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为什么王夫人听了袭人将宝玉挪出园子的建议却并没有动静?
三十四回,贾宝玉挨打后,袭人向王夫人进言,发表了一长篇感人至深,对贾宝玉忠心维护的话。王夫人听后非常感动。不过最重要的一件事王夫人却一直没办,就是袭人提议让贾宝玉搬出园子。从宝玉挨打,到八十回结束,期间贾政外放三年为学政都回来了,贾宝玉还没有搬走。王夫人为什么这么做呢?说清楚这个,确实需要仔细分析王夫人的心理。下面聊聊。
袭人道:“我也没什么别的说。我只想着讨太太一个示下,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教二爷搬出园外来就好了。”王夫人听了,吃一大惊,忙拉了袭人的手问道:“宝玉难道和谁作怪了不成?”【一】
袭人进言,详细为王夫人分析贾宝玉在大观园和姑娘们男女混住的不好之处。王夫人也“如雷轰电掣”一般,可过后也不见王夫人如何行动。贾宝玉该住在大观园,还住在大观园。她口口声声“我何曾又不想到这里”,“我自有道理”,实则好像什么也没做。唯一吩咐了袭人一声:“我把他交给你了…自然不辜负你。”
王夫人所行看似很不负责啊。话说的好听,却不行动,枉费了袭人一片心。脂砚斋对此一针见血【蒙侧批:溺爱者偏会如此说。】
王夫人对贾宝玉确实特别溺爱。看似贾宝玉性格养成是贾母责任,实则王夫人难辞其咎。很多事她都明白,就是不做。
【二】
如今我想,我已经快五十岁的人,通共剩了他一个,他又长得单弱,况且老太太宝贝似的,若管紧了他,倘或再有个好歹,或是老太太气坏了,那时上下不安,岂不倒坏了?所以就纵坏了他…王夫人溺爱贾宝玉,知道贾宝玉愿意和姐妹们在一起。一旦分离,受了打击有个好歹她承担不起。反正在自己家里,只要她暗中派人多注意,也不怕贾宝玉做出什么事。有袭人这样身边人看着,多安排眼线,足够贾宝玉在婚前保持安全。这也是王夫人为什么不管贾宝玉与袭人等丫头“偷试”,却专管晴雯等挑唆贾宝玉“淘气”的原因。堵不如疏,儿子大了,管理方式并不同。
而且王夫人知道所有问题根源只有一个,就是林黛玉。看住林黛玉,就不怕贾宝玉做出什么事。自此,她在贾宝玉身边安插了各种眼耳身意,严密监控贾宝玉的行为。
王夫人用最笨的方法控制儿子,全然忘了看得住人,看不住心!原本最简单的一个搬离大观园生生被王夫人处理成“潜伏”谍战剧。可怜天下父母心,到现在很多父母何尝不是如此画蛇添足,又岂能是王夫人一人可笑?
【三】
当然,王夫人不给贾宝玉搬家还有一个原因。贾宝玉是贾元春安排进大观园的。不可能说搬就搬。哪怕抄检大观园后,也只说“明年”搬出来。皆因此事应该禀告贾元春一声,否则不符合君臣礼仪。
十六回关于妃嫔家属入宫觐见的规定是每月二六日可以六次进宫。事实上根本不可能如此频繁。尤其省亲大观园以后,贾家除了过年和老太妃薨逝竟然一次也没写主动进宫。而二十九回前,贾元春频繁出场刷存在。到三十三回忠顺王出场害贾宝玉挨打后,贾元春突然就销声匿迹了。显然忠顺王上门,贾宝玉挨打是个风向标。表明贾元春在后宫已经失宠。贾元春每天为如何争宠烦心,王夫人又如何敢为这点小事麻烦贾元春。所以,贾宝玉才得以一直住在大观园里不搬出来。
最后一点是突然搬出来大有“此地无银三百两”嫌疑。贾家奴才嘴不好,更容易被以讹传讹,伤及贾宝玉名誉。王夫人为保万全,只能自己多受累,多盯着,贾宝玉是万不能轻易搬出来。您觉得是不是这个道理?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红楼梦》中,为什么王夫人听了袭人将宝玉挪出园子的建议却并没有动静?
哈哈,王夫人采取另一种办法:把姐妹们都嫁出去或者赶走,这和宝玉搬出去一样效果
《红楼梦》中,为什么王夫人听了袭人将宝玉挪出园子的建议却并没有动静?
很简单,两点。
1当初是不是元春让他搬进去的?让他和姐妹们一起住,一起学习一起进步?那可是贤德妃的懿旨啊,她是她妈也大不过理法吧?想和闺女说没来得及
2老太太才是贾府话事人,老太太那关就过不去
综上所述,就酱
《红楼梦》中,为什么王夫人听了袭人将宝玉挪出园子的建议却并没有动静?
袭人如此建议有何目的?王夫人为何没有行动?
袭人聪明伶俐,知道自己的身份,而且在生活工作中都得到宝玉和王夫人甚至是贾母的认可,可谓是前途一片光明,贾府圈子内部也都知道袭人的情况,未来肯定是贾宝玉的妾,袭人也是这么认为,并安排自己的人生的,所以会建议王夫人让贾宝玉搬出来出,这个动机已经不是一般的仆人能够思考的。
既然几位重量级的人物都已经默认内定,袭人当然要努力工作,全方位照顾宝玉,除了饮食起居,乃至未来的仕途之路,还有自己的身份,宝玉身边不乏好看聪明的妹子,本来晴雯等几个不构成威胁,而且大家也有自知之明,可是唱戏的那几个妹子就不管这么多了,袭人温柔贤惠,也敌不过小戏子的妖媚性感,甜言蜜语,宝玉本来就在温柔乡生长,不讨几口蜜吃不罢休,连王夫人身边的丫鬟也不放过,你想小戏子,身材好,善歌舞,专攻魅人之术,面对这样的妹子,宝玉完全没有抵抗力,很有可能就收编了,那么袭人的身份就岌岌可危了。
为了宝玉的未来,也是自己的未来,袭人不得已出此下策,建议王夫人把宝玉搬出来,也能安心读书,考个功名,不辱祖先。
王夫人是怎么想的呢?王夫人和袭人毕竟是主仆关系,不是婆媳关系,对于袭人的建议,只是停一停,袭人在王夫人眼中,不过安插在宝玉身边的卧底,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宝玉的行踪和秘密,至于宝玉的人生,宝玉住在哪里,是不可能完全听袭人一句话就实施的,而且也不是王夫人一个人的宝玉,宝玉还是贾母的,元春的宝玉,宝玉是大家的宝玉,宝玉的事情操作起来,就是牵一发动全身。
袭人的身份,袭人思考问题的高度,毕竟有局限性。
王夫人有自己的安排,不需要袭人指指点点的。《红楼梦》中,为什么王夫人听了袭人将宝玉挪出园子的建议却并没有动静?
我有以下理解:
①王夫人在这一点上,充分表现出了对儿子的了解。袭人句句都说在她的心里。但是以宝玉的性格,绝不会搬出大观园,绝不会离开众姐妹。强行逼他搬出,只会让宝玉发疯耍脾气,并且记恨自己。得不偿失。
②封建礼教的约束:贾元春说过要宝玉搬到大观园里,宫中贵妃的旨意,一言万鼎,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易改变。
③对袭人的信任:在袭人说完之后,王夫人明白袭人对宝玉是上心的。字字都像从自己心里说出来的。总觉得有袭人跟着,不会太离谱。
综上,就是王夫人没有行动的原因,包含着无奈,焦急,欣慰的复杂心情。
《红楼梦》中,为什么王夫人听了袭人将宝玉挪出园子的建议却并没有动静?
宝玉挨打之后,袭人向王夫人建议想法子把宝玉挪出园子才好,王夫人大为感动之下相中了袭人,并且立即私自给了袭人“姨娘待遇”。然而,将宝玉挪出大观园之事却长期没有动静。
事实上,贾宝玉一旦搬出大观园,宝玉与姨表姐宝钗、或者是姑表妹黛玉定亲的条件就成熟了,王夫人薛姨妈等对此都是心知肚明的。
然而,公开表示宝玉不该早婚的是贾母,贾母的心思就是想拖着薛家的“金玉良缘”做备胎骑驴找马,选择更理想的“宝二奶奶”,因此贾母先后看中了“金麒麟”湘云和薛家小妹宝琴,史家却立刻让人家来相看了湘云,宝琴更是已经许了梅家。
贾母有意在拖延宝玉的亲事,贾政也是同样的意思,王夫人当然也只能等待时机。如果贾母真的有意成就“宝黛姻缘”,应该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把宝玉从大观园里挪出来住,才能为“两个玉儿”定亲,可见贾母也是无意于“宝黛姻缘”。“宝黛爱情”在宝玉挨打,宝黛二人赠帕题帕之后已经完全成熟了。那么,宝黛二人愿意仍然像过去一样以表兄妹“两小无猜”的名义厮混在一起,还是愿意先将宝玉挪出大观园暂时分开后,再由贾母为黛玉作主给宝黛二人定亲呢?
个人绝对相信,宝黛二人一定同意让宝玉挪出大观园,再给他们两人订亲,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情。
“紫鹃试玉”后,紫鹃从怡红院回到潇湘馆的第一晚,就向黛玉提出让贾母替宝黛二人的婚事做主,黛玉先是骂紫鹃“嚼蛆”,等紫鹃睡了之后黛玉自己偷偷哭了一整夜不曾入睡。可见黛玉眼见自己的婚事“无人为我做主”,对她的精神折磨有多严重了,身体伤害会有多大了。
第三十二回、宝玉对黛玉诉肺腑说“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了。”、“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贾母难道不清楚“两个玉儿”的病?宝黛二人定亲了,“病”自然就会好了。
某些读者说,贾母是怕把宝黛二人分开,是因为担心宝黛二人不能忍受暂时分离的相思之苦,所以才不给他们定亲,并且这还是贾母的高度智慧。如此这般的贾母老人家真是本未倒置,老糊涂害死了黛玉、逼痴了宝玉吧!抄检大观园之后宝钗搬出大观园之举,在客观上有之后“金玉良缘”的成就已经准备好了必要条件,不论读者们怎样看待宝钗搬出大观园的动因,事实上却是如此。
如果说凤姐唯独不抄蘅芜苑的目的就是有意想把宝钗撵出大观园,那么凤姐的行为成了主动为成就“金玉良缘”准备好客观条件了,因为定亲的“未婚夫妻”是必须分开在婚前不能见面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