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运动战?有哪些关于运动战的详细论述?

好像只是一笔带过,没有任何书籍详细的阐述什么是运动战

长征就是运动战,游击战是个典型,依托地型地貌,或诱敌,或直扑,或夹击,或包抄……灵活运用战术,快速出击,快速转移,这应该就是运动战。

什么是运动战?有哪些关于运动战的详细论述?

运动战不同于游击、阵地战,是在广大的作战空间内实现兵力移动,形成局部优势,在野战中歼灭敌人。此种作战方式在防御与进攻中都可以,当然也对指挥员有很高的要求。朱棣、陈玉成、傅作义、粟裕都是出色的运动战大家。1、朱棣的运作战

在朱棣漫长的军事生涯中,很少有死守城池、拼命攻城的记载。他在防御中是机动防御,在进攻中也是机动作战。

(运动战大家)

靖难之战初期,南军进攻,朱棣西征大同,迫使南军援救,在运动中寻找战机。

在东场战役之后,朱棣率军在夹河一带行动,平安与盛勇部向中间进攻,朱棣抓住战机各个击破。之后在淮河沿线的操作更是达到运动战的艺术水准。

2、陈玉成

陈玉成十五岁开始参加战争,一路上见太平军在野战中歼敌人,之后随着自己的成长与西征的锻炼,更是熟悉了运动战。

(三河战役)

三河大捷就是面对清军精锐的攻击,在行军中将其包围,获得战役优势,一举歼灭。

李秀成的二破江南大营也是机动作战的手笔。

3、如水作战傅作义

相对于国府的运动战水平低下,傅作义基本属于神一级的战将,抗战中的五原大捷,基本是国军主动进攻取得真正的大捷,此战中傅作义率部大举撤退进攻,实在难得。

(五原大捷)

在解放战争中,傅作义解围大同,没有选择直接进攻大同城外,而是攻其必救,一举攻下集宁,获得战场优势,自然解围。在之后进攻张家口也是如此,可以说他的机动作战水平一度达到了解放军层次。

4、粟裕

粟裕是机动作战的大才,苏中作战七战七捷,在防御中歼灭大股国军。

在重点进攻时期,又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歼灭其主力74军。

(孟良崮战役)

在豫东战役中,在野战中歼灭国军区寿年兵团。

淮海战役中,更是在行军中围困黄百韬、杜聿明部,并达成歼灭。

(黄百韬)

运动战对指挥员的战场把握,军队的组织力与战斗力都有很强的要求,能指挥运动战的将军一般就是可以全天候作战的将军。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什么是运动战?有哪些关于运动战的详细论述?

胡宗南1947年进攻延安的时候,算上马家军的部队、榆林邓宝珊的部队总计有25万人马,其中胡宗南的嫡系中央军就有15个整编旅(师)14万余人,而为了应对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延安成立的西北野战军有多少人呢?六个旅26000人,约为敌之十分之一。

就凭这么点部队,彭总率领野战兵团大打“运动战”,把胡宗南的部队彻底调动分散,连续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歼灭中央军三个整编旅,“三战三捷”的战果不仅初步稳定了西北战局,更使马家军和邓宝珊两部被彻底震慑,只出工不出力,使陕北战场成为胡宗南部队的“独角戏”。

所谓“运动战”是与“阵地战”相对立的,即不与优势敌人拉开架势进行正规的攻守,而是充分利用较大的战场空间机动灵活作战,在运动中寻找敌军的破绽或薄弱环节,在局部集中相对优势的兵力各个歼敌,运动战的运用可以总结为:“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从某种意义上说,运动战就是大兵团的“游击战”,区别在于,运动战需要部队不停地行军走路避实就虚。

“天子第一门生”

在红军的早期作战中,运动战是人民军队的法宝,面对数量众多、装备精良尤其是重武器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围剿部队”,红军经常是大踏步进行几百里的战术机动,而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在运动中把敌军的战场阵型扯得乱七八糟,并且通过不断的运动牵着敌人的鼻子跑路,国民党军哀叹“肥的拖瘦,瘦的拖死”。而一旦出现有利战机,红军便集中全部主力歼敌一部,几场仗下来,敌人的围剿计划就会彻底破产,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次反围剿都是这么取得胜利的。

主席当年就总结出脍炙人口的作战十六字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也是运动战和游击战的精髓。打日本鬼子,八路军一般都是小部队作战,每次以少量敌人为寻歼目标,谓之游击战;打国民党部队,每次可以集中兵力消灭师以上建制,这就是运动战,最精彩的运动战例自然是“四渡赤水”。

(胡宗南在陕北,右一熊向晖)

但是在蒋介石集中50万大军进攻江西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中,洋顾问李德提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略指导思想,重武器和弹药绝对劣势的红军被迫在苏区边界与国民党军死打硬拼,伤敌三千自损八百,变成了阵地战和消耗战。广昌战役中,敌人的重炮火力覆盖红五军团阵地,主工事里一个营的红军战士全部牺牲,气得彭总大骂“崽卖爷田不心疼”,如此在敌人优势兵力的围攻下,红军只能撤离根据地开始长征。

回到开篇,胡宗南十几万大军在陕北“武装游行”,却永远寻找不到解放军主力进行“决战”,在追击过程中部队只要稍有分散,即被解放军抓住机会消灭一部,“西安绥靖公署胡主任”苦不堪言,他虽然暂时占领了延安,一年之后就不得不撤出。

西北野战军则越战越勇,随后的“沙家店战役”也是运动战典范,解放军突然围攻榆林,钟松的整编36师千里来援,解放军撤围后却在敌人的归途中设伏,全歼该师6000余人;到刘勘的整编第二十九军5个旅也因此覆灭后,敌我兵力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西北野战军开始转入内线反攻,胡宗南败局已定,

在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上,蒋介石的运动战指挥能力就非常糟糕,他总是命令国军与装备优势的日寇进行正面防御战和阵地战,连德国军事顾问都惊讶:“从未见过如此在乎一城得失者”。国民党军队经常呆板的部署在城市里、阵地上坐等日军来攻,最后结果就是伤亡惨重甚至全军覆灭,常德保卫战、衡阳保卫战莫不如此。

(汤恩伯)

汤恩伯是对日作战中少数擅长运动战法的国军将领之一,也因此被华北日寇视为“第一劲敌”,尽管他在抗战后期表现糟糕,但是在徐州会战、豫南会战中都运用运动战与敌以重创,他所总结的抗战国军两大弱点“机动性和攻击力不足”,是正面抗日战场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也是大多数国民党军队和将领不敢打、也不会打运动战的理由。

什么是运动战?有哪些关于运动战的详细论述?

崤山小虎第233条回答。

关于运动战,看过电视剧《长沙保卫战》的朋友们肯定记得第一次长沙会战时,薛岳长官对第8军李玉堂的调动。

薛岳调动在赣西北正面防御的第8军,令其两天内急行军200公里,到达湘北前去截堵围歼日军106师团。

李玉堂部经过两天两夜急行军按时抵达,并与罗卓英的19集团军在高安镇外围汇合,对占据此地的日军第106师团形成合围之势,随后一举歼灭之。

可以说薛岳这一仗在敌强我弱的态势下,打了非常漂亮。充分发挥了运动战的优势,并在剧中不无得意的说“这就叫运动战。”

由此也可以看出,薛岳长官对此役的得意和在乎。

但如果我说薛岳长官关于“运动战”其实是交了“学费”的,希望不会被“国粉”们喷吧……

薛长官的“老师”就是我们伟大的毛主席。“四渡赤水出奇兵”。可以说是毛主席军事上的“得意之举”了,这场由他亲自指挥的战役,也是战争史上以少胜多、运动歼敌的光辉战例。

由此四渡赤水也是运动战的典范。毛泽东充分利用敌军各兵团之间的矛盾,灵活指挥红军运动于川黔滇边界、穿插于敌重兵集团之间。当发现敌人的弱点时,立即抓住有利战机,集中兵力,歼敌一部,由此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而薛长官正是此役中缴纳了昂贵的“学费”,不过也算是学有所成吧。

不仅是薛长官,蒋委员长关于“运动战”也是交过学费的,而且对此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947年,蒋介石无意得到一本解放军的《战斗手册》随深刻反思:

“我军不知采取运动战,不知主动进攻敌人,只知以“稳扎稳打、保存实力、观望不前”之掩饰口号。或株守一地,或阵布长蛇,首尾不能相应,予敌以运动集中、各个击破我军之机会。”

由此可见,运动战之魅力、之伟力。

最早系统提出运动战策略及具体要义的便是毛主席。运动战两条主要原则:

一是用空间换取时间。

就是通过不断的运动,转换阵地,使敌人疲于奔波,同时分散敌人的兵力,或者主动游走,避敌锋芒。概括起来八个字“避敌主力,诱敌深入”。也就是传说中的“风骚走位”。

二是在运动中发现战机。

不能一味地就是拖延、转移,要善于在运动中发现战机,并集中优势兵力,歼敌一部。概括起来也是八个字“集中优势,各个击破”。也就是传说中“是时候表演真正的技术了”。

以上就是小虎关于运动战的一些浅薄之间,还请各位有实际作战经验的老兵,多多指教。

题外话:谢谢你的阅读。欢迎关注小虎,小虎作为一个老兵自媒体也需要您的支持。多谢了。

什么是运动战?有哪些关于运动战的详细论述?

运动战是啥,用一句对联告诉你: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运动战初萌阶段

1930年12月25号,上面的那幅对联雕刻在江西宁都小布,当时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正在开一个誓师大会。这幅对联就是运动战的雏形,在这次会议上,初出茅庐的毛泽东,將对联扩充了几条:

第一,军民团结一致。第二,选择有利阵地。(在一基础上,发挥主场优势)第三,集中优势兵力。(在一二基础上,建立局部优势)第四,先打弱敌。(在一二三基础上,揍弱者刷经验)第五,要跑起来,钻空子。(在一二三四基础上,运动战形成)

这就是共军战术的全部秘密。

运动战,听着很简单。作为旁观者看历史,感觉操作起来也很简单。可是运动战的实质就是环环相扣,紧密如一。

红军就是依靠这幅对联,完成了一二三四次反围剿的胜利,最终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

运动战成熟阶段

后来抗日战争爆发,面对空前强大的对手,远在延安的毛泽东,给共军写出了战胜敌人的答案。

他在《论持久战》中系统的提出了作战方针:

一、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迅速地前进和迅速地后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这就是大规模的运动战。而不是深沟高垒、层层设防、专靠防御工事的阵地战二、这并不是说要放弃一切重要的军事地点,对于这些地点,只要有利,就应配置阵地战。但是转换全局的战略方针,必然要是运动战。阵地战虽也必需,但是属于辅助性质的第二种的方针。三、在地理上,战场这样广大,我们作最有效的运动战,是可能的。日军遇到我军的猛烈活动,必得谨慎。他们的战争机构很笨重,行动很慢,效力有限。如果我们集中兵力在一个狭小的阵地上作消耗战的抵抗,将使我军失掉地理上和经济组织上的有利条件

除了作战方针之外,毛泽东还提出了敌后战场的组织方针:

一、除了调动有训练的军队进行运动战之外,还要在农民中组织很多的游击队。须知东三省的抗日义勇军,仅仅是表示了全国农民所能动员抗战的潜伏力量的一小部分。二、中国农民有很大的潜伏力,只要组织和指挥得当,能使日本军队一天忙碌二十四小时,使之疲于奔命。必须记住这个战争是在中国打的。三、日军要完全被敌对的中国人所包围;日军要被迫运来他们所需的军用品,而且要自己看守;他们要用重兵去保护交通线,时时谨防袭击;另外,还要有一大部力量驻扎满洲和日本内地。

毛泽东写完这些后,已经彻底奠定了自己的历史地位。

他將自己的思想,注入共军的灵魂。后来共军的将领们,依靠毛泽东提出的原则,优化细节。这个思想武装下的共军,和敌人已经形成了代差。(差不多就是思想大炮怼思想高达)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共军一路走来越打越强。

后记:

如果你还有疑惑的话,请把自己代入到历史中,看看能否破解运动战的思想。反正我想了半天,还是挺佩服蒋介石的,居然能够坚持这么久。

(图片源于网络。)

什么是运动战?有哪些关于运动战的详细论述?

按照军语的解释,运动战是陆军正规兵团在长的战线和大的战区从事战役和战斗的外线的进攻作战形式。

运动战是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采取的主要作战形式。和西方国家的机动作战相比,运动战最大的区别是没有一条明确的战线,敌我双方的部队在大的范围内混杂在一起。运动战属于非线性战役形式。

对于运动战来说,就必须要说到游击战,可以说运动战是游击战的升级版,但是运动战是正规的野战兵团实施,而游击战则是以非正规武装为主要的实施对象,而游击战还是遵照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原则,而运动战这种战役的随意性就要小的多,运动战的计划性要远远强于游击战,而且运动战在实施过程中会适时的转化为其他战役形式,比如攻坚战或者阵地战,而游击战肯定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对于运动战的描述还是要遵循毛主席的十大军事原则。

对于运动战的主要战例比较多,其中四渡赤水,还有解放战争中的三下江南是比较典型的战例。都是通过大踏步的进退来调动敌人,通过运动寻找战机,有个比较形象的说法就是不管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集中兵力,消灭敌军的一路,然后再视情况转移兵力打击另外几路敌军。不过四渡赤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摆脱敌军的追击,歼敌的情况并不多。

运动战的主要特征就是通过机动来争取主动,通过运动来寻找战机,所以运动战的最大的问题是解决走和打的关系,走是为了打,打要方便走,两者相结合才能取得最大的收益。

对于运动战来说,总的方针就是游击战的十六字诀和十大军事原则,不过这些原则都是要根据时代的不同而作出调整,包括十大军事原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