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府败落了薛宝钗仍然愿意嫁给贾宝玉,为什么?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红楼梦》中贾府败落了薛宝钗仍然愿意嫁给贾宝玉,为什么?
贾母看上娘家侄孙女儿史湘云,史家显然不来气,早早的为湘云选中才貌双全的女婿。
贾母看中林黛玉,然而她自己的亲女儿贾敏对贾宝玉的印象就很差,贾敏还亲口告诉了自己的女儿黛玉说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探花林如海显然不会看上贾宝玉这种“学渣”做女婿。
贾母看上薛小妹宝琴“模样儿性格都难得好的”,人家早就许了梅䎐林家。
等到黛玉要死要活的爱上了贾宝玉,林姑娘却成了父母双亡“无人为我主张”、没有“什么金什么玉的”孤女“草木人儿了。
只有薛姨妈中年丧偶、家道中落、儿子不争气投靠在贾府,女儿宝钗健康美丽、稳重和平,聪明能干,因为需要依赖贾府权势做生意盼望结成权力和财富的“金玉良缘”,薛宝钗成了贾母贾政母子最后的宿命选择。薛姨妈眼看着贾府败落,贾宝玉为了林黛玉要死要活的发痴病,也不忍心女儿宝钗的婚姻生活缺少幸福。可是儿子薛蟠娶到悍妇夏金桂后,薛家更加家宅不宁了。贾薛两家在败落中抱团取暖“金玉良缘”成为了薛宝钗的宿命,封建包办婚姻根本不是宝钗本人愿意不愿意可以决定的。
《红楼梦》中贾府败落了薛宝钗仍然愿意嫁给贾宝玉,为什么?
薛宝钗嫁给宝玉时,贾家还没有败落。贾宝玉还是荣国府的贵公子。
宝钗和宝玉结婚后过了一段金尊玉贵的生活。这从《终身误》里能看出来。“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宝玉和宝钗婚后依然过着奢侈的日子,因此应该满足,可是宝玉依然觉得美中不足。即使和宝钗夫妻相敬如宾,还是感觉胸中抑郁难平。如果二宝的生活艰难,就不是美中不足,而是贫贱夫妻百事哀了。
如果贾府已被抄家,那么薛姨妈绝不会把宝钗嫁给宝玉。薛姨妈之所以要把宝钗嫁给宝玉就是因为宝玉的家庭,贾家有权有势还有钱。宝玉结婚时,元春还活着,宝玉是皇亲国戚。
若说贾府贪图薛家的嫁妆才让宝玉娶宝钗,说不通。
古代女子的嫁妆是个人的私有财产,婆家不能挪用。如果婆家用了儿媳妇的嫁妆会让人笑话的,士家大族丢不起这个脸。贾府这么注重脸面的人,是不会贪图宝钗的嫁妆的。
薛家自从薛父死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薛蟠不懂经营管理,下人们趁机坑蒙拐骗偷,薛家的经济状况江河日下,薛蟠还是一个被惯坏了的公子哥,他“今日会酒,明日观花,甚至聚赌嫖娼,无所不至”花钱如流水,薛家的经济早就捉襟见肘了。宝钗就和邢岫烟说过,我们不比贾家,不应该带那些富丽闲妆。因此薛家不比贾府有钱。
宝钗和黛玉结婚后,元春暴死,后来贾府被抄家。那时候薛姨妈后悔也晚了。
我是润杨,欢迎关注润杨的头条号:润杨的红楼笔记!《红楼梦》中贾府败落了薛宝钗仍然愿意嫁给贾宝玉,为什么?
一:势:《红楼梦》第二回作者借冷子兴之口,说明曹家当时的实际:“……“古人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生齿日繁,事物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上来了。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到第七十四回作者又用探春之口,在贾元春省亲之后,故事已进入下半场,邢夫人借累金凤生势,打击王夫人及王熙凤,王夫人顺水推舟,借此造势,清除异已,作为少有的王者风范,又极精明干练,有独到见解的贾探春,点了贾府行将灭亡的内因:“……你们别忙(邢夫人,王夫人)!你们早起不是议论甄(真)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真抄了。(脂批:奇极!此日甄(真)家事。)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古人曾说:“百足之虫,虽死不僵”必须以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别的版本在记忆中好像这样说:“古人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别忙总有抄家的日子,象我们这样的大家,一时从外面杀起,不至一败涂地,必须从内部杀起,一个个好象乌眼鸡一样,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了你,自相残杀,方一败涂地。”
这次抄家直接导至晴雯被撵,含屈而死。
二:时:
晴为黛影,到贾府真的被抄,黛玉有病,贾宝玉被捉到狱神庙生死未扑,黛玉夲是寄居,与贾府虽有关连,但毕竟不是贾家女人,也未出阁,又嫌有病,应是被抛弃在贾府某一处,这时闲言秽语充斥耳边,宝玉被枷,无法交通,更无法辨解自已清白,她是一个内刚外弱的女子,那里经的起这样的打击,她是怀着对世俗的愤恨,却又无法改变甚么,身受污垢,又无法辨白,身心交粹,油尽灯枯,怀着对伤害她的人怨恨,对贾宝玉的牵挂,泪尽而亡。黛玉之死的方式,一定是另一我们不知方式死的,一定和晴雯死意同,而方式有区别,这叫特犯不犯。总之黛玉死时,贾宝玉被困这是一定的。
黛死钗嫁。黛玉死后,贾府遭遇第一次抄家,四大家族人心惶惶,正如探春所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此时唯有将两家合一家,抱团取暖,才能苟延残喘,那么怎么办呢?《护官符》中有:“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似铁!”贾府有权势,薛家是皇商。权力与金钱结束合是最佳选择,此时的贾府离真正的大清洗还有一段距离,于是王夫人与薛姨妈联手唱了出,娶宝钗的好剧!
此时黛玉已死,贾母也无法阻挡,挡在宝玉和宝钗中间的障碍己经扫除,宝玉心中的坎虽难越过,但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又难违拗,只得低头。
至于宝钗,入宫无望,下嫁又不想,门当户对,无论从那个方面考虑,贾宝玉是她最佳人选。一来自已终生有靠,二来母兄也有所依,三来贾宝玉曾衷情于她,四来黛玉己死,贾宝玉念想也断,自己嫁过去后,再细细劝说,也许能改变贾宝玉的痴情。这应该是薛宝钗的真实想法。至于婚后生活的变化,贾宝玉如何悬崖撒手,留下宝钗苦守空闺,则不在此讨论之内了!
《红楼梦》中贾府败落了薛宝钗仍然愿意嫁给贾宝玉,为什么?
宝钗嫁给宝玉是推测,前八十回没有的,宝黛爱情无疾而终,不等于宝钗就一定嫁给了宝玉。87版电视剧基本按照古本前八十回拍的,八十回后的情结都是红学界的推测。
比如黛玉之死,宝钗嫁给宝玉,凤姐死在狱神庙,巧姐被刘姥姥从妓院赎出来,史湘云被卖到花船,还和释放后的宝玉相见,这些都是争议很大的推测,我就不认同。
宝钗嫁给宝玉我就不这样看,四大家族都不可能逃脱覆灭的命运,一旦获罪就身不由己了,尤其女眷不是罚没掖庭为苦力,就是官卖或充军与披甲人为奴。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王家没落了就是史家被抄,史家被抄就该贾家了,贾家被抄薛家还能蹦哒几天?都在狱神庙里结婚?
能不能写出红楼梦,要有丰富的个人经历,没有亲身经历就不会有切身感受,这与读了多少书没必然关系,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解读红楼梦也是同样的道理,没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没有与作者类似的感情经历,没有同样年少无知的荒唐经历,如何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如同贾琏和贾珍就是有二百个女人,他们也不会懂得真爱的滋味。
腐儒看红楼关心的是十二钗有没有裹小脚,他们因袭人选择再嫁,没有殉节自杀而愤愤不平,之所以腐儒们一定要宝钗嫁给宝玉,然后安排宝玉出家,让宝钗年纪轻轻守活寡。就是因为袭人没有自杀,没有为男人守节,所以必须从宝钗这里找补回来。
腐儒怎么能读懂凤姐、宝钗、袭人、晴雯、黛玉、秦可卿这样的奇女子,她们行的是春秋大义,以自我的牺牲成全所爱的人。只知明哲保身的儒家文人,让他们去理解春秋时代,重义轻生的大义精神,这实在是太难为他们了。
宝钗没有嫁给宝玉,因为宝玉没有出家,看看作者笔下的那些出家人,都是些什么德性,作者会让宝玉与他们为伍?既然宝玉不会出家,又何来腐儒强加的宝钗为宝玉守活寡?
《红楼梦》中贾府败落了薛宝钗仍然愿意嫁给贾宝玉,为什么?
因为,贾母王夫人需要薛宝钗的那份嫁妆来养活未来的贾宝玉。
贾宝玉文不能科举,武不能持刀,袭爵不能,出仕不可,蔑工轻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连当私塾先生养活自己的资格都没有。
而薛家,薛蟠薛姨妈被王夫人与荣国府的表象所迷惑,不知道内中真实情况。薛宝钗本人对自己的婚姻并做不了主。
京城之中,高等贵族和三品以上高官根本看不上薛家,低等官员士子想和薛家结亲,可又需要长期投资,薛家等不起,只有贾政这样的中级官员才能稀罕薛家的嫁妆。
贾宝玉同样是京城婚姻老大难,高不成低不就的,这么多年,没有地位差距不大的家族愿意嫁女儿給一个二房次子,哪怕是贾妃的嫡亲弟弟也不行。与薛宝钗正好相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