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版“黛玉之死”的临终造型真的是由马拉之“坐”变成的黛玉之“卧”吗?
很显然,在10版红楼梦中,最为广大观众所津津乐道的经典画面便要数“黛玉之死”了。可谓相当的唯美。
10版红楼梦“黛玉之死”的画风与以往各版不同,以往各版红楼梦的“黛玉之死”主要是体现一种中国风的悽美,而这版红楼梦的黛玉之死则开创性的借鉴了西方人的审美方式,用女人的裸体来表现“质本洁来还洁去”的东方含蓄的悲剧之美,所以才会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而且观众看了觉得,这个画面非常眼熟 好像在哪见过……
它像极了著名的画家达维特的名作《马拉之死》很显然,
这是东西方艺术的粗暴嫁接。
这是对经典油画的滑稽模仿,
同时也是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恶搞!
林黛玉就这么被你们编排上了!
看看这最经典的对比图记得中学的美术课上还临摹过,你以为观众都没见过《马拉之死》,都是文盲啊?你以为观众都是这么好糊弄的吗?
10版红楼梦的创作团队,要致敬西方的油画艺术,可你们也犯不着拿玉洁冰清的林黛玉开涮哇,老曹的棺材板子,真的要盖不住了饶这样,李少红还说:“你们观众不觉得很现代很震撼吗”?
而且“不就是只露了一个膀子而已嘛”?
“如果满分是10分,我给12分”!
10版“黛玉之死”的临终造型真的是由马拉之“坐”变成的黛玉之“卧”吗?
马拉很显然是坐着的,正在写着文稿的整个身体位置和姿态还都还没有变,只是垂下来了一只右臂。
马拉半祼的坐姿在白色织物的印衬之下,一脸忧郁苦闷的样子。陈晓旭的坐姿和马拉何其相似,低垂着右臂、抬起来的左臂、偏着的头、忧郁苦闷的脸、白色的织物和印衬遮挡。
10版的“黛玉之后”的临终造型,与其说是来自马拉之“坐”变成的黛玉之“卧”,不如说是来源于先一位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所模仿的马拉之“坐”吧?此时,陈晓旭的马拉之“坐”已经彻底放平了下来,成为了下一位黛玉扮演者的黛玉之卧了。
这个被封建大家族包办婚姻所“谋杀”的花季少女林妹妹,终于实现了她对自己“质本洁来还洁去”的人生预言,在同样白色织物的印衬和覆盖之下“离魂”~与她喜爱的《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一样,在中秋节凄凉的雨夜“冷月葬花魂”。
10版“黛玉之死”的临终造型真的是由马拉之“坐”变成的黛玉之“卧”吗?
我认为10版红楼梦的“黛玉之死”很明显是借鉴了法国名画《 马拉之死》。10版是李少红执导的版本,黛玉的扮演者是蒋梦婕。这个版本的“黛玉之死”的处理画面很唯美、朦胧、凄美,很有视觉冲击力。
- 《马拉之死》1793年,布面油画,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大师大卫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被收藏在法国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博物馆
与《马拉之死》比对一下,二者相似度非常高:
①同样的主题:《马拉之死》同样是以死亡为主题,画中主角“马拉”被暗杀在浴缸之中,即使不知道马拉的身份,不知道这幅画背后的故事,依然会觉得画面整体有种庄严、崇高之美,马拉的死是为革命献身,而黛玉的死也是带有升华色彩的。
②构图相似:《马拉之死》的画面顶部用深色反衬主角,黛玉所处的背景也是深色的,浴缸和床在画面上占的比例也很像,还有二人下垂的胳膊。
③二人几乎都是赤身的。这也是新版《红楼梦》比较有争议的一个点。难道“质本洁来还洁去”就是要赤条条的去吗?
面对网友的质疑,李少红也曾公开回应说:“裸一只胳膊是不是裸?这个概念被网民放大了。主流媒体应该客观的报导。”李少红还说“欢迎质量高的板砖!”。
这是裸一只胳膊吗?我觉得不是。新版的“黛玉之死”画面确实很震撼,《马拉之死》也是世界名画,名著致敬名画倒也没什么,只是一定要选对名画!否则可能会“东施效颦”。
另外,我觉得名著之所以为为名著就是因为它经典!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经得起细细的推敲,所以,拍名著只要做到尽可能的还原原著就好了。而要想做到真正还原,必须从名著本身入手,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入手,而不是从外部借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