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基层员工,有人“撤离”也有人“坚守”,为什么?不是都说银行员工年薪20万吗?

基层员工就算在编,也拿不到年薪20万这个数。

我朋友,地方商业银行副行长,平时工资在8000左右,年底会有7—10万的奖金,差不到能拿到20万。注意,这是副行长的工资。基层员工根本不可能到这个数。

我说一个真实的基层员工的案例:

2000年的时候,我认识的一个小姑娘,通过家里关系,然后花了50000块钱,进入了某家银行柜台工作。当时没有编制。介绍人说签10年合同,合同到期后转正式员工。

顺利进入工作岗位后,从前台干起,兢兢业业,经历了谈恋爱、结婚、生孩子,一路走了过来,很快10年合同就到期了。

今年,银行突然宣布:不与合同到期的员工签订新合同。如果继续想在这工作,可以走劳务派遣。

小姑娘一家气不过,到处找人评理,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最终还是辞职了。

所以,没有你们说的那么让人羡慕,更多的是无奈。

现在,银行进入市场竞争,也是各种压力大:

最近泛滥的ETC业务,我朋友在银行,每人一个月300个销售安装任务,完不成扣绩效工资很厉害;

每人每年有一定额度的吸储和借贷任务,完不成扣考核工资,等等。

总之,银行现在没有原来那么钱多事少了,压力也大了不少。所以,人员出现一定的流动性,非常正常。

银行基层员工,有人“撤离”也有人“坚守”,为什么?不是都说银行员工年薪20万吗?

作为银行员工的家属,可以明确告诉你年薪20万大部分人是拿不到的,尤其是基层员工更加难得能有20万的收入。

银行员工收入的构成

银行职员收入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基本工资,二是绩效工资。

基本工资就是根据个人的入行时间,所在岗位,有个固定的职级标准,工资就和职级挂钩,可以说是死工资,除非级别提升那么基本工资也就随之增加,但是这部分工资每一级的跨度并不大。

绩效工资就是和个人的营销任务挂钩,现在银行的各类营销业务指标非常多,对于基层员工来说很大一部分精力要花在销售业务上,网点的业务基本被自助智能终端替代,一线员工主要承担营销业务,完成当月的指标才能获得相应的产品计价,如果没有完成就没有绩效工资。

银行基层员工的真实收入

以家属所在的宇宙第一大行来说,在国内三线城市的收入情况如下:

支行柜员,大堂经理基本工资每月除去五险一金,到手2000左右,完成绩效考核任务年收入在4到5万左右。

对公客户经理除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主要靠做公司项目计算,根据项目的金额,中收的金额来决定奖金,8到10万左右。

支行副行长,分行部室副职相当于副科级别,基本工资到手2500上下,完成绩效考核任务年收入10到12万左右。

支行行长,分行部室负责人相当于正科级别,基本工资到手3000左右,完成考核任务年收入20万左右。

至少要做到支行行长以上级别才有20万的年收入,当然在一线城市里不用到行长级别也能有较高的收入水平,但是全国一线城市就那么几个,绝大部分地区是达不到这个水平的。

基层员工在银行的比例

作为基层员工在银行中占据主要部分,根据各行公开的人员结构来看,工商银行个人银行业务和公司银行业务员工比例相加占到总数54%,管理层所占比例5.9%。

建设银行网点和综合柜员比例占52%,管理层只有3.4%。农行柜面人员和营销人员队伍相加也接近50%,中国银行综合营销服务与柜员加上个人公司业务人员比例占到近7成。

各大银行大部分员工属于一线岗位职工,并没有很高的职级,收入主要依靠营销任务的完成率是否达标。除非有较强的业务营销能力和足够的资源,否则要获得20万的年收入不太容易。

基层员工工作压力山大

一线员工光靠完成指标别说20万,就是10万也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各行之间的竞争激烈,挖掘有限的客户资源,优质的客户资源更加成为各行的重点争夺对象。

一线员工的营销任务繁重,为了完成考核指标被迫放弃周末的休息时间投入到业务中,几乎是5+2,白加黑的工作节奏,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我们经常看到银行员工在人群集中的地方摆摊设点开展宣传,现在的银行不再是过去等待客户上门的时代,只有主动出门才会赢得市场。

上级布置的任务通过各级管理部门层层加码,全部压到基层员工身上,导致员工身心俱疲,苦不堪言,曾经有一项调查显示约有60%的银行员工处于心理亚健康的状态。

银行不是想象中那么回事,大部分人只是被平均的对象,和其他行业一样,能够获得高收入的只有金字塔顶端的那一小部分人。

银行基层员工,有人“撤离”也有人“坚守”,为什么?不是都说银行员工年薪20万吗?

我是银行“半”基层员工,之所以说是“半”,因为我的职位属于基层,我的岗位却属于总行,带有管理职能。我没有走在管理序列上,而是走在技术序列上。也就是说,我虽然没有部分领导位高权重,但是工资却比他们要高。

从纯基层的柜员一步步走到现在,我也曾想要“撤离”,但最终选择了“坚守”。主要原因不外乎就主观和客官两个层面。

主观方面:

银行的东西我基本都懂,即使不懂,我也会触类旁通很快懂。工作挑战较小,对于我来说,银行就是我的舒适圈。走出舒适圈本身就需要一定的勇气。更何况,走出银行,我的学习能力可能并不能很好发挥作用。张无忌学各种武功都比较快,但你让他学书法,那就未必很快了。

客观方面:

银行的待遇,总体来说还是挺不错的。虽然工资并没有题主说的20万那么高,但是在同级别的其他公司还是很有优势的。换一份工作,很难再保证还有不错的伙食,有节假日福利,话补油补各种补,到手还有万把块。

以上都是我还愿意“坚守”的原因。那些和我一样想要“撤离”的人,多半也是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原因:

主观方面:

一个人在一家单位干了一定的时间都会腻,想要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如何。更何况银行又是一个高度分工的行业,一个人很有可能在一个岗位工作很长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撤离是非常正常的。这种情况,放在任何一个单位都会出现,不只是银行。

客观方面:

银行晋升难,尤其是没有资源没有背景的人,晋升更难。这已经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了,对于一个有着极大野心甚至有着足够能力,但没有足够资源的人来说,这不是一个好消息。那些有志青年在发现这个事实以后,都会绝望,绝望到想要撤离。那些撤离的人不像我,愿意降低自己的预期,所以只能另谋高就。

总结:银行很光鲜,但也很有限。工资不算低,但也有逃离。与银行无关,与工作有关。

银行研究僧,你学习,我也跟着学习!有任何疑问或观点随时交流!

银行基层员工,有人“撤离”也有人“坚守”,为什么?不是都说银行员工年薪20万吗?

职场上,人员的流动本来就是正常现象,有的人留下是因为基本认可这份工作,有的人离开是因为有更好的去处,所以,无论是银行的基层员工,还是薪酬待遇都被称道的互联网公司,都会有人辞职离去。这是职场的客观规律,不得什么好奇怪的。

至于你说的银行员工年薪20万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分析就要多层面来进行了。雷哥一一给你梳理解析:

第一,银行业现在的薪酬待遇要比以前差。

不可否认,银行业在过去10多年中,薪酬待遇一直都很不错,很多银行的基层员工,薪资也逐年持续上涨。不过,银行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得益于银行主业的快速扩张,一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量兴起,基础建设项目的信贷实现快速增长,为银行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收益,二是房地产行业的快速突破,同样也通过房开商的贷款和购房者的贷款,给银行业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不过,近年来,由于调控房地产业的发展,银行的一大收益来源锐减,加之前期一些的管理问题,以及其他管控措施的加强,还有互联网企业涉足金融行业,都给银行的经营发展造成了影响,使得银行业现在的整体薪酬水平不如从前。

第二,银行的薪酬也是要分具体单位的。

说实话,银行员工20万元年薪的这个说法,基本上是以讹传讹。对于大多数的银行从业人员而言,其薪资待遇远没有20万元这么高,大多数的基层员工,薪水也就是普通工薪阶层水平。

不过,银行的薪酬待遇也要看具体的银行。一般而言,工商、农业、交通、建设、中国银行以及最新晋级的邮政储蓄银行等六大行的普通员工待遇,要差于地方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而一些民营银行的薪酬水平还要更好。有一些不显山不露水的地方银行(例如:农村信用联社),薪酬待遇那叫一个好,普通柜员也可以达到年薪10几万以上。

所以,不同的银行,薪酬待遇差别不小,并不能一言概之。

第三,银行内部不同职位的员工薪酬差距较大。

这一点,就不详细说了,银行的员工可能更能感同身受。职位高的薪酬水平就好,职位低的基层员工,薪酬水平也就是平均水平。

只不过,在银行这个行业来说,差距更加明显,两级分化更加突出。

总体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银行业也将进行较大的结构调整和经营发展变革,未来的银行业也许会比现在更好,待遇也会有提升,不过人人都能达到20万的年薪,那是不可能的!

银行基层员工,有人“撤离”也有人“坚守”,为什么?不是都说银行员工年薪20万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银行真的成了一个吐槽的集散地,有多少人爱他,就有多少人吐槽他。而对于银行的员工来说,有多少人不喜欢他,就有多少人喜欢他。

有朋友说,不是都说银行员工年薪20万吗?为什么银行的基层员工有人“坚守”也有人“撤离”?这里有三大原因:

第一,银行基层工作人员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其社会地位和工作性质已经大不如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一些银行员工撤离也属于正常。

很多人都在说,银行的工作已经不香了,甚至各种自媒体上关于银行员工是否要离职的文章比比皆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唱衰银行呢?为什么在银行有那么多的人要撤离银行呢?

根本的原因是,现在的银行业工作确实与以前相比有了比较大的变化,这也是银行人必须面临的挑战,更是人们对银行未来比较悲观的原因。

银行面临巨大的客观环境变化,银行存款越来越难了,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等待客户上门给存款的时代早已经结束了;银行的优质资产更难了,银行存款难,银行做贷款也难,银行的优质资产贷款更是让很多人包括银行的员工难以想象;银行的利润更不容易了,银行面临存款利率市场化、贷款利率市场化、银行利差缩小、优质资产减少的利润增长越来越难的难题;银行工作的压力更大了,风险压力、业绩发展压力、市场竞争压力、合规操作压力越来越大,监管处罚越来越重,甚至一不小心还可能面临被取消任职资格的处罚。也就是说,一不小心银行的饭碗就干不成了。

银行还面临严重的机构关停潮,仅2020年上半年全国就有1318家分支机构关停,今年以来,银行营业网点退出明显加快,今年1月1日至5月4日,退出的支行达到683家之多,退出的分理处为118家,合计共有至少801家银行网点终止营业。

面对银行机构的关停潮,让很多人惊呼:银行几百万员工怎么办?确实,银行的裁员潮实际上比营业网点的关停潮来得更早。从中国的现实看,曾经2017年五大银行裁员3万人的消息曾经轰动舆论界和银行界,2018年不完全统计,工、农、建、中四大银行总计裁员2.9万人,加上其他15家有裁员计划的银行,裁员员工合计减少3.4万人。从而引发人们的惊呼:银行人员的铁饭碗不保了。

面对银行压力越来越大、银行地位越来越低、银行裁员越来越多的现实,一些人撤离银行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银行业的收入毕竟仍然是比较高的收入的行业之一,对于大多数银行基层员工来说,要再找到这样高收入的工作并非易事。

毕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普天之下芸芸众生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奔波。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工作仍然是谋生的手段和方式。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银行基层员工撤离的同时,仍然有那么多的银行基层员工在银行坚守?当然仍然是收入因素。

整体而言主,大金融的收入虽然在近几年有越来越不稳定、随着利润压力的加大有越来越减弱的趋势,但是在各行业收入排名中金融机构的收入仍然靠前,在前十大收入排行榜中,有三个行业位列其中,其中第一位是基金、证券、期货和投资服务,人均收入10358元;信托担保拍卖典当排第五位,人均收入9111元;银行排在第10位人均月收入8584元。大金融行业的整体收入明显在各大行业比较中靠前。

根据年报数据,2017年多家银行的人均薪酬超过40万,从2017年上半年的情况看,银行业的人均薪资明显不如券商行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和城镇私营单位分行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数据。2018年和2019年金融业年平均工资位列最高的行业第三位。前十大高薪行业的年度平均年薪水平为90501元,金融业的年度平均年薪水平为131405元。金融业平均薪酬比前十大高薪行业高45.19%。因此,人们认为银行业的整体收入偏高也并不为过。

不可否认,一些人离开银行仍然会得到较好的工作岗位、职位和收入,但是对于大多数银行基层员工来说,只是因为各种偶然因素进入了银行业,离开银行业要找到同样的工资收入工作并非易事,只能选择坚守。

对于大多数银行基层员工来说,坚守与其说是一种信仰,更多地是因为一种无奈的选择。

第三,银行的基层员工到底是“坚守”还是“撤离”取决于对自身的认识和对社会的适应程度。

有的人离开了银行,有的人选择坚守,哪个上对?哪个错。实际上,没有对,也没有错。因为无论是到银行工作,还是离开银行,都是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本身就无关对错。

银行的基层员工到底是“坚守”还是选择“撤离”?主要取决于对自身的认识和对社会的适应程度。

如果你有更好的选择,无论是对工作性质的认同还是职场的认同,如果你有比银行更好的选择,离开也许是你应该的选择。

如果你没有正好的选择,或者综合考虑新的选择不如现在的银行工作,那么,就应该选择坚守。

过去人们经常讲,“干一行,爱一行。”说明选择坚守是有多么难,也说明现实经常是“干一行,烦一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银行子女一开始都特别不喜欢银行工作的原因。

如果你选择坚守银行的工作,你就要选择和接受银行的员工应该承受压力:各种考核、各项指标、到处求人、还不能出差错,更不能出不良资产,否则你就完了。想做好一笔业务、想出点成绩:对外要求客户,陪客户吃喝玩乐、打麻将,甚至要负责接送客户的孩子放学、看病找大夫;对内要说服你的支行长、分行的所有业务部门,甚至还要向总行的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请客、送礼,一笔业务下来,你都觉得自己不如孙子。

目前银行业的竞争激烈,各种压力越来越大,一部分人离开很正常,一部分人坚守也是理所当然,这就是银行的职场。(麒鉴)

银行基层员工,有人“撤离”也有人“坚守”,为什么?不是都说银行员工年薪20万吗?

银行员工都年薪20万是不可能的。

首先,钱肯定是员工离职的一个原因。到底挣多少钱,这和银行员工在哪家银行上班,在银行的什么机构,是总行,还是分行,还是前台当柜员,和他的职务是什么,是领导还是员工,和他所在行的经营效果有很大的关系。

要是大银行的基层行工作,自己支行效益又不怎么好,那工资就拿不了多少了。现在生活压力这么大,年轻人出去看个电影,吃个饭,买个手机,啥都需要花钱。

所以,年轻人刚到银行这几年,辞职的多。有的是找到了更好的单位和平台,有的是继续上学去了。有些人甚至裸辞,根本不像中年人辞职需要考虑。就是回家待着了,下一步走哪算哪。

银行只是企业,又不是铁饭碗,和别的行业一样,员工离职也是正常的。觉得合适就坚持下去,觉得不合适就走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