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宝钗和黛玉到底是谁更“虚伪”、谁更“真实”?
林黛玉是真性情,薛宝钗是真虚伪。
林黛玉是个神仙似的妹妹,不仅长着一副绝世容颜,更有“心较比干多一窍”的旷世奇才。她孤标傲世,仙姿傲骨。性情直爽,纯洁善良。她的喜怒哀乐直接明明白白写在脸上。高兴了就笑得前俯后仰,伤心了就哭得梨花带雨,生气了就不理人,还会爆粗口“放屁”两个字。发怒了就直接开火,那次周瑞家的送宫花最后送到林黛玉这里,林黛玉因觉得是别人捡剩下的才给她,当场就没给周瑞家的好脸色,用林氏怼法怼得周瑞家的大气都不敢出。
换了是那薛宝钗,如果送宫花最后送到她这里,她定要好生招待周瑞家的,好茶奉上,还要赞美宫花漂亮别致。你几时见过薛宝钗骂过脏话,平常都是一副温柔贤淑的样子,唯一一次生气发怒是因为贾宝玉说她体态丰腴像杨贵妃,她也只是冷笑两声说可惜没个好兄弟做杨国忠的。
林黛玉爱使小性儿,这正是她性情外露的表现,吃贾宝玉的醋就是吃了,吃了她还表现出来了你要咋滴?那薛宝钗就可劲地“装”,这个冷美人心里想什么根本就不知道,连她表姐王熙凤都说她“一问摇头三不知”。她有什么她就不表现出来,她怕失了她的“德”。
大观园众人看戏的时候,薛宝钗专挑贾母爱看的戏点,专点贾母爱吃的甜烂之食吃。林黛玉会么?不会,林黛玉爱看才子佳人的戏,这种戏直接就被贾母否定了,自己看不了的戏下次就干脆不去了。
金钏跳井里,薛宝钗居然对王夫人说是金钏在井边玩一失足掉到井里的。还把自己的新衣服给金钏,也不忌讳死人带来的晦气,那林黛玉会么肯定不会了。
林黛玉偷看禁书《西厢记》,一次行酒令不小心说出了里面的句子。那薛宝钗不看么?不看她怎么知道这句子是《西厢记》里的。但她就从来不说,还劝林黛玉不要张扬。可见薛宝钗“装”的功夫不是一般人可以用来相提并论的。
书里有很多细节说明林黛玉的“真”,薛宝钗的“假”,今儿乏了,自己看书去。
《红楼梦》中,宝钗和黛玉到底是谁更“虚伪”、谁更“真实”?
人都是有两面性的,真里有虚,虚里藏真。
如果非要回答的话,相对来说是黛玉更真实一点。
黛玉失去双亲,孤苦伶仃,寄人篱下,难免多愁善感,说话刻薄了一点。很多人不喜欢林黛玉是因为觉得太小气,较真爱吃醋,可是他的小气吃醋都是因为宝玉,宝玉又一直让黛玉没安全感,初恋时期的暧昧试探阶段不就是这样吗,可自从黛玉吃到晴雯的闭门羹,宝玉跟出来表白“你放心”之后,黛玉也基本没有再吃过醋了,和宝钗关系也好了起来,前期不喜欢黛玉的史湘云后来和黛玉的关系也是非常好,孤高自许只是保护自己的一种假象,一颗真心是最难得的,她不会奉承贾母王夫人,不会收揽人心,但对人都是真诚的,从不说场面话。我们都知道香菱学诗,按理说香菱作为薛蟠的房里人,和宝钗关系更亲近一点,为什么却跟着黛玉学诗了呢,薛宝钗明明也是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无所不通的。黛玉在贾府的丫头紫鹃,黛玉也是视之为姐妹,在黛玉去后,冷落宝玉,跟着妙玉出家去了。“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之真诚,不仅体现在待人上,对天地万物皆如此。
宝钗呢,熟谙人的心理态势,对人情世故有较深的了解,善于察言观色,投人所好,简单来说就是会做人,”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按理说,薛家到了薛蟠这一代,只有皇商这个身份了,在封建社会,商人的地位是不高的,其实相比贾家,门不当户不对,算是高攀了,所以宝钗处处留心贾母和王夫人,迎合贾母心意,伺机讨好,博得贾母和王夫人欢心,原著里对她有句描述是”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内心其实是一个比较冷酷的人,在金钏被王夫人因琐事逼得投井自杀后,她劝慰王夫人的话里就可以看出来,王夫人已经因为自己的过错愧疚垂泪,宝钗揣摩到王夫人的心思,竭尽心计,为王夫人开脱,把责任全都推给死者,”纵然有这样大气,只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不过多赏几两银子发送给她家人,也就尽主仆之情了“等等,漠视生命,在宝钗看来,花几个钱就可以了,为了能讨好王夫人,也真是可以了...... 宝钗这样的女子,如若放在今天,在职场上肯定会前途无量,人际关系也是左右逢源,但如果想要有很交心的朋友,那就很难了。
以上只是在下的一点拙见,红楼梦是部奇书,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觉得呢,有不同想法可以留言哦~
《红楼梦》中,宝钗和黛玉到底是谁更“虚伪”、谁更“真实”?
谢谢邀请!
为了准确地答好这个题,特地去查了一下《现代汉语字典》中关于“虚伪”的定义是:不真实,不实在,作假。
通常,人们认为林黛玉是率真的,有什么说什么。她怼周瑞家的:不是别人挑剩下的也不会给我。她说刘姥姥是“母蝗虫”。连宝玉的奶妈李嬷嬷都说:真正是林姐儿那张嘴,比刀子都厉害。所以,黛玉说话不饶人,她觉得不堪的人和事就要说出来,她与虚伪搭不上边。
那么,黛玉不虚伪是不是就代表宝钗虚伪了呢?
我不这样认为。
宝钗不真实、不实在、喜作假吗?我们从宝钗时常被人“诟病”的几件事来说说吧。
一是金钏儿跳井之事,宝钗安慰王夫人说是她失足掉下去的,如果真的是她自己跳下去的,也说明她糊涂。在这件事上,我们可以说宝钗冷漠,但谈不是虚伪。她的内心里一直是要跟王夫人保持高度一致的,宝钗深深懂得他们一家人住在贾家依赖谁,若没有王夫人坚持,怕是早就被赶出去了。所以她要让王夫人认可她,让王夫人放宽心,说金钏自己糊涂,多多少少解除了王夫人的精神负担。要知道,宝钗进到王夫人的房间时,王夫人正在垂泪,这种情况在王夫人身上是很少见的。
所以接下来,当王夫人说到金钏入殓的衣服时宝钗主动提及用自己的也就顺理成章了。这跟前面其实是一件事。宝钗在这里没有表现出不真实,她恰恰是过于真实了。
宝钗进贾府来不多久,就深得贾府上上下下的喜爱。她自己过生日,看戏却点老人家爱看的戏,讨贾母欢心,探春在园子里搞改革,宝钗建议让那些没有参与承包的也一起分享红利,让更多的人获益,从表面上看来是宝钗在讨好众人,从实际上说,也从侧面反应了薛家在贾家生活的尴尬。一个长年借住在亲戚家的人,你不讨好人家又怎么办?人家早就在赶了,虽则可以装呆,却也要真正做点什么尽量不让别人讨厌。
在我看来,宝钗所做的这一切,只能说明她目的性太强,是为了让他们一大家子能够在贾家好好的呆下去,当然也为赢得好感,为“金玉良缘”打基础,而这些,显然与虚伪搭不上边,也不是用“虚伪”一词可以解释的。相对于“虚伪”词解的“不真实,不实在”,宝钗的做法恰恰是更真实、更实在,实实在在地为自己铺一条路,然后顺顺利利地达到自己想要的彼岸,这与“虚伪”无干。
所以,黛玉和宝钗,她们都谈不上虚伪,虚伪也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
都看到这儿了,点个赞再走呗。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并转发分享!《红楼梦》中,宝钗和黛玉到底是谁更“虚伪”、谁更“真实”?
宝钗大一点,更懂事,更会体谅人
《红楼梦》中,宝钗和黛玉到底是谁更“虚伪”、谁更“真实”?
宝钗虚伪,黛玉真实
《红楼梦》中,宝钗和黛玉到底是谁更“虚伪”、谁更“真实”?
黛玉更真实,宝钗比较怎么说呢,更会做人,更会来事,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情商比较高。《红楼梦》整部有太多地方展现了两个姑娘行事作风,宝钗来说两件事说一下,第一个是对因宝玉而投井而死的金钏事件,非常冷漠:她安慰正在垂泪的王夫人,说金钏儿即使为了赌气而投井,“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还有一件事就是宝玉被打了,她手托着药,一路去到宝玉处,一路丫鬟家长都看在眼里,临走前还和袭人再三再四的说药怎么擦,
这两件事让我觉得宝钗过于冷漠和会来事。
黛玉其实看似爱使小性子,任性,但是这个也只是针对宝玉的,对其他人都是很大方的,她善良但是比较敏感,对很多事情也比较随意,可以互怼也可以不那么守规矩,这也就是史湘云每次都爱和黛玉一处,紫鹃会真心实意为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