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云飞所属的晋绥军,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军团?
提起晋绥军,就不得不提阎锡山这个人。1909年,他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就回到太原当陆军小学的教官。
同年11月23日,阎锡山在归国留日士官赴北京会试中名列上等。因而,他成了陆军步兵科举人,并成授予少尉。之后,阎锡山回到山西,成了副团长。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以后,一时间全国风起云涌。阎锡山也把握住了这次机会,趁机在山西发动了起义,响应了革命,并且成功推翻了清政府在山西的统治。阎锡山也因此成了大都督,从此他便开始了对山西长达38年的统治。
阎锡山的晋绥军原本是清末的山西新军,在他独揽大权以后开始利用各方的矛盾来进行了四次扩军。晋绥军也从辛亥革命的一万多人发展到中原大战前的二十万人,真正成了一只盘踞在山西的重要军事力量。
1917年,阎锡山对晋绥军进行了第一次扩编,晋绥军从一万人增加到两万人,当时的晋绥军由四个混成旅、两个骑兵团以及五个特种营组成。由于阎锡山讨伐张勋和出兵湖南中站在了段祺瑞这边,所以段祺瑞上台以后,也对这次扩军予以了默认。
1924年的时候,由于军阀混战,地方军阀都趁机扩充自己的兵力。此时,冯玉祥的国民军实力比较强,威胁到阎锡山的山西。因而,阎锡山进行了第二次扩军,扩军后的晋绥军又增加了一倍,达到了四万人。此时的晋绥军组成是这样的:
1927年,当时阎锡山参加了北伐,因此进行了第三次扩军。这一次直接从四万人增加到了十三万人,此时的阎锡山的晋绥军成为了一只举足轻重的军队。
1930年,阎锡山害怕蒋介石“削藩”会波及自己,为了增加对抗的筹码,他悄悄进行了第四次扩军,以应对蒋介石的压力。这一次,晋绥军增加到了二十万人。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阎锡山治军两个最大的特点:
1.信任五台人,不信任外省人。
2.手下不能动他的权和钱。
3.保守均势的核心策略。
阎锡山非常重视将领的籍贯,地域观念特别强。这点其实和他的老对手蒋介石是很像的,阎锡山的晋绥军是以五台籍将领为主的打造的嫡系部队。比如1939年的时候,第二战区四个集团军中,五台人占了三个。在当时,五台话也一度成为了山西的官话。
当然,阎锡山毕竟是科班出身,其高级将领也大部分是科班出身。这些人在军校中接受了正规的军事训练,军事素养还是不错的。比如阎锡山的参谋长朱授光就两次到日本留学,先后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日本陆军大学。
第二点自然好理解。阎锡山的爱将杨爱源就曾这样说过“会长给你甚,你拿上甚,会长不给你甚,你不要要甚,你千万不要捋他的权,也千万不要捋动他的钱”。杨爱源就是因为一生恪守这些原则,才能够深得阎锡山的信任。
当时的晋绥军内部其实是互相牵制,互不和睦的。比如阎锡山任命一个军长,就要给这个军派一个和军长不亲近的师长;任命一个师长,又必要委派一个和师长不亲近的旅长和团长。为的就是使得晋绥军达到均势,便于那个势力都是自己能够控制的。
在阎锡山“保守均势”的方针下,晋绥军大部分时间都在山西本土执行防守任务,外出作战的时候并不多。特别是阎锡山的手下傅作义,更是有“守城名将”的称号。这个策略也是使他能够在山西统治38年的重要原因。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楚云飞所属的晋绥军,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军团?
《亮剑》电视剧里黑云寨老大谢宝庆的口音,绝对令人印象深刻,从这厮嘴里说出来的“晋绥军”三个字尤为动听。“晋”是山西省的简称无需多说,而“绥”则指的是民国时期塞北四省之“绥远省”,其时省府位于归绥市,即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这两个省份在民国时期都曾被山西军阀阎锡山所控制,因此他的部队被称为“晋绥军”。
阎锡山以晚清的山西新军起家,成为统治山西近38年的军阀,他的基本部队原称“晋军”,绥远地区则一度是冯玉祥的地盘。1926年春,阎锡山联络奉系和直系共同打击冯玉祥的“国民军”,张大帅想撵走占据北京周边的老冯,吴大帅要报第二次直奉大战老冯临阵反水之仇,三方于是一拍即合,致冯玉祥大败退往西北,1926年8月晋军前敌总指挥商震率部进入绥远。阎锡山就任“安国军副总司令”,总司令张作霖正式承认了晋军在绥远的存在,并以商震为绥远都统,于是“晋绥军”名号初定。
不到半年,反复无常的阎锡山又宣布效忠广州国民政府,被编为第三集团军参加北伐。又与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成为盟军,自西向东攻击奉系军队,张大帅下野逃回东北(路上出了事),晋绥军势力扩展到华北中心地带。而蒋介石为打压冯玉祥,故意将平津地区的警备权交给了阎锡山,这也是晋绥军的巅峰时刻。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阎联军战败,阎锡山的军队缩回山西,但绥远地区远在塞外,蒋介石鞭长莫及,仍旧是晋绥军的势力范围。
(晋绥军名将商震)
1931年东北沦陷后,日本关东军的势力侵入内蒙,察哈尔等省成立了伪蒙政权,绥远就成为了抗日前线,晋军名将傅作义是年底兼领绥远省主席,一度重创日伪军。全面抗战爆发不久太原沦陷,阎锡山率领晋绥军主力退往晋南,而以第七集团军司令傅作义,率所部第35军北上绥远继续抗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也任命阎锡山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作战区域即划定为:山西全部、绥远全部和察哈尔、河北一部。
实际上,傅作义自领兵坚持绥远抗战开始,已经逐渐脱离阎锡山的掌控而自成一系,蒋介石为了分化晋绥军实力,防止其趁机壮大,也一直延揽和拉拢晋军大将,商震和徐永昌都成为南京方面重臣。为抬高傅作义的地位,使其有资格和能力与阎锡山分庭抗礼,1939年特任命傅作义为第八战区(朱绍良)副司令长官,不再归阎锡山节制。到抗战末期,干脆新成立个第十二战区给傅作义,此时傅部实力雄厚,阎锡山亦无可奈何,而商震、徐永昌和傅作义等脱离晋绥军,是阎锡山系统无可挽回的损失。
(晋绥军老大阎锡山)
傅作义治军严明,抗日坚决,又与八路军过从甚密,阎锡山诬其为“七路半”要求蒋介石惩办,换了别人,恐怕真的要兵权旁落了,然而蒋介石为了牵制和弱化阎锡山,破天荒地轻描淡写,终至傅作义成为一方诸侯,到解放战争期间升任华北军政一把手,地位已在阎锡山之上。
所以“晋绥军”这个称呼自1939年起,已经名不符实了,绥远方面的部队阎锡山已经失控。中原大战前,晋绥军经过阎锡山的四次扩充已达20余万人,战败下野后,被张学良收编为5个军不足10万人枪;抗战期间,晋绥军先后有10个军的番号,但直到1940年也只编有8个步兵师和2个骑兵师,最惨的时候被八路军和日军压缩到晋南一隅,只剩4万余人;蒋介石看其可怜,为了利用阎锡山牵制另外二股力量,拨给他四个集团军的番号,到抗战胜利前,晋绥军大约有8个军24个师10余万人(傅作义的部队不计在内),力量较弱,这也是阎锡山留用部分日军的原因,手底下缺货。
1927年起,阎锡山筹建太原兵工厂,成为晋绥军武器装备的主要来源,到抗战爆发前已经有18个分厂,可生产七九步枪、日式九二重机枪、一二式山炮、迫击炮甚至仿制的“汤姆逊”冲锋枪等,产量不低。太原沦陷时由于大部机器未及运走,因此在抗日战争期间仅能生产少量步枪和轻机枪,以及子弹和手榴弹等。晋绥军的军装为灰蓝色,但帽徽与胸章,与国民党中央军相同,这一点可以在《亮剑》、《豆娘》、《铁在烧》等抗日剧中得以印证。
当然了,到底有没有楚云飞的358团,实在没地儿考证去了。楚云飞所属的晋绥军,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军团?
《亮剑》是根据都梁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主要人物李云龙,是我军从战争年代指挥作战成长起来的智勇兼备的英雄人物。因剧中情节和人物生动,看过无数遍。楚云飞是李云龙的老对手,若是个软蛋熊货那多没劲。因为是小说创作,并非真有其人,但作家创作总要有人物原型参照。据资料介绍说有几位国民党能打仗的军官是楚云飞参照人物。
第一位是张自忠,国民党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著名抗日英雄,1940年5月16日在襄阳与日军会战中壮烈殉国。
第二位是楚溪春,晋军将领,1949年随傅作义在北平起义,建国后曾为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第三位是熊绶春,曾任国民党师长、军长,1948年随黄维兵团作战在双堆集阵亡。1950年被蒋介石追授为陆军上将。
谢友邀!
楚云飞所属的晋绥军,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军团?
辛亥革命时,时任山西新军第43协第86标标统的阎百川率部参加了太原起义。起义胜利之后,阎锡山被推举为山西都督,并组织了山西军政府,整个山西被阎锡山控制,此时阎锡山的部队被称为“晋军”。
1925年,直系和奉系联合向冯玉祥的国民军发起进攻。由于冯玉祥计划向山西发展,山西是阎锡山的地盘,“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阎锡山最终确立了联合直奉倒冯的策略。到1926年的8月,冯玉祥的国民军不敌直奉和阎锡山联军,开始撤退。阎锡山的晋军命令商震率领晋军向绥远追击,随后又占领了包头。民国时期,绥远是一个省。至此,阎锡山的晋军势力延伸到了绥远省。到1927年,阎锡山宣布废除北洋政府任命的山西督军,而将自己在山西、绥远的军队改编为“晋绥军”,阎锡山自任总司令。
北伐战争后期,阎锡山率晋绥军加入了国民革命军。蒋冯阎中原大战之后,阎锡山战败。所属的晋绥军被缩编为4个军8个师16个旅:
第32军:军长商震;
第33军:军长徐永昌;
第34军:军长杨爱源;
第35军:军长傅作义。
第35军军长傅作义是一直是阎锡山的部下,傅作义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领,由于其一直驻守在绥远省,傅作义逐渐发展起来了自己的势力。到1938年之后,傅作义独立成系,晋绥军已经名存实亡,又只剩下阎锡山自己的晋军了。
楚云飞所属的晋绥军,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军团?
谢骑驴走单骑邀答!
问:楚云飞所属的晋绥军,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军团?
电视剧《亮剑》让我们认识了楚云飞,楚云飞又让我们知道了晋绥军,要说晋绥军是什么样的军团,那一定是山西那旮旯的军团了。这晋,是山西的简称,绥,知道的人好理解,民国时期,有个绥远省,与山西省相邻,省府设于现内蒙古自治区所辖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卾尔多斯都是它的辖区,晋绥军,就是以这两省为核心组建的军队了。
晋绥军之路,可以说是一条血肉之路,发源于山西,在清未就有了稚形,当时谓新军,有了些发展后,在军阀割剧时,称谓晋军,最后定名为晋绥军,与大军阀阎锡山有一定关系,也可说晋绥军是由他一手创建的。
这阎锡山本没什么很高的军事才能,但这人情商不一般,善于察言观色,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在军阀乱战时期,他自知实力有限,不堪一击,便联合张作霖,共挤冯玉祥,收获了绥远省,阎将两省军队合二为一,建立了晋绥军。后袁世凯登上了总统之位,他又巴结袁世凯,扩充了势力。蒋介石握权后,他又归顺蒋介石,巩固了位置,并将晋绥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北方军,蒋介石地位稳定后,还将其改编过为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怨只怨阎锡山生性多疑,与别人多是貌合神离,张作霖、袁世凯、蒋介石他都忘恩负义过,所以晋绥军一直未从这番号中彻底更名。
阎锡山虽无军事才能,治理地方却一套一套,晋绥军时期,山西的经济十分活跃,现在是送哥哥去南方,那时是哥哥你走西口,从这歌中我们就知道山西早期的经济地位了。
由于有经济的支撑,阎锡山掌管晋绥军可说是得心应手,虽几次失去权力,却又几次收了回来,其原因可能有晋绥军出门作战虽是一条虫,但在辖区作战却是一条龙有关,但由于晋绥军始终只是一支地方性质的队伍,不算蒋介石国军嫡系,在解放战争时期难逃土崩瓦解厄运,很多有正义感的官兵纷纷加入了打垮蒋家王朝的解放战争中,成了奋勇杀敌解放人民的功臣。
楚云飞所属的晋绥军,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军团?
晋绥军的由来
晋和绥,也就是山西和绥远,山西大家都很了解,绥远很多人可能不了解,因为现在已经没有了绥远省,但是当时在民国的时候,绥远和热河、察哈尔、宁夏是塞北四省,是今天河北和内蒙等一部分地区,建国后行政区域重新划分,只有宁夏还存在。
盘踞在山西和绥远一带的军阀,因此被称为晋绥军,晋绥军的老大就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军阀阎锡山,说白了,楚云飞所属的晋绥军,就是阎锡山的部队。
辛亥革命爆发后,全国都在进行革命运动以脱离清政府的统治,山西新军(清政府组建)在阎锡山的带领下发起太原辛亥革命,阎锡山本来是同盟会成员,曾经和孙中山商议南北呼应,推翻清政府统治,阎锡山在同盟会的支持下在山西做大,成为年轻的山西督军。
但是袁世凯当大总统后,阎锡山选择了政治投机倒把,投靠袁世凯,背叛革命,阎锡山也因此被袁世凯继续任命为山西督军。
1912年阎锡山开始组建晋绥军,也就是再山西新军的基础上,改编为一个师,辖两个旅,四个团,为了控制军队,阎锡山将对自己有威胁的人进行排挤,并且逐渐自己担任省长。
晋绥军的建制和发展阶段初建的晋绥军只有一万多人,阎锡山甚至这一万多人,根本就不适应越来越激烈的军阀混战,要知道,当时随便上山拉一伙土匪还得有几千人呢?当时在山东发生的劫车案,山上的土匪就达四五千人,所以,阎锡山深知,想要站得稳,必须身板硬,因此1917年进行了扩编。
阎锡山将山西陆军扩编为四个混成旅,在纵横前几天的文章中已经详细说明混成旅是一个什么编制了,感兴趣的可以看一看,这里就不详加说明了,晋绥军的兵力从一万增加到了两万。
很多人肯定会说,为什么只发展这么点人,这军阀也不怎么样啊!其实,不是阎锡山不想发展,只不过当时还是北洋政府说算,并不是想发展就能发展,当时是皖系执政,段祺瑞本身就脱离北洋军队,因此,对军队这件事也很控制,当时奉天也就张作霖27师冯德麟28师两个师。
所以,阎锡山这点人数还是偷偷的发展的,编制是混成旅,混成旅不是正式编制,具体多少人,没有规定。
晋绥军的快速扩张阶段1924年阎锡山再次扩编,这次是第二次直奉大战后冯玉祥势力大增之后,由于阎锡山和冯玉祥紧挨着,阎锡山也害怕冯玉祥一下子把他吃了。
当时全国军阀混战,各地军阀风起云涌,南方地方军阀不服从北洋军阀的领导,形成桂系、滇系、粤系等军阀,最后在孙中山的撮合下,南方成立广州国民政府进行北伐;北方基本以北洋军阀为首,分别有皖系、直系、奉系先后主导北洋政权,直系军阀后来还衍生出冯玉祥的西北军,以及张宗昌李景林的直鲁联军等。
而阎锡山和他的晋绥军,则是位于北洋军阀身边,却一直保持比较中立的位置,一直到1927年,北伐军势如破竹,阎锡山意识到天要变了,不管是站在北洋政府这边,还是站在国民革命军这边,都必须有足够的军队,当时北洋军阀经过冯玉祥这么一闹,也没有震慑力了,阎锡山趁机一下子扩张成为八个军,从原来的四万增加到十三万人。
北伐胜利后,阎锡山和冯玉祥决定反对老蒋,因此,阎锡山在1930年的时候将晋绥军扩张为十个步兵军,四个骑兵师,四个保安纵队,七个炮兵旅,人数更是达到25万。
巅峰过后就是落寞中原大战阎锡山失败后,表示服从中央,晋绥军被缩编为四个步兵军,一个正太护路军,三个独立旅,三个骑兵旅,十一个炮兵团。
但是对晋绥军的分化和瓦解一直都在进行当中,比如晋绥军的中流砥柱傅作义和商震逐渐脱离晋绥军序列,晋绥军在晋西实际上已经势单力薄,在补给上得不到中央的资源,在对内统治上,一面受到日本的威胁,区域内还有八路军的扩张,阎锡山曾经和八路合伙搞了一只军队,结果后来阎锡山担心被八路控制,也给解散了。
从此,阎锡山再也没能恢复巅峰时期的状态,最终在解放战争中被摧枯拉朽之势被打败。
其实,主要晋绥军发展不起来,主要还是怪阎锡山眼界太低,总把目光放在山西这一旮沓,从辛亥革命一直到败退台湾,阎锡山主政山西长达三十八年之久,也可以说被山西束缚了。
而从晋绥军出来的傅作义在解放战争时期,已经和阎锡山同级,并且率领的军队,比晋绥军要多得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