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读者为什么有那么多讨厌袭人的?袭人真的令人讨厌吗?

在很多地方不是看到有人不是骂袭人虚伪就是骂袭人心机。好像袭人不知有多大罪一样!

《红楼梦》中袭人:

原名叫花珍珠,初是贾母贴丫头,得以陆游一首;"花气袭人蕊知昼暖"而被改名花袭人。因贾母疼爱宝贝孙子宝玉,后送予贾宝玉做贴身婢女丫环。却在宝玉身边兼具姐姐、待妾、情人奴婢的多种角色一身。虽也貌美如花,勤劳温帖心灵,贤惠亲和,谦虚恭谨,却也心机阴深。

在贾宝玉梦幻仙子惊醒时袭人分享了警幻云雨,半推半就初尝禁果试人烟。梦魇幻仙子,云雨尴尬情。袭人唬惊羞红脸,云云宝玉破童身。宝玉不知袭人这杯酒是清纯还是浊渚。

做人做事阴计饺舌,使很多厌恶袭人的读者则觉得她内藏奸私阴沉机深,不该常在王夫人面前密布是非,来求得平步青云,这种踩着她人爬升得到锦玉前途让厌恶愤怒。秦雯之怜愁的孤戚,到死无人过问的那幕让人悲泣,正是拜袭人饺舌密告的结果。虽有秦雯自身清傲,目中无人等因素,但起因路人已知。

不该阴恨林黛玉调侃体弱多病时疑为黛玉太过矫情。不该反感宝玉和黛玉的相爱,却忘了自己最多只做侍妾身,更不该在宝玉和黛玉的爱情上处处阻碍,煽动质疑宝玉和黛玉之间纯洁爱恋的关系,却又担心两人继续在一起将会发生那不才之事。

饺舌挑起纷争煽风点火使史湘云产生对林黛玉之间的隔阂。谁知道破坏了宝玉黛玉的爱情,却成全了宝钗披红喜进门,黛玉孤迷随泪逝。

梦锦虽美幻,事实多无情。却落得终嫁蒋玉菡忧忧被弃。

命运弄人,"女儿悲,丈夫一过不回归。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留不住人,留不住心,一脚临门,

伤了女儿身。不孕废妇人。

心思堪美,命运太悲,忧忧愁叹,

怨恨嫁蒋君。凉了女儿心。

大家细品这花袭人和薜宝钗是不是两影视合,袭为钗副,命运相同?这曹公神笔妙点是巧合吗?

云云梦梦残风雨洗后,谁能从中醒悟,只在这红尘依旧。

《红楼梦》的读者为什么有那么多讨厌袭人的?袭人真的令人讨厌吗?

确实,我也不喜欢袭人这个角色。带有憨厚色彩的心机,是很可怕的,让人不设防易中招。

一、袭人的痴处其实也挺可怕的

《红楼梦》第3回中,写贾母把袭人给了宝玉,因为贾母觉得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又怕宝玉身边的丫头不够尽职。而书中也写了

袭人的痴处:伏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今与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个宝玉。

也就是说,她没有唯一的效忠对象,给到哪里,就在哪里尽忠。仿佛是一块奉献的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很高尚,不挑剔似的。

可是,俗话也说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在她这里,那就是流水的上司铁打的她。这真的是“痴”吗?

改朝换代时,这种送完了旧主迎新主的,都是什么人呐。

就如,柳如是劝钱谦益投江殉节时,钱谦益试了下水,说太冷,不能下。他还给自己一个理由。而袭人却是随波逐流,让我投谁就投谁。因为《红楼梦》中本就有写史的痕迹,所以袭人的改弦易辙行为,或许也影射了什么。

二、袭人最大的危险来自谁

袭人和宝玉有了云雨情后,更是从床上管到床下,衣食住行不必说,连到黛玉那梳洗都被袭人说嘴。

主子要做什么,你管得着吗?真当自己是贤内助了。

她从黛玉那感受到了危险,两情相悦用语言很难说清,但只要两人心灵相契时,所有的外在都是空气。女人的第六感太强大了,袭人会因为宝玉对黛玉的真心,而感到危险。

其实,应该是感受到了,宝玉心里没有她,大概是她做了无数次的空气吧。宝玉只是习惯了她事无巨细的照顾,以及身体上的予取予求,心里从未有过她。

而宝钗是怡红院的常客,袭人不但不排斥,还刻意制造机会,否则哪有宝钗替宝玉绣贴身肚兜的事情。宝钗纵使有情,也有限的紧,她最爱的从来都是自己。所以袭人感受不到她的危险,却也高估了宝钗的大度。

黛玉可以叫袭人“嫂子”,说明她心里不藏私,也认可袭人的身份,古代的社会大环境就是这样,并不把丫头当回事。而宝钗明面上大度不已,最后,袭人不也是出府嫁给了蒋玉菡。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大户人家里混得好的丫头都不愿意出去,因为在这里吃穿都比自已在家里好,还能开阔眼界,见识到上流社会的人和事。所以有句俗语“宁娶大家奴,不娶小家女”,虽不绝对,但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被撵出去的人,是很丢脸的,比如金钏宁可投井,也不出去。她也真是想不开。

而袭人选择靠拢的宝钗,偏偏就将她打发了出去。袭人在黛玉身上用足了心机,诋毁、抱怨、告密,最后换来了什么?

三、袭人撵走了别人,也没能成全自己

怡红院内部也并非是一片祥和,晴雯虽然嚣张,但她还算自重,她其实什么都知道。晴雯曾说过:“你们那瞒神弄鬼的,我都知道。”不声不响的人,干的都是大事。

宝玉就像是块唐僧肉,被几个大丫头严防死守着,连小红在无人时献了回殷勤,都被呵斥。最后不得不另寻他处,一展报负。

第32回,宝玉对黛玉诉肺腑,却不料身边来的是袭人,袭人真切地看到了宝玉对黛玉的深情,怕将来有不才之事,暗想如何处置。然后,第34回里,就劝王夫人将宝玉移出园子。

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象。

袭人的憨厚从来都是外包装,她的心机一点都不比别人少,而且还会扯着王夫人的这面大旗。一切都由王夫人出头。连宝玉都知道,他的怡红院有人告密,偏不知道是谁,可见袭人掩饰得很好。

晴雯在搜大观园后也被撵走,所有对宝玉有企图的“狐媚子”都是留不得的。王夫人让袭人守好宝玉,谁知道,真正监守自盗的人却原来是她最相信的人,太讽刺。

袭人用自己的心机撵走了别人,最终自己也被送出贾府,她祸害了别人,也没能成全自己,真的是万事筹谋万事空,最后嫁了个戏子。

(图片来自网络)

《红楼梦》的读者为什么有那么多讨厌袭人的?袭人真的令人讨厌吗?

《红楼梦》的读者为什么有那么多讨厌袭人的?袭人真的令人讨厌吗?

对同一本书中同一人物,每个人读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喜欢袭人的,可能会认为她温柔和顺,讨厌袭人的,可能她暗藏心机,我个人对袭人并没有太多的厌恶,毕竟她有她的立场,她也有她的苦处,但要说多喜欢,也谈不上,我想,不喜欢她的原因,在于她的不可爱吧。

袭人年纪其实并不大,不过十七八岁,放在今天咱们生活的时代,这个年龄的姑娘,是青春正好,活泼可爱的多,但是贾府的袭人,不太可爱。

比如对宝玉。她是宝玉的贴身丫头,比宝玉大不了几岁,可她却有一种与年龄完全不相等的成熟,她把宝玉的所有内务都打理得妥妥贴贴——这可以是她的长处,但也可以是她的短处,年轻的姑娘,过分老成,主子们当然很喜欢,可是读者大人未必喜欢。她和宝玉有了那事以后,对宝玉特别尽心,也把自己摆在最前排,比如晴雯死时,她就喊过这个院子里,谁也灭不过她的次序去。虽然按理,她也的确可以排前面,但是论资排辈这种事,人家说的,比她自己说的要有说服力的多。宝玉会选择她做为第一次的试验对象,是因为她的娇俏柔媚,可是袭人当时是什么个状况呢?她想的是“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她和宝玉那个时,想的是不为越礼,不越礼,不越礼!

后来,她对宝玉身边可能会有这种事的丫头,一概严防死守,没有苗头地要防着,有了苗头地要掐灭,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她这种身份这种做法就不合适了。

比如对众位丫头。贾母把她放在宝玉身边,是觉得她办事稳妥,也很周到,结果呢,稳是稳,妥则未必,她倒向王夫人一边,于贾母而言,无疑是背叛。当然了,退一步想,怎么也是主子,不计较,可对众位同事,并没有印象中的好。她们叫她什么呢?西洋点子哈巴狗,这个名可是相当不好听,当着她的面,她们也敢这么说。虽说晴雯芳官等被撵出去未必是袭人告的密,但是世上的事情,也不能全说得清楚,能说完全没有她的功劳?王夫人可是说过了,她的心耳神意天天在怡红院呢。就算不全是她说的,但她也排除不了嫌疑,所以宝玉疑心她,她也没法自证清白。

比如对林黛玉和薛宝钗。对薛宝钗还好说,一味地护着,对林黛玉,可不太好说了。起初,袭人对黛玉也是挺好的,时常聊天,时常传东西,可是当贾宝玉的表白被她听到了之后,她就再也保持不了当初的心境了,宝玉挨打后的一番告密,林黛玉被她坑苦了。

袭人当然有她的好处,站在她的立场上看,维护宝玉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但是咱们读者,却未必领这份情,站在旁人立场来看,她对宝玉比王夫人对宝玉还要护着,这个不太讨喜呢,她老把大道理摆在前头,根本不好玩啊。

简单说几句吧,期待您的关注。

《红楼梦》的读者为什么有那么多讨厌袭人的?袭人真的令人讨厌吗?

我也来说说袭人现象吧。

一是袭人有点八面玲珑。她基本上不得罪人,到处讨好,说别人坏话都是在背后,在人前总不说的。贾宝玉对晴雯的死有点伤感,就跑去责问袭人,为什么我们怡红院的一点小事王夫人那里都知道,那些话肯定有人告密。袭人无言以对,半天说不出话来。

当贾宝玉说园子里的海棠死了一半,就知道印证在晴雯身上,结果袭人不高兴了,她说晴雯怎么能够超过我去,她是什么东西?对一个死去的人说这么狂妄的话,有点过分。袭人真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二是袭人爱打小报告。林黛玉待袭人还不错的,她知道袭人与贾宝玉发生过关系,没有讽刺,没有奚落,反而是出自内心地称呼她为嫂子。可是就是这样对她尊重,她还跑到王夫人那去汇报,去邀功请赏。

她建议把贾宝玉搬出大观园,因为毕竟现在年龄大了,不比往年年龄小经常在一起。那个时候不懂事,现在不一样,恐怕时间长了会发生不才之事。于是王夫人给她增加了例银到二两,说有赵姨娘、有周姨娘的,就有你的。并把贾宝玉现在就交给她了。

三是袭人有点拉帮结派。在怡红院的四个大丫环里边,她和碧痕、麝月关系好,有点歧视晴雯。因为晴雯和她袭人都是贾母调教出来给了贾宝玉的,所以晴雯是袭人有力的竞争对象。说不准到时候贾母一发话,就把袭人挤出来了。同时这两个人也是贾母和王夫人争夺的对象。

说袭人拉帮结派,还有就是对后面进来的那几个丫环进行排挤,如芳官、四儿。连四儿说的话,她和贾宝玉一天生日,一天生日就是夫妻,王夫人这样的原话她都知道。至于跟她好的,碧痕跟贾宝玉洗澡,连床都打湿了,和麝月梳头的这些事,她自己和贾宝玉的事,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王夫人反而不知道。可见袭人在里面充当了什么角色。

好了,就说这么多,你就知道袭人有多讨厌,难怪大家都说她是西洋花而哈巴狗。

《红楼梦》的读者为什么有那么多讨厌袭人的?袭人真的令人讨厌吗?

我没正经写过袭人的分析文章,仅有一次也只是写得粗浅,其实袭人这个人物非常有意思,大家对她的感知有对的地方也有错的地方。

关于大家讨厌袭人的地方,我稍作整理:

1、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这件事上袭人有几个点触及到大家的底线。

①袭人挑逗宝玉在先。她问宝玉“是那里流出来的那些脏东西?”袭人年长已知人事,含羞问这句话有很强的性暗示。成年人都知道是从哪里流出来的,这是奴婢能问的话?是主子能回答给奴婢的话?

②袭人不拒绝与宝玉发生关系。宝玉讲幻境中云雨之事时,袭人的反应是“掩面伏身而笑”,她伏在哪?宝玉刚刚换了中衣,所以肯定是在床上,听到男孩子谈云雨之事,女孩伏在床上笑,接下来发生什么已经很确切了。这里有一个字的细节,宝玉“强”袭人。也就是说宝玉是强迫袭人的,但袭人也没有拒绝。

③袭人把自己的位置定在姨娘、通房上。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贾母把袭人给宝玉做大丫鬟=袭人日后做姨娘、通房吗?这是个未知数,袭人的月例一直都按贾母的丫鬟来领,直到三十六回王夫人才确定了袭人的位置。所以袭人的不为越礼是建立在她日后一定会做姨娘、通房的基础上。

很多人讨厌袭人,就从这个地方开始的,袭人和宝玉发生了关系,这种奴婢服侍主子在旧社会很常见,但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的我们很抗拒这种不正当的关系,特别是宝玉当时未成年,所以这件事我们道德上就不怎么接受。再加上袭人的挑逗,不拒绝,自认身份的事情,大家对她当然喜欢不起来。

2、时时刻刻辖制宝玉

这一点在很多事件中都有体现。

①以被赎走为由要挟宝玉。有一回过年,宝玉跑到袭人家去,袭人回来就以被赎走为由和宝玉约法三章。书中明写:每欲劝时,料不能听,今日可巧有赎身之论,故先用骗词,以探其情,以压其气,然后好下箴规。袭人一直在改造宝玉,赎身恰巧是个很好的时机,宝玉当场就答应了,实际上宝玉根本做不到。袭人的这些建议都是为了宝玉好,她总期望靠自己的能力去约束宝玉让他变得更好。

②宝玉在黛玉房中梳洗,湘云给宝玉梳头。其实宝玉的这个行为在我们来看没什么大不了的,无非是他把心意全都倾注在黛玉湘云身上。有人曾跟我说宝玉大清早往黛玉房里有违礼教,其实也没那么严重,此时他们还未搬进大观园,年龄还小,即便是搬进大观园,宝玉也是被允许和姐姐妹妹们在一起混着的,你要这么扣礼教,宝玉压根就不该在内帷厮混。很神奇的是,袭人因为这个生气了,她跟宝钗说了句“宝兄弟那里还有在家的工夫”,这口吻多么像个深闺怨妇?并认为宝玉“没分寸礼节”,为此她就和宝玉冷战良久,希望宝玉不要和姐妹们斯闹,宝玉一时就不和姐妹丫鬟们玩闹了。

③时时刻刻掌握宝玉的动态。大观园里有一个日常动态,就是袭人在找宝玉。宝玉原话这样说“逢人就问”。袭人找宝玉有什么事呢?不知道。袭人还非常关心宝玉的思想,她曾拿着宝玉写的东西找黛玉询问是什么,这种关心有时候未免太紧迫了。

其实袭人所做的很多事都是从为了宝玉出发,她是用自己所能做到的一切为宝玉好,因为她知道宝玉是自己的结果,所以她考虑的就是宝玉的荣辱。换而言之,她把未来寄托在宝玉身上,袭人被宝玉踢了一脚之后,书中明写她有素有“争荣夸耀之心”。带有目的而不顾当事人感受的“为你好”特别容易让人心里不舒服。而且袭人只是内定,表面还是丫鬟的身份,她做得越多,就越是把自己推向一个很暧昧的位置,和宝玉称“我们”,公然认为自己是怡红院的头号次序,并表示“一时我不到,就有事故”。尽管有些话的确是实话,但自己说出来味道就变了。

3、告密事件

袭人撞见了宝黛诉肺腑,然后她到王夫人那里去跟王夫人说了自己的忧虑。很多人就觉得这件事是告密,是袭人将宝黛的感情告密给王夫人了。这段我有长文分析过,说简短一点,其实袭人并没有跟王夫人打小报告,没有把宝黛私情供出来,更没有陷害晴雯。宝黛诉肺腑让袭人感到害怕,她为了避免出事建议宝玉搬出园子。当王夫人怀疑宝玉和谁有事的时候,是袭人斩钉截铁地回答没有,是“无事常思有事”。如果袭人当真是大家想得那么不堪,她尽可以把宝黛的事情全盘托出。所以向王夫人提议搬出大观园实际上也是为了宝玉好。

而晴雯被驱逐,和袭人关系不大。当时袭人已经被内定了,她没有上升空间了,但宝玉当然还需要其他侍妾,所以暗算晴雯的人,一定是晴雯的竞争者。有一个细节很明显,抄检大观园前,王夫人审晴雯,晴雯说自己平时不进宝玉屋子,王夫人竟信以为真。如果袭人是告密者,对晴雯存有敌意,王夫人怎么可能不清楚怡红院内部的事情,还能让晴雯骗了?抄检大观园之后,王夫人连宝玉四儿的玩笑话都知道,说明这中间存在一个告密者,但这个告密者没有说袭人麝月的坏话,王夫人也没有针对袭人麝月,导致宝玉怀疑告密者是袭人。明摆着像是挑拨离间。

在告密这件事上,袭人是被冤枉了。这一点误读的人很多,袭人这个骂名背的很无辜。

4、袭人的装模作样

袭人的确有很多表里不一的地方。

①她是明确与宝玉发生关系的人,又被王夫人点名内定了,但她却刻意和宝玉保持距离,甚至不愿意在宝玉屋里上夜。“因王夫人看重了他了,越发自要尊重。凡背人之处,或夜晚之间,总不与宝玉狎昵”。其实她和宝玉那点事晴雯都有些察觉了,这些表现未免让人觉得有些虚伪。

②怡红院夜宴,袭人将芳官放倒在宝玉身侧,在天明之后却说“不害羞,你吃醉了,怎么也不拣地方儿乱挺下了。”这种行为很奇怪,如果说袭人是喝断片了,她还害怕芳官醉酒,轻轻起来把芳官放倒,再回到对面榻上睡下。这个行为我一直没读懂,但很像是故意的。

③袭人经常躺着装睡,希望宝玉来和她说话。她的这个行为应该是被李嬷嬷看在眼里了,所以怡红院那么多人,李嬷嬷偏偏骂袭人,而且骂的很难听“装狐媚”、“哄宝玉”。这个行为本身没有问题,她想引起宝玉的注意。但不喜欢袭人的朋友自然觉得这是一种勾引。

5、介入宝玉的感情生活

这是袭人最不应该的地方,实际上高鹗续书要背很大的锅,续书里袭人有一句“不是东风压到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这句话和袭人探黛玉使得袭人这个角色往一种很糟糕的地方滑去,最糟糕的就是她嫁蒋玉菡的一段,各种想死却无奈不能死,使得这个人物虚伪而做作。

我们不说续书,只说前八十回。

①袭人曾在宝玉湘云面前议论黛玉。她先说黛玉体弱,不怎么做针线活,又拿黛玉与宝钗作比较,指向黛玉的小心眼。其实黛玉对袭人一直很不错,因为宝黛青梅竹马,常在一处,黛玉与袭人的交集非常多,她叫袭人“好嫂子”,还说“你死了我就先哭死了”。袭人内定之后,黛玉湘云还一起跟她道喜,所以袭人议论黛玉有些不应该。

②袭人在宝玉睡着的时候将宝钗单独留在屋内。袭人明明跟王夫人说“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既然她悬心,又怎么会做出把宝钗留在室内的举动呢?是她一时疏忽了?

事情都是小事,但袭人作为奴婢,有些话她不该说,有些事她也不该做。但这两件事也很奇妙,黛玉因为听见宝玉的维护而“放心”,宝钗听到宝玉呓语的“木石姻缘”而明白。所以袭人实在是个关键人物。

6、总结

没想到自己写了这么多。总得来说,袭人有些地方的确有问题,但她作为一个小小的婢女,有她的追求渴望也很正常。这世上有各式各样的人,有各种各样的好恶,所以有人喜欢袭人,有人讨厌她也很正常。我觉得袭人这个人物很鲜活很真实,有自己的心思和诉求,有自己的善良和心机,我还是很喜欢这样复杂的人物的。

我认为人无完人,有缺点很正常,所以袭人有点毛病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我们也不能要求她做到完美。另外,不要误解她,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

-------丸-------

文:祁门小谢

《红楼梦》的读者为什么有那么多讨厌袭人的?袭人真的令人讨厌吗?

红楼梦的读者中对袭人的评价始终是比较负面的,纵观全书,无非是花袭人做了读者感情不能接受的事情,我们来看看袭人的几宗罪。

首先,勾引贾宝玉。在读者看来,贾宝玉和林黛玉是天作之合,或者与薛宝钗也是“金玉良缘”,再不济也该疼惜的是晴雯,而却与袭人一帆云雨,实属袭人心机勾引,有上位之嫌,可是再细细想来,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且又是个不能自主的丫鬟,主子有意,你个下人推三阻四未免矫情,为以后有点打算(做姨娘)也是无可厚非的。

其次,向王夫人进言。

袭人背叛贾母,投靠王夫人,试图借机上位,谋取名份,不过看这番进言,也是恳恳切切,真的替贾宝玉着想,所以贾母也只是苛责了事。

第三,告晴雯黑状。这个案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至今未有公断,但是“真真的这话越发说上我的气来了.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还有一说,他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便是这海棠,也该先来比我,也还轮不到他.想是我要死了。”这番话实属让人讨厌,妥妥的情敌之恨。

第四,暗中排挤黛玉,破坏宝黛爱情。特别是中后期,看着宝黛感情越发深厚,费尽心机诟病黛玉,黛玉不是不知,只是不想与其计较,黛玉的清洁无瑕,越发衬出袭人像个小人。

脱离红楼梦来看,其实袭人只是个世俗的封建女子,有点心机,有点婊,但那也是极其正常的,只是与曹雪芹笔墨钟爱的林黛玉,晴雯甚至是史湘云相比,显得腹黑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