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拉杜尔村废墟讲述了二战中怎样一个悲哀的故事?
谢谢大师兄的邀请。
小时候看过一部法国电影《老枪》,应该就是以奥拉杜尔村事件为原型创作的,一个老实善良的巴黎医生“于连”为躲避即将的战乱,将美丽的妻子克拉拉和女儿送回老家暂住,不久以后去探望时发现妻女和全村人都被一小队党卫军屠杀,愤怒的于连翻出祖传的猎枪,与纳粹决一死战。
美丽的克拉拉被火焰喷射器活活烧死的镜头,至今还能记得。
1944年6月6日,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地下抵抗组织也纷纷加强行动配合盟军,此时纳粹德国的党卫军“帝国师”奉命穿越小半个法国前往诺曼底增援,沿途不断遭到游击队骚扰,6月10日清晨,该师第4装甲营指挥官阿道夫*狄克曼少校以奥拉杜尔村附近的游击队绑架了德国军官为由,率部包围了村庄。
狄克曼的党卫军部队下令所有居民到广场集合,谎称是检查证件,随即将所有男人关进六个仓库屠杀,将妇女儿童关进教堂放火焚烧,共有642名村民遇难。为毁尸灭迹,当夜村庄被烧毁并夷为平地。
电影《老枪》又名“势不两立”,生动反映了纳粹党卫军的残暴和法国农民的善良,于连医生以一己之力,利用家乡的古堡地道,将杀害妻女和乡亲的党卫军小分队逐一射杀,最后迎来了同胞的游击队。
奥拉杜尔村事件影响极大,不仅当时的法国维希政府,连驻守诺曼底的德军隆美尔元帅都对党卫军屠杀平民的暴行提出抗议。可惜的是,罪魁祸首狄克曼少校及所部大部分人员,不久后都在与美军的作战中阵亡,逃脱了战后正义的审判。
奥拉杜尔村废墟讲述了二战中怎样一个悲哀的故事?
奥拉杜尔是法国中西部一个村庄,1944年,纳粹德国在此杀害手无寸铁的百姓642人,并将这个村庄付之一炬。二战胜利后人们为了让后人永远铭记战争的罪恶,决定将废墟永久保留作为纪念。
1944年6月6日,为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英法美等盟军在法国诺曼底海岸登陆,对盘踞法国的德军展开猛烈攻击,势如破竹。当被纳粹德国铁蹄蹂躏多年的法国人民看到盟军的到来时,分外惊喜,留在法国的游击队为了策应盟军,也纷纷展开对德军的进攻。
解放的曙光就要到来,但是奥拉杜尔这个村庄的居民却永远看不到了。1944年6月9日晚,居民们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睡下了,他们做梦也没想到,明天就是村庄的末日。6月10日一早,一支德国军队包围了村庄,架上了机枪。德军将所有居民赶到广场集合,然后将妇女和小孩关入教堂,将男人驱赶入几间仓库和棚舍。德军用机枪将男人们的腿打断,然后放火烧掉了仓库和棚舍。同时,德军又引火烧教堂,有些女人试图爬窗逃生,被德军一一射杀。
在实施了暴行之后,德军将奥拉杜尔村夷为平地,扬长而去,最终只有5名村民逃脱。奥拉杜尔惨剧的发生,震惊了西方世界。由于法国投降得较早,抵抗比较微弱,治安也恢复的较快,如此不顾国际公约专门屠杀平民的事件在法国比较少见,且手段如此残忍,与东线的日军无异。由于这件事发生在诺曼底登陆后的第四天,很明显这是德军蓄意的报复行为。
奥拉杜尔并不是孤例,它揭示了一个不好的开端,标志着纳粹德军在败退过程中对占领国实施报复性屠杀的开始。就在同一时期,纳粹党卫军还在在弟勒,马苏拉斯,盛利斯等其他法国城镇通过枪杀和绞杀等方式残杀了大批抵抗组织成员和平民。对于这些法国沦陷区的平民来说,正是黑暗中的黑暗时期。
据说,“自由法国运动”领袖戴高乐得知这一消息后,很快视察了这里。站在奥拉杜尔废墟上,戴高乐悲愤地说:“德军想把这个村庄从地球上抹去,我偏偏要让这个小镇的废墟永远保存下来,作为对纳粹德国无声的控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