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的三大派系是如何退出历史舞台的?

北洋三大军阀脱胎于袁世凯的北洋新军,在袁世凯死后形成三大派系、也就是张作霖的奉系军阀、冯国璋的直系军阀、段祺瑞的皖系军阀.此三个军阀派系是当时中国最具军事,经济,政治实力的三个,因此被并列三大军阀。他们三个也曾经统治过北京政府。所谓的北洋政府指的就是他们。直系与皖系完全袁世凯的班底。奉系应该是属于自己“发家致富”。国民党北伐就是为了消灭这些军阀。也就是说他们都基本上被国民党消灭和同化。

直系军阀的头领是担任过北洋政府的代总统的冯国璋,冯国璋是北洋三杰之一(北洋三杰龙虎狗),冯国璋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是袁世凯一手培养和提拔起来的将领。冯国璋的势力主要字在以南京为中心南方地区。之所以称作直系。因为大都出身直隶省,故称为“直系”,政治上亲英美。主要人物包括曹锟、吴佩孚、齐燮元、孙传芳等。冯国璋死后。曹锟吴佩孚继任直系首领,曹锟在23年当上北洋总统,直系军阀达到政治顶峰。就此引发皖系奉系联军讨伐直系。也就是第二次直奉战争,因冯玉祥临阵倒戈,吴佩孚功败北。1926年国民革命军起兵北伐,直系到败于国民革命军,就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皖系军阀的头领是以段祺瑞为首。段祺瑞也是北洋三杰之一。担任过北洋政府执政总理,执掌北洋政府数十年。之所以称之为皖系,是因为大多是安徽(简称皖)人。势力范围是黄河以北的地区。主要人物有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等。皖系军阀依靠日本为主,皖系以袁世凯接班人自诩。皖系起事最早。兴盛最高,实力最强。但也败的最早。可以说,自徐树铮死后,皖系就走向下坡路。段祺瑞的政治生涯就此结束。皖系也最终在覆灭于北伐军中,而段祺瑞晚节不亏,值得的赞赏。

奉系军阀完全是自己发展起来的,根基最厚,势力最强,奉系军阀首领是张作霖,北洋政府最后一任总统,奉系军阀势力范围是东北三省。主要将领包括张作相、吴俊升、张景惠、汤玉麟、张海鹏、张宗昌、马占山、许兰州。1928年张作霖被北洋军击败退回东北,在皇姑屯被日本人暗杀。其子张学良继任东三省奉系首领。奉系是三大军阀里和平解决的,1928年张学良易帜。12月30日,南京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全国在名义上出现了统一的局面。三大军阀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北洋军阀的三大派系是如何退出历史舞台的?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一、北伐前北洋军阀三大派系的形势

1、直系军阀

直系嫡派的吴佩孚失败再起后,与奉系结合打败国民军,据有湖北、河南两省(湖北督军原为萧耀南,1926年二月,萧氏暴死,由吴佩孚委陈嘉谟继任,受吴节制。河南自国民军败去后,靳云鹗、寇英杰皆有宰制豫省之野心,由吴佩孚调和,任寇为豫军总司令,靳为讨贼联军副司令兼豫省长),及直隶之保定、 大名一带,京汉线的全部都是他的势力范围。

直系后起的巨头孙传芳以南京为根据,宰制苏、浙、闽、皖、赣五省,对于吴佩孚虽表示 尊崇,但已不欲居其下风,其实力亦在吴之上, 自取得五省地盘后,颇想作三国时代的孙吴。

2、奉系军阀

奉系军阀自将国民军赶出北京后,在关内据有京奉线及津浦线的北段,李景林为张作霖所恶被迫失势,直督的位置由张氏授诸张宗昌的部属褚玉璞,山东仍属之张宗昌。孙传芳表示不北 犯,两张亦表示不南侵,已有放弃旧怨言归于好之势。此为北方的三大势力,与国民党绝对不能 相容的。

3、冯、阎军阀

冯玉祥的国民军困守西北,冯玉祥已赴俄国,其军队由部下张之江等主持,东面扼守南口与奉直军相持,南面死争西安与刘镇华相持。在广东出师北伐以前,虽已为国民党的友军,尚未正式加入国民党;及国民党进行北伐时,冯氏也知道独力难以自存,决计正式加入国民党了(李鸣钟于1926年八月抵广州,报告冯率国民军全体加入国民党。广州政府即任冯为国民政府委员)。

还有一个据守山西多年的阎锡山,论他的气味,本与段祺瑞相接近,可以说是北洋军阀的附庸。但自北洋军阀分裂以来,采用一种随风转舵的政策,使自己的地位永不动摇,山西不受兵祸,省内的人民也非常感激他。 当国民党出师北伐时,奉、直两军方在南口与国民军作殊死战,阎氏也在晋北与奉、直军遥相应和,以困国民军;既不为国民军之友,也当然不能为广东国民革命军之友,不过阎氏随风转舵的政策,奉、直军也不能长久靠他罢了。

4、皖系军阀

而此时以段祺瑞为代表的皖系军阀,由于1920年直皖矛盾爆发,直系联合奉系发动直皖战争。直系击败皖系,段祺瑞下野,皖系军阀已于此时退出了中国权力舞台的中心。

段祺瑞下野后,皖系不在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政治派系,各地的皖系逐渐被直系奉系吞并消灭。此后虽然有卢永祥联合张作霖发动第二次直奉战争、段祺瑞出任临时执政,但皖系已不再是主角。所以这里就不再赘述。

上面是北方军阀的大概形势,此外还有一个关系最重要的湖南,以前是揭举联省自治的旗帜以图自保的,实际上常为吴佩孚所支配。到1926年春间,赵恒惕被迫去职,由唐生智继任湖南省长。唐氏前此宰割湖南,已与广东发生秘密关系,继任省长后,想用快刀斩乱麻的手段,削夺省内其他各武人的势力,于是叶开鑫走依吴佩孚,引直系军入湘;唐不能支,退守衡阳,向广东请求加入国民党,所部军队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国民政府受其请,将唐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派桂军先行入湘援助,于是构成由广东出师北伐的绝好机会。

二、北洋军阀三大派系的覆灭

1.北伐消灭吴佩孚军阀的过程

1926年六月六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蒋中正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于七月九日就职,举行极盛大的授旗典礼,即日下动员令;二十七日,蒋由广州出发。其作战大方针初为打倒吴佩 孚、妥协孙传芳、放弃张作霖。

吴佩孚方在北方指挥攻打南口的战争;等到八月中旬南口攻下时(南口于八月十四日攻下),国民革命军已深入 湘境,岳州、平江一带已将为国民革命军所占 领;吴佩孚匆促南下,亲临前线作战,节节败退;到八月底,国民革命军已迫武昌。

武昌省城 虽然到十月十日才攻下,汉阳、汉口则先已落入国民革命军之手,吴佩孚初退孝感,不久复退出武胜关,湖北便为国民革命军所有。此时吴佩孚虽未全倒,已到了将要全倒的时期。

2.北伐消灭孙传芳军阀的过程

国民革命军对于孙传芳已不必要妥协了;孙氏也知道妥协是靠不住的空话了。国民革命军一面由赣西,一面由闽南,向孙氏所割据的地盘取大包围的形势进攻,在南昌附近经过很猛烈的战争,于十一月初旬把南昌攻下,孙氏由武穴退回南京;到1927年三月后旬,国民革命军的大包围圈将要逼近南京,孙氏再由南京退往江北,南京便为国民革命军所占领,于是长江以南全归入国民革命军势力范围。

直系军阀的两派大势力都已到了“日落西山”的境地。因为国民党内部发生了重大的裂痕,成为宁汉分立之局,吴佩孚、孙传芳复得苟延残喘,与奉系军阀打成一片,作最后的支撑。

但在宁汉分立的期内,宁汉两方仍向北进攻,西北的国民军也由潼关出来了,阎锡山也变为国民 革命军的朋友了(阎锡山于四月初旬令所部军队服从三民主义)。吴佩孚率领几个残兵便由江西 亡命,让奉军来领受国民革命军的教训。

3、北伐消灭奉系军阀的过程

到六月初旬,奉军大败,河南遂为汉方的国民革命军所占领;宁方也占领了徐州,孙传芳的地盘全失,成为奉系的附属品。

到八月初旬,宁汉进行复合的时候,蒋中正宣告下野,孙传芳想乘机挽回已失的地盘,与奉军结合向南京猛进,但于八月将尽的几天,在龙潭方面被国民革命军打得横尸遍野,率领残兵仍旧退回江北,继复退入山东。1928年春初,蒋中正再出,领导国民革命军于三四月顷继续进行北伐,阎锡山、冯玉祥的军队也从正太、京汉线出动(奉军与山西军已于十五年冬间在晋北直东激战)。到四月底,国民革命军占领济南,孙传芳从此也作了亡命客了。

张作霖于六月初三日也由北京退回奉天,次日在皇姑屯——京奉、南满两路的相交处,遇炸,数日后即死。北洋军阀嫡系的两大势力完全消灭,奉系军阀的继承者张学良不久也归化国民革命军,于1928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宣言易帜。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斗争至此结束。北洋军阀三大有影响派系到此时均已被消灭。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本人将第一时间回复。

北洋军阀的三大派系是如何退出历史舞台的?

一般认为,北洋军阀的三大派系是皖系、直系和奉系。下面我们就说说这几个派系分别是怎样退出历史舞台的。

首先是皖系,皖系代表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段祺瑞,其手下干将包括倪嗣冲、徐树铮等人,但是皖系也是最早覆灭的,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直皖战争,通过这次战争,皖系的基本盘没了,段祺瑞也基本退出政治舞台(虽然后续段祺瑞做过临时执政,但是这个临时执政的权力来源于冯玉祥的赋予)。但是第一个阶段没有把皖系彻底干掉,因为皖系干将卢永祥还控制着浙江,直到江浙战争结束,皖系基本上才退出,虽然还垂死挣扎了下。

(这位就是段祺瑞)

再看直系,直系代表人物先是冯国璋,中期是曹锟、吴佩孚,晚期是吴佩孚和孙传芳。直系整体来看,是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的主要操控者,名人也很多,包括冯玉祥也是直系出身。直系到了晚期,还有吴佩孚控制两湖,孙传芳控制江浙五省。直到北伐战争,直系才退出。

(直系军阀中,吴佩孚这个人值得研究)

最后说奉系。奉系就是张作霖,张作霖在1928年一看大事不妙,退回东北,不料在中途被炸死,张学良继承。但不久后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从某种意义上说,奉系这个时候就没有了,虽然张学良和东北军一直到九一八,还在东北保持半独立地位,但是奉系军阀这个名词应该说就是没有了。

至此,北洋军阀三大派系全部退出历史舞台!

北洋军阀的三大派系是如何退出历史舞台的?

说起来这件事情的话要叙述起来可以列一个简单的编年史。

我们都知道北洋军阀有三大派系。皖系,直系和奉系。

我们只需要记住三个主要的人物,皖系的段祺瑞,直系的曹锟和缝隙的张作霖,因为这三个人的。辉煌和落寞代表着各自不同派系的辉煌和落寞,而三个派系最终角逐的中心在北京城。

首先崛起的是段祺瑞,当时,辫子军入京,张勋复辟!扶植溥仪做皇帝,顺手加曹锟和段祺瑞直接赶出了北京城。

两位大佬自然不服啦,当初袁世凯把溥仪给拉下位子的,你现在当着老主子的零钱把这个人又重新扶植上位了,你到底什么心态?二话没说,段祺瑞直接早日本人借钱说我要借钱,我借了钱之后我要拉军队拉了军队之后我要去干死那个张勋。

然后段祺瑞拉起了皖系的底子,出兵将北京城的张勋给赶了出去,并且自己亲手主持北京城内的事务,由此开启了皖系控制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的一个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候,三个不同的事例反映各自不一样。首先第一个日本人。日本人说段祺瑞大佬,你借了我的钱了,你是不是该还一下钱啊?段祺瑞说我没钱,你要跟我要中国土地和资源,我也不能给你,要不你再多借我一点钱,结果日本的银行因为这一次贷款还自杀了好几个人。

曹锟自然就不服啦。当初袁世凯刚死的时候曾经指定曹锟作为主持人,你段祺瑞只不过把张勋赶出了北京城,你就这么得瑟啦,是不是忘了老主人当时是怎么跟你说的,结果曹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积攒力量组建起来,直系力量,然后和南方的革命党一起联合,发动了直皖战争,段祺瑞被赶出了北京城。曹锟入主北京城。

至于说这个时候张作霖的奉系在干什么,人家还在那里开荒呢,这个时候,张作霖刚刚把皖系的派到奉天的行政长官给赶了出去,刚刚掌控了奉天,奉系在直皖战争期间不停的积攒力量,直到直皖战争结束以后,(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奉系基本上掌控了东北地区,此时此刻,皖系已经落寞下去,剩下来奉系和直系进入双系争雄的时代。

第一次直奉战争,张作霖落败,帅军退回了关外,但是不甘心失败的张作霖联合的在西北的冯玉祥双方共同出兵北京城,第二次直奉战争以奉系的胜利作为终结,冯玉祥占领了北京城,并且软禁了曹锟。

奉系开始主导北京城,并且进入了称雄北方的时代,但是在这个时候,吴佩孚,孙传芳为首的直系的残余力量开始在江南地区做起了地头蛇,结果又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时代。

这个时候,北伐军开始北伐,并且相继击败了吴佩孚和孙传芳,鉴于北伐军锐利的进攻锋芒,奉系军团退出了北京城,退回了关外,至此,北洋军阀掌控中国北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后来日本人炸死了张作霖,逼迫张学良向日本人投降。张学良关外易帜,北洋军阀彻底推出了历史舞台。

北洋军阀的三大派系是如何退出历史舞台的?

北洋三大派系是皖系、直系、奉系。

段祺瑞的皖系在袁世凯死后是第一大势力,但却最早退出历史舞台。

段祺瑞先是利用张勋复辟,驱逐了总统黎元洪。之后他又逼迫总统冯国璋辞职。但是皖系的嚣张跋扈也得罪了很多人。直系冯国璋虽然下野,但是吴佩孚开始崛起,曹锟成为直系的新首领。张作霖看到皖系逐渐不得人心,也转而投奔直系。在1920年的直皖战争中,吴佩孚击败了皖系军队。段祺瑞下野。到1924年的时候,段祺瑞被张作霖、冯玉祥请出来,担任临时执政。但此时皖系的实力已经很弱,段祺瑞权力有限,相当于傀儡。1年多后,段祺瑞被冯玉祥驱逐下台。皖系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1920年,曹锟、吴佩孚为首的直系,与奉系联手,击败了段祺瑞。到了1922年,吴佩孚又击败张作霖,将奉军赶出了关内。之后直系开始控制中央政府。曹锟一心想当总统,驱逐了总统黎元洪,并贿赂议员,当上了大总统。直系因此大失民心。张作霖在战败之后,励精图治,精心备战了两年多。而直系各首领麻痹大意,对奉系掉以轻心。直系内部矛盾也开始增多,曹锟部下,就分为保定派、天津派、洛阳派,各方争斗不休。1924年,直系与奉系又爆发了战争。吴佩孚在山海关抵抗奉军,战事胶着,情况对直系并不利。直系大将冯玉祥,一向与吴佩孚不和。他突然带兵返回北京,发动政变,囚禁了曹锟。直系军队军心涣散,被奉军击溃。直系失去了北方地盘。

但直系依然控制有南方的湖北、江西、浙江、江苏等地,依然很有实力。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击败了吴佩孚、孙传芳。从此直系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1924年张作霖击败吴佩孚后,控制了北京政府。之后奉军最远打到了上海,控制了山东

江苏、上海等地。但之后奉军被孙传芳击败,退出了江苏、上海等地。1926年国民革命开始北伐,奉军又被击败,丢掉山东、河北、北京等地,地盘仅剩东三省。之后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九一八事变后,奉系丢掉了东北地盘,东北军进入内地。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软禁。大将王以哲被激进派刺杀,东北军群龙无首、分崩离析,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北洋军阀的三大派系是如何退出历史舞台的?

袁世凯死后,北洋集团群龙无首,陷入了混乱状态,内部权力斗争也日趋激烈,几经博弈,最后形成了皖、直、奉三大派系军阀团伙,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虽然把持中央最高权力,并从日本借到了几笔巨款,大肆采购武器,编练军队,显示出很雄厚的实力,但无力辖制整个北洋派系。

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主要控制着直隶(今河北、京畿地区)及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江西、江苏等省。1919年,冯国璋病卒,直系悍将曹锟、吴佩孚掌控了直系的军权。

奉系首领张作霖则割据奉天(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人称“东北王”。以唐继尧、龙云为首的滇系军阀和陆荣廷为首的旧桂系军阀盘踞南方,实力亦不容小觑。此外,还有川、粤、湘、黔、晋等割据一省或一地的小军阀。除孙中山领导的南方国民革命军与皖、直、奉三大系军阀长期对峙的战争外,各大、小军阀集团内部为争夺政权或抢夺地盘也连年混战不休。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1918年,段祺瑞挥师南进,欲以武力统一中国,引发了直皖两系的疑忌及抵触情绪,使双方的矛盾愈发尖锐,并逐渐公开化。

段祺瑞欲利用直军进攻湖南,自己坐收渔人之利。而率军攻克衡阳的吴佩孚则偷偷与占据两广 的桂系军阀首领陆荣廷秘密谈判。1918年,直系通电呼吁和平,指责皖系媚日卖国。次年秋天,因皖系大张旗鼓的扩军备战,直系遂联络奉系,组成“八省同盟”。桂系陆荣廷也决定“联直击皖”,私下里秘密向吴佩孚提供了大量作战物资。

1920年5月,吴佩孚率部从衡阳北上,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攻入保定。同年7月,段祺瑞组建“安国军” ,与直军在河北北部展开激战。双方鏖战正酣,张作霖的奉军突然入关助直,“安国军”猝不及防,损失惨重,大败亏输。此战遂以皖军惨败而告终。之后,皖系淡出了历史舞台。

之后,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击败了奉系,控制了北京政府。直系实力派曹锟先打着“恢复法统”的幌子,推举无权无势的黎元洪再次做总统,借此将徐世昌驱逐下台。接着花重金收买国会议员,操纵选举。1923年10月,曹锟贿选大总统成功。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北伐的对象主要是直系军阀吴佩孚, 盘踞在京汉铁路沿线的河北南部、河南、湖北、湖南等地,有兵力20余万;奉系张作霖,控制着东三省以及津浦路北段的京、津一带 ,拥兵30余万;还有被称为“东南王 ”的直军重要首领孙传芳,占据江、浙、闽、赣、皖 五省,拥军20万。北伐军总兵力大约10万。

经艰苦征战,北伐军取得了汀泗桥、贺胜桥以及武汉之战的胜利,基本摧垮了吴佩孚的20万大军。 到11月1日,在江西战场上的第二波作战开始,按照常凯申事先拟定的计划,北伐军先肃清南昌外围之敌,孙传芳逃到南京,随后北伐军兵分三路围攻南昌,8日攻克南昌,经此一役,孙传芳部署在江西的10万主力全部被北伐军歼灭。

11月9日,驻扎汕头的何应钦东路北伐军奉命扫荡孙传芳在福建、江苏、浙江的军队。12月8日,东路军一举捣入福州。1927年2月18日攻克杭州,3月中旬进入上海。3月24日,常凯申率中路军攻入南京。这样,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北伐军便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其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1928年北伐胜利后,常凯申威望大增,遂掌握了军事实权。1928年4月,第二次北伐开始。这次讨伐的对象是奉系军阀张作霖。北伐军沿津浦路、京汉路迅猛向北推进。张作霖的“安国军”接连失利,迭遭惨败。5月3日,北伐军攻入济南 ,驻济南的日军无理进行武装干涉,悍然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济南惨案” 。北伐军不愿或不能与日军正面交锋,于是绕道北进,6月初兵锋逼近天津。张作霖屡战屡败,见势不妙,无奈退回关外。北伐军进入北平。张作霖撤退途中被日军(此案存疑)炸死于皇姑屯,由其子张学良继任“东三省保安司令”。经过半年多的谈判,张学良顺应历史潮流,于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东北改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的统辖。至此,北洋军阀集团皖、直、奉三大派系相继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中国南北亦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插图源自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