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中古德里安建议先攻打莫斯科为何被否决?
其实当时希特勒的这个决策十分有必要,首先进攻莫斯科的中央集团军群进展得太快了,相较其南北两翼的南北方集团军群,己呈孤军冒进之势,其漫长的补给线随时有被乌克兰方面的苏联西南方面军切断的危险。
另外当时德军的卡车和燃料都严重不足,5百多万大军的后勤保障严重依赖铁路,而苏联的火车轨距和燃煤又自成体系,并且波兰总督弗兰克当时正忙于转送大批犹太人至各集中营,一时无法协调足够的火车皮供给前线,德军的后勤保障开始掉链子了,故暂停进军莫斯科,一边更换路轨一边等待补给是合理的。
更加重要的是,莫斯科会战的前哨战——斯摩棱斯克会战从41年7月10日一直打到9月10日,足足打了两个月,而整场西线战役却只打了40多天,德军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和武器装备,并未全歼苏军,在此期间苏军还多次反攻,并收复叶利尼亚等战略要地,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装甲和摩托化部队损失己近50%,步兵损失近20%,希特勒被迫动用了将近一半的战略预备队,加强给中央集团军群。
尽管德军在斯摩棱斯克会战中俘虏了40余万苏军,并缴获了大量物资装备,希特勒却敏锐地感受到,在西线大放异彩的闪电战并不适用于东线战场,战争有向长期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而德军在之前历时近一年的不列颠空战中消耗了近两千架战机和两千五百余名飞行员,另外还有大量的航空燃料,而且美军事实上也参战了,德美两国随时有可能处于战争状态,德国必须在这之前抢到乌克兰的小麦和高加索的石油,否则就会丧失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
所以希特勒不顾古德里安将军等前线将领的一致反对,下令将中央集团军群的主力分别加强给南方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向基辅和列宁格勒发起猛攻,一方面可歼灭乌克兰方向的苏军主力,夺取以粮食为主的战略物资,并打开通往高加索的通道,另一方面可攻占克里米亚半岛,防止苏军以此为基地,战略轰炸德国重要的石油基地,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油田。
在列宁格勒方向的进攻可确保盟国芬兰留在轴心国阵营里,并夺取波罗的海沿岸港口,保障瑞典铁矿石的海运通道。
1941年7月7日至9月26日,希特勒发起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围歼战,基辅会战,德军以伤亡13万余人的代价,几乎全歼了苏西南方面军的85万大军,光是俘虏就达65万,然而此役却为斯大林赢得了莫斯科会战的准备时间,苏联的道路泥泞期和严寒即将接踵而至……!
苏德战争中古德里安建议先攻打莫斯科为何被否决?
战线太长,兵力不足,补给困难。否决军事家古德里安的建议是正确的。
选择先打基辅,再打斯大林格勒,最后进攻莫斯科,当时条件下,战略方向没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寒冷的天气,严重削弱了德军的战斗力,再加之后勤保障及补给不足,希特勒焉能不败。
苏德战争中古德里安建议先攻打莫斯科为何被否决?
总有人认为先打莫斯科,结局会怎样,怎样。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拿破仑拿下莫斯科,也失败了。怨谁?还有人归结为天气。都没想想,象俄罗斯这样一个强大的民族,岂能是谁想灭就灭的?米国拜登难道不也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它能办到吗?结论显然是否定的!
苏德战争中古德里安建议先攻打莫斯科为何被否决?
古德里安没有战略才能,打仗这种事都是先考虑最差的情况的。
德军在1941年打到斯摩棱斯克之后,又南下基辅,没有直接进攻莫斯科,
而是解决了南方侧翼的威胁之后再进攻莫斯科,耽误了2个星期的时间,
后世认为,就差了这2个星期,然后冬天就来了[捂脸]
这是文学家视角的战争。
就跟茨威格惋惜格鲁西就差了2个小时没有及时增援滑铁卢一样,然后拿破仑败了。
但就算格鲁西及时到了滑铁卢又咋样?
特拉法尔加海战之后,英国海军封锁了法国跟海外殖民地的联系,
又在欧洲大陆拉上了普鲁士、奥地利、俄罗斯,一起围殴拿破仑。
这种战略劣势下,法国是耗不过英国的,早晚也会战败,无非恰好在滑铁卢罢了。
1941年,德军唯一的机会在南线,而不是中路、北路。
就算多了那2个星期,古德里安就能打下莫斯科?
莫斯科的巷战就那么容易打?
冯·博克早2个星期看到莫斯科那个钟楼的塔尖,他就能打到那个塔下?
俄罗斯从哪里调不来5个师,顶过这2个星期呢?
西伯利亚可是有25个师在关键时刻增援到莫斯科的。
德军要是提前2周到了莫斯科,先不说基辅对他侧翼的威胁,俄罗斯只要提前2周跟日本达成协议,这2周的时间很难抢吗?
反正西伯利亚的25个师回援莫斯科之后,远东的主动权也就让给日本了,无非让多让少罢了。
外交官的时间多就少让点,时间少了就多让点,仅此而已。
德军要是提前2周打到莫斯科附近,俄日提前2周达成协议,西伯利亚俄军回援莫斯科,
那日军也就可以提前2周南下了,
那么问题来了,日军会打谁?
美国?
或许日军会提前2周登陆菲律宾,温赖特会提前2周被俘,麦克阿瑟会提前2周跑到澳大利亚吧[捂脸]
但是,山本五十六的海军航空兵要偷袭珍珠港,那也是受天气影响的。
难道德军不去基辅了,北太平洋就要提前2周晴天吗?
如果晴天的时间依旧是12月7号,那日本陆军就多了2周的时间差,他这2周又会打谁?
何况,基辅的俄军在这2周内,就不能绕路回援莫斯科吗。
所以,古德里安肯定是错了2步,而老希错了1步,
他不该在基辅会战之后再绕回去进攻莫斯科,而是该顺势东进,提前进攻哈尔科夫-伏尔加格勒。
只要切断了高加索与莫斯科的交通线,老希那张能言善骗的嘴,或许可以说得车臣提前50年翻脸呢[捂脸]
德军1941年的机会实际也在外交上,而南线高加索地区的复杂地缘文化是外交唯一可能发挥作用的地方。
德军早2周动手也是拿不下莫斯科的,最起码俄军可以绕路回援,在关键时刻挡在冯博克和莫斯科之间。
那是50万的部队啊,而且已经无路可退,后面真是莫斯科[捂脸]还能争取不了2周的时间?
然后,冬天一样要来的。
但是莫斯科多了50万援军之后,莫德尔一个人恐怕守不住尔热夫。
苏德战争中古德里安建议先攻打莫斯科为何被否决?
古德里安直接进攻莫斯科的方案因苏联国土辽阔有两个致命的因素完全可以致使德军提前崩溃,一是德军包括古德里安擅长以装甲部队快速突进的“闪击战”,当时德军并不是全装甲的机械化部队,一旦开战坦克部队快速突进,会把其他部队甩的远远的,这不是在分散自己的力量吗?一旦被苏军钻了空子可是战略分割了,接下来可以个个击破了。二是德军从苏德边境到莫斯科的距离过于遥远,苏联的道路交通条件还差,德军坦克不可能只需一两次加满燃料就能到莫斯科吧?苏联西部的苏军重兵集团扛不住“闪击战”难道还掐不断漫长的运输补给线?坦克的燃料一旦短缺和供应不及时,德军能不能到莫斯科都是问题了。
苏德战争中古德里安建议先攻打莫斯科为何被否决?
有些事情只能在发生后才能有定论。当时先解决基辅苏军的决定不能说是不妥,毕竟侧翼对德军的威胁是巨大的,只能说德军主次方向没搞好,应该用少数部队虚张声势看住基辅苏军,以决对兵力猛攻莫斯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