有马上答应,而是认为“这个条件可以考虑,但不准搞山头”,其实就是同意了。

前面还在喊天王老子来了也不上任,旅长踹门而入立马装怂堆笑,我就喜欢《亮剑》里李云龙的这副嘴脸,彻底的实用主义者。既然总算在谈判中捞到点什么,老李面子上也能过得去了,于是恭送旅长“慢走”。

然而转头一想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被旅长熊了一顿还是觉着吃亏了,立即命令被服厂装上200套新军装带着走马上任,补偿一下谈判受委屈的损失,嘴里还得撑着场面:“老子这个厂长不能白干,快装,快装”!

《亮剑》中旅长如果不去被服厂,李云龙会乖乖去独立团上任吗?

抗战剧《亮剑》开篇,苍云岭之战,新1团团长李云龙拒绝执行上级的指令,偏不从日军包围圈的薄弱环节突围,而是非要和鬼子硬碰硬,率部主动发起进攻,从日军正面突出重围,还一炮端掉了坂田联队所有联队级指挥官。

非旦战功没评上,李云龙还被降到后勤部服装厂当厂长,不过比起长征时期,从红军团长位置上一撸到底,成马夫喂军马,当伙夫背黑锅,本次降职使用,就李云龙而言,只不过是张飞绣花大眼瞪小眼,算是好差使了,事实上脱离前线的李云龙趴在缝纫机上忙了个不亦乐乎。

日军第1军山本一木大佐的特种作战部队,趁暗夜的掩护偷袭大夏湾八路军指挥部,在途径扬村时,恰好撞上临时调防来此的独立团,双方瞬间就搂上火了,枪弹声一响,日军的偷袭计划就不可能成功了,山本及时下令主动撤出了战场。

由于被日军打懵了,团长孔捷指挥失误,导致独立团战士伤亡200余人,而日军却无一伤亡,只是丢下了一顶不反光的头盔,大怒之下的八路军副总指挥撤了孔捷的团长职务让其去喂马,任命李云龙为独立团团长。

上级任命李云龙为独立团团长的通知传来了,李云龙在服装厂缝纫机上忙乎着,就开始骂骂咧咧地说老子哪里也不去,此时第386旅旅长一脚踹门而入,将其一顿训斥,顿时李云龙就焉了,没有任何讨价还价,李云龙就去独立团报到了。

正如后勤部长张万和所说,你小子板凳还没座热,说不定就又要走了;接替李云龙新1团团长的原第28团团长丁伟也说,用不了半年,你小子就又是团长了。由于战争的残酷,八路军缺乏象李云龙这般会打仗的中级指挥官,李云龙内心非常清楚迟早能出山。

独立团被山本一木的特战作战部队打得不轻,短暂的遭遇战,竟然让其折损200余人,因此全团士气受到极大打击,所以急需一名军事主官取代孔捷的位置,短时间内提高全团官兵的士气。

因此,知道李云龙这小子一定会讨价还价,磨磨蹭蹭地拖延赴任时间,所以第386旅旅亲自到服装厂请李云龙这樽菩萨,果然李云龙接到任命通知,尽管内心非常高兴,但表面上依然骂骂咧咧,像个娘们样诉说委屈,正好被旅长听到,训了一顿后脾气全无,乖乖地赴独立团上任了。

《亮剑》中旅长如果不去被服厂,李云龙会乖乖去独立团上任吗?

李云龙是员智将,三八六旅长(原型陈赓)更是文武全才的智将,旅长来训李云龙一通,这样安排是最合理的,李云龙如果有政委赵刚的文化水平,他一定会暗自对陈赓说:余心有戚戚焉。旅长出面一顿臭骂,李云龙的好处大大的!下面请听苍茫大地来详细分析:

李云龙是突围中不听将令,指挥新一团直接从鬼子正面突围,硬碰硬,苍云岭一炮端掉了坂田联队所有指挥官,被副总指挥把他贬到边区被服厂当厂长。后来山本特攻队偷袭八路军总部,在杨村巧遇独立团团长孔捷,孔捷没有防备,仓促阻击,栽了跟斗。副总指挥大怒:让李云龙接替独立团团长职务,孔捷任副团长。

李云龙没有立马屁颠屁颠地上任,而趵了一下蹶子,旅长把他训了一通,认怂了,才乖乖地上任去了。

表面上看来,李云龙当了一回孙子,其实李云龙赚大发啦!

一、旅长正牌黄埔一期毕业生,和徐向前(副师长)、胡宗南、杜聿明等国共名将同学,给他骂训不丢人。

当年红四方面军军长出生的许世友派往三八六旅,让他担任副旅长,他也尾巴夹得紧得不要不要的,为什么?军中讲资历、讲指挥才能,当年旅长在鄂豫皖当师长时,许和尚才是他手下团长,旅长后来在中央苏区担任过干部团团长(红大校长),资历杠杠的!军事才能更不用多说!不服也得服呀!许世友这等资历这等牛叉的都服贴了,何况做过篾匠、红军团长出生的李云龙?

二、旅长出来一顿臭骂,李云龙正好顺坡下驴。

李云龙是个人精,他知道军令如山,如不服从任命,副总指挥可能让他继续呆在被服厂,甚至可能会直接让他去学绣花。

副总指挥不怒自威,李云龙已经捞了一回虎须,这次让他去当独立团团长,如果老狗坐轿一不识抬举的话,可能连厂长也干不成了,会直接下车间学绣花,当然还是让他服服性,一旦服软,必然再次重用,因为李云龙是不可多得的战将。但李云龙,再让你在被服厂熬三五个月,你熬得住吗?但就这样调独立团当团长,一点儿也没面子。

现在旅长来找他啦,当然是臭骂一通,外加一包好烟什么的奖励,又打又拉的。李云龙到独立团当然不会讲旅长骂他、甚至要拿马鞭作势抽他的情节,这多没面子呀!他只会把旅长给的好烟之类的稀罕玩意儿在团部一撒,然后挑有助于展示他的光辉形象的情节,如旅长怎么怎么看重他,还拿好烟和他套近乎,一通胡吹海擂,甚至会说要不是旅长来请他,老子会干一被子的被服厂厂长,这样多好!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冰冻不着,子弹还打下着,多么安逸呀!现在旅长出面啦,旅长的面子可要给的!

三、旅长一出面,李云龙和老战友孔捷也好交待。

孔捷和李云龙当兵初是一个班的战友,李云龙在新一团被撤了职,现在有抢孔捷独立团团长位置的味道,孔捷降为副团长,心里的阴影部分面积也是贼大贼大的!现在李云龙自己说不想来独立团(宁可相信世上有鬼,不要相信李云龙这张破嘴),而旅长三番五次地相请,孔明也怕三请哩!李云龙才看在旅长的金面上,来独立团吃苦。孔捷的气要顺得多。

四、旅长出了面,其实李云龙并不太稀罕烟酒之类的玩意儿,他最想的是放手和鬼子单干。

李云龙到独立团了,最开始政委没上任,这是他最想看到的,他以为这是旅长训他的最好回报,他甚至以为旅长和他达成默契。他太天真了!

他的旅长军政双修,一直是旅长政委一肩挑,他这点花花肠子瞒得了旅长?之所以暂时没派政委,是先骗李云龙到任再说,二是要找一个既合李云龙胃口、又镇得住李云龙的(有原则的)政委有点难度,但旅长神人一个,不久在师长、政委等首长支持下,燕京大学出生的文武全才的赵刚政委到任了,李云龙和赵刚磨合了几回,就尿到一壶去了!你看,这就是旅长的领导艺术!

再分析一个问题,旅长不出面,李云龙会上任吗?

会!百分之一百!如上文苍茫大地在“二"中分析的,除非李云龙脑袋被驴踢啦!如果这样选择,李云龙还是李云龙,他可是小金豆子不吃亏的主儿!

当然,旅长及师长、政委副总指挥们都很有领导艺术的,李云龙是他们的共同爱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他们肯定会像电视剧中一样选择最佳路径,由旅长出面,智慧地解决李云龙的问题,大家都爱才如命,哪个舍得让李云龙这种猛将、智将,一直呆在被服厂里学绣花呢?

《亮剑》中旅长如果不去被服厂,李云龙会乖乖去独立团上任吗?

旅长就是知道李大脑袋的德性,才专门跑过去训他一顿,给他个台阶下。遇到这事,李云龙肯定要发牢骚,说怪话啊,等话说出口,又死要面子,会把自己给僵住,虽说我军党纪军纪严明,他硬不到最后,自己硬从台阶上摔下来,也还得去上任,但这不是爱护下级骨干的做法,所以旅长出马,逮着他一通训,他那二皮脸,训一顿是没事,还可以继续跟别人傲娇:你们看啊,我是真不想去,可我怕旅长,旅长的面子总得兜着。也就是自己家孩子,才用这种摔摔打打的方式爱护,包括李云龙对自己团里下属,不也是一脉相承的教育方式吗?条件可不允许惯着孩子,每一个都得是硬骨头。我们为什么喜欢这部剧?不就是总部对李云龙的一次次处分里面,旅长对李云龙的一次次喝骂里面,都饱含着对这员战将浓浓的关爱之情吗?不就是李云龙这种矫情都跟外面别的妖艳贱货全然不同吗?整部戏里面到处都是李云龙跟上级,跟战友,跟友军,跟敌人争夺战争资源,闹情绪,耍无赖,名骗暗拐,无所不用其极,为什么还如此感动我们呢?就因为所有这些事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打日本鬼子!从里面没有任何一点点私心杂念是为李云龙自己在闹,在折腾。剧中每一个人都真切的做好了牺牲自己的准备,同样是政委,李云龙前面都已经拱跑了三个,一个套路的赵刚为什么能留下来?也是因为赵刚同样无私,没有私心,就有底气跟李云龙对骂对吵不落下风,反而赢得李云龙的尊重,把赵政委真当自己人,引为知己,挚交,生死相托,这种革命情谊,到死也留传到自己孩子们身上。

《亮剑》中旅长如果不去被服厂,李云龙会乖乖去独立团上任吗?

不管旅长去不去被服厂,李云龙都一定会去上任,这是毫无疑问的。

李云龙在苍云岭突围的时候因为没有按照指定路线和原定方案突围,正面强攻突围出来了,战后受到八路军总部的处分,被发配去了被服厂,他心里是很不服的。但八路军是要讲纪律的,不服归不服,去还是要去,所以他就去了被服厂,真的绣花去了。李云龙的新一团由丁伟接手。

虽然去了被服厂当裁缝,但李云龙心里想的还是要回前线去,这是毫无疑问的。孔捷的独立团被日军偷袭,受到严重损失。正在危难之际,八路军总部又想到了李云龙,让他去独立团当团长。李云龙就摆起架子来了,嚷嚷着不去,天王老子来了也不去,要去总部评理。但这显然不是他的真实想法,他的真实想法是先摆个姿态,然后开始谈价钱。

他的想法是分几个层次,最好的结果是能让领导同意,让他回到他原来带的老部队新一团去。因为他觉得这是他的老部队,有感情,而且他把家伙事儿都置办整齐了,战斗力也提高上来了,去了比较省劲儿,可以直接带着部队打仗,前面的建设可以省很多事儿。但旅长马上就把他骂回去了,没有同意。

退而求其次,他的要求是让他自己一个人把军事和政治主官都干了,不要给他配政委了,他好按照自己的想法搞,没人管他,他可以自由自在的搞。但这个想法显然很不现实,党指挥枪主要就是靠连以上每一级都配政治主官来进行监督才能实现,一直到解放战争后期才出现了大量军事主官兼任政委的情况,在抗战时期,还不会这么做。李云龙这个要求自然也被旅长骂回去了。

李云龙看前面的条件都不可能满足,于是继续退而求其次,提了两个要求。第一个要求是把以前他在新一团的老部下张大彪给他调过去,他使唤着顺手。这个要求不奇怪,很常见,所以旅长满足了他。接着,他又提出了第二个要求,直接从被服厂调拨二百套新军装,他带去新一团。这显然是为了他去了之后能迅速站住脚,收买人心用的,旅长也满足了。

从李云龙开出的条件以及提出来的顺序看,他显然是在之前就已经考虑过了,前面两个条件只是打掩护,明知道不可能满足他,但他仍然提出来,就是为了让旅长还价,后面两个才是真实要价。而且,他其实是很乐意去新一团的,虽然刚打了败仗,但毕竟是回前线去,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只是他要先盘算好,怎么迅速把独立团的战斗力提高起来。

但旅长对李云龙这些要求显然也是有很充分的心理准备的,否则他也不会亲自来。旅长很显然对李云龙的性格非常了解,知道李云龙光占便宜不吃亏,喜欢讲条件,所以他其实也是来和李云龙谈条件的。而且,他直接去和李云龙谈,也可以省掉许多复杂的程序,可以让李云龙尽快去独立团上任。

其实从《亮剑》的人物性格设置来看,旅长本质上和李云龙其实是同一类人,都是光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所以和李云龙相互之间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沟通也简单。包括这次上任的时候前面上来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骂,后面又满足了李云龙的一部分要求。后来李云龙缴获骑兵营的马匹之后被旅长打秋风,攻打平安县城之后对李云龙前面的斥责和后面的表扬,都能反映出来他们这种惺惺相惜的关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