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陈济棠是个什么样的人?
陈济棠,民国军阀,主政广东达将近八年之久,显赫一时,号称“南天王”。如果要评价此人,我可以赠送他八个字“精明过人,利益至上”。
陈济棠的老上司是李济深,原来是广东的军政一把手,因为被老蒋排挤,就密谋联系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想有所动作,结果被老蒋诱骗到南京抓了。陈济棠是李济深的麾下第一大将,众望所归成为一帮李系将领的主心骨。众将领一起要求陈济棠登高一呼,率众反蒋。不料,陈济棠老奸巨猾,他假模假样的大骂老蒋一通,然后话锋一转,态度来个180度大转弯,强调大家应该珍惜广东局面,按照元老胡汉民的意图办事,切不可操之过急。一帮将领都是大老粗,哪里比得上陈济棠的老谋深算,被忽悠的目瞪口呆。原来,陈济棠早就和老蒋勾搭上了,他正想借此机会当上一把手过过瘾。陈济棠摸清众将领的底细,最后亮出底牌,宣布接受老蒋的任命,并且立即以广东最高军政一把手的身份,接收了原李济深的全部地盘。
陈济棠大权在握后,又开始与老蒋拉开距离,一面与红军暗通曲款,一面与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又勾搭上了,把广东弄成了独立王国。平心而论,陈济棠对20世纪30年代的广东的经济发展还是有很大贡献的。当然,陈济棠发展地方经济的原因还是为了对抗老蒋。30年代,广州经济起飞,是民国以来最大规模、最有名的经济建设高潮,搞了一大批重点工程,修桥铺路盖大楼,比如规模浩大的民生工程珠海桥,开辟了黄埔港等等。陈济棠还以“省营”头衔建设了很多大型的企业,又大搞“开发区”,比如他把广州西村定名为“省营西村工业区”,把有实力的工厂企业都集中于此。西南航空公司也是陈济棠一手创建。陈济棠还多次邀请“港澳华侨回国参观团”到广东访问,他亲自接见,大会宾客,吸引了大量外资,为广东经济建设的腾飞奠定基础。
不过,陈济棠骨子里面还是军阀,他谁都可以利用,有利益就是朋友,敌人也可以变为朋友。所以,他后来偷偷放跑了红军,还暗中送了红军子弹1000多箱,把老蒋气的破口大骂。对内部,陈济棠严苛镇压异己,大肆屠杀左派青年。广东经济虽然发展了,普通老百姓并没有得到实惠,社会矛盾突出。
后来,陈济棠因为被老蒋打压的厉害,借口“北上抗日”,想揭竿反蒋,被对付军阀手段炉火纯青的老蒋以离间计轻松瓦解。陈济棠自知大势已去,黯然下台。一代军阀,终于退出历史舞台。
历史人物陈济棠是个什么样的人?
去年夏天的时候,我曾一口气连续写过上百篇民国军阀政要,唯独漏了陈济棠,如今看来,对人物评价既不够全面,也不够深度,再评陈济棠,反而不似从前“张嘴就来”。
本文在讨论陈济棠的时候,专门讨论陈济棠的军政生涯,尤其是他与蒋介石之间的关系为主线,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位“南天王”陈济棠。
寒门出身的南天王陈济棠民国时期的军阀,尤其是像陈济棠这样的地方军阀,大多都是有一定的背景或者关系,陈济棠是寒门出身,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主政一方的军阀实力派,过程不可谓不艰辛。
陈济棠家里世代务农,1907年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开始接触革命活动,秘密参加了同盟会,1912年考入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后开始其军旅生涯。
1920年加入粤军,开始了其向上爬升的军旅生涯,1922年陈炯明叛乱,陈济棠拥护孙中山先生,参加对陈炯明的讨伐,陈炯明被驱逐出广州后,陈济棠被任命为粤军第一是第二旅旅长,后来在粤桂战争中,新桂系的统一广西之战中都表现出色,并且与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1925年已经担任师长的陈济棠率部参加第二次东征陈炯明的战斗,在此战役中,蒋介石的总指挥部差点就被敌军给端了,后来陈济棠和何应钦部赶到才救蒋介石与水火。
北伐军从广东北上后,广东就又成了广东人的地盘,1927年11月发生张黄事变,驱逐李济深,李济深是陈济棠的老领导,正是陈济棠的帮助上,才帮助李济深平息局势,在此过程中,陈济棠也迅速发展自己,成为广东比较有实力的军阀。
1929年,蒋介石在南京囚禁了李济深,陈济棠遂与蒋介石合作,扳倒李济深,成为广东最大的军阀,在蒋介石的支持下,陈济棠于1930年击败李宗仁与张发奎部,为老蒋的蒋桂之战以及中原大战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陈济棠与蒋介石为代表的宁粤对峙说句实在的,两广出身的军阀要是不反蒋,都对不起革命,只有反蒋的军阀才是好军阀,以广西新桂系来说,更是将反蒋当作军阀的信仰,老蒋三次下野,两次是新桂系促成的。
相对来说,粤系军阀反蒋的雷声大,却是分分合合,终究是不彻底。
以粤系的汪精卫、胡汉民这些人来说,始终没能形成反蒋统一战线,内部矛盾比反蒋还大,最终都没成气候。
陈济棠能够成为南天王除了有自己的打拼,锦上添花的那个却是老蒋,所以,在1929到1931年之间,陈济棠是依附于蒋介石,然而1931年因为粤系胡汉民被蒋介石囚禁后,陈济棠经过粤籍政客古应芬的策动,开始反蒋。
粤桂之间停止战争,达成和解,将两广成为反蒋基地,很多粤籍的国民党元老派也都积极支持他们,再次成立广州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峙,并且弹劾蒋介石,要求蒋介石下台。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不得不考虑全国的局面,因此作为妥协将胡汉民释放,与粤方达成和解。
然而,陈济棠和蒋介石之间的关系却彻底破裂,陈济棠在此期间迅速扩张,在东北军撤回关内的情况下,粤军已经成为当时除老蒋中央军外实力最强的军阀,底气足了也就不惧老蒋了。
陈济棠发动的两广是变,从反蒋到服蒋1936年作为全面抗战爆发的前一年,发生了两件大事,其中之间就是张学良发动的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进行抗日,而在此之前,陈济棠与新桂系就发动两广事变,反蒋抗日。
1936年6月2日,陈济棠开始发难,致电中央要求全国抗日,陈济棠领衔,两广将领联名要求蒋介石北上抗日,是为两广事变。
针对陈济棠的发难,老蒋沉着应对,一方面调兵遣将随时准备应战,另一方面还是老一套,就是收买、分化、瓦解陈济棠的部队,这一招被蒋介石在攻打地方军阀的过程中,运用的炉火纯青,屡试不爽。
首先是粤军重金打造的空军,被蒋介石收买,飞离广东投靠中央;其次是广东军政大员李汉魂通电反陈拥蒋;最后,收买陈济棠手下重要大员余汉谋与张达,宣布服从国民政府。
老蒋这一套组合拳打的陈济棠是毫无招架之力,辛辛苦苦筹划反蒋多年,竟然被老蒋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不费一兵一组给解决了。
两广事变失败后,陈济棠跑到香港蛰伏,经过一段时间痛苦的反思,陈济棠最终选择服从老蒋,老蒋让陈济棠出过,并且表示希望他“早日回国襄助共成大业”,后来陈济棠担任过蒋介石的农村部部长,以及中央常务委员等职务。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颇有先见之名,将精力放到教育上,免受猜忌。
历史人物陈济棠是个什么样的人?
1931年,汪精卫在广州另立国民政府之后,陈济棠统治下的广东基本切断了与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治管辖与隶属关系,此后,广东虽然并未宣布独立,广州国民政府也宣布取消,但是,广东从此事实上处于了半独立地位。在此情况之下,被称为“南天王”的陈济棠,在剪除广东内部有可能威胁到自己的势力后,开始大力经营广东。
陈济棠
像所有的军阀一样,陈济棠试图将广东经营为自己的私人地盘。除了办理军校、培植亲信、要求部下歃血为盟等“常规手段”,他也开始学习老上司常凯申,大力任用家乡之人。陈济棠是广州防城人,属于钦廉籍,因此,钦廉籍的军官将领成为陈继堂最为信任的人。
为了牢牢的控制部队,陈济棠在粤军之中的每个军都安插一个钦廉籍的师长,每一个师,又至少安排一个钦廉籍团长。其他诸如任人唯亲、将自家的亲戚大量安插入军队等手段,更从未停止。
陈济棠
最夸张的是,也许是内心的不安感作祟,也许真的相信,陈济棠甚至听从了他的哥哥的进言,使用所谓的相面术来决定官兵的升迁。当军队招生或部队需要提拔军官的时候,陈济棠的哥哥以及一些被陈济棠所信赖的算命先生就成为了主考官。
再这样的主考官鉴别之下,被这些人认为有“反骨”面相的人,即使表现再优异也会被淘汰,而被看得顺眼的人,即使表现平平,也会被破格录用。
不过,无论哪种手段,都是陈济棠巩固自身权势、加强对广东地方控制的一种手段罢了。以上的这些手段,陈济棠与其他民国无数军阀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为了权势无所不用其极的乱世草头王罢了。
民国时期的广东地图
然而,这只不过是陈济棠的一方面而已,在竭力揽权巩固自身统治的同时,在统治近乎独立广东省的8年间,陈济棠通过一系列施政手段,广东不但结束了数10年的动乱,开始出现和平景象,经济也有巨大的好转。
在陈济棠的领导和推动之下,广东的工业、农业、教育、商业等诸多方面都有了迅猛的发展。陈济棠治下的广东,比之新桂系麾下的广西省,和阎锡山治理下的山西省,也不遑多让。
从辛亥革命爆发以来,历来富庶又有着深厚革命传统的广东省,就成为了四战之地。广东先后经历了胡汉民、龙济光、陈炯明、陆荣廷、许崇智、孙中山等多股势力的统治,但从没有哪一个势力能长久的统治广东,彼此之间的纷争与战乱从未停歇。
军阀割据的民国时期
哪怕广州国民政府统一两广并誓师北伐之后,作为大后方的广东也从未平静下来。国民党势力内部,又先后爆发了蒋桂战争、粤桂战争、中原大战等大规模战争,广东毫不意外的再次被席卷进去。
一直到陈济棠主政广东之后,广东省才真正有了几年和平的时间。在难得平静的数年时间内,面对广东土匪遍地、经济困难、市场凋敝、治安极端恶劣、官府贪污腐败,行政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陈济棠对于广东开始了大力改革和建设。
陈济棠雕像
他先是进行了人事调整,消除了个地方政府机构的内部掣肘,取消了上百种苛捐杂税,严厉整肃贪污腐败,将全省的财权纳入了统一指挥范围。与此同时,面对广东全省治安混乱的局面,陈济棠开始整顿各地方警卫队,编练地方自卫武装,大力清剿各地土匪,使得广东的治安有了根本性的好转。
有了良好的治安这一发展的前提,陈济棠开始大力招揽技术人员、知识分子和学者,对广东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企业、农业、教育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力建设。
他修通了粤汉铁路,创办了数十所大中小学,广东的企业也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接连涌现,在最苦、也最容易被忽视的农业方面,陈济棠也实施了一系列增加农业产量和农民收入的举措,例如增加农业投入,推广先进技术等等,大大提高了广东农业水平和农民收入。
陈济棠主政建设的海珠桥和广州政府大楼
在陈济棠的数年治理之下,一片凋敝、战乱不断的广东,开始恢复元气,并有了蓬勃发展之势。虽然南天王陈济棠治理广东出发点,未尝没有增强自己势力的目的,但他卓有成效的建设,的确在客观上给了当时在中国多增了一分元气。这一点,在1980年总设计师接见陈济棠的儿子陈树柏时,也对陈济棠治理广东8年的成果,给予了“确有建树”的肯定。
然而,随着广东情况的逐渐好转和个人欲望的进一步膨胀,陈济棠逐步有了将自己“南天王”头衔变为中国第一人的野心。1936年,陈济棠联合广西的桂系,共同发动了反蒋抗日的两广事变。
两广事变
然而,陈济棠比之常凯申,终究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这场事变最终以陈济棠和桂系的失败而告终。失败后,陈济棠被迫离开广东,经香港赶赴欧洲,统治广东8年之久的南天王陈济棠黯然下台。
历史人物陈济棠是个什么样的人?
陈济棠独霸广东,有“南天王”之称,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身为一方军阀,心狠手辣,翻云覆雨自然是免不了的,不过他对两广的经济文化,还是很有些成就的,老一辈的广东人对他比较怀念,他对我党也是有些情谊的(如反围剿的时候放跑红军,还和红军签订了停战协议等等)。
【陈济棠】
陈济棠毕业于黄埔陆军小学、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后在广东地方部队中任初级军官,1922年,陈炯明叛变,陈济棠奉孙中山之命讨逆。1927年,南昌起义爆发,陈济棠与起义军发生激烈的战斗,起义军战败退却;不久张发奎与汪精卫合谋,与黄琪翔发动政变,企图驱逐广东省主席李济深,陈济棠站在李济深一边,迫使张发奎退出广东。
陈济棠在和南昌起义军和张发奎的作战中,为李济深立下汗马功劳,升任为第四路军长,辖三个师,驻防广州。
【李济深】
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李济深在南京参加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时候,被蒋介石扣押,并和李宗仁一起,被国民党开除党籍,驻粤部队也被调出了广东,作为国民党大会的代表,陈济棠北上来到上海,暗中和国民政府监察委员古应芬联络,希望能通过他得到蒋介石的支持。
在古应芬的帮助下,蒋介石答应将广东大权交给陈济棠,任命陈济棠为“中央区广东部队编遣特派员”,陈济棠立刻回到广州,但此刻他还不敢马上表示拥护蒋介石,反而召见部下,痛斥蒋介石,直到蒋桂战争结束,才宣誓就职,通电拥护中央,并得到蒋介石的任命,为“讨逆军”第八路军总指挥,掌握了广东的军权,彻底取代李济深。
此时蒋介石又派遣陈铭枢出任广东省政府主席,陈济棠便和陈铭枢一起,分别掌握了广东的军权和政权,陈济棠出任第八路军总指挥之后,命令桂军立刻退出广东,他这个做法,加深了粤军与桂军的分裂。
不久,白崇禧等人率领桂系军队进攻广东,陈济棠派遣蒋光鼐、蔡廷锴(二人皆为陈铭枢的亲信)等人迎击,将白崇禧等人的军队打得大败,白崇禧等人被迫流亡海外,桂系的残部被李明瑞收编。
【陈铭枢】
不久,陈济棠以李明瑞、俞作柏“赤化广西”为由,夺取了广西的地盘,从此两广成为了陈济棠的天下。
由于陈济棠和陈铭枢分管军政,两人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矛盾,陈铭枢首先发难,引起陈济棠的强烈反感,陈济棠趁中原大战爆发,将陈铭枢的两大亲信蒋光鼐、蔡廷锴的两个师扩编为第十九路军,北调河南、山东战场,并且借口广东兵力不够,趁机扩充部队。
陈济棠一直想要脱离老蒋,独霸广东。他的老朋友古应芬是胡汉民的亲信,在1930年11月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上,蒋介石和胡汉民为了中华民国大总统一职闹得不可开交,蒋介石一气之下,软禁了胡汉民,舆论大哗,古应芬来到广东,劝陈济棠联桂反蒋,陈济棠立刻答应了古应芬。陈铭枢见势不妙,跑到庐山找老蒋告状。
陈济棠干脆和李宗仁等联名通电,限令蒋介石下野,第二天就联合召开会议,另组国民政府,并推定汪精卫为广州国民政府主席,和南京分庭抗礼,粤桂军准备进攻蒋介石,蒋介石也调兵遣将,准备决一死战,正在这关键时刻,九一八事变爆发,两方在国仇之下,暂时放下了仇恨。
【胡汉民】
陈济棠在广州,提出了“整军经武、改革政治、发展经济、阐扬文化”的十六字方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且拟定了《广东三年施政计划》《救济广东农村计划》等,建设了许多工厂(如蔗糖加工)、基础设施(如海珠大桥)和学校(如中山大学),提振了广东的经济。
1934年春,在蒋介石围剿红军的要求下,陈济棠提出了很高的条件,但是并没有认真地围剿,他围剿的行动十分缓慢,调子唱得很高,没有什么实际行动,还跟红军签订了停战协议,并且送了许多食盐和一千多箱子弹,红军得以顺利突破湘江,进入贵州。
【周恩来】
胡汉民死后,陈济棠再次联桂反蒋,可惜遭到余汉谋的背叛,广东的党政军大权最终落入蒋介石的手中,陈济棠对广东八年的统治宣告结束。不过总算他没有和老蒋彻底闹翻,最后得以跟老蒋一起去台湾,1954年患脑血栓病逝。
历史人物陈济棠是个什么样的人?
陈济棠在1929年3月取代李济深,就任广东编遣区特派员,随后就任讨逆军第八路军总指挥,控制了广东军权,实际上已开始统治广东。1931年5月,粤省主席陈铭枢离职后,他就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成为名副其实的"南天王"。陈济棠这个人在民国时期属于典型的地方实力派,总是把广东地方利益摆在首位,当利益发生冲突之时,即反共又反蒋,有时则明里暗里互相配合,抵制外部力量进入粤省。
1934年10月,陈济棠执行"互相借道"协议,使红军顺利、迅速地通过广东省境,此举客观上帮助了红军,事实上是在帮自己。试想,假如红军入粤或者在湘粤省境线上与广东军队激战,跟踪追击的国民政府中央军岂不后脚跨入广东省?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小算盘莫不如此。1936年5月,广东地方精神领袖,国民党中央主席胡汉民去世,蒋介石想要进一步加强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威权,陈济棠和同样处于半独立状态的广西新桂系集团联合"反蒋",史称"六一事变"。这一事件不得人心,广东空军飞行员首先投奔南京,接着又有粤军重要将领李汉魂、余汉谋与陈济棠分道扬镳。局面如此,陈济棠只得通电下野。另一方面,陈济棠统治广东时期,广东省的经济、民生建设还是有板有眼的。特别是蔗糖业,只用两年的时间,就建成了日产一千五百吨的七个现代制糖厂和附设酒精厂,不但解决了广东扩大军队与军备的费用来源,同时也增加了新业人数,对于安定人民的生活,繁荣当时的广东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1980年10月,邓小平接见陈济棠儿子陈树柏,肯定地说:"令尊治粤八年,确有建树。"并亲笔写下"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诗句相送。
历史人物陈济棠是个什么样的人?
个人感觉,我们各地区的人们,多多少少都一种“军阀情节”。就是对自己家乡民国时期涌现的军阀,产生敬佩和缅怀之情。
比如山西的阎锡山,东北的张作霖,云南的蔡锷等等。
而广东军阀陈济棠亦是如此,我们老一辈的广州人,很多都对陈济棠心存感激和敬佩之意,尤其是他和其夫人莫秀英的故事和轶事,更是流传于我们广州的坊间,成为老广州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那些正史如何评价陈济棠,个人在此不想作太多的评价。但站在广州人的角度,陈济棠是很值得尊敬的,值得我们缅怀的。因为,他有恩于广州,让广州变得更繁荣。
(碰巧路过海珠桥,拍下了一张)
广州著名的海珠桥,中山纪念堂,爱群大厦(直到白天鹅宾馆建成前,爱群一直是华南第一高楼),中山大学等,都是陈济棠主政时期的产物。
此外,广州老城区的文德路、一德路等三十多条马路,以及当时广州颇具规模的糖厂,电厂等市政设施,也都是陈济棠建设的。
(当年的爱群大厦)
陈济棠和老帅张作霖一样,都很懂得经营,尤其是陈济棠的夫人莫秀英。莫秀英借助其夫的地位,广辟财路,不断投资置业,积攒财富。同时懂得生财的她,也不断鼓动陈济棠营建广东,兴业充财。
因此,陈济棠时代的广东,经济发展很快,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那时的广州可是名副其实的南大门,中国南方第一大城市。
而陈济棠的势力也得益于其在广东所积攒的丰厚财力,得以长期与蒋介石分庭抗礼,素有南天王之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