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在战国时代,论军事才能吴起应该是第一,其次才是孙武、李牧、白起、蒙恬、赵括,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首先纠正题中的一个错误,孙武不是战国时代的军事家。他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
然后对于题中战国时期的将领排名,我也不敢苟同!
战国四大名将都没排完,赵括,蒙恬是从哪里过来的?
首先赵括,长平一战,四十多万赵国将士全军覆没,他身为主将,这个指挥失误的过失是怎么也洗不掉的。
还有就是蒙恬,他严格来讲已经不属于战国时代,他的辉煌时期是秦始皇建立秦朝后北击匈奴。
下面我来说说我心中的排名!
第一,吴起!战国吴起,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他在魏国训练出了战国最精锐的步军--魏武卒!打遍战国无敌手!一举占领秦国河西之地,压制秦国百年之久!后来吴起在楚国主持了“吴起变法”,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变法大臣,和商鞅、申不害等齐名。
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武庙,它以周朝开国丞相、军师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吴起便是其中之一
同时代被列入“武庙十哲”的只有乐毅、白起而已。
第二,白起!秦国武安君,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余座,歼灭近百万敌军。可以说是以一己之力,扫平了秦国动进的所有障碍!
唐朝将白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秦武安君白起”便是其中之一,同时代被列入“十哲”的只有吴起、乐毅。
第三,乐毅。诸葛亮的偶像,辅助燕昭王振兴燕国,统帅五国联军在济水之西大败齐军,讨伐齐国,攻占齐国。
唐朝将吴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燕王国昌国君乐毅”便是其中之一,同时代被列入“十哲”的只有吴起、白起而已。
此三人为一档!
在其身后,便是王翦,李牧,廉颇,赵奢,王贲等人!
有人说在战国时代,论军事才能吴起应该是第一,其次才是孙武、李牧、白起、蒙恬、赵括,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决定一个人高度的最终要看智慧。孙武功成名就全身而退,而吴起盛名之下仍强力革贵族的命。
物极必反这一层都没看透,这说明吴起的智慧还不够。
我个人感觉吴起是个靠训练取胜的,这是靠硬件。反观孙武战斗中多从心里出发,攻心为上的方法,这是靠软件致胜。这是境界上的差别。
有人说在战国时代,论军事才能吴起应该是第一,其次才是孙武、李牧、白起、蒙恬、赵括,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呵呵!这水平也来提问?孙武是春秋时人,吴起是战国时人。说吴起是战国第一,关孙武何事?
自古论兵,皆以孙吴并称,这有什么疑问?
西周以姜尚为第一,春秋以孙武为第一,战国以吴起为第一,秦以白起为第一,西汉以韩信为第一,东汉以吴汉(战略邓禹)为第一,三国以诸葛亮为第一,晋南北朝以冉闵、王猛、陈庆之分别为第一,隋以韩擒虎为第一,唐以李靖为第一,北宋以曹彬为第一,南宋以岳飞(影响力)为第一,元以成吉思汗为第一,明以徐达为第一,清以多尔衮为第一……
头条以小编为第一。
有人说在战国时代,论军事才能吴起应该是第一,其次才是孙武、李牧、白起、蒙恬、赵括,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战国时代,吴起妥妥的第一。侍鲁胜强齐,侍魏胜秦,侍楚胜魏。吴起有把弱旅练成精英,以弱国败强国的能力。
打个比方,一个学校有七个年级。吴起是新来的班主任。到哪个班,哪个班成绩就是年绩第一。
而李牧、白起这些班主任从头至尾就在一个尖子班任班主任,班上成绩拿年级第一,有什么好奇怪的?
一个军事将领的综合素质:练兵、指挥、武器装备创新、土木工程、战争理论。吴起除了土木工程和武器装备创新,其它三条都具备。《吴子兵法》在古代和《孙子兵法》齐名。
遍观古代只有戚继光是军事上真正的全才,除上练兵、指挥、武器装备创新、土木工程、战争理论。他才是真正到了极致的爱兵如子。杀敌上万,伤亡数十都要反省总结。其他很多将领虽然明面上爱兵如子,仗仍然打的是拿士兵生命来换取胜利的消耗战。
有人说在战国时代,论军事才能吴起应该是第一,其次才是孙武、李牧、白起、蒙恬、赵括,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吴起写的书没有流传下来,比不过孙武。有战绩有立说
有人说在战国时代,论军事才能吴起应该是第一,其次才是孙武、李牧、白起、蒙恬、赵括,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论战国时期军事能力,吴起第一毫无争议!!!吴起之后,应该是战国四大名将李牧、白起、王翦、廉颇,以及孙膑、田单、乐毅、赵奢等人(先后顺序未排);相比之下,蒙恬要稍微差那么一点,蒙恬成为名将,应该是秦始皇扫灭六国之后,就战国来说,他的排名应该靠后;至于赵括这个人,我对他并不了解,认识他只是因为一个成语,“纸上谈兵”!!!
吴起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不管是军事,还是政治,他都走在了战国时代的最前沿,如果他属第二,没人能称第一;吴起所著“吴子兵法”,乃兵家之瑰宝,与孙武所著“孙子兵法”并称为“孙吴兵法”,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至于他的“武卒制”,以及“吴起变法”,我就不做详解了,还是先看看吴起有哪些战役吧!
三事弱国,皆转弱为强,以弱国之弱兵,痛击强国之强兵,吴起之功,功不可没;侍奉鲁、魏、楚三国期间,吴起究竟打了哪些硬仗;
首先是侍奉弱鲁
吴起侍鲁之前,鲁国与齐国之间战乱不断;齐国为什么总爱打鲁国?是因为齐桓公继位之前,与其兄弟争夺王位,结果鲁国保护的这位王子没有争赢,被齐桓公率先赶到齐国,继承了王位;所以自齐桓公开始,齐国就总是找鲁国的麻烦,打了也有几百年,鲁国从来没赢过;毕竟齐国强大,鲁国弱小,弱小到连“战国七雄”的位置都挤不进去;直到吴起加入鲁国后,鲁国才算硬气了一回,一举打败了齐国军队;鲁国还是那个鲁国,齐国也还是那个齐国,兵也是那些兵,只是多了一个吴起,结果就截然不同;当然!吴起侍鲁期间,表现并不非常亮眼,毕竟初出茅庐,没有得到太多展示,就被鲁穆公猜忌走了;
侍奉魏君
吴起侍魏期间,表现最为亮眼;他推行的“武卒制”,改革了魏国的募兵方式,成功组建了一支战国强旅“魏武卒”;这支队伍,在吴起的带领下,与众诸侯国之间,大的战役有七十六次,全胜次数高达六十四次,其余全部打平,未尝败绩;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阴晋之战”,面对强秦五十万大军攻打阴晋,吴起统领他的五万“魏武卒”[未立过战功,无作战经验],外加战车五百,骑兵三千前往抵敌;最后大破秦五十万大军,成功保住河西之地;
侍奉楚国期间,究竟发生了哪些事,这里就不多提了,都是一些变法之类的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