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红楼梦》,你觉得红楼梦里心理最健康的是谁?为什么?

湘云,心无邪念。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红楼梦》,你觉得红楼梦里心理最健康的是谁?为什么?

我认为心理最健康(最能看破世理)的是惜春,依据是红楼梦里的一首诗“看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富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红楼梦》,你觉得红楼梦里心理最健康的是谁?为什么?

谢谢邀请。

《红楼梦》这部作品在作者的笔下是病态的社会,它是由人的思想范畴和意识形态构建而成。不可能以单一的形态存在的。除非能超越自我,看破红尘,以新的生活方式,存在于世。

如果从心理的角度上看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取向,当然会有不同的答案,这是件十分正常的事情。

我始终在揣测作者的用意,如果说心理建康的人物,非妙玉不可。也不知妙玉是什么原因遁入空门,尽管如此,她一心向佛,追求着天理的因果循环,看破了情海的薄缘,看淡了人生的名利,又何尝不是从病态的社会一种解脱呢?

……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红楼梦》,你觉得红楼梦里心理最健康的是谁?为什么?

心理最正常而又有地位的应该是贾雨村吧!

虽然贾雨村同学为人不是那么敞亮,但七所作所为无不透漏出人性。这人性虽然丑陋了一点,虽然为历代人们所不耻,但确实是作为正常人所具有的趋利避害的天性所表现出来的。

攀龙附凤攀高枝,这是大家都具有的,无可厚非。之所以被人所诟病,只是有些人没有这个机会攀本家而已。如果有这机会,肯定比贾雨村还跑得快。

还有被人所不耻的判断葫芦案一事。如果你到了那个位置,肯定不会为了过去那点小恩而得罪权贵吧!况且英莲既没了父母,又缺了买家,如果不断给薛霸王,还能让其流浪街头吗!想想现在社会,人不走茶已凉的事情还少吗!

所以,贾雨村所表现出来完整的人性实在是精神正常的。

当然说其精神正常,并不是说这人不卑鄙啊!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红楼梦》,你觉得红楼梦里心理最健康的是谁?为什么?

我觉得宝玉心理最健康。一,无意功名利禄。二,同情弱女子。三,愿意和三教九流的人交朋友。四,不违心的娶宝钗和纳袭人为妾。五,需要宣泄情感的时候就大胆去作,包括向黛玉表白爱意和与袭人发生肉体关系。六,家庭败落,果断选择离开,讨饭,出家都可以。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红楼梦》,你觉得红楼梦里心理最健康的是谁?为什么?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红楼梦》,我觉得红楼梦里心理最健康的是刘姥姥。感觉她的所作所为所想,都很自然,在什么境况下做什么事情,不矫揉造作,敢说敢做敢当。

她第一次进荣国府,就是因为家境不好。在第六回中有写道:天气冷将上来,家中冬事未办。刘姥姥要她女婿想办法,去趟荣国府,找以前走动过的亲戚王夫人,她女婿不肯去,说是“没的去打嘴现世”。可她老人家却看得开,也不怕丢了她那张老脸,带着外孙就去了。还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很豁达的一个人。

进贾府前,她在大门口想找周瑞家的,陪尽各种小心,那些仆人不把她放在眼里,她为了能达成所愿,放下自尊和脸面,称呼那些人为太爷。

进了贾府,虽然她跟里面的主子们身份悬殊,虽然她心里面也有些打鼓,但她说话做事没有什么大的差错,在王熙凤面前也是很敢说实话。虽然有时也会去迎奉他人,比如在第三十九回里,看贾母和那些哥儿姐儿们都爱听她讲的那些村野里的故事,她就多编些话来讲。但是她一直都把自己的身份摆得很正,有时被打趣,她也不生气,只当作是玩笑。因为她知道自己是有求于人家的,不能拿大。

等到贾府没落了,她没有得不着好处了而坐视不理。在凤姐身体愈加不好的时候,连夜赶回村里替凤姐求菩萨许愿。在巧姐遇难时,她挺身而出,把巧姐给救走了。

一个老人,遇事看得开,放得下,也当得起。不妄自菲薄,也知恩图报。这就是一个很正常的心里状况。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