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越早学会走路越聪明吗?
孩子能做那些动作的前提是他的骨骼肌肉可以支撑他完成那个动作,如果身体因素没发育好,那些动作怎么教他们也学不会,毕竟没有条件。说走路早是聪明的话并没有科学证据支撑。
宝宝越早学会走路越聪明吗?
6个月就会站立?这也太早了吧,在我们老家有个说法走路晚的孩子是有福之人,现在想想大概是多享受被人抱着伺候着的时光吧。
正常来说,1岁走路不算晚在这之前就让他满地爬吧,宝宝6个月前,先学会抬头、翻身,8个月左右学会爬行。作为父母,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等着宝宝自己慢慢成长,不要操之过急,揠苗助长。
太早站立小心骨骼发育畸形,6个月实在是有点早的,因为这个时候宝宝的双腿还不能支撑全身的重量,而且宝宝的骨骼结构是由软骨成分为主,骨骼富有弹性,可塑性强。过早让宝宝站立很容易导致宝宝下肢发育畸形:足内翻、足外翻、O型腿、X型腿、内八字、外八字等。
过早走路损伤视力:过早学走路,孩子会因为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而调整眼睛的焦距,长久下去,会损伤孩子的视力。
太早走路影响颜值:小时候过早站立走路对骨骼发育很不好,如果发展为罗圈腿;另外,宝宝的脊柱生长较快,太早的站立走路,会使脊柱弯曲,影响宝宝长个子!又矮又有罗圈腿的人颜值能高吗?
经过研究,绝大多数学者专家都表示,约有50%宝宝在11-15个月可以放手走,而90%可以在14个月大独自行走,最迟在18个月大都会自行走路。
我是药疗君(原《自我药疗》杂志),我们和上千一线药店药师、三甲医院专家、营养师一起做您看得懂、实用的健康科普!
这个问题您有什么不一样的见解呢?欢迎在评论中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宝宝越早学会走路越聪明吗?
宝宝学走路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太早太晚都不好。
当宝宝已经具备以下三项能力,就可以开始学习走路了:
1、能自主性的握拳,并随其意志使用手指及脚趾;
2、腿部肌肉的力量已经足以支撑本身的重量;
3、已经能灵活地转移身体各部位的重心,并懂得运用四肢,上下肢各动作的发展也已经能协调得好。
宝宝学走路的阶段式训练:站 在宝宝学走路前,爸爸妈妈首先教会宝宝站立。你可以先扶着宝宝慢慢的开始练习站立,锻炼宝宝的腿部肌肉力量。不过,爸爸妈妈要注意让宝宝练习的时间,不宜过久。宝宝站立和行走的训练都是同样不可操之过急的,要按部就班,一步一步的学习。
宝宝学走路的阶段式训练:移步 在学习了扶着宝宝站立后,爸爸妈妈就可以让宝宝试着向前移步了。这个时候,父母可以配合起来,比如爸爸负责在宝宝后面扶着宝宝,妈妈在宝宝的前面拿着玩具来逗引宝宝,宝宝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自己就会有着本能的向前移步的动作出现了。
宝宝学走路的阶段式训练:迈步 宝宝可以在爸爸妈妈的保护下移步后,就要开始训练向前迈步啦,同样可以用我们刚才说的“移步”方法来逗引宝宝。不过,走与移步不同的是,爸爸妈妈要让宝宝迈出去。
宝宝学走路的阶段式训练:走路 当宝宝学会了站、移步、迈步之后,爸爸妈妈就可以准备尝试松开双手了,让宝宝自己走路试试看。在宝宝学会走路的过程中,宝宝可能会踉跄不稳,坚持的时间不长,甚至会跌掉。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的,爸爸妈妈无需过分担心,只要注意保护好宝宝,就让宝宝大胆的走起来吧。
一些宝宝在学步时会出现踮脚尖走路的行为,父母可观察宝宝踮脚尖走路的频率来判断是否为异常现象,如果宝宝有用踮脚尖的方式走路,有时恢复正常状态,则不必过于担忧。如果一直是足尖着地走路,就建议家长带宝宝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检测一下。
宝宝越早学会走路越聪明吗?
有些家长认为宝宝早走路聪明,或是认为宝宝发育超前,其实这是一个大错特错的想法,而且越早让宝宝下地走路,健康损害也就越大。
在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下地走路是一个大动作发展,且是一个关键、具有标志性的大动作。有些家长希望宝宝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提前让宝宝学走路,有的8个月让宝宝学走路,有的甚至6个月就让宝宝学走路,其实过早让宝宝扶站或下地走路,因宝宝骨骼与肌肉发育不健全,过早的会让他们双腿超负荷承重,对其骨盆、双腿骨骼以及走姿均有影响,可能导致宝宝出现“O”型腿、“X”型腿等不良腿型。
对于宝宝的走路,应遵循生长规律,顺其自然,不能拔苗助长。9-10个月让宝宝适量学着扶站,12个月时可以让宝宝练习下蹲,一岁左右等宝宝腿部力量聚集足够了,再让他妈学走路。
宝宝学走路阶段,家长不要为贪图方便,让宝宝用学步车,长时间让宝宝用学步车,对其腿型发展也是有影响的。还有,宝宝学走路时,步履不稳,很容易跌倒或磕伤,家长还需注意宝宝的安全,一开始让宝宝扶站或者是家长把扶着宝宝走路,逐渐放手,学走路还要注意路面平整,不要有玩具、杂物等障碍物,做好桌角与墙角软物包裹,避免宝宝磕伤。
其实没必要让宝宝过早学走路,让他多爬爬,爬爬宝宝更聪明,因为爬行能促进宝宝身体各部位协调发展;爬行抬头,可以刺激大脑皮层上的语言中枢,促进宝宝语言的发展;爬行能促进宝宝的心理发展;爬行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能促进宝宝智力潜能的开发。
睿爸,公卫医师,多年来从事育儿科普工作,诚邀关注@睿爸育儿 头条号,问题咨询可以下方留言或私信!
宝宝越早学会走路越聪明吗?
孩子是不是越早会走路越聪明?
前段时间开心爸爸在的微信群里面有位妈妈说,自己的女儿都快1岁半了还是不会走路。有的时候她着急的不行,拉着女儿要锻炼她走路,结果女儿就是哭,说什么都不走。当初这位妈妈还带着女儿去医院检查过了,结果是什么问题都没有,医生还建议说孩子自己想走的时候就能走了。
这叫什么话!什么时候才是想走啊?而且邻居街坊看着自己女儿不会走,都在嘀嘀咕咕的说什么走路这么晚,以后肯定很笨之类的话。那么走路早晚和聪明有关系吗?
当然没有关系了!
老人们有句俗话说的是孩子生长发育技能学会时间“三翻六坐九爬,1岁到了遍地走”,当然这只是一个粗略的说法,实际上有很多孩子1岁前就可以自己走了,但是有的孩子1岁半了还不会自己走,这都是有可能的。
比如孩子如果太胖,腿部肌肉,以及骨骼不足以支撑起她的身体,如果强硬的去走路的话,只能是对腿部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以后的长高,走路都是很不好的。
在比如说孩子缺钙,骨质不是很硬,站立就比较费事,这时候他们走路也是比较晚的。
还有一些孩子因为小时候的阴影,对于站立走路都有一定的害怕,尽管他们已经有了站立走路的能力,但是限于害怕总是不喜欢自己去走。
......
这些都是可能的。孩子不管是早早的会走,还是很晚才学会走,这都是一个对于技能的学习过程。我们只能说那些走路比较早的孩子,掌握走路这个技能的速度比较快,但是如果想当然的把这个和大脑聪明联系在一起,就有点“强行发生联系”的意思了。
所以,孩子走的早不一定就聪明,培养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时的早或者晚根本不能说明什么。在适合的年纪干适合的事情才最科学。像开头那个妈妈,女儿已经有了走路的能力,只是在等待一个契机而已,说不准哪天就可以自己歪歪扭扭的走起来了呢!宝宝越早学会走路越聪明吗?
孩子是不是越早会走路越聪明?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特别想说:孩子走路早晚和聪明程度没有关系,只要孩子是按照自己的规律自然发展的,没有拔苗助长,也没有钳制滞后,孩子就是正常的。
邻居家宝宝10个月会走路,1岁4个月时见到他,说话很有礼貌,感觉像是2岁,大动作、语言发展能力都很超前。
我家大宝是11个月会走路,1岁4个月会唱好几首小儿歌,大动作、语言同样发展得不错。
我家二宝是1岁零几天会走路的,现在会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慢、猫、叶、鱼等单字,语言发展也很正常。比二宝大3天的邻居宝宝和二宝发展水平完全一样。
我们家孩子走路不算早的,但是我认为还算是很聪明的。
为什么有的孩子走的早、有的孩子走的晚美国儿科学会指出,孩子在9-18个月开始独立行走都属于正常。
孩子走路早晚和孩子大动作发展能力有关系,大动作包括抬头、翻身、坐起、爬行、站立、行走,这些过程都是一步步逐渐发展的,一般不能逾越,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如果在早期特别注重这些大运动的发展,经常给孩子做主动操和被动操,让孩子锻炼肢体能力,孩子各项大动作一般会发展得比较早,所以走路自然也会早一些。
相反,平时不让孩子做锻炼,只是让孩子自己躺在床上,大动作相对来说就会发展得慢一些,走路就会晚。
还有理论说小脑决定平衡能力,走路早的孩子是因为小脑发育得比较早,走路晚的是因为小脑发育得晚。
为什么有的孩子聪明有的孩子不聪明我们所认为的聪明大致是这样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孩子说话早、模仿能力强,就感觉孩子很聪明。等孩子上学后,学习能力特别强,成绩很好,就代表很聪明。参加工作后工作能力强、会说话办事,就认为很聪明。
从理论上来讲,孩子的智能发展包括认知能力、精细动作、语言能力、大动作、社交情况感等,这些技能的基础都是大动作。但是目前还没有明显的证据证明早走路的孩子更聪明。
苏黎世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调查发现:对222个孩子进行调查研究,检查他们的身体、手眼协调能力和智商变化,发现智商并不完全受到手眼协调能力变化的影响。
卡尔维特认为只要教育得法,大多数孩子都会成为非凡的人才。蒙特梭利认为来自智力的东西没有一件不来自感官。决定孩子是否聪明的可不是走路这一件事。孩子是否聪明由遗传、教育、训练加上运动、睡眠、营养等等一系列要素决定。
即使孩子生来差距不大,在不同的环境中,经过不同的训练,在以后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未来不可预测,谁也不能判断具备哪一种能力的孩子更聪明。
总之,孩子是不是越早会走路越聪明?这绝对是个误导人们认知的说法。遵循孩子正常的发展规律,到什么年龄做什么事,不要强求孩子,不和别家孩子比较,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孩子的发展就是最好的。
新晋二胎宝妈,曾经叱咤职场的Career Hero,青云计划获奖者,获多平台原创邀约。家有凝宝被派遣赴美文化交流。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