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晴雯最后临死前,到底在后悔什么?
晴雯临死前,说了心里话。晴雯被撵出来,住在哥嫂家,当下晴雯又因着了风,又受哥嫂的歹话,病上加病,才朦胧睡了。忽闻有人唤她,一见宝玉又惊又喜,又悲又痛一把拉住他的手,哽咽了半曰,方道,我只道不得见你了。……我挨一曰是一曰,我己知横竖不过三五曰,只是一件事,我死也不甘心,我虽生得比别人好些,並没有私情勾引你。怎么一口咬定我是个猢狸精,灬….只听得咯吱一声,把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齐根咬下,递给宝玉。……晴雯哭道,你去罢,这里腌臜,你那里受得?你的身子要紧。今日这一来,我就是死了,也不枉担了虚名。
《红楼梦》中,晴雯最后临死前,到底在后悔什么?
晴雯后悔不该自视清高,应该与贾宝玉有事实上的亲热行为。
《红楼梦》作者写这本书,有一个最常用的办法就是“葱绿配桃红”的对比,以相似的背景、相似的性格或者相似的事情,用对比的方法写出来。作者不对任何人进行评论,对比的人事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决然而出。
比如用袭人和晴雯,对比宝钗和晴雯。这种写作手法的效果,的确是出乎意料的好。读者很鲜明的感觉到她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比如袭人对贾宝玉的感情,是偷偷的试过“云与之前”的。在整个大观园中,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袭人老实可靠,做人本分,沉稳,冰清玉洁,却不知偷偷与贾宝玉偷吃禁果的,恰好的袭人。
- 在王善保、王夫人、王熙凤眼里,晴雯的人品是无法跟袭人相比的。晴雯整天打扮
在字里行间阅读中,看到的晴雯张扬跋扈,撕扇子,骂丫头,留着三四寸长的指甲,看起来就是妖娆,让人感到不踏实。这正是作者用心之处。看起来外表老实朴素的袭人,却会背后扎人一刀。看起来轻狂的晴雯,内心却是纯净的。
可是在世俗的俗人面前,人人只相信面上会做事的人。不肯同流合污的晴雯、黛玉等人,必定遭到排挤。
再看看薛宝钗,看起来安分守时,沉稳大方,对男女之事,不屑一顾。其实呢,在好多的细节,作者就写薛宝钗其实很在意“金玉良缘”。
只是薛宝钗善于掩饰,在贾宝玉挨打睡午觉时,薛宝钗作为异性,本不该在贾宝玉床前绣花。时常在午觉时间,去怡红院聊天,连丫鬟都感到厌烦。
可是,大家看到的却是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拉拉扯扯的。赵姨娘就是一个例子,因为薛宝钗给赵姨娘捎礼物,赵姨娘就觉得宝钗好,说黛玉何时眼里有过我们娘俩?紫鹃听说后,在赵姨娘跟前,防范着贾宝玉和林黛玉亲近。这也是作者对比着写。明明是薛宝钗暗地里有鬼,却名声比林黛玉好,就像袭人和晴雯。
晴雯最后临死前后悔主要是:晴雯后悔不该心无城府,背后遭人暗算。按晴雯这么聪明的女孩子,对袭人只是面上的不服,暗地里从不坏袭人的事。没想到,一起长大的姐妹,却在关键的时刻,背后扎自己一刀。
- 晴雯后悔自己平时太自视清高,把男女之事看得太清高。看到贾宝玉和袭人、麝月等他们有狎昵行为,自己还轻视。想不到自己看得清白的灵魂,被别人侮辱到这个地步。早知道现在的结果,不如当初真的与贾宝玉有实际行为,如今只担个须名儿。
晴雯后悔自己太自信,没有留一点后路,以至于今天被别人逼得走投无路。早知道背后有人使坏,自己起码提防一点,也不至于到今天这个地步。
人生就是一场直播,无法迂回也无法更改。也许性格决定命运,晴雯的一生,注定会被那个龌龊的世界所折磨。晴雯“心比天高”而地位低下的命运,也只能这样。
只是但凡有点防人之心,也不会落到如此悲惨的地步。
《红楼梦》中,晴雯最后临死前,到底在后悔什么?
晴雯是《红楼梦》中绝对不可缺少的存在,她长得和黛玉很像,也有着黛玉牙尖嘴利的性格,她原来赖嬷嬷买来的丫头,因为贾母喜欢就送给了贾母,贾母看晴雯聪明伶俐就把晴雯安排去照顾宝玉,而且将来还打算让晴雯做宝玉的小妾。
本来一切之等待着水到渠成,可是王夫人却偏偏在抄件大观园后清查怡红院,晴雯在重病的情况下被王夫人撵出了大观园。晴雯被撵气急攻心,加之无人照料,恐怕就要去世了。宝玉想尽了方法来见晴雯最后一面,他问晴雯有没有什么话需要交代,晴雯告诉了他,她这一生最后悔的三件事。
第一,后悔没有向宝玉直言的爱情,总以为来得及,可是转眼就阴阳两隔
在古代男子可以三妻四妾,所以他们可以爱上很多人,可是女子一生只会爱上一个人。晴雯的一生是短暂的,可有时幸福兼遗憾并存的。幸福的是她爱上了宝玉,遗憾的是她没有一个机会向所爱之人完整的传达她的爱慕之情。
晴雯是到了怡红院很长时间也在宝玉服侍了很久,可是总以为来得及所以就没有说,可是现在直到临终了,晴雯才能够认真的向宝玉诉说自己的喜欢。
晴雯道:“这个你收了,以后就如见我一般。快把你的袄儿脱下来我穿。我将来在棺材内独自躺着,也就像还在怡红院的一样了。论理不该如此,只是担了虚名,我可也是无可如何了。”很舍不得宝玉,可是她就要命不久矣,所以分别之前晴雯把自己的旧红绫袄脱下,并指甲都与宝玉,还让宝玉把他贴身的袄儿给她穿着,这样就可以当做他们一直都在一起了。晴雯已经没有几天的生命了,所以在最后的时刻她想要给宝玉留一个念像,也希望宝玉可以记得有一个姑娘这样的爱过他。
第二,后悔没为未来做打算,只是傻傻的相信会在一起
晴雯和袭人都是贾母安排去怡红院照顾宝玉的人,袭人自知有贾母一重依靠还不足够,于是她又悄悄的巴结上了王夫人,用一个不存在的事情换取了王夫人的信任,提前得到宝玉小妾的待遇,每月二两银子。
可是因为贾母的密令和晴雯想要一份纯洁的爱情,所以晴雯既不答应宝玉三番五次求爱的暗示,而且也不会去王夫人处讨好卖乖,也不会处处小心敬慎为自己树立一个“贤良”的名声,晴雯只会默默做好分内的工作,以诚待人,把为宝玉守护好怡红院当作自己的工作和责任。
就是这样傻傻守护着爱情,以为可以宝玉厮守一生,也不从未预料到会遭此横祸,所以晴雯从来没有为未来打算过,事到如今晴雯才知后悔。
今日既已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不想平空里生出这一节话来,有冤无处诉。”晴雯是一个很聪明的女孩子,如果她早知道会被白白冤枉勾引了宝玉,而且还会被撵走,会无缘和宝玉在一起,那么晴雯早就可以为自己做打算,不管是收敛脾性,还会向贾母求助,不管做些什么,她都不会落到今天这个结局。这是晴雯后悔的第二件事。
第三,后悔来到贾府,如果有家晴雯不会落到孤单去世的结局
晴雯一生中最后悔的第三件事就是来到贾府。晴雯去世的那一夜一直都在喊着自己的母亲,如果晴雯有家不必四处漂泊,不必被人贩子买卖,那么她即便过得辛苦可是也不会落到今天这样一个人孤单离世的结局。
贾家虽好,可是终非善地,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平安快乐的在其中生存,尤二姐的死是预警,晴雯的死是明示,这个封建大家族不仅埋葬了女孩子们的青春还夺去了她们无辜的性命。
文/酒馆说戏人,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中的精彩!
《红楼梦》中,晴雯最后临死前,到底在后悔什么?
有后悔,“我今日既担了虚名,况且没了远限,不是我说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晴雯临死前对前来看她的宝玉说的这句话就是明证。
《红楼梦》中,晴雯最后临死前,到底在后悔什么?
晴雯临死前把自己的冤屈都像贾宝玉倾述了,她的原话是
“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我虽生得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大不服。今日既已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不想平空里生出这一节话来,有冤无处诉!”那么晴雯的这一段话释放出很多信息,首先晴雯并没有像花袭人那样依靠肉体去笼络贾宝玉,所以脂砚斋在评价晴雯时说“晴雯此举胜袭人多矣,真一字一哭也,又何必鱼水相得,而为情哉”。晴雯向宝玉说出自己的冤屈后,又说“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或许有些读者已经把晴雯往歪了想了,认为早知如此,晴雯就会像袭人一样和宝玉偷试云雨情,依靠肉体得到宝玉的宠爱,这绝不是晴雯的意思。晴雯的言外之意是如此早知道这个结局,当初就应该光明正大的像宝玉表达自己的火热的爱。
晴雯从内心深处是非常喜欢贾宝玉的,和袭人一样,爱宝玉胜过爱自己;和袭人不一样的是,袭人爱宝玉还源于宝玉的贾府的宝二爷的地位,而晴雯爱宝玉,就是单纯的爱贾宝玉这个人,但是由于地位和身份,晴雯非常克制,甚至是在压抑自己对宝玉的爱。从哪一点可以看出,晴雯是喜欢宝玉的呢,比如在贾宝玉生日的时候,连花袭人都故作吃醋。
“袭人笑道:“我们都去了使得,你却去不得。”晴雯道:“惟有我是第一个要去的,又懒又笨,性子又不好,又没用。”袭人笑道:“倘或那孔雀褂子再烧个窟窿,你去了,谁可会补呢?你倒别和我拿三撇四的,我烦你做个什么,把你懒的横针不拈,竖线不动。一般也不是我的私活烦你,横竖都是他的,你就都不肯做。怎么我去了几天,你病得七死八活,一夜连命也不顾,给他做了出来,这又是什么原故?你到底说话呀!,别只佯憨,和我笑,也当不了什么。”仔细读袭人说的话,就可以发现晴雯对宝玉是一种喜欢,但是在对爱情的表达方式上,晴雯是害羞含蓄,不像袭人那样直接。所以晴雯最后悔的事,就在没有跟宝玉谈一场风花雪月的爱情。没有让贾宝玉知道自己喜欢他的心思。
最后“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晴雯为什么没有像袭人那样对宝玉格外的上心呢,是因为晴雯知道自己是老太太派给贾宝玉的,贾母在后来也曾说过“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所以晴雯在贾府待了六年,是知道贾府的风俗的,在爷们娶亲之前,也放一两个丫头在屋里,说白了就是通房丫头。而晴雯在内心深处认为自己肯定也是宝玉屋里的人,所以就没有采取主动,而是顺其自然。可惜世事无常,晴雯没有料定,平空里生出这样一件事。故而晴雯的后悔,是后悔自己没有采取主动,没有勇敢的表达自己的爱情。如果当初自己勇敢的爱了,即便还是被撵出大观园,晴雯也死而无怨,也青春无悔了。
《红楼梦》中,晴雯最后临死前,到底在后悔什么?
晴雯临死不甘心,她的控诉是悲凉的,更是无力的:“我死也是不甘心的,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今日既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不想平空生出这一节话来,有冤无处诉。”
我想晴雯的“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的话,表达了自己的后悔:
第一,她有些后悔自己太过于相信贾府。以为在这里终身可托,以为她会从一等丫鬟到姨娘一路安稳,所以全然没有自己前途的主动规划,所以被动麻木享受,一旦被王夫人狂风扫落叶般一赶了之,前途便一片黑暗了。没有想到凭借她的从贾府带出的三四百两银子,完全可以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第二,她太相信宝玉了。是的,在没赶走前,她是过的自在放松,乃至有些嚣张:动辄嘲笑别人“攀高枝”呀、收赏金赏物呀……时不时的骂下层的小丫头呀……她恃宠而骄,以为有宝玉的宠爱便可藐视其他,及至王夫人雷霆万钧,宝玉不敢发一句求情之语,只有偷偷摸摸看她,她才知道自己错了。
第三,她后悔不该拒绝宝玉的亲昵。她是一个纯洁的姑娘,她洞悉袭人、碧痕、麝月等与宝玉的“亲密”关系,她不屑于以这种方式取悦宝玉,加强与宝玉的关系。但是,最后,这三个人在宝玉身边地位稳固,而她反而被以“勾引”宝玉的莫名之罪,被赶出贾府!这是何等的冤屈?!
晴雯就是晴雯,将左手上两根葱管一般指甲齐根铰下给宝玉收藏,脱下贴身穿的一件旧红绫袄与宝玉互换保存,人之将死,其行亦真,这一场景,透出无限悲凉!
我是《每天读名著》,欢迎光临分享!敬请留言赐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