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87版《红楼梦》并非“最忠实原著”,而是“创新”简化和通俗化、现代化呢?
目前红学界通说,曹雪芹只写了80回,现存红楼梦为120回,后40回为高鹗续写,而且有些人物的结局并不符合曹雪芹金陵十二钗正副册的判词,因此做一些改动也很正常。
为什么说87版《红楼梦》并非“最忠实原著”,而是“创新”简化和通俗化、现代化呢?
王扶林导演说87版是“普及版”,是“简化、通俗、小人书版”。
87版受到广大观众的普遍欢迎,得益于87版从剧本改编到人物造型、服装设计、背景音乐、摄影、表演等方方面面的“现代化”、“通俗化”创新,简单的说87版就是将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原著“商业化”“娱乐化”“庸俗化”的《还珠格格》式的影视快餐文化作品。然而,如今广大普通观众却在被87版“最忠实原著”是无法超越的经典,这样的媒体虚假宣传所忽悠。
三十年前87版作为中国内地首部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改编的电视剧,极大的推广和普及了这部古典名著。然而三十年后的今天,广大观众对《红楼梦》原著的解读却被87版是所谓“原版”、是“最忠实原著”的虚假宣传所严重误导了。以至于众多观众以“87原版”为“最忠实原著”的标准来看待之后的《红楼梦》影视作品,甚至于非常无知的将史上真正最忠实贴近原著的10版电视剧斥为“鬼片”、“聊斋版”。
87版的“创新”,首先是“原创”了原著中根本不存在的人物关系。87版编剧完全凭空“原创”出黛玉和晴雯并肩携手嘲笑讥讽宝玉与袭人“丑事”的剧情。
87版还“创新”改编,将宝钗对宝玉说茯苓霜玫瑰露之外大观园中还有更严重问题的台词,强行替换给宝玉,变为宝玉对宝钗说大观园中还有更严重的问题,以此来拔高87版中的贾宝玉形象。
87版将62越剧电影、89电影、10版等几乎所有红楼影视作品都作为“重头戏”的原著第三十五回内容全部整体删除,以此来“创新”抹去贾母对于宝钗好感程度的更一步加深,和抹去贾母将黛玉视为与三春“我们家四个女孩儿”同等的公开表态,抹去关于宝黛钗爱情婚姻主线剧情的发展方向这个最重要的转折点,以便能够顺利对接87版周岭老师的“原创”的结局。
当然,87版的剧本在“创新”改编原著前八十回中还远远不止这些“硬伤”。
被87版“最忠实原著”所误导,众多观众还将87版的人物造型、服装设计、背景音乐都视为“最忠实原著”原著。
实际上,只要是真正认真阅读过原著的观众都应该知道,原著中的薛宝钗“淡极始知花更艳”,原著中的林黛玉从窗纱到被子、披风、靴子全是精致奢华、时髦艳丽、大红大绿的。87版的“女一号”“女二号”宝钗黛玉等在人物造型和服装设计上都是根本不符合原著的,尤其87版宝钗黛玉的服装设计主色调完全是颠倒过来的,这也是87版的“硬伤”。
87版的背景音乐,是八十年代流行音乐作曲家王立平先生釆用的广东民间音乐“彩云追月”的抄版“晴雯曲”,与原著中的时代音乐背景古典昆曲更是风马牛不相及。而众多无知观众却把忠实贴近原著的10版古典昆曲音乐斥为:“鬼片音乐”糟蹋红楼梦原著。
不得不说,关于87版“最忠实原著”的虚假宣传,才是在真正误导众多无知观众集体造成严重的“踩踏事故”事故,真正糟蹋《红楼梦》原著、糟蹋曹翁和他笔下人物共同酷爱的古典昆曲。不得不说,这一切误导都是87版“最忠实原著”,这个虚假宣传造成的悲哀!
为什么说87版《红楼梦》并非“最忠实原著”,而是“创新”简化和通俗化、现代化呢?
没有财力。
为什么说87版《红楼梦》并非“最忠实原著”,而是“创新”简化和通俗化、现代化呢?
任何经典都不可能一开始就是经典,只有经过时间检验的作品,才有可能成为经典,实际上,87版红楼当年刚播出时,并不是像我们今天这样,几乎一边倒的赞扬,而是有很多质疑的声浪,甚至对87版表示不满。
这些不满和质疑,更多地集中表现在演员的表演以及剧本的改编上,而表达不满的也不是一般的观众,而是当时有一定话语权的人物,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舆论领袖,是某一领域的权威或专家,所以他们的话,不容被忽视。
就演员表演来说,对于欧阳奋强扮演的宝玉,有人在肯定之后,也指出了不足:宝玉离神采飘逸的气质还有距离,孩子气有余,才子气不足……宝玉的形象失之于浅表,只给人留下淡薄、平面的印象……没有捕捉到宝玉的内在神韵。
对于陈晓旭扮演的黛玉,在肯定晓旭的可取之处之后,也指出剧组在刻画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时,没有充分理解原著刻画的这个人物角色,电视剧里的嗲与给人的感觉就是单纯的“妒”,使人反感……
当然,当时围绕剧本后四十回的改编,也是存在巨大争论的,有人坚持按照百二十回的本子来改编,有人坚持按曹公本意创造性改编,最终出来的结果,自然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有人心满意足,有人义愤填膺,不满者自然会对剧本更加苛刻和挑剔……
我们可能无法想像,如今被我们视为经典的87版,以及演员精湛的表演,精良的剧本改编,当年会受到如此多的“批评”,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正是这些批评,说明了87版也并不是完美无缺,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为什么说87版《红楼梦》并非“最忠实原著”,而是“创新”简化和通俗化、现代化呢?
回顾87版红楼梦,几个经典角色做到了传神入画,故事情节编排也原则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关键点
美中不足,拍的故事太过仓促,简化版失去了红楼梦原汁原味,仅仅围绕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故事展开,并未真正还原原著内涵
大量的诗词歌赋都被无情减掉,反应不出文化底蕴
那个年代还停留在曹府学说的阴影下,根本没有渗透红楼梦原型故事,也是因为信息技术不发达,可以总结的信息太少,如今网络技术发达,信息汇聚如海,大量的信息推翻了原来的曹府学说,将康熙二十年前后的宫闱秘史重现天日,红楼故事即是故宫红楼高墙内的皇家故事,作者是康熙太子胤礽,其自传体故事隐晦改编成小说传承于世
为什么说87版《红楼梦》并非“最忠实原著”,而是“创新”简化和通俗化、现代化呢?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妹妹哭泣的身影。《红楼梦》是鸿篇巨著,读者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对高雅文艺比较挑剔,新版、旧版《红楼梦》电视剧没有一部得到了读者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