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称张自忠为“活关公”,日军为何如此敬重张自忠?

“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写完这段话,张自忠让副官马孝堂离开,带着剩余的部下冲向日军,壮烈牺牲!

战后,日军辨认出他的遗体,集体脱帽向这位歼灭了60000多日军的中国将军致敬

杀日寇威名远播,忍屈辱被骂“汉奸”

日军和张自忠将军的交手要追溯到1933年喜峰口战役,所向披靡的日军在此役中死伤6000余人是侵华战争中第一次出现如此大的伤亡。由此,日军方知中国军人的英勇,张自忠将军威名远播。

从1933年到1937年前,在宋哲元29军下的张自忠一直负责和日军打交道。由此,日军也认识到了这位威猛将军彬彬有礼的一面,甚至邀请他率团访日,赠送武器给宋哲元的29军,以示“友好”和尊重。

1937年北平陷落,奉命和日军斡旋以撤出29军主力的张自忠,授意和日军签订了《香月细目》,代行29军委员职务。

1937年底,完成任务的张自忠潜回天津,河北、山东等地开始出现“张自忠是汉奸”的骂声。

英雄剑出敌酋血,日寇惊呼“活关公”

1938年初,在一片“汉奸”的斥骂声中被“押解”回南京,冯玉祥、宋哲元为其极力申辩。蒋介石顺水推舟,自此,原冯玉祥的老部下、宋哲元的左膀右臂被蒋介石收至麾下,升任59军军长

同年,日军进犯山东,中央军第3军团接战不力。张自忠率部驰援临沂,一战毙伤日军2000余人,破坏了日军合围山东的图谋,掩护第五战区主力安全撤退。也是这一年,张自忠率部辗转武汉,再次率部歼灭日军第10师团3000余人

1939年,李宗仁的第五战区发动了对日军的冬季攻势,合计歼敌30840人。其中,只是张自忠将军指挥的右翼军团就歼敌10000多人

张自忠连续三次辉煌的战绩,让日军大本营十分震惊,对这个老对手越发重视。而很多认识张自忠的日军将佐,开始称呼他“活关公”

百战将军披甲死,忠魂处处壮河山

1940年,枣宜会战打响,汤恩伯不战而退,为了堵上汤恩伯留下的缺口,时任右翼军团司令的张自忠,只率领最先抵达的2个先锋团毅然堵了上去!

此战注定是悲凉的,是壮烈的!

张自忠率领的2个先锋团和警卫营合计3000多人,被日军的侦察机发现,与日军浴血奋战了10天10夜!1940年5月16日上午,在警卫营都打光的情况下,张自忠将军亲手杀死3个日军后壮烈牺牲!

据随团提前返回的苏联顾问给汤恩伯、李宗仁的汇报:“张自忠将军报必死之决心进入战场,沿途所见日军尸体不下6000具,战况之惨烈闻所未闻。”

周公畏惧流言日,英雄更惜死污名

张自忠将军的牺牲是所有人都未料及的,因为,作为兵团司令的他完全没有必要亲自领兵上阵。而且,当时的情报人员早已得知日本军部要不惜一切代价除掉他!

其实,自张自忠背负“汉奸”骂名之后,虽然他自己问心无愧,可再也不复以前的爽朗豪放,每次提起日寇都把“以死报国”挂在口头。可见,他早萌死志!

英雄不怕受辱,最怕污名,哪怕是“莫须有”的污名也不能容忍!

正如历史重演,周公因流言而惧,岳飞被宋人害死,最犀利的箭永远不是敌人射来的,而是背后那些人!

忠烈千秋昭日月,清名无意满乾坤

对张自忠将军的死,日本人也觉得十分惋惜。因为,张自忠所谓的“汉奸”名头最先由韩复渠喊出来的。而和日本议和一事,韩复渠、宋哲元都是商量过并授意张自忠做的。

试想,一个临时代理的委员哪来的权力和侵略者签订协议?

张自忠从天津回到山东,求见韩复渠,却被他侮辱,并电函蒋介石要治张自忠的“卖国罪”。无论这是蒋介石为收服张自忠将军设下的圈套,还是韩复渠因为和冯玉祥的旧怨有意嫁祸甩锅,但都打消不了张自忠将军心中的自责

所以,他以将军之尊,独自拎着枪迎着炮火而去!既然无人为国捐躯,此七尺之身弃之又何妨!

魂兮归来浇尔泪,当时最痛万民心

张自忠将军牺牲后,日军把他全身用酒精洗干净,收殓入棺,并立下木碑。

1940年5月17日深夜,汉口军民突然收到日军的一条广播:“我皇军第39师团官兵在荒凉的战场上,对壮烈战死的绝代勇将张自忠将军,奉上最虔诚的、崇敬的默祷,并将遗骸庄重收殓入棺,拟用专机运送汉口。”

当夜至凌晨,张自忠的嫡系38师连夜攻上日军阵地,抢回张自忠将军的遗体。

5月18日,汉口街巷一空,军民纷纷出城迎接张自忠将军英魂归来,日军得悉特意停止一天空袭,以示对张自忠将军的敬重!

精忠报国英雄事,卫我山河万古长

和族有个最大的特点:敬佩英雄!

不管这个英雄是友国的还是对头,只要他们认定了,心里一定很敬佩。

从中国古代的关羽、岳飞、王阳明,到近代的杨靖宇、张自忠将军,在日本人心中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这是因为,这些英雄正是日本一直渴望而稀缺的。

在日本历史上,丰臣秀吉、德川康成等著名人物其实算不得真正的英雄,他们都是为了家族或个人利益而被视为“英雄”,但真正精忠报国的英雄却凤毛麟角,少得可怜!

所以,这也是他们崇拜关公、岳武穆和张自忠将军的根本原因!

张自忠将军殉国时,其夫人李敏慧闻耗悲痛,绝食七日而死

后来,夫妻二人被合葬于重庆梅花山麓。

日军称张自忠为“活关公”,日军为何如此敬重张自忠?

日本人的性格有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只顺从敬服于强者。张自忠是当年的抗日名将,虽然在战场上,被他所击杀的日寇不计其数,但是在日本人心中,对于张自忠仍旧非常敬畏。

张自忠不幸殉国之后,日军感佩其忠勇,列队脱帽敬礼,为其进行装殓奉葬,而在当年襄东大捷之后,张自忠就被日军称作“活关公”。日本人非常钟爱三国故事,对于忠义的关羽也敬佩有加,将其奉为军神,日本人将张自忠称作活关公,可见其地位

在北京,只有三条用人名命名的道路,分别是张自忠路、佟麟阁路和赵登禹路,这三位都是当年的抗日英雄。时至今日,北京地铁五号线张自忠路站内,依旧还立着张自忠的雕像。张自忠是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也是当年抗战中牺牲的最高等级将领

张自忠乃是山东人,生于晚清时期的一个官宦家庭,家境不错,从小开始,学习成绩就不错的张自忠在闲暇时,喜欢《三国演义》《说岳精忠传》之类的书籍,而他所就读的学堂,也让忠孝仁义等传统美德在其心中深深扎根。

宣统三年,当时的清朝已岌岌可危即将谢幕,而张自忠考入了北洋法政学堂,并且在同年年底,秘密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清亡之后,张自忠投笔从戎,在其同乡好友车震的引荐之下,张自忠进入了冯玉祥的西北军,从此开始了其传奇的一生。

张自忠在多次对日作战之中,其取得了骄人的战斗成果,1938年,第一次临沂保卫战爆发,当时张自忠率部一昼夜行军,向日寇的精锐第五师团坂本支队的右侧翼发起了猛烈进攻,日军因此被迫放弃了正面攻击,转而向庞炳勋部与第五十九团作战,到3月16日,由于伤亡过多,战区建议撤退,但张自忠坚守作战,拼杀到17日凌晨,攻克日军全部阵地。

虽然暂时打退了日军,但是张自忠部第五十九军也伤亡过重,所以除了留下一个旅协助庞炳勋守住临沂之外,主力撤到费县修整,准备向泗水进军。然而随着日军卷土重来,庞炳勋部寡不敌众无奈后退,临沂再次危急。如此,到3月29日,第五十九军奉命又强行军回到临沂,次日发动了反攻,迫使日本向北撤退。

由于临沂久攻不下,而台儿庄战役又不断吃紧,所以日军最终撤走了在临沂的大部分兵力,转向台儿庄方向,到这个时候,第五十九军的伤亡也已上万,最终到了4月21日,因台儿庄战役局面愈发胶着,张自忠与庞炳勋部撤离,临沂被日军所占。

在1939年五月,随枣会战开始后,张自忠率部取得了鄂北大捷,收复了枣阳与桐柏,十二月之时又率部歼了4500多日寇,取得襄东大捷,也是自此之后,张自忠令日军心中生畏生敬,被冠上了“活关公”与“现代关公”的称号。

然而在1940年5月15日,枣宜会战开始后,张自忠仅率2000多人截击日本,原本计划对日军形成反包围,打歼灭战,没成想张自忠的援军没来,反而是日军的五千援军赶到,将张自忠部包围。部下多次劝说张自忠退走,均被其拒绝,最终在5月16日下午,一代抗日名将张自忠身中六弹之后牺牲殉国。

张自忠殉国之后,日军军曹堂野从其随身手提箱中,找到了“第一号伤员证章”,在其胸兜里找到一支派克钢笔,上面刻着“张自忠”三个字,日军大惊不禁后退。随即,前线日军向上级二三一联队队长横山武彦大佐报告,横山下令将其遗体用担架抬到日军第三十九部,让师团参谋长专田盛寿核验,最终确定正是张自忠。

在场的日军鸦雀无声一片肃穆,日军师团长村上啓作命令军医用医用酒精仔细清洗擦拭张自忠的遗体,随后日军列队脱帽向遗体经历,并命人在附近赶制了一口棺木,将张自忠庄重装殓安葬于陈家祠堂后的山坡,坟头立碑,上刻“支那大将张自忠之墓”。

在中国,关羽被称作武圣人,而在日本,关羽则被视作军神与战神,虽然有所区别,但是关公的地位在中日都非常高,近代日本武士道精神之中,就曾将关羽作为忠义的象征化身,进行传扬,当然,他们的目的实在与正途南辕北辙。而这,也足够证明关羽在日本人,尤其日本的军人心中的地位。

日本人将张自忠比作“活关公”,不仅仅是因为张自忠作战勇猛,更因为其与关羽一样,是一位忠义无双的武将,“文不好钱,武不惜命”,张自忠的确做到了后者。就算其在前线杀敌,是日本人的对头,但是日本人向来只服拳头只服强者,对张自忠如此赞誉也不奇怪了。

日军称张自忠为“活关公”,日军为何如此敬重张自忠?

作为与中国仇恨最深的国家,日本虽然偏执、狭隘、残忍、暴虐,而且一贯贪婪无耻,但是日本对强者的尊重也是众所周知的,而日军如此敬重的称张自忠将军为“活关公”,则完全是由于张自忠将军在抗日战场上的骄人战绩和为国尽忠的牺牲精神。

张自忠将军是抗日战场上牺牲的级别最高的将领之一。在首都北京,只有三个地方是以现代人物的姓名命名,分别是张自忠路、佟麟阁路和赵登禹路。包括张自忠将军在内的三个人都是牺牲在抗日前线的民族英雄。

究竟张自忠将军怎样的战绩,使得日军称其为“活关公”呢?

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早已名扬天下,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场极为惨烈、战果也极为辉煌的大捷。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同属于徐州会战的临沂阻击战,也有着完全不逊于台儿庄战役的惨烈和辉煌。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华北的日寇为南北夹击,与占据南京的日寇会合,在徐州与中国军队展开了规模庞大的徐州会战。1938年初,日军矶谷师团沿津浦铁路南下,板垣师团则从青岛登陆,两路大军直逼鲁南重镇临沂,临沂一旦失守,徐州北面全面暴露,徐州会战将极为被动。

李宗仁随即派庞炳勋部驰援临沂,庞炳勋率部在临沂与日寇血战,部队虽伤亡惨,但庞部抱着与临沂共存亡的决心,浴血奋战,坚守阵地,张自忠奉命率59军前去增援。

张自忠深知,日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武器装备落后的59军与日寇正面作战很难奏效。他遂率部在夜间长途奔袭,采用夜战、近战的方式,不顾长途奔袭的疲劳,连续作战,一夜之间,歼灭日寇上千人。使日军放弃了攻城计划,不得不回头对59军作战。

59军与日寇反复冲杀,甚至逐村逐户争夺拉锯,战斗极为惨烈。虽然给日寇造成了极大的伤亡,但自身也伤亡惨重,几乎损失过半。面对如此惨重的伤亡,张自忠依然咬牙坚持,他说:“敌我双方都在苦撑,战争的胜负决定于谁能坚持到最后五分钟”,他随即下达了作战任务,并要求所有的军官都要上前线指挥,与日寇决一死战。

最终,在张自忠的率领下,进攻临沂的日本板垣师团伤亡惨重,被迫逃窜。这场战役,日军伤5000余人,亡3000余人,是日寇进入中国以来伤亡最为惨重的战役。而这场战役中,张自忠将军的59军伤亡极为惨烈,全军大部战死沙场。

我们都说,如果“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那么这个国家就是有救的。作为武将的张自忠将军,完全的做到了“武官不怕死”。他始终亲自率部冲锋在抗日一线。

在1940年5月爆发的枣宜会战中,张自忠仅率2000多人与日寇作战。但由于日军援军的到来,张自忠被包围,视死如归的张自忠率部与日寇血战,战至最后一兵一卒,最终中弹牺牲,壮烈殉国。张自忠牺牲后,一贯骄横的日军因钦佩他的忠诚与勇敢,他们列队脱帽,向张自忠遗体敬军礼。

日军称张自忠为“活关公”,日军为何如此敬重张自忠?

日军称张自忠为“活关公,因为张自忠将军是抗日时期的名将,在抗日战争中他英勇抗敌,忠贞不屈,立下了赫赫战功,可惜最后枣宜会战面对强敌,掩护主力,誓死不退,以死明志,最终为国献身,他的死也激发国人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决心,所以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是我国抗战军人之魂,也是有世界影响的反法西斯高级将领。周恩来总理也曾写下文章称赞他"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辛亥革命爆发。张自忠考入了天津北洋法政学堂,接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熏陶,同年底,秘密加入中国同盟会,后来,张自忠被推荐到冯玉祥旗下,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抗日战争贡献

张自忠将军在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参与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40年5月在襄阳与日军的枣宜会战中,为掩护主力撤退,张自忠将军不幸牺牲。在台儿庄战役中,他重创日军中号称“铁军”的板垣师团,保证了台儿庄的胜利,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庄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被老百姓成为“活关公”。

举国送英灵,葬礼空前绝后

张自忠将军牺牲后,38师师长黄维刚趁夜袭抢回了张自忠的遗体,即便残忍的日军,也为了保护张自忠将军的遗体而短暂的停止了轰炸,当时的国民政府发布国葬令,颁发“荣字第一号”荣哀状,张自忠将军的灵柩运至重庆,蒋介石与军政要员和各界群众在储奇门为张自忠举行了盛大隆重的祭奠仪式,当时即使面对日军空袭,市民前往吊唁者也是络绎不绝。

日军称张自忠为“活关公”,日军为何如此敬重张自忠?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一点,就是人们都是崇尚英雄的,尤其是崇尚忠肝义胆的英雄,尽管是处在敌对面。理解这一点就不难理解日军为什么会尊重张自重了,因为张将军正是这样一个英雄。周总理曾经这样评价他:“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张自忠的忠孝仁义

张自忠出生于官宦家庭,因此相比普通人家的孩子,他从小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他考入了临清高等小学堂。学校强调忠、孝、仁、义这些传统观念,对他影响颇深。张自忠还喜欢看小说来打发时间。

他喜欢看哪些小说呢?最喜欢看《三国演义》、《说唐》、《说岳全传》。这些小说都有个特点,就是英雄色彩浓郁。比如关羽、秦琼、岳飞,那都是忠义无双的代表。可以说这些经历,为张自忠完美的人格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南征北战,抗击日军

辛亥革命之后,国内形势混乱,张自忠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投入了轰轰烈烈的民主革命中,从此开始大显身手。抗战爆发后,张自忠已经是个身经百战的悍将,数次给予日军沉痛的打击。

第一次临沂战役中,张自忠率部向日军精锐第5师团右侧翼发起攻击。当时国军都认为五十九军伤亡过重,建议撤退。但张自忠坚持作战,直至拼杀到17日凌晨4时,攻克日军全部主阵地,打得日寇落荒而逃。

1939年12月,日军又集中大量兵力向驻守长寿店地区的第33集团军所属第132师等部阵地进攻。激战数日,国军阵地多次被突破。张自忠计上心来,趁日军倾巢而出之际,率部夜袭日军的总指挥部,一举端掉日军总指挥部。正面进攻的日军惊闻指挥部失陷,一时间都慌了神。张自忠趁势反攻,打得日军后退60里。这就是“襄东大捷”。

这两次对日大胜,使张自忠的大名在老百姓口中交口称颂,日军也记住了这位将他们打痛了的猛将。“活关公”这个称号,就是从这个时候传开的。日本人为什么会敬重这位敌人?正是因为张将军打服了他们,打怕了他们。强者在哪里都会得到尊重的,这是原因之一。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被张自忠将军的人格魅力所折服,钦佩他的大义。

将军殒命 举国同悲

在1940年的枣宜会战中,张自忠不幸牺牲。在战死之前,他这样昭示部下:“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5月16日,在日军猛烈炮火的攻击下,张自忠虽伤痕累累,兀自斗志昂扬。直到流干最后一滴血,才倒在阵地上,英勇殉国。他也是抗战中牺牲的中国最高级别将领。

灵柩返乡后,蒋介石亲自到码头迎接,并为之举行了国葬,一时间举国悲痛。

结语

张自忠将军之所以会被日军尊重,称为“活关公”,是因为他骁勇善战,多次击溃日军,使之闻风丧胆。并且为人秉持忠义,至死不渝,最后为国捐躯,更是可歌可泣。这样的英雄有谁能不敬重呢?

日军称张自忠为“活关公”,日军为何如此敬重张自忠?

张自忠是抗战时期,国军牺牲的最高将领,同时也是深受对手日本人尊重的一位将军,张自忠殉国当天,其部下黄维刚带领敢死队,去抢回将军的遗体时,日本人为了避免炸坏将军的遗体,竟命令飞机停止轰炸,足见日本对于他们的这位对手是尊重的。

张自忠将军早年在冯玉祥手下当兵,通过自己的努力,从排长一直干到了师长,中原大战,冯玉祥失败后,西北军的宋哲元部被改编为第二十九军,张自忠将军便在他手下当师长。二十九军大家应该都熟悉,参加了长城抗战、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不久,二十九军撤出了北平城,宋哲元留张自忠将军善后,只可惜张自忠没有把这件事做好,丢了北平,而被全国人民骂为“汉奸将军”。而这也就成了张自忠将军一生的耻辱。

张自忠自小就对关羽、岳飞这样的忠义之人充满了深深的敬佩之前。所以面对如此之辱,张自忠誓要证明自己之清白。

1940年,枣宜会战爆发,南瓜店一战,张自忠将军以1500余人对抗敌6000多人,后战死沙场。也同时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爱国之心。对于张自忠将军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日本也是对他非常敬重,这才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