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三姐自杀,在现在看来算不算是想不开?

尤三姐的自杀,我觉得不是想不开,而是用自己的生命做的一次豪赌。而且她赌赢了。因为她死之后,柳湘莲确实不再嫌弃她了,反而后悔,惭愧自己当初怀疑尤三姐的清白,以至于让一个刚烈的绝色佳人自刎身亡。

尤三姐一直是自信的,她认为自己聪明机变,口齿伶俐,可以与王熙凤一比上下,她以为她清醒智慧,可以掌控全场,可是,做为一个无权无势的贫家女子,这根本是痴心妄想。兴儿就含蓄地提醒过尤三姐,她可能比不上王熙凤。但尤三姐不信,因为她的自信被男人惯起来了。

她一直游戏人生。宁国府是肮脏的,贾珍贾琏是淫浪的,可是尤三姐有在柳湘莲订婚之前,一直周旋于他们之间。她在喝酒时敢与贾珍并肩贴腮,她敢红袄大开,露出一痕雪脯,她在寂寞时会遣小厮去请贾珍,这样的女孩子,一直被男人宠着,就是贾珍贾琏这样的纨绔子弟在她面前甘拜下风。因此,她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她愿意,男人就会任其挑选。无论是谁,如果被她挑选上,就会欣然接受她。而且这个信念一直保持到他被柳湘莲退亲之前。

尤三姐在捉弄够了贾琏贾珍之后,想安定下来了,她想像她的尤二姐那样找一个自己喜欢、也喜欢自己的男人,安一个家,幸幸福福过快乐的日子。她以为,以尤二姐条件可以找到贾琏那样的人物,那么,以她的倾城之色,清白之身,完全有资格嫁给柳湘莲。而柳湘莲也确实没什么资本,不过是一个落拓的世家公子哥儿,无父无母,没有前途,除了一张脸能看,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但是,她却在与柳湘莲定亲,不久就被柳湘莲嫌弃了。而被嫌弃的原因尤三姐也是心知肚明。

正因为尤三姐知道自己被柳湘莲嫌弃的原因,尤三姐才会那么的无奈痛苦。因为她知道,无论她怎样解释,加在她身上的标签都是撕不掉了。带着这样的淫荡不洁一个标签,无论将来的路怎样走,都不会得到幸福了。与其无望地活着,不如赌一把,虽然代价有些大,但是赌赢了,却可以让心爱的人牢记自己一生,也可以洗脱身上的污名。

尤三姐是个狠人,在她自刎之前,虽然不是富贵女子,但也是被众人捧起来重起来的自信女孩,可以说,只要她想,她就可以得到。但是柳湘莲打破了这个记录。尤三姐不想相信,布不能不信。但是长期以来养成的自尊自信让他不敢相信,于是她横剑自尽,用生命来写下了她人生最后的一次要求。

尤三姐自杀,在现在看来算不算是想不开?

尤三姐自杀,在现在看是不是想不开,按照现今着个时代,现代人的看法,我认为却实是想不开,当今社会媒人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年轻人大多数都已自由恋爱,即便是有媒人,也只起到一个牵线搭桥的做用,成与不成看事态发展,就是结婚了也保证不了将来会离婚。一个好的昏姻必须建立在互敬互爱的基础上,而尤三姐只是单相思,和柳湘莲根本就没有感情交往,就为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现今说法,就是想不开,天下好男人多的是,何必一颗树吊死。但是,我们应该知道,红楼梦是一部古典文学巨著,其中的故事发生在封建社会,那个年代的青年男女不会像现在这样,大庭广众之下豪无顾及的谈情说爱,那个时代昏姻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要媒婆说和成功就等着下聘礼办喜事了,其实对方谁也不真正了解谁。像尤二姐那样爱慕虚荣经不住诱惑,就因为人家有钱有势,就和贾莲双宿双飞,尤三姐是看不上的,尤二姐的做法即不符合传统道德,也不符合现实社会,属于自轻自贱,缺乏女性做人的准责,但是当时婚姻好像有了着落,尤三姐当然也希望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婚姻,柳湘莲成了她心目中最理想的人选,但这个人选却是单方面的,是尤三姐幻想出来的和自己一心一意,相敬相爱,才貌出众,行侠仗义,都是柳湘莲最光鲜的一面,而真正的柳湘莲是什么样的人,尤三姐只是见过他一面,根本完全不了解。当得到鸳鸯剑这份定礼时,尤三姐完全在憧憬未来幸福之中,却不知世事难料,柳湘莲会退回定礼,其实,柳湘莲还不是一个可以托复的人,尤三姐豪无犹豫的接受定礼,反而引起了柳湘莲的怀疑本能的认为尤三姐是轻浮之人,去向宝玉打听,宝玉的回答又是那样模棱两可,如果宝玉真实讲了尤三姐的为人,还会不会出现尤三姐自杀的后果,也未可知。柳湘莲做事太草率了,婚姻大事,岂能儿戏,柳湘莲也不了解尤三姐的为人,更甭提爱了轻松的就下了定礼,又急急忙忙的收回,尤三姐一下子就被逼上绝路了,在封建社会一个被退了婚的女孩子,是没有人会娶的,名声不好听,虽然也曾和贾珍贾莲同桌吃酒,那是摆脱二人纠缠,此事怎么说也不光彩,解释又有谁会听呢?所以才说情小妹耻情归地府,以尤三姐刚烈的允许别人给她身上泼脏水 她只有死才能向心爱的人以证清白,从我们读红楼梦小说的角度来看,尤三姐根本就不是想不开,而是无可奈何,没有办法,也说明了封建社会制度的腐朽。

尤三姐自杀,在现在看来算不算是想不开?

以现代婚恋观来看,尤三姐的自杀,的确是想不开。这场悲剧的发生,柳湘莲也难辞其咎。他与尤三姐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过于鲁莽与草率。柳湘莲不该在还没搞清楚对方家世背景和人品模样的情况下,匆忙定婚而又草率悔婚。

而尤三姐的错误,则在于她从一开始就对与柳湘莲的关系与未来,抱有超越理智的痴心与执念。正是因为她的不够冷静客观,导致了最终理想落空的时候,尤三姐接受不了这种巨大的落差,只能寄希望于自杀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从现代角度看,尤三姐自杀暴露了她被自己的冲动与执念所蒙蔽:

一厢情愿地认定柳湘莲就是她的真命天子

现代婚恋观,最基本的原则莫过于相互理解与相互尊重基础上的自由平等、自愿结合。尤三姐从一开始就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她对柳湘莲所有的印象,只不过是建立在五年前在老娘家生日宴会上对柳湘莲的惊鸿一瞥。

只因为柳湘莲在戏台上串戏,便在尤三姐心里播下一颗爱的种子。一直等到尤二姐成为贾琏的外室后,尤三姐才将这颗种子燃烧成熊熊烈火,做出非柳湘莲不嫁的痴心姿态:

“若有了姓柳的来,我便嫁他。从今儿起,我吃常斋念佛,伏侍母亲;等来了嫁了他去;若一百年不来,我自己修行去了。”

尤三姐对柳湘莲看似是一往情深,实则经不起推敲。因为她与柳湘莲所有的联系仅仅限于那一次的回眸一望,柳湘莲甚至都不曾看到。在宁国府与贾珍、贾蓉父子厮混的这几年,尤三姐也不曾与柳湘莲有过任何交集。

这种缺乏了解而一厢情愿的爱情,终究只是空中楼阁。尤三姐也不曾通过“媒妁之言”去进一步确定柳湘莲是否适合,就单方面认定柳湘莲就是她的真命天子。这种不切实际的“私定终身”,终究对自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高估了柳湘莲是一个不受世俗所束之人

尤三姐之所以会自杀,因为柳湘莲的悔婚,扼杀了她对未来的所有希望,自己的尊严再次被这个无情的社会所践踏。尽管尤三姐德行有亏,作风不够检点,但是在她心里自己从来都是“淫而不丧”,精神上始终保留了自己的清白与独立。

正如她曾对尤二姐所说,“咱们金玉一般的人,白叫这两个现世宝沾污了去,也算无能。”尤三姐理解的清白,与柳湘莲以为的“绝色”,从来都不对等。柳湘莲“定要一个绝色的女子”,并不单指美貌,显然还要求清白,而且是由内而外的清白。

尤三姐受到了柳湘莲的鸳鸯剑,“挂在自己绣房床上,每日望着剑,自笑终身有靠”。可她忽略了封建社会对女子清誉的看重,也高估了柳湘莲对世俗成见的看轻。看似萍踪侠影的柳湘莲,正如他得知尤三姐身世时所说,“我不做这剩王八。”

因而当柳湘莲来悔婚,尤三姐才算真正明白,柳湘莲并非是那样一个不受世俗所束的侠士浪子。只可惜,这种醒悟与看透来得太迟了一些。以现代角度来看,所托非人便自我放弃,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的确得不偿失。

但是,尤三姐的自杀,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学意义和精神价值。这种虽死犹生的独特光彩,必须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才能理解透彻。因而从封建社会的残酷礼教来看,尤三姐的自杀有其不得不为之的特殊原因与独特意义: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柳湘莲是她从良最后的希望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子的名节高于一切,甚至比生命都重要。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因而柳湘莲在得知尤三姐出自宁国府之后,才会想要悔婚。毕竟,尤三姐与尤二姐整日与贾珍、贾蓉厮混在一起,早已臭名远扬。

但是尤三姐一心从良,尤其得到柳湘莲的佩剑之后,以为自己被完全接纳与尊重。但不曾想,柳湘莲也会悔婚,一下子毁掉了尤三姐重新做人的全部希望。不像现代社会悔婚可另嫁他人,古代悔婚会让闺阁女子更无法做人。正如贾琏所说:

“定者,定也。原怕反悔,所以为定。岂有婚姻之事,出入随意的?还要斟酌。”

尤三姐以死明志,展现了舍生取义的烈女风范

尤三姐与尤二姐作风不检点,有其男尊女卑的社会问题和被生活所迫的原生家庭问题。这种德行有亏,的确是无法掩盖的前科。但是,尤三姐不贪图荣华富贵,希望重新做人的迫切心愿,也值得人们理解与鼓励。正如尤三姐所说:

“我如今改过守分,只要我拣一个素日可心如意的人方跟他去。若凭你们拣择,虽是富比石崇,才过子建,貌比潘安的,我心里进不去,也白过了一世。”

因而当理想落空之时,尤三姐选择以这种决绝地方式来告别,也不过是以死明志。她希望通过自己的鲜血,让柳湘莲知道她内心仍有清白之志,对柳湘莲也充满了真情实意。这种以死明志,颇有古代烈女舍生取义的侠义风范。

总之,尤三姐自杀,从现代婚恋观来解读,的确有草率和莽撞的不理智之处。但是在那种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尤三姐愿意改过自新并且用生命证明自己的清白之志和从良之心,也体现出她舍生取义的烈女风范,足以令人为之动容与震撼。

人这一生,终究要捍卫一些比生命都重要的东西,比如信仰,比如情义,方不负此生。

尤三姐自杀,在现在看来算不算是想不开?

是想不开,但在那个时代,无论哪个女人都不可能想得开,因为封建时代讲究的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女人一旦名声坏了,一生就毁了。所以,尤三姐烈女一枚,是一定会以死证明自己的清白的。

尤三姐自杀,在现在看来算不算是想不开?

我认为不是想不开,而是她大梦初醒,惊觉荒唐了这一生。

脂评本八十回《石头记》里,尤三姐与贾珍贾蓉有不干不净的关系,用书中原话来说就是一个“使他人丧伦败德”的“淫奔女”,后来想改过从良。

尤三姐自杀,是因当时的环境让一个想改过从良的弱女子没有出路,她是在羞愤、绝望的复杂心境下自杀的。

一.羞愤

尤三姐在与柳湘莲谈婚论嫁前,行为不端,与贾珍父子有不正当的关系。

  • 她虽然已情定柳湘莲五年,但她只是一个没钱没势地位低下的弱女子,无权决定自己的婚姻,真应了那句“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
  • 况且柳湘莲浪迹萍踪,指不定哪天就再也不回来了,让尤三姐觉得自己终身无靠。

因此,尤三姐只好与贾珍父子厮混,来慰藉自己寂寞的心灵和空虚的灵魂,攀附权贵来满足自己的物质享受欲望。

这是一种实现不了美好婚姻理想后自暴自弃的表现。

而在得到柳湘莲的家传宝物“鸳鸯剑”后,尤三姐十分欢喜,一改从前“淫奔女”的轻浮,认为终身有靠,如书中所写

“只安分守己随分过活,只念柳湘莲早早回来完了终身大事。”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这个社会对回头的浪子给予了很大程度的宽容理解。但在古代,对回头的“淫奔女”却没有那么宽容。

如尤三姐,就是铁了心想逃离以前的风流之路,也架不住人言可畏,许多人还是会认为她意志不定水性杨花,说不定哪天还要出轨。

所以柳湘莲在听说尤三姐以前的风流韵事后,十分气愤,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接盘的老实人,怒称自己绝不当“剩王八”,便有了后来的悔婚一事。

面对被退婚的惨剧,尤三姐能怪谁?是怪她出身不高只能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中,还是怪柳湘莲无情的抛弃?

但其实,尤三姐最应责怪的就是自己。她被退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安分守己洁身自好,导致名声不好不堪为人妻,最终只能落到被退婚的下场。

所以,思及前事,她才会又羞愧又气愤:

  • 羞愧自己一时糊涂荒唐,
  • 气恼不该与贾珍父子鬼混以致误了终生大事,
  • 气自己没有耐住寂寞德行有亏,此时她心里已有自杀倾向了。
二.绝望

柳湘莲,就是那个给了尤三姐期望又让她绝望的男人,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尤三姐本来打定主意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和柳湘莲的婚事就是拯救她人生的关键,是她后半生的希望。

谁知柳湘莲却悔婚,这就让尤三姐后半生的希望直接破灭了。

如果不死,尤三姐只能又过以前那种轻浮淫乱的生活,或者嫁给一个她根本不爱的人,或者青灯古佛旁了此残生,这都是她不能接受的。

再者,看出了自己最爱的人对自己的鄙视嫌弃,尤三姐心灰意冷,觉得自己一生都荒唐到无可挽回了,只能走向了自杀之路。

我是平生书事,以上一点拙见,欢迎各位朋友常来交流探讨!

尤三姐自杀,在现在看来算不算是想不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想不开这个概念很模糊。如果苟且偷生叫想得开,那尤三姐就是“想不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