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红楼梦》中湘云年纪最小却最先订亲呢?黛玉和宝钗为什么没订亲呢?
千红一窟,万艳同杯
史相云,从小没有父母和两个叔叔一起生。
从小失去了父母的疼爱。
史湘云,十一岁时订亲,三十一回书中来到了
大观园,三十二回书中完婚。丈夫长的好,为
人平和,知书达理,文才好。
薛宝钗,十八岁订亲,林黛玉,设有订亲,死的时候十七岁,贾府的姑娘订亲都晚,用现在话说是剩女。
史湘云,从小养成不拘小节性格,有魏晋文人风彩,心胸坦荡,有光风霁月的襟怀,一个充满活力的人物。
婚后煮酒论诗,两人情切切,意绵绵。欢娱日短,好景不长,却落得了,云散高唐,水涸湘江的下场。
史湘云的丈夫,忽然得了暴病,(痨病)没过上几年好日子,丈夫去逝,她立志守寡。
多么凄凉悲悯的一首挽歌!一个性情豪放的姑娘,猝然狂风折柳,青春,红颜,诗情画意,心却和去世的丈夫一起埋葬。
看惯了柳絮飞舞,鲜花绽放的姑娘,一下被命运推进了,灰濛濛的阴喑无光的角落里,如此之大的差距。
她一个人独守空房,独自生活在漫长的黑夜中,百年在於命,半点不由人。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为什么在《红楼梦》中湘云年纪最小却最先订亲呢?黛玉和宝钗为什么没订亲呢?
其实在《红楼梦》中,史湘云十一岁订亲,这在古代是正常的定亲年龄,其他的如迎春十七八岁订亲,宝钗十八九订亲,则是大龄剩女,而林黛玉死时十七左右尚未订亲,也是很晚的。为什么湘云定亲那么早,嗯,林黛玉薛宝钗却没有定亲呢?原因出在贾府。
史湘云之所以能够早早地定下亲事,是因为史湘云是史家人,为她当家做主的是史家史湘云的婶母,史家为了史湘云着想,早早的为史湘云相看了人家,将一个才貌仙郎早早的为史湘云定了下来。
而林黛玉自从进到贾府以来,贾母把林黛玉和贾宝玉安排在自己的碧纱橱内外,那时宝黛年龄虽小,但都已到了男女不同席的年龄了,而贾母那样安排,已经隐隐有把宝黛撮成堆的嫌疑了。
不但如此,王熙凤是贾府主子,林黛玉的表嫂,却经常拿林黛玉的婚姻开玩笑,说什么林黛玉喝他们贾家的茶,给他们贾家当儿媳妇儿等,隐约之中就给人传递了一种信息,林黛玉和贾宝玉是大家心心照不宣的一对儿,就是家中的仆人也以为是贾母早就暗中将林黛玉和贾宝玉配成一对儿了。这种情况下自然没有其他人家会像林黛玉求亲,而贾母又不给一个明示,林黛玉父母双亡,无人替她主张,又不能自己做主,所以一直到死,林黛玉都不曾订亲。
薛宝钗呢?虽然有母亲帮着筹划,但是因为出身问题,而且还有一个会惹事的哥哥,拉低了薛宝钗的个人综合价值,有头有脸有地位的大户人家不愿意与其结亲,而小门小户没前途的人家,薛家有看不上,就这样高不成低不就,只好寄希望于贾宝玉,可是贾母对薛宝钗不满意,王夫人也不能独揽贾宝玉妻子的选择权,于是,不上不下的,婚事也就耽搁了。
为什么在《红楼梦》中湘云年纪最小却最先订亲呢?黛玉和宝钗为什么没订亲呢?
“及笄、成婚、生子”是女孩子一生中的三件大事,宝玉虽然想一直让姊妹们留在家里,长不大也不结婚,可是梦想终究只是梦想。大观园中的姑娘第一个讨论婚事就是湘云,除了后来的宝琴,湘云的年纪是最小的。宝钗和黛玉都还未谈及婚事,湘云却早就订亲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第一,湘云在史家真的过得不太好湘云能够谈婚论嫁必定已是到了嫁龄,可是也没有不要立刻就说亲,那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湘云的叔叔婶婶想要把她嫁出去。
湘云在大家的印象里一直是一个活波开朗、有侠义之心,活得潇洒自在的姑娘,可是殊不知她在史家其实过的并不好。因为湘云从来不表露所以大家也都不知道,可是在宝钗的细心呵护下她对宝钗说了心里话。
宝钗曾对袭人说出湘云在家中的艰难,宝钗听见这话,便两边回头,看无人来往,便笑道:“我近来看着云丫头神情,再风里言风里语的听起来,那云丫头在家里竟一点儿作不得主。宝钗所说湘云的生活应该多半都是真的,不然湘云也不会回家时候总是嘱咐宝玉记得提醒贾母去接她。湘云还是襁褓中的婴儿父母亲就没有了,她跟着叔叔一家长大,寄人篱下所需要承受的一切湘云估计都饱尝了。
湘云好容易长大了,叔叔婶婶自然也想要尽快甩掉这个包袱,所以就早早为湘云说亲了。对于湘云而言,出嫁虽然没有了做女儿时的自由,但或许会有另一片天地。而且这件事不管湘云愿不愿意她都不可能就拒绝与选择的余地。
第二,史家想要通过联姻扭转颓败的局面,湘云就是可以牺牲的对象四大家族每一个都在慢慢衰败,史家自然也不可避免。联姻是两个人家族的链接,史家也想要通过联姻来扭转颓败的局面,自家的女儿舍不得,于是湘云就成了第一个可以牺牲的对象。
如果湘云的父母在世定然舍不得孩子这么早就出嫁,但是现在湘云的婚事都由叔叔和婶婶做主。如果是湘云的父母为她选亲自然是更看重对方的人品,可是叔叔婶婶却更多的是要看重家族的利益。
湘云自然明白她的婚事其中的意义,不过想必叔叔婶婶选的人家还不错,当湘云到贾府玩耍大家调侃她的时候,她也只是害羞。其实比起脂砚斋所说的卫若兰,更愿意相信湘云未来的丈夫会是冯紫英。
第三,宝钗和黛玉都有长辈帮她们谋划未来宝钗和黛玉都比湘云年纪大,如果湘云可以说亲了,那么她们早就可以了,可是她们却从来未被提及此事,是因为她们都有长辈替她们谋划未来。
宝钗的婚事有一点被耽误。最开始宝钗是要参加选秀不得订亲,后来落选了薛家又打起了宝玉的如意算盘,宝玉因为年纪小所以一直未谈及婚事,宝钗又没有后备之选,所以只好一直等着。
黛玉虽然父母都去世了,可她的婚事自有贾母做主,贾母早就看好了宝玉和黛玉是一对,他们不是冤家不聚头,可是无奈王夫人一直很看重宝钗,所以这一场博弈就是黛玉和宝钗爱情的归属。
因为都有各自的长辈在为宝钗和黛玉做谋划,她们二人也就不必担心婚事。
作者:酒馆说戏人,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中的精彩!
为什么在《红楼梦》中湘云年纪最小却最先订亲呢?黛玉和宝钗为什么没订亲呢?
湘云年龄最小,却最先定亲,黛玉和宝钗直到80回文本都没有定亲的消息,这便让很多读者产生了八卦心理:难道宝钗嫁不出去?
如果一定要这么想,只能说,实在是想多了。
古人普遍都早婚,定亲则更早,可以从胎儿开始,即所谓的指腹为婚,比如尤二姐和张华就是指腹为婚。
那么,像宝钗和黛玉到了十七八岁还没出嫁甚至亲都没订,是不是就算剩女呢?
我们来看《礼记》怎么说。
《礼记》是儒家社会的行为准则,它是这样说的:“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年而嫁。”十五岁及笄,代表成年,即可以出嫁了,相当于现在到了可领证的年龄,一直到二十岁出嫁都为正常。如果有特殊原因,可以推迟到二十三岁。
也就是说,二十三岁还没出嫁,才能算剩女。
下面,我们就分别来分析湘云、黛玉和宝钗的订亲问题。
湘云的婚配,符合正常贵族女子的习俗一家有女百家求,尤其是有地位之家的女子,再加上这个女子本身又很优秀,那就更是很早就有人盯着了。湘云就属于这样的女子,作为侯府的嫡小姐,从小接受贵族教育,是标准的大家闺秀。从南安太妃和湘云很熟识就可看出,湘云已经在贵族圈子里名声在外了。因此,她的选择面也很广,也就很容易选到佳婿了。
黛玉和宝钗都属于“有故,二十三年而嫁”的特例无论读者多么喜欢黛玉,都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黛玉难嫁!
黛玉难嫁,主要是因为她的病体。就连纳个妾都要身体健康,何况是负有“上事宗庙,下继后世”之责的正妻。黛玉的病,是显性的,初进贾府时,大家一眼就看出她有不足之症,经验丰富的面安太妃当然更看得出来。被南安太妃看过之后,黛玉的病体应该就在贵妇圈子里传开了。哪个贵族愿意娶个随时有生命危险的正妻回去?
宝钗的“有故”,主要是因为家庭问题,却不是读者所想象的被薛蟠拖累。薛蟠的那些事迹,对于贵族子弟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让宝钗迟迟无法出嫁的原因是她是家里的主心骨,离了她就玩不转。因此,她需要等哥哥薛蟠能独立,把这一摊子都撑起来。如果薛蟠实在撑不起来,那也能拖一年是一年。因此,薛家不会积极地为宝钗安排婚姻。
不过,从书中透露的信息,还可能有一个原因。宝钗进京是选公主侍读的,直到80回,作者也没说落选。第五十七回,薛姨妈说要为宝玉和黛玉说合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虽没人可给,难道一句话也不说。”现成的宝钗,怎么就没人可给呢?只能理解为宝钗当时不是自由身,无权自由婚配。
为什么在《红楼梦》中湘云年纪最小却最先订亲呢?黛玉和宝钗为什么没订亲呢?
《红楼梦》书中这些小姐,三春以及三个表小姐里,史湘云是最早定亲的,而黛玉到底都没定亲,宝钗也是很大了才定亲。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是因为各家的长辈对她们婚配的规划。
一、湘云定亲早因为史家做主的是她的婶婶们
看红楼梦,我们知道,未出阁的姑娘在家里都是很尊贵的,而嫁到人家家里当媳妇了,地位就很低。比如贾家吃饭,贾母和姑娘们都上桌坐着,王夫人带着李纨、凤姐却站着伺候。王夫人要伺候婆婆贾母,李纨和凤姐还要伺候这些小姑子们吃饭。若是在家金尊玉贵的小姐,娘家多半是想多留几年,好好物色女婿,给姑娘一个好的未来。而史湘云的问题就出在这里。
史湘云年幼就父母双亡,她跟着叔叔婶婶生活,等于也是寄人篱下。宝钗曾和袭人说起过湘云在史家的情况。
宝钗听见这话,便两边回头, 看无人来往,笑道:“你这么个明白人,怎么一时半刻的就不会体谅人?我近来看 着云姑娘的神情儿,风里言风里语的听起来,在家里一点儿做不得主。他们家嫌费 用大,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差不多儿的东西都是他们娘儿们动手。为什么这几 次他来了,他和我说话儿,见没人在跟前,他就说家里累的慌?我再问他两句家常 过日子的话,他就连眼圈儿都红了,嘴里含含糊糊待说不说的。看他的形景儿,自 然从小儿没了父母是苦的。我看见他也不觉的伤起心来。”从宝钗这段话就可以看出,史湘云在史家过得并不好,空有个史候家小姐的名声,实际却没多少千金小姐的待遇。叔叔们是男人,自然不管內帷的事,婶婶们对史湘云,只怕是存了早点打发出去的念头。只要门户还匹配,能顾全史家的体面,史湘云的亲事就很好择定了。
二、宝钗和黛玉亲事定不下来,是因为贾母和王夫人等人之间的博弈
宝钗和黛玉都瞄准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宝玉。黛玉进了贾府后,贾母就有意让她和宝玉从小培养感情,从贾母的角度,自己最爱的孙子和外孙女亲上加亲,以后都围在自己身边是最理想的状态。王夫人也察觉到了这一点。在黛玉进府几年后,薛姨妈母女进府了。王夫人也物色了自己的儿媳妇人选:外甥女薛宝钗。
这一面,薛姨妈和王夫人打出了金玉良缘的旗号,暗示宝玉宝钗姻缘的天定。
薛蟠见宝钗说的话句句有理,难以驳正,比母亲的话反难回答,因此便要设法 拿话堵回他去,就无人敢拦自己的话了。也因正在气头儿上,未曾想话之轻重,便 道:“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从先妈妈和我说:你这金锁要 拣有玉的才可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而另一面,贾母装聋作哑,在清虚观打醮时,借着张老道的话说宝玉命里不该早娶。
贾母道:“上回有个 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如今也讯听着,不管他 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儿配的上,就来告诉我。就是那家子穷,也不过帮他几两银子 就完了。只是模样儿性格儿难得好的。”两方势力都在暗自较劲。所以宝钗和黛玉的亲事就都耽搁下来了。就是因为重视,才想要更好的选择,相持不下,就都拖成剩女了。直到黛玉去世,两方之争,终于决出了胜负。
为什么在《红楼梦》中湘云年纪最小却最先订亲呢?黛玉和宝钗为什么没订亲呢?
首先感谢邀请。我认为,古代婚姻是不可能自由恋爱的,父母按照门当户对或者至亲挚友更或者攀龙附凤,都有可能早早确定儿女亲家,如果没有父母之命,就很难确定她们自己的婚姻,这都是她们可悲的命运,是那个封建社会造成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