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斗帽上挂的几块布有什么用,关键时刻用它保命?

日本鬼子脑袋后面两片布是什么东东?日军独有的屁帘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之前有个朋友问萨沙,抗战鬼子的帽子上有一种屁帘,像个帘子一样拖在后脑上面。这是什么玩意?干什么用的?看起来怎么这么难看?呵呵,这玩意还真有点用处,也是日军制式装备。听萨沙说一说吧。

萨沙写了几本抗战的书,很多朋友把我当专家。其实抗战的知识渊博如海,我懂得真就是九牛一毛而已。不过,这个所谓的屁帘,萨沙还真知道是什么东西。听我来吹一吹。

早在三四百年日本战国时期,就有类似的屁帘设计。当时的日本足轻(足轻是日本古代最低等的步兵,他们平常从事劳役,战时成为步卒),一般装备很烂。他们没有武士的头盔,带着一种斗笠(日本叫做阵笠)。阵笠就是一种简易头盔,是竹子、木头上涂上一层生漆制成的,基本没有防御能力。

这玩意的作用,就是防晒,防雨,也可以接水喝。阵笠的后面就有一种屁帘,和抗战时候的屁帘大同小异。

屁帘的作用只有一个,就是防晒。

当年足轻的衣甲很烂,日本夏季阳光往往挺炽热。足轻不但要打仗,还要从事重体力的搬运等劳力,经常顶着大太阳工作。他们的帽子遮不住脖子和后脑,防止晒伤就只能用屁帘。

客观来说,这个设计还是挺有用的。屁帘并不妨碍士兵的行动,就是难看了一些。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采用新军服,废除了旧式所有军服的设计,也包括屁帘。

不过,没有多久日本就恢复了这种屁帘。

当时日本陆军是学习欧洲最强大的法国陆军(法国被德国击败以后才改学德国),很多装备都是原封不动的山寨或者购买。

而法国的殖民地军队制服帽子,就有类似的屁帘设计。法国佬设计目的和日本古代一样,也是防晒。法国人在非洲有不少殖民地,军服的防晒是必须的。同时,在非洲很多热带丛林中,这种屁帘还有防止蚊虫的能力。

在1899年,日本军方正式规定驻扎台湾的军人必须使用屁帘(日本叫做帽垂布)。为什么从台湾开始?还不是因为台湾殖民地是日本军队最靠近南方的地方,最为炎热。

到了1938年,日本陆军重新规定了军服的制式,强调军服必须使用屁帘。

从此时开始,所有屁帘由日本军工厂正式生产,采用最好的布料。后期因为日本国内资源困难,开始使用各种下脚料,包括毛巾。

在1942年之前,日本陆军主力全部在中国作战,尤其在中国南方作战。日本的气候和中国有一定区别,其一就是日本人受不了中国的炎热。

对于日本人来说,夏季气温30度就是难以想象的高温了。但在武汉会战的湖北、长沙会战的湖南、广东战役的广州、广西会战的南宁,夏季平均气温都要比日本高出至少5度以上,很多时候还有40度的高温。日本人对于这种温度是极其不适应的,经常出现中暑死亡或者大面积疫病情况。

在这种天气,日军的屁帘就发挥了自己的作用。有这个帘子遮挡,在暴晒下行军就要好很多。

就是实用,这个屁帘在侵华日军广泛的装备。

于是,我们看到的所有抗战电影(除了冬季的战争),日军的帽子基本都有这种设计。

屁帘也不是完美无缺,主要问题就是导致军容较差。

在中国,一般老百姓是不会用这种东西的,只有在城市打工的苦力才会用毛巾搞出类似的玩意。

日本兵的屁帘往往成为中国老百姓嘲笑的东西,就军人的形象来说也是很不好看的。

不过,日军总体来说还是不顾什么形象,先顾实用的部队。直到日军投降,屁帘始终是日军的制式装备。

因为这个屁帘看起来很滑稽,所有横店抗日神剧中也必备。

日本战斗帽上挂的几块布有什么用,关键时刻用它保命?

这两块布看起来很丑陋,其实说道还不少,具备象征意义和实用意义两层用处。不过要搞清楚,这种“军帽垂帘”日本兵也不是天天戴着,在气候合适以及没有战斗任务的情况下,这两块(也有挂四块的)布通常会被取下来,尤其是担任城市驻防和警备任务的鬼子,很少挂这种“屁帘”,只戴战斗帽即可。现在的抗日神剧也没人考究这些,要么全不挂,要么全都挂,实在很不专业。

所谓象征意义,是日本士兵护身符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因为日本古代的普通步兵(称为“足轻”)出战时,所戴的“阵笠”的后面就有遮阳帘。在日本近代陆军设计军服军帽时,把原来一块布改为更加透气和方便的两块,同时赋予了它“天皇所赐护身符”的含义,并且这两块布还是有名字的,一块叫“八竑一宇”,一块叫“四海一体”,了解侵华日军标语习惯的,应该知道这两个词,小日本的大口号。

而实用意义就比较多了,正因为具备一定的实用价值,所以不仅日本士兵在战时佩挂,你会发现不少日本中低级军官也有使用,因为像小队长、中队长或大队长这些基层军官,也是需要在战场上摸爬滚打风吹日晒的,所以它不是士兵专用。

第一个用处:遮阳防寒。

有种说法是日本军队最先师从的是法国陆军,而法国的北非军团在高温的沙漠地带作战时,圆形帽后面就挂上了遮阳帘,并且效果还不错,所以日本人一股脑也学来了。也对也不对,首先日本古代武士已经有过这一装备,尤其是侵华战争以后,当钢盔被晒的滚烫时这两块布确实有用,其次就是在东北的关东军部队,没有换冬装棉帽的春秋季节,也能起到防寒的作用,冷风不致嗖嗖钻进后脖梗里,这个用处法国北非军团是不需要的。

第二个用处:防震防蚊。

无论是步兵被炮火轰击时,还是专业炮兵在发射炮弹时,都会有巨大的声响,那么用军帽垂帘护住耳朵都能起到防震的作用。在热带地区作战时,垂帘还可以有效防备蚊虫对后颈的叮咬,比如太平洋战场、比如海南岛等地区。

第三个用处:提防砍脖。

这个作用在日本古代更为突出,当刀直接砍到后脖颈的时候,布帘确实有一定的防刃和滑刃作用,避免一刀下去直接入肉,其实我们应该忆起中国古代官兵的头盔许多后面也是有垂布的,甚至还绣着花纹以便与头盔配套,功能差不许多,绝不仅仅是为了好看。古代的日本军队当官的有金属盔,士兵都是竹笠,装上这种“护颈帘”还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在面对装备简陋经常抡大刀片的中国军队时,这玩意儿当然继续有用。

鬼子的战斗帽侧后下方各有一排气孔,就是用来佩挂垂帘的,用按扣的方式,最多看见挂四块的,风一吹很搞笑。

日本明治维新后,崇尚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传统的装饰性、代表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再加之所崇尚的所谓“武士道精神”,才逐渐衍生和演化出现代军帽的垂帘来,其实也可以称作“护帘”。

日本战斗帽上挂的几块布有什么用,关键时刻用它保命?

日本战斗帽上的那两块布可是有大用的,其实这两片布看着还是挺搞笑的,不知道为何看到他们的这个装饰就是想笑,这两块布被人们戏称为屁帘,那么屁帘到底有什么用呢?难道仅仅是用来搞笑的吗?或者只是电视剧中的日本兵是这样的,真实的历史中不是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个屁帘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很多人都在猜测屁帘真实的作用,毕竟日本人也不傻,自然不会无故做出这个玩意来增加成本,本身国内就资源匮乏,自然不会做无意义的事情,其实屁帘一度被日本人认为是最伟大的发明。

这个屁帘真正的用途在一些热带丛林地区,众所周知那里的自然环境是非常恶劣的,在丛林之中有很多蚊虫,并且多数都带有很大的毒性,如果在那不带够一定的药品,被叮咬之后,很有可能发展到最后就是致命的伤,在战争的时候药品奇缺,是无法做到每个人都备够药品的。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知道屁帘的用途了,没有错防止蚊虫叮咬,身上都穿着衣服,都包裹的严严实实,蚊虫自然没有机会去叮咬,那么脖子一处便是蚊虫叮咬的最佳位置,有个屁帘,随着身体的走动,屁帘也在晃动,可以有效的驱走蚊虫。

有日本人声称,这个发明最少保住了上万日本士兵的性命,除此之外,日本人还说这个屁帘代表着天皇一直在宣扬的八纮一宇和四海一体。在少部分日本人心中,还把屁帘看做一个护身符。值得一提的是,屁帘可不仅仅是日本人用过,有几个西方国家也曾使用过一段时间。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