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87版红楼梦的演员们之后没能大红,多数在剧组解散后归于平凡,甚至命途多舛?
这批演员很多人并不是专业演员,被选中很大成分因为样貌气质像古人。除主角外,他们多数人的表演都是背景一样,群戏多重场戏少甚至没有。可以说并没有在表演方面得到多么大的提升,相当一部分人可能并不具备在影视圈竟争的条件。
离开剧组后,这批演员中还在影视圈的真的不多了,邓婕、鸳鸯郑铮,贾芸陈晓东,柳湘莲香菱夫妇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其他人都渐渐回归自己的生活远离了影视界。从陈晓旭可以见一二,她是女一号,之后拍的梅表姐依然是黛玉的翻版,她的气质限制她的表演路子,她的演技也不是多好。宝玉欧阳奋强因身高限制其表演只能转行做导演。
剧组解散后,主演们还四处演出了两年,而配角们就各归各位回归正常生活了。因为大多数人起点低,几年的剧组生活并没有在影视圈的结下多少人脉,那个时候的人也没这些想法。很多人称他们是一群美丽的傻子。
三四的红楼剧组生活给演员们的生活影响还是很大的。红楼梦本身有宣扬佛家空的理念,这批演员从十八九岁到20来岁年纪都比较小,处在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好比大学时期。这批年轻孩子早早接触到空的避世理念以及一个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变迁,这些对以后的人生会产生重要影响。
为什么87版红楼梦的演员们之后没能大红,多数在剧组解散后归于平凡,甚至命途多舛?
根本的问题就是那时候中国还很穷,我们的影视行业还远远没有产业化,没有专业化,没有像现在一样的造星机器。
因为穷,因为没有产业化、专业化,那时候的明星还没有像现在这么来钱快,演《红楼梦》本来就很少钱,演完有了点名气,却没有剧拍,更没有综艺可参加。
当时,就连所谓的娱乐节目都只有《正大综艺》,后来又有《综艺大观》。各省还都没有电视台呢!农村好多家庭还没电视呢!彩色电视远远没有普及呢!
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揣度八十年代的世界。
为什么87版红楼梦的演员们之后没能大红,多数在剧组解散后归于平凡,甚至命途多舛?
除了邓婕本人是川剧学校毕业,又是川剧名家之后极具表演天赋,在剧中表演相当出彩之外,87版的其他主演普遍表演基础比较差,台词全靠广播剧演员配音,感情戏普遍靠滴眼药水和切大头特写镜头对接而成。宝黛钗主演都缺乏表演天赋,欧阳奋强老师、陈晓旭老师、张莉老师都是二、三十年后个人的台词功力还不能够过关。
87主演演技大多是差强人意的,这就是大实话。
同样是拍摄红楼三年,89电影版却是群星璀璨,陶慧敏何赛飞出自越剧小百花,何晴是昆曲演员,陈红更是光彩照人的美女加才女。
10版李沁学昆曲闺门旦出身,杨洋蒋梦婕舞蹈学院毕业,于小彤是童星出道。杨幂姚笛宋轶赵丽颖等等群星璀璨。
说明表演基础学习和个人天赋悟性都非常重要,其它的客观原因或许有,但普遍现象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是大概率事件和小概率事件的关系。
87版主演们外形相貌上选得不错,但都普遍欠缺表演上的灵性,路遥知马力就是现实情况。
为什么87版红楼梦的演员们之后没能大红,多数在剧组解散后归于平凡,甚至命途多舛?
当时演员是很辛苦的,每一个镜头都是演员亲力亲为,付出了很多,得到的报酬却不多,当时演员这个行业不景气,电视机都很少见,他们想要生活必须另谋出路。红楼梦中演员上百人,回归生活他们也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有些人命好,有些人命运多舛,为世间最普普遍现象,只不过一部红楼梦让我们更加关注他们。
为什么87版红楼梦的演员们之后没能大红,多数在剧组解散后归于平凡,甚至命途多舛?
大家好,我是国风
为什么呢?其实这个问题也没有那么难理解,基本拍红楼的陈晓旭,欧阳奋强,张莉,拍三国的孙延君,陆树铭,李靖飞,唐国强,鲍国安。拍西游记的六小龄童。基本上都属于特型演员了。和扮演毛泽东的古月,周恩来的王铁成,邓小平的卢奇一样不可能再去扮演别人。因为你无论再去演谁?在大众的心里,你的特型都已经定格到那些角色身上。根本跳不出来!只换来网友戏谑的一句:某某某(特定角色)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所以这些已经被大众定格的特型演员,基本上就很难再接到别的戏。但是拍过的那些电视剧又不可能再重拍甚至再拍续集。所以他们也只能很无奈的失去演员这份职业。再者另一个原因就是那时候的演员是公派制。拿国家的工资,老老实实的演好角色。这些人很少有争名夺利之徒。甚至就把拍好戏当成做好工作的政治任务。当然,进入市场经济大潮,这些优秀的演员不屑于为了迎合某些低趣味放弃自己的职业道德。宁肯退出演艺圈。所以或归于平凡或命运多舛,都是他们自己无奈的选择。
中国的影视业因此出现了没落,也无怪乎这可悲的现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