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为何日本兵对大佐这个职位梦寐以求呢?
日本兵对大佐是不可能梦寐以求的,这辈子也不可能梦寐以求的,因为很简单:求也求不上。二战时期(包括以前大多数时候其实也是)鬼子陆军的军事学历教育体系是典型的精英教育,别说佐官了,就连绝大多数(粗略统计起码占95%以上)的尉官都是正儿八经的军校毕业生。普通的士兵服役期也就两年,表现极为出色的话可以升任军曹,再往上升那就是曹长,然后就碰到职务晋升的天花板了。至于士官(日军把军官叫做士官,各国军队普遍叫士官的东西日本叫军曹),那就不是你一个大头兵该想的事情。
士兵是别想当大佐了,普通的下士官想当大佐可也不容易。我们之前说到鬼子陆军的学历教育体系是典型的精英教育,这里还得加上一句:是一个极为变态的繁文缛节的到处都是坑和天花板的精英教育体系。普通的军校生甫一入学就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各种途径分派分层分类,诸如有些人走的是陆军幼年学校的路子,有些人走的是高中毕业直接考陆军士官学校的路子,这里就得分类;有些人在学校里亲皇道派,有些人亲统制派,那更得划清界限势不两立;大家毕业了下部队,有些人下常备师团,有些人去陆军省或参谋本部,得,再分个派;接着所有人准备考陆大,有些人考得上有些人考不上,那就再分个层吧;陆大毕业进不进军刀组,进去以后你就可以开宗立派了,进不去的话那不好意思您还是低人一等。
一般来讲,如果一个日本学生从陆军幼年学校开始接触陆军,一路读上去读到陆士毕业,中间没有因为皇道派与统制派的内斗而耽误了晋升,没有因为226事件这种大新闻站错了队,没在中国大陆战场或者东南亚、太平洋战场翘了辫子,那么在“终战”之前还是有一定的可能性当上大佐的;如果有幸真的考进了陆大,而且同时不犯以上同样的错误,那么当上大佐的可能性就更大了——不过你得注意好时间,比如辻政信那是1931年陆大43期毕业的,一路打到终战也只当上了大佐。如果比这个毕业时间更晚,当上大佐的可能性就小了不少——所以,想当大佐也是真的不容易。以上是《军武次位面》为您解答,赞同回答的话,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_^
二战中,为何日本兵对大佐这个职位梦寐以求呢?
这是个伪命题,二战时期的日军士兵一辈子都别想爬上大佐军衔(称为职位是错误的),无论是穿越还是开挂都不行,能在战场上因为表现出色提个军曹或曹长就算是烧高香了,而大佐军阶,则是可梦寐却不可求的。因为二战日军的等级非常森严,而近代以来日本陆军采取的是“精英制”军事教育体系,它决定着普通士兵根本没有机会成为佐级军官。
首先要搞清楚,军官是“职业军人”,并且由于二战日军没有“准将”军衔,大佐已经是非常高级别的军官,绝不是抗日神剧里“大佐遍地走,少佐多如狗”的情况,普通军官晋升大佐便已非常困难;而士兵则是招募的“非职业军人”,和平时期服役两年就回家了,战时可以重新入伍。
怎么成为职业军人呢?日本的近代陆军教育体系师从德国,它的第一个层级,是在青少年中根据体质、志愿等条件择优招录到“陆军幼年学校”中,经过三年学习训练后再去报考军官学校,也就是说,职业或非职业军人在少年时期已经区分开了,所以鬼子军官思想被毒化很深,作战比较顽固。
二战日军共有士兵、士官、尉官、佐官和将官五个基本等级,没有进入过陆军幼年学校的鬼子,想爬进后三个等级门都没有。
日语中把军官称为“士官”,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其实是“日本军官学校”,只有陆军幼年学校的优秀学生,才能继续进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也只有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才能成为职业军官,从少尉或者中尉干起,二战日本军队的所有低级军官和高级将领,全部出自陆军士官学校,这是世界唯一的特例。
而普通士兵都是征招的义务兵,农民、工人、商人、教师各行各业都有,甚至有可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但他们与军官的唯一区别,就是没有读过幼年军校和士官学校。所以日军普通士兵想成为军官,首先就有二个过不去的门槛。
这还不算完,即便一个士官学校的毕业生当上了军官,就算他赶上了战争,其军衔也一般升到中佐也就到头了,因为日军的大佐军衔是最大战术单位步兵联队长的标配,已跨入高级军官行列,也是将军的预备期,如想成为大佐联队长,还需要跨过第三道门槛:陆军大学。
陆军大学的招生则更为苛刻,它并不是敞开报名的,而必须是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在部队服役两年以上、军衔为中尉或大尉、年龄未满30周岁,且由部队长推荐才可以报考。陆军大学还要进行初审和再审两次考试,能够被录取者不到陆士毕业生的10%,陆军大学存在的64年间,只有3485名毕业生。
陆军幼年学校、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的三级教育体系,是日本陆军“精英制”职业军人、中下级军官、高级军官的培养顺序,大佐作为高级军官的一阶,以及通往陆军高层的节点,如果军官没有陆大的学历几乎是不可能的,要么是有特殊功勋,要么就是战死追授,更何况普通士兵呢?
二战中,为何日本兵对大佐这个职位梦寐以求呢?
在各种跟抗战有关的历史电视剧中,大佐是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军衔,按照日本军队内部的分级制度来说,日本的大佐相当于其他国家的上校,是距离将官仅有一步之遥的高级军官,至于其他的中佐、少佐则相当于其他国家的中校、少校。
在当时日本的军队中,他们的一个军类似于我们的一个集团军、一个师团类似于我们的一个军、一个旅团类似于我们的一个师、一个联队类似于我们的一个旅或者团、一个大队类似于我们的一个营、一个中队类似于我们一个的连、一个小队类似于我们的一个排。
日本的大佐,主要担任的就是当时日军联队长的职位,相当于日军的团长或者旅长。
不过因为日军当时的武器普遍比我们强大、日军士兵的战斗素养也远比我们高的原因,所以当时日本的一支联队战斗力丝毫不比我们一支师差。
除了担任联队长之外,日本的大佐还可以在旅团或者师团里担任参谋长,这些职位的权力也是非常巨大的。
日本军队士兵基本没有出头路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中,虽然士兵们的晋升都非常困难,但是却丝毫不影响他们对晋升的渴望。
有句话说的非常好,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于很多士兵们来说,将官、校官、尉官等高级军衔都是他们梦寐以求的。
不过在军队拥有着那么森严的等级升迁制度下,日本的士兵们基本是没什么出头路的,他们拼死拼活、运气爆发,也才可能升迁到相当于上士的曹长位置上,想要成为将军、佐官、尉官,几率无限等于零。日本的陆军成员要想升级到高级军官的位置上,有一个首要条件,那就是必须得入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或者陆军大学。
其中,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不仅培养了大量的日本将领,也为我们培养了大量的将领或者军阀,民国时期军界很多举足轻重的大人物,就有不少人是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走出来的。
而蒋介石更是入读过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下属的预备制学校东京振武学校,可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对中日历史影响的重大。
一般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走出来的学生,基本都能被授予一个少尉军衔,运气好的话,后来是很有可能成为一名大佐的。
而陆军大学的学生相比于士官学校的学生,所能获得的升迁几率要更大一些、未来的可能将会更加的辽阔。
至于日本的海军跟日本陆军差不多,也有着类似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的学校。
所以说这就是日本军队中的大佐职位,日本的士兵之所以会对大佐职位梦寐以求,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士兵天然对高职务的渴望,正如同工厂里面的工人一样,明知道可能一辈子都没有上升的机会,但是内心中始终存在着一个做老板的梦。二战中,为何日本兵对大佐这个职位梦寐以求呢?
凡是梦寐以求的,都是挤破脑袋都不可得的。对于一个士兵来说,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为的无非就是升官发财娶老婆。不要说日本,就算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一样,拿破仑老人家早就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至于说到日本的士兵对大佐这个职位(准确来说并不叫职位,大佐只是一个军衔)梦寐以求,还要从日本的军事教育体系和军衔划分说起,虽然全世界的军队都存在军衔等级之分,但是日本的这个军衔等级划分还是有点特殊的。
参加二战的日本陆军起源于明治维新以后,当时日本的军事效仿德国。而在军事教育上,日本奉行“精英教育”的体系。也就是说,一个人是否可以当大佐,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你的战功和军事能力决定的。而成为大佐的最关键因素就是你是不是一个社会主流价值认同的精英人物。日本的精英人物有两种,一是明治维新以前的贵族,二是明治维新以后新兴的权贵阶层。他们共同组建了日本的精英社会。对于大多数普通士兵来说,想成为大佐的一个大前提就是你首先得是一个精英。而精英这个词,要嘛是社会大变革重新洗牌所得,要嘛是从娘胎里带着。
在日本,军官是一种“职业军人”,啥意思呢?普通士兵服役期限有明文规定,和平期,两年就退役,若遇到战事,可重新入伍。但是军官不一样,军官是职业化的。可以说是铁打的军官,流水的兵。而成为职业军官要从娃娃抓起,青少年时期就被招募到陆军举办的各种军校接受军事教育和文化教育,之后学习期满再自行去考军校。而普通士兵则是一种临时工,或者合同工,合同期满或者工作任务结束,就可以卷铺盖走人了。军官继续招呼下一届士兵。
对于日本的普通士兵来说,军官就是一个铁饭碗。不光有稳定的收入,还能减少被杀死的几率,毕竟打仗先冲上去的是普通士兵嘛。至于大佐,那就是高级公务员了,谁不想做呢?由于日本二战期间并没有准将军衔,所以日本的大佐军衔实际上很高的一个军衔,能够当上大佐的人,日后是有很大可能进入陆军高层的。所以对于大佐的要求更高,不光有显赫的出身,还得有高学历,出众的军事才能。这样的难度,别说是普通士兵,就算是一些军官也是难以达到。所以只能是梦寐以求了,毕竟梦里啥都有了。
二战中,为何日本兵对大佐这个职位梦寐以求呢?
笔者就稍微写的详细些吧。
首先,这个题目就错的一塌糊涂,现在就没有很确凿的证据证明有这种说法,一个日本兵加入军队的终身目标就是当大佐。这个问题反倒像是所谓的“不想当元帅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的改编。
看到有人提到所谓的军官学历,笔者就先把那个问题按下不表,先说一些日军大佐的一些情况。
实际上,日军中的大佐,笔者主要说日本陆军,从一些军人的生涯来说,大佐就相当于是自己军职的顶点了,一些在陆军士官学校,还有海军兵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就相当于是现在所谓的军校生。这类人如果没有继续读陆军大学,他们就不可能升职成为将军的可能。在晋升时间上来说,如果是40多岁升到大佐,那接下来的四五年,能否成为将军的可能性就变得未知了。就好比在战场上的失利,日军106师团的某大佐干了八年,还是个大佐军衔。
但是,话说回来,日军大概因为军种缺人等关系,还会出现没有陆军大学的大佐升到将军的情况,就比如阿部规秀,此人只是陆军士官学校第19期,但因为日军内部调整的关系所以升到将军,类似的还有小岛吉藏。
除了升迁的可能性以外,日军一些地方的最高指挥官,像陆军的特务机关,这里的特务机关指的是日本陆军渗透到占领区内部的政治部门,不是指间谍组织。这个部门的最高一把手往往是大佐军衔。就比如松井石根和松井太久郎。这二人分别做过,哈尔滨特务机关长和张家口特务机关长。任职军衔都是大佐。
日本海军的一些技术部门的主管最高军衔也可能是大佐,就比如1945年,在华投降的日军海南岛海军设施部指挥官是边见尚义大佐。
除了这些地方的部门之外,日军中的大佐,不管是日本陆军还是日本海军,往往都是部队中在将军以下的军衔最高者了,如果排除掉升迁的可能性,日军部队中,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将领拥挤的情况。也就是说,像日军的师团这一类部队,不会说有好几个将军存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师团长为中将,两旅团步兵四联队的师团,旅团长为少将。师团长的参谋长只是大佐。从这个结构上来说,大佐军衔是相当高了。在后期的日军师团中,会出现有旅团,不设联队,有联队无旅团的这两类师团。联队长的顶头上司就是中将师团长。一些师团长能直接指挥步兵联队以下的大队大队长,大队长大部分是中佐或者少佐担任。
另外,日本海军中还会出现重要舰艇的舰长是大佐军衔的人事安排。航母飞龙号末代舰长是加来止男大佐,轻巡洋舰“神通号”出现过自杀的舰长,水城圭次大佐。在美保关事件中,“那珂号”舰长是三户基介大佐。
此外,还要补充一点,这一点和下文提到的日本军队简历有关。正如上文所说,因为日本军队会出现部门缺人的情况。同等军衔的大佐,也许不能指挥得了日本陆军中的其他部队,就比如说日本将军是不可能指挥得了航空部队的。再有,日本海军在出现舰长阵亡的情况是,优先考虑的不是同等职位者的人选,而是同等学科在军舰上人员名字,日本海军中的一些指挥官,往往都是同一学科的毕业生。而日本陆军则会出现下一个继位者,此前没待过陆军部队的莫名其妙的怪事。
说到日本陆海军的军校教育,可能现在人会觉得日本人很吃错药。但在日本军队中,确实如此。
日本军队的军制,从历史上看,可以说根本就不是西方制度。如果找例子,日本军队尤其在军官升迁的问题上,模仿的是中国唐朝的府兵制。现在中国人不研究这个制度,所以在关于抗战的各种传媒中,犯的错就会是一塌糊涂。
我们中国人说的部队军官升迁,按照一些人的理解,就比如说连长当营长,或者是营长当团长。那这个升官的军人到哪里去当官?日军军人中可不是在自己原来部队中当官哟!如果出现什么在原来部队当官,如果不是特殊情况,十有八九就是脑残的人在胡说八道了。
日本军队的军官,尤其是少尉以上的军官,在一些情况下,不需要到地方的幼年学校去读军校,甚至不需要去当大头兵,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也招收民办初中毕业的学生,西尾寿造,今村均等人都是在中学毕业后考入军校。
在毕业后,这些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学生,立刻就能被分配到各个部队中去当少尉。日本海军也是类似。军校毕业后,起码是个下士官。
以阿部规秀来说,他在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在第八师团当少尉,仅仅只看此后在师团的履历,那阿部的经历,就是极其混乱。升为少佐后的阿部,先是在第十八师团当参谋,后来去第十二师团当参谋,不久,又调到近卫师团去当大队长。升为中佐的时候,要去第二十师团,干大佐时候,回到娘家第八师团去当联队长,当少将时候,去第一师团当旅团长。而且日军师团个个相隔千里之遥。读者会说,当个军官就跟西天取经一样,日本人脑子进水了?
按照中国的府兵制来说,一个特点就是将兵不识,不会让军官在部队中独大,以免将部队变成军阀武装。此外,因为这个军官换的实在太快,所以最熟悉部队的人,反而就是那些无法升迁,或者是没有陆军学历,在地方招募的平民,在成为老兵后,一辈子最大可能就是当个中佐以下的官职,这类人往往就是日军部队作战中的核心,而军官因为初来乍到,老兵看不起军官,乃至瞧不起将军都可能。一些师团长就不可能有效指挥的路手下的师团,尤其是老资格的师团。像是第四,第五这类师团。
二战中,为何日本兵对大佐这个职位梦寐以求呢?
在现而今这个抗日神剧满天飞的时代,小鬼子的“大佐”绝对可谓是家喻户晓,甚至连所谓“太桑”(大佐的日文读音)都已经不是什么陌生的外语了。网友们还曾经给利比亚前老板卡扎菲取了个外号,叫“卡大佐”。
大佐到底是什么级别既然网友们管卡扎菲叫“卡大佐”,大佐是什么级别想必无须小编多说什么了。卡扎菲的终生军衔是上校,直到被推翻,一直没有变动过。换言之,小鬼子的所谓大佐,其实就是其他国家的上校。在大多数国家,上校通常都是团长的编制军衔(部分国家为旅长),我国也不例外。在我国,上校是正团、副旅级的编制军衔和副师级、副团级的辅助军衔。
二战时期,大佐是小鬼子联队长及同级职务的编制军衔。虽然小鬼子联队的编制人数、装备数量要高于彼时国军的团级建制。但是,出于军衔对等及其他一些原因,小鬼子的联队长仍然被视为了团级建制部队主官。也就是说,小鬼子的大佐大概其相当于国军“加强团”的团长级别。
大佐不过相当于国军的团长而已,虽级别不低,却也算不得是什么高级军官。那么,为什二战期间小鬼子对大佐军衔那么情有独钟,甚至梦寐以求呢?
成为将军的最后一站小鬼子的军衔与现在我国和许多西方国家军队的军衔都不一样,它既没有我国的大校军衔,也没有许多西方国家经常出现的准将军衔。这一点和国军比较类似,上校军衔之上直接就是少将军衔,没有过渡。小鬼子大佐军衔之上便是少将军衔,这就是为什么小鬼子对大佐军衔梦寐以求的原因所在。正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晋升大佐军衔就意味着离将军梦变成现实又近了一步,众牲自然趋之若鹜!
等级极度森严的小鬼子前面说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这句话如果搁在二战时期的小鬼子身上却根本说不通。士兵相当将军,想了也是白想!二战时期的小鬼子等级十分森严,士兵就是士兵,无论你立下多大战功,永远都是士兵,最高也就混到军曹(中士)、曹长(上士),没有破格“提干”的可能性!
想要成为军官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进入士官学校学习,毕业后才能成为军官。这里顺带说一下,小鬼子所谓士官学校的士官和现在我军编制中的士官并不是一回事,小鬼子的伍长、军曹、曹长才相当于现在我军的士官,所谓士官学校其实就是军官学校。
这一点其实和现在大多数国家都比较相似,现在我军士官如果不考入军校学习,直接由士官提干者也近乎凤毛麟角。但是,二战期间小鬼子有一个相当变态的规定,那就是士官生以中佐为终点。简单说就是,士官生毕业之后,由尉官干起,最高也只能升到中佐,大致相当于其他国家的营级军官(小鬼子没有副职)。
艰难坎坷的大佐、将军路二战期间,小鬼子想要成为将军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进入陆军大学深造!在陆军大学镀金之后,中佐才有资格晋升为大佐,进而晋升为将军。而能够进入陆军大学深造的名额非常有限,这就是为什么小鬼子会对大佐军衔那么趋之若鹜、梦寐以求的原因所在。只有成为大佐,才能获得进入将军俱乐部的“准考证”。否则,永远只能是佐官、甚至尉官。其实,小鬼子大佐晋升少将的比例也是非常低的,也就是说,即便成为了大佐,也不代表就能进入将军俱乐部!但大佐的地位与待遇也已经相当高了,是普通军官可望而不可即的。
这就是提问者所提出问题的答案,说到底,还是利益所驱!别看小鬼子一天到晚武士道、效忠天皇的,骨子里为的还是现实利益……据说关东军大阪师第四团的“商人”们为了利益连战略物资、甚至武器弹药都敢倒卖给中国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