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薛姨妈是如何拉拢林黛玉的?
薛姨妈拉拢林黛玉么,有这个必要么?
论背景:
薛姨妈家,是皇商,能干得了皇商,可见在朝廷里关系背景,不是一般的硬,一句话,上面有人。再看看林黛玉,其父林如海的职务,探花郎、兰台寺大夫、巡盐御史,貌似也不低。不过比起薛姨妈家,还是差了一截。
论年龄:
一个久经考验的大妈,一个乳臭未干的黄花闺女,薛大妈在对黛玉的态度上,面子上的事,能过得去就行了,没必要去故意讨好。红楼梦第7回,薛姨妈让周瑞家的送宫花,12支宫花,送六人,惜春、探春、迎春、熙凤、平儿、黛玉,六人一人两只,还没让自己的人送,让王熙凤的手下人周瑞家的捎带着去送的。
论为人处世:
薛大妈可是老江湖了,为人处世都还得当,情商值80-90分。再看看黛玉,一个字“怼”,除了贾母外,在大观园里,黛玉没对“怼”过谁?“怼”宝玉是最多的,可宝玉就吃这一套,不“怼”还难受。黛玉这情商值也就20-30分,除了宝玉,贾母喜欢她之外,大观园里还有喜欢她的人么?
再说说拉拢一词的意思:用手段使别人靠拢到自己这边来。薛姨妈拉拢了黛玉,有啥作用?三十晚上打个兔子,有你没你都过年。只不过是薛姨妈看黛玉是没娘的孩子,怪可怜的,多疼她几回而已。
《红楼梦》里薛姨妈是如何拉拢林黛玉的?
黛玉是贾母心尖尖上的人儿,薛姨妈再没眼力见儿,也不会去做得罪黛玉的事儿,这等于间接不给贾老太太面子。
黛玉虽然不是薛姨的对手,但是贾母相比薛姨妈,绝对是超出薛姨妈几个段位的高手。
所以薛姨妈拉拢黛玉,一是向贾母示好,二是为金玉良缘铺路,三是打消黛玉和贾母对金玉良缘的警惕之心。薛姨妈虽然教育儿子是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但对于女儿的婚姻大事上,筹谋划策划智商是十分在线的。
薛姨妈对黛玉表面上非常体贴入微,关心倍至。特别是老太妃仙逝后,贾母王夫人等有封诰者,都要去参加吊唁葬礼,前前后后差不多快一个多月。
贾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黛玉,此时薛姨妈主动提出去潇湘馆亲自是照料黛玉的饮食起居。
薛姨妈此举可谓棋高一着,既讨好了贾母,又收买了黛玉,令黛玉彻彻底底丧失了对薛家母女的警惕之心。
《红楼梦》里薛姨妈是如何拉拢林黛玉的?
曹翁笔下的“慈姨妈”的确是真心同情和呵护黛玉,给予过黛玉母亲般的家庭温暖的,但是如题主所说的“拉拢林黛玉”还真的说不上。
薛姨妈的宝贝儿子薛大呆子的确是看上了林黛玉,然而薛姨妈也了解自己的儿子薛蟠和黛玉并不匹配,所以薛姨妈自己就已经否决了儿子薛蟠的期望。
黛玉初进贾府时的确是个“大宝贝”,待遇超过三春与宝玉齐平,贾母在宝钗进府后干脆将三春从自己的院落中挪出去,挪到王夫人屋后的三间小抱厦中交由李纨照顾,只留下“两个玉儿”在自己跟前解闷。
然而,“元妃省亲”之后才过几天,贾母就自己捐资为宝钗过十五岁生日,弄得黛玉满怀醋意几度含酸跟宝玉宝钗湘云斗气。
紧接着元妃下旨命宝钗姐妹和宝玉一起搬入大观园中读书,初入大观园才两个月,黛玉就吃了怡红院晴雯丫头的闭门羹。黛玉当场在怡红院门外哭得花鸟黯然,第二天又悲作《葬花吟》“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黛玉葬花之后第二天,元妃赐下独宝玉宝钗相同、三春和黛玉“我们家四个女孩儿”都次一等的端午节礼,黛玉立即向宝玉抱怨自己没有“什么金什么玉”是“草木人儿”。
接下来农历五月初一清虚观打醮,贾母又为宝玉指出“金麒麟”,黛玉当场就不淡定了,讥讽宝钗以发泄不满情绪。六天之后农历五月初六,黛玉更是为了“金麒麟”跟踪湘云到怡红院偷听,恐怕宝玉和湘云会做出不才之事来。
农历五月初六下午宝玉挨打,众人都前来关怀宝玉,黛玉却避开众人的目光最晚一个到怡红院探望宝玉,悄悄的来偷偷的去怕被凤姐等看见了再被取笑。
农历五月初七,众人齐聚怡红院探望宝玉,贾母在怡红院当众夸赞宝钗说“我们家四个女孩儿都不如宝丫头”。这一天黛玉只是躲在怡红院门外的花阴下守望,却一直没有和众人一样进到怡红院去探望宝玉,直到傍晚众人散尽了黛玉才又一次最后一个人来到怡红院中。
半年后贾母独宠新来的薛家小妹,问八字有意为宝玉提亲。元宵节家宴上贾母又“掰谎”痛斥“儿女私情”为犯了王法的“贼情”,刚过完年王夫人又力邀宝钗协理大观园,于是黛玉病了、紫娟试玉、宝玉发痴病了,黛玉全程都没有在怡红院出现,生怕再惹出嫌疑来。
此时的“宝黛爱情”的确是面临“风刀霜剑严相逼”,“慈姨妈”同情宝黛二人的苦情在潇湘馆放风愿意为“宝黛姻缘”保媒,贾府却毫无回应,贾母却忙着为薛蝌与邢岫烟“硬做保山”定亲。
之后国孝家孝期间,贾母亲自托了薛姨妈照顾体弱的黛玉,到了这个时候宝黛二人见面相对无言对泣因“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期望渺茫而无限伤感(第六十四回)。题主却说薛姨妈是“拉拢林黛玉”,这种解读未免与原著的描述差距太大了吧?
《红楼梦》里薛姨妈是如何拉拢林黛玉的?
一是拉拢黛玉的心,让黛玉把她当做亲近的人;
二是告诉林黛玉,薛宝钗有她和薛蟠做主,比林黛玉的未来更靠谱;
三是提醒黛玉周边真心对她好的人不多,都是看在贾母的面子上才这么对她的,她始终是这里的外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