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母对黛玉和宝钗的态度究竟是怎样的?

首先可以确定,在《红楼梦》一书中,贾母几乎是个相对而言较为完美的人,至少各方面都是非常正常的!尤其是见识、阅历、社会认知、人情世故、包括贾家两府的家长里短、人面高低等等,会做人,善处事,能把两府各方面的人、事都处理得伏伏贴贴,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地位和辈份所能赢得,而是其能力、水平、人格魅力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比如就连薛姨妈、李纨的寡婶、邢夫人无情无义的哥嫂、尤氏的后娘等之类的远亲关系,她不经意间都能处理得恰如其份,分寸拿捏得令人叹为观止!又如八杆子打不着的刘姥姥,她也尽最大限度地真诚以待,既没有任何轻视小看,更是送衣赠药,“亲戚”之外更交成了朋友!这一切的一切,都充分说明:贾母人老年纪大了,是十分看重感情,尤其是特别看重亲情的!

其次,在书中从王熙凤两口子、袭人等怡红院众丫头、紫娟雪雁等潇湘馆丫头们及薛姨妈等人的言辞中,至少有数十处可以看得出来,将黛玉许配给宝玉已是必然的事情,在贾府内几乎是尽人皆知!而这消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只能有一个来源,那就是贾母!因为别的人纵然敢说、肯说、愿意说,怕是也没有哪个人吃了熊心豹子胆地敢听、敢信、敢传、敢“嚼舌根”啊!

其三,贾母重情,尤其是人老更珍惜亲情,所以说在贾府内的正经主子中,除宝玉之外,如果还有一个人是真正从心里疼惜黛玉的话,那就只能是除贾母而无她!自己的亲外孙女、已亡故女儿的遗孤,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一个小姑娘,况又知书达理聪慧过人乖巧可人……只要是个人,就不可能不珍惜、不怜惜、不疼惜的,更何况贾母呢?

第四,贾母对黛玉和宝钗的态度:对黛玉的态度上面谈过,不再赘述;而对于宝钗而言,贾母的确是也非常喜欢、赞赏的,但无论如何,她对于宝钗的感情都不可能超过黛玉!原因很简单,在贾母这样特别重视感情、亲情的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想,其实只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和条件,而且非常简明了,那就是:孩子永远是自己家里的亲,只有媳妇才是别人家里的好!这就是贾环迎春惜春都一样安逸自在快活逍遥,而王熙凤却不得不拼死拼活苦挣苦扎的根本原因!

最后,题主只所以这么问,可能主要是因为最终是宝钗跟宝玉完婚,而不是黛玉,且黛玉更因此伤心过度泪尽而死!我只能非常遗憾地说,那其实真的不是贾母的主意,而是王夫人做主并由贾元春发话传出懿旨,搞得贾母也无法公开出面反对,当然这其中可能也有黛玉的身体确实不争气、薛家家底确实仍比黛玉家里丰厚、娶宝钗确实更有助于宝玉未来的发展等等一系列客观现实因素的辅助影响,所以最终造成了金玉良缘成婚配、一脉林香归瑶池的爱情悲剧!

但在此我想说的,只是这事儿还真怪不得贾母那老太太!恐怕在阖府上下共庆金玉大婚的欢声笑语里,也只有她才会在一闪念间想起过早死多年的悲情的闺女,及这会儿不知道躲在哪个角落里以泪洗面的可怜的外孙女。老人的心中,有多少的忧伤、辛酸、悲苦与无奈,都曾在强颜欢笑的病容里一闪而逝,滑落成心底深处那一阵无声的叹息!

《红楼梦》中贾母对黛玉和宝钗的态度究竟是怎样的?

贾母睿智通透,宅斗高手,是真正的贵族老太太。宝钗和黛玉是大观园里最出色的两个女孩,一个是山中高士,一个是世外仙姝。贾母是欣赏宝钗的,但也有不满之处,而对黛玉却是真心的疼爱。

首先,从血缘上说,黛玉的关系更亲近。先说宝钗,她的母亲薛姨妈(嫁到了薛家,冠以夫姓)是王夫人的亲姐妹,王夫人是贾宝玉的母亲、贾母的儿媳妇。因此,宝钗和贾母并没有血缘关系。而黛玉的母亲贾敏是贾母最疼爱的女儿,爱屋及乌,贾母偏爱亲外孙女是合情合理的。

其次,从人生境遇上说,黛玉更堪怜爱。宝钗这边,虽然哥哥不成器,但还有个母亲,好歹有个依靠,虽然入宫待选失败,但还有母亲为她筹谋。薛姨妈和王夫人是亲姐妹,王夫人是贾府名正言顺的女主人(虽然她让王熙凤主事),王夫人的女儿贾元春入宫为妃,她们这一阵营是偏向金玉良缘的。再看黛玉这边,幼弟夭折,母亲病逝,父亲无意续弦,没有了母亲教导的黛玉六岁左右就被送到了贾府,交由贾母抚养。后来,黛玉的父亲去世,没有了近亲,林家的财产也入了贾府,黛玉只能继续呆在贾府,寄人篱下。虽然她和宝玉两情相悦,但没有父母做主,唯一的依靠贾母也年事已高,渐渐失去了对贾府内务的控制权。

再次,从审美观来说,黛玉更懂生活情调。宝钗为了维护自己贤良勤俭的良好形象,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薛姨妈也说宝钗一向不爱脂粉打扮。刘姥姥进大观园,贾府带她四处逛逛,到了宝钗房里:“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贾母不禁惊呆了,这么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孩,竟然装扮的如同丧偶守节的贞洁女子一般,太不吉利了。贾母当即就不高兴了,甚至是越说越怒,说她老婆子“越发该往马圈去了”。而黛玉过得是精致生活,她的潇湘院“凤尾森森,龙吟细细”,很有意境,过着诗意的生活,比如葬花,比如交代紫鹃:“把屋子收拾了,下一扇纱屉子,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贾母年轻的时候是真正的贵族小姐,风雨几十年,早已看透,懂得享受生活,爱热闹,显然,信奉极简主义的宝钗不得她的欢心。

最后,从人生观方面来说,黛玉更率性洒脱。关于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宝钗和黛玉是截然相反的。宝钗一直恪守封建礼教,吃着冷香丸,克制少女的天真与活泼。宝钗扑蝶展示了她少女灵动的一面,但大部分时间却在维护自己贤良淑德的形象,一向劝导宝玉要结交有用之人,要走仕途。而黛玉就活得比较率性洒脱,和宝玉的三观比较一致,尊重宝玉的选择,从不劝他去和贾雨村之类的人交往,不劝他攀附权贵,宝玉向黛玉献宝的鹡鸰香念珠是皇帝赐给北静王的,黛玉也不在意,不稀罕,平时的生活也比较随性。贾母是个真性情的老太太,不掩饰自己的好恶,偏爱宝玉、黛玉、王熙凤、晴雯这些相貌出众、聪明伶俐的晚辈,因此,宝钗虽好,但不是她喜欢的类型。

总之,宝钗是人间富贵花,黛玉是世外仙姝。宝钗是不幸的,被培养成封建社会的贤良淑女,但是入宫待选失败,宝玉又无心仕途,她的才华没有展示的机会。虽然她很优秀,但是贾母并不喜欢她,宝玉也不喜欢她,她也是个可怜的牺牲品。黛玉是不幸的,却也是幸运的,宝玉是真心爱她的,虽然宝玉会有姨娘,脱离不了那个时代的局限,但正妻的位置只留给黛玉;贾母是真心疼爱黛玉的,好东西都不会缺了黛玉的,也为木石前盟保驾护航。只要贾母活着一天,绝不会同意调包计,逼死黛玉的。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玉竹明月,关注我,一起探寻文化之美。

《红楼梦》中贾母对黛玉和宝钗的态度究竟是怎样的?

贾母是《红楼梦》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出生于金陵史家,又称史太君,嫁给荣国公贾源的长子贾代善,贾府人称她为“老祖宗”。她是贾府的最高权位者,是贾宝玉的祖母,也是林黛玉的外祖母。

贾母福寿双全,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有满堂的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重孙女、重孙媳等孝敬她,也有数不清的丫环、婆子服侍她。生活中丰富的阅历,使她懂得享受生活,是一个睿智的老人。

《红楼梦》中贾母对黛玉和宝钗的态度究竟是怎样的?首先要了解贾母其人。在红楼梦中,贾母的戏份非常多,大部分戏份都与吃穿或玩乐串联在一起,所以贾母是一个懂得享受的人。

贾母的品位和情商绝对是红楼梦里级别最高的。带刘姥姥逛大观园时,来到黛玉的潇湘馆,看到窗纱不翠了,赶紧吩咐换最好的“软烟罗”。和众人说道:“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来就不翠了。这个院子里头又没有个桃杏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这绿纱糊上反不配。我记得咱们先有四五样颜色糊窗的纱呢,明儿给她把这窗上的换了。”然后看看凤姐一众人等不知道软烟罗,见王熙凤命人取了来,又道:“可不是这个!先时原不过是糊窗屉,后来我们拿这个作被帐子,试试也竟好,明儿就找出几匹来,拿银红的替他糊窗子。”离开潇湘馆后又到了宝钗住的蘅芜苑,我们看贾母的反映。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贾母摇头道:“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之后叫过鸳鸯吩咐道:“你把那石头盆景儿和那架纱桌屏,还有个墨烟冻石鼎,这三样摆在这案上就够了。再把那水墨字画白绫帐子拿来,把这帐子也换了。”从以上几段对话可以看出,贾府的这位老祖宗懂得享受生活,讲究生活的情趣,应该不喜欢薛宝钗的那种少年老成的空净恬淡吧。

贾母是一个重才情也重感情的人。我们看一看贾母喜欢的人吧,有黛玉、凤姐、探春、宝琴、鸳鸯、晴雯……这些人个性不同:黛玉多愁善感,凤姐泼辣诙谐,探春大气自信,宝琴阳光可爱,鸳鸯心细志坚,晴雯心灵手巧……但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聪明美丽,能说会道,好强能干,一个个都活泼泼的,充满生气,贾母年轻时应该就是那个样子。可是薛宝钗呢?论相貌才学,宝钗黛玉每每并提,如双峰对峙,双水分流。如红楼梦中提到的几次诗社,第一次是探春发起的海棠社,宝钗以“含蓄浑厚”夺冠,黛玉以“风流别致”居次。第二次是史湘云主邀的菊花社,黛玉以“诗也新,立意更新,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夺魁,探春湘云居次。第三次李纨主邀并主题的赏雪社,湘云最为捷才,其次宝琴,黛玉次之。第四次桃花社黛玉偶然独步。第五次黛玉主邀,湘云黛玉出题的柳絮社,又是宝钗居首,黛玉居次。综观大观园诗社,基本是钗黛角逐,互争雄长的在才情样貌上二人不分伯仲。但是我们知道,黛玉是贾母的亲外孙女,宝钗只是宝玉姨表姐,和贾母没有血缘关系,再加上黛玉在母亲贾敏病故后,一直与贾母一起生活,而贾敏又是贾母最疼爱的女儿。而宝钗是因为进京待选寄住在贾府的,所以贾母与宝钗之间更多的是亲戚间的礼貌。

黛玉和宝钗同为大观园中才情俱佳的美丽女子,要说贾母对二人的态度,应该是都非常欣赏。如果一定要问贾母更中意喜欢谁?那一定是黛玉啊!

《红楼梦》中贾母对黛玉和宝钗的态度究竟是怎样的?

其实,在广大观众和读者的心目中是有两个贾母的。对于60后以前的观众读者来说,原著中贾母是先疼爱黛玉的聪明乖巧,后喜欢宝钗的稳重大方。

贾母起先对女儿女婿林如海贾敏夫妇的独身女儿很看重,贾敏去世后贾母派人派船到扬州守候了几个月,终于把本不愿意离不父亲林如海的黛玉接入了贾府。黛玉进了贾府之后,贾母把宝玉黛玉二人一起留在身边抚养,贾府的嫡亲孙女三春且打靠后,甚至于在薛家入住梨香院后将三春都搬到王夫人房后的三间小抱厦中交给李纨照顾了。

可是,之后林如海去世和贾元春封妃同时发生,林黛玉成了父母双亡的孤女,贾府又一次进入了“烈火烹油鲜花簇锦”的高光时刻。

“元妃省亲”之后,贾母为薛宝钗做了进贾府三年以来的第一个生日,并且贾政老爷也开始关注宝钗,对宝钗所作的灯谜颇有忧虑。当元妃赐下独宝玉宝钗相同的端午节礼之后,清虚观打醮贾母说宝玉不该早婚,却又把目光重新投向了“金麒麟”史湘云,史家却迅速找了人家来相看了湘云,急时避开了贾母对“金麒麟”的意图。

紧接着因为宝玉逗引忠顺王爷男宠琪官的事发,贾府得罪了素无交道的忠顺王府。贾宝玉被贾政老爷痛打之后,贾母的赞美又一次回到薛家聚焦在薛家宝钗宝琴身上了。

贾母一次次的对薛家宝钗宝琴表示亲近之意,刘姥姥游大观园时,贾母来到蘅芜苑亲自拿出体己来为宝钗装饰房间。贾母更是独宠新来的薛小妹宝琴祥问八字,知道宝琴已许了梅家,贾母又“硬做保山”促成了接间的贾薛联姻,为薛蝌邢岫烟定亲。

在贾母的这一系列操作之下,黛玉期盼外祖母史太君为自己婚事做主的心越来越凉凉了。宝钗黛玉都年龄渐长亲事无着,被滞留在贾府中亲事无着,两个寄人篱下聪明美丽的少女相互同情结为金兰。

最终贾府的败落、元妃的失宠促使贾母贾政母子还是选择了贾薛两家抱团取暖的“金玉良缘”。

然而,对于7080这一代观众读者来说,贾母却是另一个与60之前观众读者心中完全不同的贾母。

因为在号称“曹雪芹原意”的87电视剧中,贾母为宝钗过十五岁生日被87编剧从“元妃省亲”之后的第六天,挪到了宝钗众姐妹和宝玉一起奉旨搬入大观园之后。之后第六十二回探春说生日的话也被87编剧删掉了:“大年初一也不白过,大姐姐(元春)和太祖爷占了去。过了灯节是宝姐姐和老太太(贾母),他们娘儿两个遇得巧。”

原著中贾母为宝钗过了十五岁生日后不几天,元妃就下旨邀宝钗众姐妹和宝玉一起入住大观园,显示了贾母元妃亲近薛家的一致默契。而87编剧把贾母给宝钗过生日挪到众姐妹与宝玉一起入住大观园之后,把两个事件的时间顺序颠倒,从因果逻辑更有利于贾母为宝钗过十五岁生日是为了想提示薛家该嫁女儿了,想将薛家从贾府撵出去的解读。

原著中宝玉挨打后,贾母立即在怡红院中当众夸赞宝钗“我们家四个女孩儿(三春黛玉)都不如宝丫头,并且还当众替宝玉求宝钗“叫莺儿来给宝玉打络子”。当天中午王夫人上房中的“莲叶羹”宴上,王夫人说“去请姑娘们”们,迎春黛玉推病不来。凤姐摆了四副碗筷,贾母薛姨妈坐在上首、宝钗湘陪坐在侧,王夫人亲率李纨探春惜春立在一旁看着上菜。此时如果“我们家四个女孩儿”迎春黛玉也都来了,当然是“我们家四个女孩儿”三春黛玉都会和王夫人李纨一起立在一旁看着上菜。贾母对薛姨妈说“我们家就是这样”,和元妃端午节赐礼宝玉宝钗相同、“我们家四个女孩儿”三春黛玉次一档的规矩是一致的。抄检大观园凤姐对王善保家的说“薛大姑娘那里是万万抄不得的”,王善保家的立即回应“那有抄亲戚的道理”,结果是宝玉李纨三春黛玉处都抄了,也是和元妃赐礼“我们家四个女孩儿”三春黛玉同样对待是一致的。

87编剧将贾母夸赞宝钗“我们家四个女孩(三春黛玉)都不如宝丫头”,和凤姐抄检大观园时对王善保家的说“薛大姑娘那里是万万抄不得的”这两个重要情节删掉。87版抄检大观园只抄了宝玉三春处,宝钗和黛玉一样都没有抄。87编剧的意图当然是想保留住贾母凤姐把黛玉和宝钗一样都当作是亲戚家女儿看待,钗黛在贾府待遇都一样高于“我们家女孩儿”三春的状态。

在87编剧心中,只有贾母凤姐看待宝钗黛玉的态度,与元妃赐下端午节礼宝玉宝钗相同、“我们家四个女孩儿”三春黛玉次一档的规矩表态不一致了,这才可能接上87编剧自己“创新”的贾母凤姐力挺“木石姻缘”到底的结局。

7080看87版长大的红迷们,回过头来再看原著于是便有了贾母说“我们家四个女孩儿(三春黛玉)都不如宝丫头”是把黛玉当“自己人”,凤姐说不抄宝钗的蘅芜苑是故意设计想把宝钗排挤出大观园的解读。

可是在这些87粉们的语境之下,元妃赐下独宝玉宝钗相同的端午节礼、黛玉与三春的一样要次一档,难道这不是和贾母凤姐一样在表明黛玉和三春都是“自己人”,不是在故意排挤宝钗搬出大观园吗?怎么元妃赐端午节礼就偏偏成了暗示支持“金玉良缘”了呢?

很明显,在原著前八十回中从第三十五回贾母公开夸赞宝钗“我们家四个女孩儿(三春黛玉)都不如宝丫头”开始,元妃贾母凤姐将父母双亡的黛玉视为贾府中待嫁出去的“我们家四个女孩儿“(三春黛玉)都是“自家人”的定位已经统一和明确了。

贾府把林黛玉作为收养的孤女“自家人”看待,当然就根本没有了把林黛玉作为亲戚林家的女儿娶进贾府的可能性了。所以87编剧才会心虚的把贾母凤姐关于黛玉是“自家人”的,与元妃端午节赐礼相同的表态都删掉了,以此呈现出元妃和贾母风姐对黛玉在贾府中地位的不同看法,保留贾母凤姐支持“木石姻缘”的可能性。

贾母给宝钗过十五岁生日,赞宝钗“我们家四个女孩儿(三春黛玉)都不如宝丫头”,善待刘姥姥游大观园,拿出体己亲自为宝钗布置房间,独宠宝琴问八字,为薛蝌邢岫烟定亲等等,当然都是在讨好王夫人薛姨妈姐妹、讨好凤姐口中的“我们王家”和薛家。

贾王薛史四大家族,史家对贾府不即不离的,贾母刚为宝玉指了“金麒麟”,史家就赶紧让人家来相看了史湘云,对贾府惹事生非的“混世魔王”贾宝玉避之不及。贾府贾母难道还不想抓紧王家姐妹王夫人薛姨妈,不想笼络住余下来的王薛两家?难道贾母真的想为了一个父母双亡被贾府收养的孤女林黛玉,而去得罪主张联姻的王薛两家吗?为坚持“木石姻缘”而同时得罪四大家族的王薛两家,贾母作为贾府最高精神领袖是不是脑子进水了?

如果贾母真的是像87版中的那样痛恨“金玉良缘”,并且决心与之斗争到底力挺“木石姻缘”。那么贾母为何不乘着薛姨妈愿意为“宝黛姻缘”保婚的表态顺水推舟就势成就了“木石姻缘”呢?反倒被薛姨妈谋于凤娘,求得贾母“硬做保山”成就了贾薛两家的初步联姻~薛蝌邢岫烟定亲。用贾母自己的话说就是“本想说一个他的人(薛宝琴),谁想倒被他说了一个我们的人(邢岫烟)去了。”贾母对薛家如此厌恶,怎么还把“我们的人(邢岫烟)”给了薛家呢?贾母不是在自己打脸吗?

宝钗十五岁生日、指“金麒麟”、赞宝钗、善待刘姥姥、宠宝琴、为薛蝌邢岫烟定亲,这些讨好薛家和让黛玉对“木石姻缘”感到绝望都的事都发生在原著前八十回,并且还是原著第五十七回之前。到了原著第七十八回抄检大观园之后,贾母更是像她屋里找出来的一大包为凤姐配药的人参那样“糟朽烂木”失去药力,对于王夫人提拔袭人撵走晴雯都打着哈哈,推说贾宝玉不懂“男女的事”是个丫头托生的。

难道这样的贾母还能在八十回之后,突然又像87版中“创新”出来的半罐子“西洋参汤”一样,被鸳鸯送到紫鹃手上表示自己会成就“木石姻缘”?87版删掉前八十回贾母屋里“糟朽烂木”失去药力的人参,“创新”出鸳鸯送来的半罐“西洋参汤”就已经说明了,87版编剧对“创新”结局中贾母力挺“木石姻缘”情节的心虚了。是“曹雪芹原意”吗?显然不是呀!

有87粉这样说:“你不知道吗?贾母就是当年史侯家的小姐嫁到贾家的。史家是侯,贾家是公,王家是官,薛家最次了,不过是个商,老太太犯得着去巴结那两家吗!”

可是原著开篇第四回“护官符”就说贾王薛史四大家族互结姻亲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林黛玉的父亲巡盐御史林如海去世后,贾母对贾宝玉的婚事首选的是自己娘家一门两侯爷的史家“金麒麟”湘云,无奈此时史家根本不买贾府的账了。于是贾母退而求其次,又再次转向薛家看中薛小妹宝琴,无奈又一次落空。

第三十四回贾府的小国舅父贾宝玉为男宠戏子琪官得罪了忠顺王府,贾母贾政母子俩商量后,让贾宝玉躲在大观园内避风头,四个月不内不许宝玉出园门,可见贾府在得罪忠顺王爷之后的惊恐。到了第七十三回更有甄家被抄、贾雨村降职、元妃失宠。正是贾府危机来临山雨欲来风满楼之际,贾母不与王薛两家抱团取暖,反在这当口上要以“木石姻缘”与王薛两家主张的“金玉良缘”作最坚决的斗争?

唉……,87编剧“创新”结局中的贾母脑袋里真的是进了半罐子“西洋参汤”了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