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反应是一种什么感受?

有一对香港夫妻去稻城玩徒步,在洛绒牛场扎帐篷野营,第二天早上,妻子却怎么也叫不醒丈夫了。洛绒牛场海拔约3800米。

我同事老K,非要跟我去拉萨自助游。坐飞机落地贡嘎机场,打车到达拉萨之后不足一小时便头痛欲裂,咬牙切齿地在布达拉宫前面摆拍了一张到此一游照,便打车去机场走人了。拉萨平均海拔为3660米。

2002年老非第一次进藏,玩了近两个月,其中还包括去转神山冈仁波齐。

在徒步最为困难的多玛拉山口,老非看见过一对狼狈不堪的日本年轻情侣:女孩已经接近无意识状态了,搀扶她爬山的藏族向导只好把她给背了起来;男孩嘴唇是绛紫色,像一条被扔到岸上的鱼,大口大口而又十分徒劳地吸着气。

多玛拉山口那一天下着大雪,垭口的海拔约为5700米。

而我自己,是强迫自己数到10,向上走10步才停下来喘息,后来又改成数到5步,3步……

从阿里无人区转出来之后,老非又跑去看珠穆朗玛峰。

仗着自己年轻且没有高反,居然在珠峰大本营跟一个德国摄影师聊嗨了,每人喝了两瓶啤酒。

作为一个在拉萨喝酒蹦迪的人,在日喀则喝酒蹦迪的人,这时候面对绒布寺前的7步台阶,我足足爬了二十分钟,一步一个台阶缓了7口气,才爬上去。

珠峰大本营海拔5200米,绒布寺海拔约4900米。

以上都可以算作是高原反应,每个人的高原反应是不一样的

有人到拉萨,失眠一晚,就能适应高原了——请注意:到拉萨第一晚失眠,也可以算作是轻度的高原反应,也可以说是自己的身体在慢慢适应高原。

早期自助游的驴友们有一个说法:在拉萨住一晚,虽然失眠但没有高反的,基本上慢慢玩就能走遍拉萨;在拉萨呆3天没事的,就可以去纳木错;去纳木错住一晚没事的,就可以去走无人区。

这个说法,大概率上成立,但并不绝对。

有人到拉萨,从头到尾都是晕乎乎的,头疼欲裂,啥也没法玩,甚至发烧;那就只好吸氧打点滴,或者赶紧降海拔——果断返回自己的城市。

作为一个9次去西藏背包旅行的人,我顺便简单说说:第一次去西藏的人,该如何应对高原反应,供朋友们参考。

1,

对待高反,谈虎色变或轻视无视,都不是正确的观点。高反是因人而异的,跟个人的身体素质并无绝对的关系。

建议:初次上高原的人,请按照以下动作准备。

2,

出发前10至15天,每天泡一点红景天喝;如果还无信心,每天再吃一粒西洋参含片。

出发前两周,每天做一点适度的、不激烈的体育运动。

出发前10天持续注意睡眠;不熬夜,不喝醉,不用过热的水洗澡。

出发前3天,不要吃过于油腻不好消化的食物。

3,

优先选择火车进藏的出行方式,不但省钱,还可以放出一个适应期——当然,时间上会多出1天。

火车进藏建议选择软卧、硬卧。

乘坐火车时,不喝酒、不吃油腻食物、注意静养、注意睡眠。

特别注意1:进入高海拔地区后,不要滔滔不绝——过多地说话也是耗氧的。

特别注意2:火车进入藏区,看到绝美的高原风景也不要过度兴奋和大喊大叫——别把高反给作出来了。

4,

到达拉萨,如果感觉良好,可以慢慢地转转大昭寺;或者去喝点甜茶。

如果感觉不好,可以在酒店或青旅静养。

第一晚睡觉,把高原安放在自己好拿,或者同伴好拿的地方。

第一晚睡不好或者失眠,也别嚷嚷着“我高反了”——那是身体对于高原的正常的适应性反应。

参考早期背包客们的经验之谈:在拉萨住一晚没事的,基本上就能走遍拉萨;在拉萨呆3天没事的,就可以去纳木错;去纳木错住一晚没事的,就可以去走无人区。

5,

不要呼吸不畅就马上吸氧,要允许自己的身体去适应一下高原。

高反严重的不要硬扛,该去医院去医院;该降海拔降海拔。

没有高反的也不要得意忘形,不要像老非当年那样,又是喝酒又是蹦迪的,某种意义上说那叫作,容易作出高反。

不要觉得自己平地上能跑完全马,就非要在拉萨也跑一个。

以上文字及照片全部原创。

高原反应是一种什么感受?

2016我退休了,女儿做好攻略带着我们俩出发 。从东北到兰州海拔两千多,我没有什么不适,老公轻微头疼,兰州,西宁塔尔寺,青海湖耍了一圈,临到要出发西藏,女儿发烧头疼咽喉肿痛,心想这下完了,赶紧去诊所打吊瓶退烧,有所缓解。为了不留遗憾,怀着忐忑踏上旅程。列车通过5100唐古拉山,乘客几乎都有反应,我对铺一对乌鲁木齐老夫妇,呼吸困难。列车员挨个问询帮着弄氧气,后来在布达拉宫和对铺的又相遇了,得知到了拉萨他们就输液了。在拉萨孩子的感冒好了,还能在布达拉宫广场飞跳拍照。计划从拉萨到尼泊尔,超市购物,使馆签证,时间紧路途远,心里急,我出状态了,脸煞白,恶心呕吐,头嘣嘣跳要炸裂。这种情况必须吸氧,当地的超市都有氧罐出售,吸上氧首先头不炸裂其它现象也慢慢缓解,有惊无险。去尼泊尔的路上氧罐随行,不敢懈怠。从尼泊尔再回到拉萨就完全适应了。二十多天的行程美好难忘,想念拉萨的蓝天白云,回味光明茶馆的酥油茶,玛吉阿米仓央嘉措的爱情。爱你拉萨!我们还要拥抱你。

高原反应是一种什么感受?

高原反应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在以前张大夫没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而今天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应该说,我还是有资格说一说这个问题的。说实话,我自己进藏之前对于这个问题也有担心,就怕自己受不了这种高原反应。但是几天工作生活下来,也的确有一点感受,跟大家说一说。

我是参加2021年9月9日-9月13日,有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举办的“西藏人人健康”义诊活动,跟随北京专家团来到的西藏。第一天刚刚下飞机的时候还感觉不到什么,在坐大巴车回日喀则的路上,我就开始了头部不舒服的感觉,到了酒店后这种感觉非常明显。当天晚餐吃完后,我出去溜达了一会,感受了一点胸闷憋气的感觉。回到酒店休息的时候,我打开了房间里的送氧通风口,不得不说当地好一点的酒店都有送氧通风口,每天晚上八点到早晨4点给氧气。同时,当地医院还给我们准备了吸氧瓶,就是咱们去医院看到的吸氧装置,我也都用上了,但是即使这样,我第一天晚上睡觉也是没有休息好,可能这都是缺氧带来的吧。这一天我听从领队的意见,没有洗澡,因为怕感冒。

第二天是我最难受的一天,整体感觉疲惫、憋气、全身酸痛、头痛,我考虑这就是我的“高原反应”吧。这一天我很注意吸氧,同时口服了一粒“布洛芬缓释胶囊”来对抗头痛和全身酸痛的不适感觉,的确效果很好,吃进去之后头痛和全身痛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第二天晚上我在日喀则的街头溜达已经不再那么难受,晚上回到酒店睡觉也比第一天强多了,睡了6个小时,还不错进入第三天。这一天我还是没有洗澡。

第三天我和霍勇教授一起进到最基层的藏区——南木林县艾玛乡义诊。义诊过程中需要大量说话,这是一个容易引起缺氧的过程,我们带着小瓶装的氧气,时不时吸一吸,还可以第一天我看了50个左右的病人就诊量,没有太感觉疲乏不适,当时我就觉得我开始耐受高原缺氧的环境了,“高原反应”在减退。第三天晚上休息不错,我早晨起来还出去溜达了一会。日喀则几乎每天早晨都在下雨,冒着下雨领略了祖国边疆的大好风光,很开心。这一天我还是没洗澡。

第四天的义诊活动最累,日喀则市南木林县艾玛乡的藏族朋友知道北京专家来了,很多人都来看病,于是我们这一天的工作量最大。繁忙的工作中,也忘了吸氧,几十个病人看下来也没什么问题,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的。当地医院的院长欧姆院长评价张大夫的身体素质是最好的,他猜我平时一定注意体育锻炼,他说这能看得出来。其实,第四天我的高原反应已经消失,能够应对大劳动量的劳动了。晚上休息很不错,睡了7个小时,没有再吸氧,没有任何明显不舒服的感觉。但是因为天气很干,我的鼻腔里出现血渣,鼻出血了一次。到了这一天,我依旧没有洗澡,还是怕感冒,据说感冒还是会让人很难受的,还好这几天我很注意,都没事。

第五天,我们就要返回北京了,这一点的早晨,我坐在西藏日喀则的酒店里,写下了这篇文章。希望通过我的这篇文章,能够帮到更多即将进藏或者将来可能回来西藏的朋友。我来的日喀则是西藏海拔比较高的城市,大家以后可能回去拉萨、林芝等低海拔城市,应该高原反应比我要好一点,大家也大可不必过度担心,做好应对措施,尽量从低海拔城市一点一点耐受向更高海拔城市进发,可能大多数人都能完成自己的西藏之旅。当然实在受不了高原反应的,也别强求,毕竟健康还是第一位的。回家准备好好洗个澡。

总之,我的感受是,进藏没有我一开始想的那么可怕,但也绝对不会一点不适感觉都没有,具体到每个人的确是反应不同。大家进藏旅游工作,还是要以身体健康为第一位,千万不要强求。

高原反应是一种什么感受?

就我的经验来看(在西藏工作两年多),除了正常的感觉胸闷,嘴唇发紫外,每个人情况都不一致。

公司是亲戚开的,在拉萨,每年夏天家属会去西藏避暑,(对,没错,西藏夏天还是很凉爽的,冬天也就晚上冷)每年大概都要上去十几个人,大人加小孩。我们自身每年中间也要去内地休息一个月。

说正题,高原反应的实质是环境变化而身体产生的正常反应,属于身体适应环境的表现形式。所以,第一次上去建议坐火车,有个爬坡的过程,而且到了高原也有供氧。

而每个人身体状况都不一样,简而言之,你身体哪一块比较弱,可能哪一块就会出现相应的反应,小孩子反而没什么事,因为身体比较均衡。

就拿我来说,我容易上火,肠胃不好。我大学期间第一次去西藏就是拉肚子,(坐三十多个小时硬座上去的,我是真爱西藏,后来都提前买找票贩子买了)然后这两年期间每次上去都会发烧,流鼻血,两次急性肠胃炎。

要真正适应西藏,不是一两个月的事情,尤其是工作,旅游消耗小就不一样了。我第一年的前半年基本每个月都要发烧,吃次火锅大家都要拉肚子,因为温度达不到,肉不是太熟。

真正特别适应是第二年,无灾无难,没有得病,上下楼也不喘气那么厉害。但毕竟是平原人,有次傻x手痒打了会篮球,一个星期才缓上来。(正值热火vs勇士,詹姆斯夺冠热血沸腾的。)

说说我的那些亲戚们,小孩子一般都没事,除非体弱的。原来神经衰弱的会头疼,整夜睡不着。心脏不好的就要带点速效救心丸什么的,原来有过敏的可能会发烧什么的。

总而言之,都是正常反应,不需要太害怕。每年过来玩的老头老太太都一大把,很多时候是心理作用,潜意识觉得会有反应,结果就有反应。实际上小型氧气瓶这个玩意,会有身体依赖性的,但是还是有备无患。

还有另一种情况,上年去林芝,有位七十多的老太太,人很和善,什么反应也没有,也有人去西藏一点事都没有,蹦蹦跳跳的。高原反应是人体对环境的适应,人又不是机器,你完全不适应环境这不是正常现象,后来那个老太太回去了得了点不大不小的病(老太太问我要的扣扣),第一次去西藏建议先去林芝,富氧环境,有个过度,一般报团也都先去林芝,另外南伊沟不错,当然自己开车更爽,不是一个级别的。

比较需要注意的是,发烧消炎药必须必须要带,尤其是自驾的,每年往西藏开大车送货的很多都是死于急性肺炎。过了青海湖开始爬坡的时候就不要有大的消耗,到了拉萨不要洗澡抽烟喝酒,不要洗澡抽烟喝酒,不要洗澡抽烟喝酒。重要的事多说几遍。 上年公司总部的人过来玩,在青海待了两天,蹦蹦跳跳还骑自行车在青海湖,都是年轻人,下午三点到的拉萨,中间在火车上没事,当天晚上急性的高烧不退,然后紧急给安排回内地得飞机。说实在的,来之前不做好调查,以为西藏跟自家后花园的,有点小作。

暂时想到的就这么多,都自己总结的经验,现在在休春节的假期,一个半月。适应了高原环境回了内地反而会醉氧,就是天天想睡觉。

全部手打,多给点赞,回答了几次总有喷子质疑的,不懂没来过就不要bb,尤其是装懂的,我就个在西藏工作的小青年,写个这个完全图个乐,不给钱不出名的。有问题可以再底下评论,我有时间会回答的。对了,目前在西藏自己开车累计了三万公里的里程,装个x就走。

ps(图片算是自己拍的,盗图就算了,上次发了几张就被用了,当你可以给钱啊,我可是绝对的视金钱不为粪土,毕竟西藏油还是很贵的,哈哈。还有扫到敬业福~~今年敬业福不少)

高原反应是一种什么感受?

高原反应的第一感觉就是:头疼、恶心呕吐、胸闷气短、心跳加快、嘴唇发紫……每个人的反应各不一样,有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的人,请谨慎前往!谢谢!

高原反应是一种什么感受?

19年春节去的拉萨。本人47岁,第一次进藏。提前10天红景天泡水喝,当时飞过去的。落地后感觉良好,心里放松不少,酒店放好行李就去八角街吃饭了。大概晚上九点左右,高反了。心跳加快,有点激动的感觉,嘴唇黑紫色。赶快结束吃饭,回酒店就休息了。一夜没有深度睡眠。第二天症状也没有减轻,伴有轻度头疼,身体疲惫的很。在拉萨几天都没有好转。

中间几天去了林芝,很好,一点都不高反,一回到拉萨又和之前一样。

个人意见,高反不可怕,只要不剧烈运动,到达的前两天不洗澡,保持心态平和,空腹,多吃水果,多喝水,保持愉悦心情,放轻松,是可以平安度过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