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楼女子到锦江饭店的创始人,董竹君是如何叙写人生传奇的?

1997年,与世纪同龄97岁的董竹君溘然长逝,民国多少奇女子,董竹君从青楼女子到锦江饭店创始人,堪称奇女子中的翘楚。

那董竹君又是如何叙写人生传奇的呢?且听有书君为你娓娓道来。

一,迫入青楼抓住机遇,逆袭成督军夫人。

董竹君,1900年出生于上海。虽然父亲只是黄包车夫,可是他对女儿寄托着美好希望,拼尽全力也送她到学堂读书。

只可惜父亲突然重病,生活难以为继,无奈只得将14岁的董竹君送到青楼做清倌人。

竹君长相甜美歌声婉转,很快就成了来客追捧的红人。可是她知道眼前一切并非自己想要,她时刻寻找着能跳出火坑的机会。

竹君在青楼苦熬着岁月,突然有一天,她察觉到一道异样的眼光注视着她。那是个与寻常客人不同的男子,从不与她调笑,目光中透出欣赏与尊重。

两人慢慢熟识,她才知道他叫夏之时,他本非嫖客只是将青楼作为联络地点的革命志士。

两人日久生情,夏之时虽家中有妻儿,可他爱竹君至深,想为其赎身。可是竹君觉得自己并非物品,不想日后因赎身之事成为争吵时的口实,只想凭己之力逃出青楼。

因而竹君断然拒绝了夏之时为其赎身提议,自己放弃了所有金银首饰,跳窗逃出青楼投奔夏之时。

两人欣喜相拥时,竹君却清醒的提出了三条要求,首先不做妾,其次到了日本要进学堂求学,最后还要求将来夏之时在外打拼事业,她当贤内助。

直到夏之时的老婆病逝后,竹君才正式与他结婚,这时她才知道夏之时是四川督军,她成了显赫一时的督军夫人。

当时竹君只有15岁,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见识,坚持自己想要,只想赢得他人尊重,不愿被人轻视,尽显其融于骨子里的睿智与坚韧。

她不但靠自救赢得人生转机,独立自我亦成其一生的行事基调。

二,夫妻渐不同频,竹君不将就愤而远赴上海打拼。

竹君随丈夫来到日本留学,得以重返学堂,那段时间应是竹君婚姻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他们的大女儿亦出生在日本。

竹君毕业后,原本还想赴法国留学。可是夏父突然病逝,夏之时坚决要求她返回四川老家。

夏家是个封建大家庭,竹君来到四川,不但凭其智慧克服了夏家繁文缛节,赢得阖家上下尊重。

她又在家开办了一个小织袜厂,以及黄包车租赁公司,虽说她的第一次创业以惨淡经营结束,可是她一直在努力为自己而活。

而此时的夏之时,因在派系斗争中站错队被免职。仕途不顺的他沉溺吸食鸦片,脾气越发暴戾,将心中怨气撒在竹君身上。

竹君逐渐感觉到了,夫妻一进一退早已不同频,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丈夫不见了。

尤其是竹君连生四个女儿,夏之时重男轻女拒绝将女儿送入学堂求学,而女儿教育在竹君心中则是重中之重。

因而竹君与丈夫在打拼事业共同进步,以及女儿的教育两个方面产生了严重分歧,夫妻渐行渐远。

我们客观说,夏之时爱竹君,可他是超级封建大男子主义,他只把竹君看做私人物品,只想让竹君做一个听丈夫话的小女人,可是这些都不是竹君想要的。

终于在一次夏之时因琐事举着菜刀追赶竹君家暴后,她再也不想将就,选择净身出户,只带女儿远赴上海,以五年为期暂与丈夫分居。

竹君当年出走上海,一条新闻号外《夏之时家中难督军,将军街出走女娜拉》,令她名动全国。

现实版娜拉清醒认识到,女人依赖男人纵使做好贤内助,亦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她勇敢的放弃豪门,追寻自我应是她精神独立的又一次量变。

三,历艰辛不服输断然离婚,遇贵人开锦江菜馆发迹。

竹君初回上海真的举步维艰,丈夫应允女儿抚养费根本未兑现,也许他只想等着看竹君笑话,等她活不下去时再回归自己怀抱。

那段时间竹君真的很难,出入典当行成了她的日常。母亲哭劝她不要硬撑,重回夏家繁华。

可是她并不为所动,幸好在友人资助下,她开办的上海纱管厂日渐起色,生活有了保障。只可惜一场淞沪会战,纱管厂在炮火中毁于一旦。

竹君再次陷入困境,这时夏之时来到上海嘲笑她,五年期限已到,看她是否打拼出一片天?

可是竹君就是不服输的女人,只想做自己的女王,她毅然正式提出离婚,在丈夫愕然的眼神中签下了离婚协议书。

也许竹君勇于脱离豪门,独自打拼的大女人之豪情,感动上天。竹君在困顿中再遇贵人李嵩高,无偿资助她2000元以期东山再起。

竹君得遇贵人雪中送炭,利用这笔钱开办了锦江菜馆。

她利用自己在日本所学知识,将锦江菜馆倾力打造成上海滩高品质生活场所,而不仅仅是吃饭的地方。

锦江菜馆无论从装修,餐具精美绝伦还是菜品推陈出新,都体现着浓浓的中华饮食文化。

锦江菜馆一炮而红,上海大佬们趋之若附,甚至杜月笙来此都要排队等候。

据说杜月笙嫌等待时间太长,在其情面帮助下,锦江菜馆得以再度扩大规模,锦江成了上海滩金字招牌。

竹君懂经营擅应酬,她在上海滩各路人马中应付自如,其人情脸面在上海滩亦是风光无限。她又开办了锦江茶室,只雇佣女性员工,只为鼓励女性独立就业。

竹君在民族大义面前亦不含糊,抗日期间她将锦江菜馆当成了革命秘密联络地点,并为革命捐资以尽自己绵薄之力。

传奇女人就是有如此民族大局观的大气,现实版娜拉一路走来,由失败走向成功辉煌,其思想又得到进一步升华,越发自信睿智,用坚持改写了女性命运。

四,大义女子财产裸捐,为国创办锦江饭店再次书写传奇。

解放后,竹君感觉到了祖国欣欣向荣之新气象,她明事理懂大义。

在公私合营前就将自己的锦江菜馆、自家花园以及自己所有存款,全部捐给国家搞建设,其视野格局之大气真的不输男儿。

后她又应上海政府要求,创办了高规格的锦江饭店,以接待来访的外国政要贵宾。

锦江饭店应是中国第一家国营饭店,身为第一任董事长的董竹君,再次开创了新中国女性任董事长先河,其破茧成蝶堪称女性楷模。

竹君从不因被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被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一部自传《我的一个世纪》,堪称女王级励志教科书。

斯人已逝,如今锦江饭店依旧屹立在上海滩,无言诉说着董竹君由量变到质变凤凰涅槃重生的传奇。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从青楼女子到锦江饭店的创始人,董竹君是如何叙写人生传奇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董竹君是今天的女强人,事业型女强人。

可惜,她性格过于刚硬,心气非常高,男人不容易和她相处。

董竹君出生卑贱,父亲是上海的黄包车夫,母亲给人做保姆。

一般认为,董竹君的脾气遗传母亲。她的母亲之前结过一次婚,同董竹君的父亲是二婚。

母亲性格暴躁,所以在别人家当保姆都干不长。只要父亲一个人拉车,平时生活还能勉强维持,但就是不能遇到事情。

然而,在董竹君大概10岁时,父亲得了伤寒病,长期卧床。当时父母把所有东西变卖,又去借债,好不容易治好了病以后,父亲却体力大减,不能每天拉很多车。

而且,家里还有很多债务需要偿还。

万般无奈下,父母将唯一的女儿卖到妓院,做了清倌人。

清倌人就是唱小曲的妓女,不卖身。董竹君之所以做清倌人,是因为当时她才13岁,还是个孩子,没有发育。

但妓院的好心妓女告诉她,老鸨都是有后台的,绝对不会允许美貌的董竹君合同到期后就不干。在这些家伙的逼迫下,董竹君迟早还是卖身的道路。

在董竹君走投无路时,遇到了年轻的革命党,四川督军夏之时。

夏之时爱上董竹君,不在乎她是妓女,依然带着他去了日本。

由此,董竹君成为督军夫人,不但在日本读书,达到了高中水平(当时高中生相当于今天的大学重点本科),还学会了日语,也认识了很多革命党的大人物。

革命成功以后,夏之时带着董竹君和孩子们回到老家。

反袁斗争以后,夏之时因忠于孙中山,被四川军阀和北洋政府排斥,一直赋闲在家。

夏之时虽赋闲,他的名气极大,川中大小军阀以及名士都和他有来往。

此时,夫妻两人逐步闹翻。

其实两人也没有什么原则性冲突。当时四川有钱人和军阀,多是三妻四妾,娶十个老婆的都有。夏之时始终只有董竹君一个人,还将他父母接来。

夏之时的家里人,也不嫌弃董竹君是妓女出身,接纳她成为太太。

但夏之时本人是个军人的火爆脾气,董竹君也是火爆脾气,两人经常针尖对麦芒,频繁吵架。

另外,当年夏之时出于爱情娶了董竹君,然而董的身份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夏受到社会上很多人的取笑,社会压力较大。

打个不好听的比方,等于今天中国100强的董事长,突然有媒体爆料他的老婆已经坐过台。

这玩意,确实让人受不了。

夏之时受到舆论压力,同时又在家里经常和老婆吵架,夫妻关系越来越差。

1929年,董竹君和丈夫闹得很僵,突然带着4个年幼的子女返回上海,形同逃走了。

当时舆论大哗,小报连篇累牍说董竹君是出走的罗拉,逃家的督军夫人。

夏之时非常恼怒,追到上海要求夫人带着孩子回来,但董竹君不肯。

无奈之下,夏之时要求分居5年,看看是否有挽回的机会。

这5年,董竹君过得很惨。1930年变卖财产后四处筹资,在闸北创办群益纱管厂,但该厂1932年在一·二八事变中毁于日军炮火,董竹君自己也因参加抗日宣传等活动而被法租界捕房关押入狱,其后被保释。

其实,萨沙比夏之时要了解董竹君的性格。

如果董竹君此次创业成功了,她有可能和夏之时重归于好。但此次她创业失败,绝对不会让丈夫看笑话的,于是两人在1934年离婚。

随后,董竹君1935年3月15日在上海法租界华格臬路(今宁海西路)开办锦江川菜馆,一举成功。

其实,董竹君虽不承认,但她的成功同丈夫是不能分开的。

董竹君在政治上,由淞沪警备司令杨虎和中央高官戴季陶罩着。戴季陶是夏之时的结拜兄弟,而杨虎则和夏之时是亲家。

如果没有这两个人帮忙,董竹君怎么可能在上海站住脚,黑帮杜月笙之流也不会给面子。

而且,董竹君的启动资金,是四川军火采购员李嵩高在得知董竹君离开夏家一事后从购置枪支的款项中借出2000元。

李嵩高借钱其实是给夏之时面子。如果董竹君是普通一个上海妇女,李嵩高怎么可能借这么多钱给她。

但董竹君都不承认,她的回忆录里面对丈夫夏之时没有什么留恋。

其实,董竹君是生错了时代,如果活在现代就好了。

从青楼女子到锦江饭店的创始人,董竹君是如何叙写人生传奇的?

上海锦江饭店创始人 董竹君女士

她是上海锦江饭店的创始人。

她是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者,曾与许广平等人创办进步报刊。

她是革命党人夏之时的都督夫人,为了自由成为“出走的娜拉”。

她是从青楼女子华丽逆袭为民国著名企业家的董竹君。

看过董竹君自传《我的一个世纪》后,我才知道,她原本与外婆的娘家同村,而且同姓——东,后来才改姓董。不过外婆并不知道此人,大概是董竹君从小跟随父母去上海打拼的缘故。

董竹君天生丽质,聪颖伶俐,父母送她去私塾念过几年书。后来,拉黄包车的父亲积劳成疾,母亲只是替人家洗衣拖地的佣人,董竹君被迫辍学。

为了生存,家人把13岁的董竹君押给青楼做清倌人,期限3年。

沦落青楼的董竹君

所谓清倌人,是指姿色出众、又有文艺才华的女孩,但是卖艺不卖身。董竹君生得美,会弹唱,很快成了老鸨的摇钱树。随着年龄增长,她开始为自己担忧起来:到了一定年龄,如果没能力离开这里,就要卖身。

就在这时,董竹君遇到了革命党人夏之时。他爱恋她的青春容颜,她仰慕他的俊朗气概,英雄救美,属于自古佳话,夏之时愿意出钱将董竹君赎出去。这应该是她逃出淫窟的绝佳机会。

但是董竹君的反应令人费解:拒绝夏之时的赎身费!她对他说:“我不要这样,我又不是一件东西,以后做了夫妻,哪天你不高兴就说,你是我花钱买来的,那我可受不了。”她宁可把绫罗绸缎金银珠宝全部归还妓院,一身素衣,以清白之身逃离这个火坑。

董竹君与夏之时

独立自主,不依附,有主见,董竹君从小就表现出这一可贵品质。

很多女人,尤其生在旧社会,将婚姻视为依附。她们把嫁人视为第二次投胎,好坏全靠命运,嫁到好人,余生无忧,遇人不淑,忍气吞声。

董竹君思想独立,在结婚这件事上自有主张。逃出妓院后,面对夏之时的求婚,她提出三个条件:不做小老婆;婚后跟他一起去日本留学;回国后夏从事革命,她料理家务,组建好家庭。夏之时全部答应。

在日本四年,董竹君没有荒废,在家庭教师的教授下,学完高等师范学校理科的全部课程。

勤奋好学,积极上进,是董竹君第二个可贵品质。她明白,想要争取到尊严和地位,就必须具备良好的修养和独立的资本。修养和资本从何而来?读书、学习。

董竹君与女儿夏国瑛在日本

她也想与丈夫夫唱妇随,男主外女主内,组建幸福和美的家庭,但是世事不如人愿。回国后,她随夏之时回到四川老家,进入一个封建思想浓郁的大家庭,关系复杂,气氛紧张,董竹君每天兢兢业业,做好自己分内事。

时局变化,夏之时被迫下野。失去往日风光,他性情大变,整日沉迷于赌博玩乐,对董竹君没了以前的温柔体贴,稍不顺心还会粗口谩骂,重男轻女的思想让他对四个女儿从不关爱。夫妻情义一点点消耗殆尽。

董竹君从小追求独立,不愿为谁委曲求全。既然当牛做马还得不到一点点体贴与安慰,又有何必要苟且生活?她的出走轰动程度,报纸上立刻报道:夏之时家中难都督,将军街出走女娜拉。

董竹君一人带着四个女儿,来到上海创业。面对丈夫前来求和,她断然拒绝。伤痛太多,对婚姻就会死心。当初为了自由,她逃离妓院。这一次,同样为自由,她逃离婚姻。

董竹君在锦江川菜馆与新四军老朋友们聚会

那位从封建家庭走出的男人,看着妻子滴水不进,深感无奈,离开下撂下一句话:你若混得出来,我就以手掌心煎鱼给你吃。

这是奚落,更是否定,却被董竹君转化为创业的动力。她带着四个孩子,单枪匹马,先后开办过黄包车出租公司、纱管厂,因为战争爆发,所有的努力付之东流。

创业中几经失败,董竹君从无气馁。做人,需要给自己留条退路,有时候没了退路,反倒带来破釜沉舟的魄力。

坚强、韧性,摔倒了爬起来继续向前,是董竹君人生逆袭的第三个能力。

机缘巧合,在贵人指点下,董竹君创办锦江川菜馆和锦江茶室,后来合并为大名鼎鼎的锦江饭店,杜月笙都是她的座上客。解放后,董竹君将锦江饭店献给国家,接待了100多个国家的首脑人物。

晚年的董竹君与著名导演谢晋

1997年,97高龄的董竹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了这么一句话:我这一生对人生坎坷没有怨言,只是对爱有点遗憾。

年少时,迫于生存,沦落青楼。遇见良人,同赴日本,学成归来,重新陷入封建婆家。后又婚变,乱世中摸爬滚打,独自创业。董竹君这一生,真的是跌宕坎坷。她却没有一句怨言,只是对爱抱着遗憾。

解放后,夏之时冤死在农民协会的枪口,令人欷吁。虽然当年选择离婚,虽然丈夫对自己说过难听的狠话,人至晚年,在董竹君寓所床头,一直放着夏之时当年的相片。

从青楼女子到锦江饭店的创始人,董竹君是如何叙写人生传奇的?

人们熟知董竹君,是从她的自传《我的一个世纪》开始的。后来,金继武导演将她的故事改编成电视剧《世纪人生》,让人们更加真切感受到了董竹君的传奇人生。

(董竹君旧照)

董竹君从一个卖唱女华丽转身为成功的女富豪,完美地诠释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优良品质:美丽善良、勤劳坚韧、自强不息、智慧独立……

一、少年家贫,不幸坠青楼。

1900年,董竹君出生在上海的一个贫民窟里,打小就眉清目秀,聪慧活波。但上天是公平的,给了董竹君一副姣好面容的同时,也让她饱尝贫穷的苦涩。父亲是一个黄包车夫,靠力气和运气挣钱。母亲是一个保姆,东家洗衣西家做饭,靠伺候别人来补贴家用。

俗话说“人穷志不短”,穷苦潦倒的生活并未让董竹君的父母鼠目寸光,他们依然节衣缩食地供女儿上了几年私塾,在父亲病重后才迫不得已中断了她的学业。

13岁时,父亲的病情急剧加重,终于恶化成伤寒症。陷入绝境的父母决定将她押到青楼卖唱,用她三年的豆蔻年华,换取区区300元的救命钱。

(董竹君旧照)

二、幸遇贵人,机智逃魔窟。

13岁的董竹君天生丽质,嗓音甜美,很快就在青楼里崭露头角,俘获了一堆粉丝,其中不乏一些商界名流、官场政要和军中大佬。

夏之时就是董竹君的仰慕者,身为四川督军的他,对清秀可人的董竹君魂牵梦绕,决意为她赎身。但14岁的董竹君并未感恩戴德,反而平静地对夏之时说:“如若你真心爱我,我会设法逃离此处,不劳你费钱。”

在一个晨熙薇露的早上,董竹君以生病为由,逃离了那个火坑,来到了夏之时的身边,对他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不做小妾;二是带她到日本读书。

就这样,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携手远渡重洋,来到日本。董竹君就读于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夏之时专职陪读。

不久后,夏之时因国内政治需要和家庭原因,两人不得不回到老家四川。

如果董竹君的人生就此开始相夫教子,专职做好督军夫人,那肯定配不上“传奇”二字。但命运注定要她凤凰涅槃,一飞冲天。

(和夏之时的旧照)

三、不甘沉沦,毅然冲樊笼。

回到四川的董竹君善待老人,抚养子女,用女性特有的善良和勤劳操持着整个家庭。但由于夏之时在军阀争斗中站错队伍,丢官免职,并由此自暴自弃,吸毒上瘾,家暴频频。

即使这样,董竹君依然没有轻言放弃,毕竟夏之时是她自己的选择。但唯独不能让她忍受的是,夏之时嫌弃她所生的四个孩子全是女儿身,还坚决不让女儿们上学,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

夏之时还是没有完全读懂和自己朝夕相处了多年的董竹君。她骨子里的坚韧和果敢是与生俱来的。董竹君在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情况下,决然地带着四个女儿只身来到上海,她要将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

来到上海的前几年,董竹君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典当行。为了让四个女儿能上学,有饭吃,她当了除了她自己以外的所有东西。即使这样,她也从未有过丝毫的动摇,从未向四川写过一封求助信。

五年后,她正式向夏之时提出了离婚,这也是在董竹君离开后,夏之时收到的唯一一封来信。信中还是像当初嫁给他时一样,只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给女儿应得的抚养费;二是如若她有不测,夏之时要供女儿们上完大学。

(董竹君和孩子)

四、饱经磨难,勤劳创人生。

在董竹君几乎陷入绝境的情况下,好心人借给了她一笔钱,她开了一家饭店,取名“锦江”,由此华丽转身,开启了自己艰辛的创业之路。

“锦江”饭馆由小变大,成了上海滩闻名遐迩的高档餐厅。青帮大佬黄金荣、杜月笙是饭店的常客,军政要员更是对“锦江”饭店赞不绝口,趋之若鹜。一时间,饭店朋客盈门,生意火爆,吃饭不但要预定,还需排队等候。喜剧大师卓别林访问上海时,都曾慕名前来品尝。

五、兼济天下,胸怀家国情。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加紧了对爱国人士的抓捕和暗杀活动。民盟主席张澜和罗隆基因发表声明,撕下了国民党假和平的面目,遭到军统特务的刺杀。

此时的董竹君在我地下党负责人吴克坚的领导下,毅然投入到了营救张、罗两人的斗争中。通过多方接触上海警备司令杨虎,终于将张澜和罗隆基成功救出,送到北平。

新中国成立后,董竹君将自己辛苦半生所得的15万美元悉数赠给了国家,“锦江”饭店也发展成为了众多国家元首下榻的国宾馆。

1997年12月6日,97岁高龄的董竹君在上海无疾而终。

(参考资料:《我的一个世纪》)

从青楼女子到锦江饭店的创始人,董竹君是如何叙写人生传奇的?

她写的自传《我的一个世纪》,我看了三遍。看两遍以上的书很少。

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性,非常能干的女性。

从青楼女子到锦江饭店的创始人,董竹君是如何叙写人生传奇的?

从青楼女子到督军夫人再到传奇女企业家,说董竹君是逆天改命的大女主一点都不为过!

1900年,董竹君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父亲以拉黄包车为业,母亲则替别人浣洗衣服,饶是如此家庭,父母还是送董竹君读过几年私塾。可惜的是,这样的一个普通家庭逃不过命运的重击,父亲生重病无力支撑整个家庭,迫不得已董竹君被卖到了青楼做了清倌。

父亲曾经答应董竹君三年期满就将她接回家,谁知这个行业容易进不容易出,维持清倌身份已是艰难,想要赎身更是难上加难,好在老天待她不薄,生命中第一个贵人出现了。

夏之时作为革命党人的联络员经常出入董竹君所在的长三堂子,他为人正派,再加上董竹君读过几年书,两个人很快熟络起来,后来也逐渐互生情愫。两个人为了能够永远在一起,夏之时提出替董竹君赎身,这个时候的董竹君没有答应,因为她知道以后结婚两人难免出现矛盾,如果这个时候夏之时以此作为话柄也是极为难看的,这件事情也只能董竹君一个人解决。

某天夜里,董竹君以酒灌醉了守门人,和夏之时来了一个夜间出逃。没错,二人私奔了。那个时候的董竹君只有十五岁,却很懂得为自己考虑,跟夏之时约法三章:

1. 不做小老婆(因为夏之光原配夫人卧病在床)

2. 去日本后带她读书

3. 从日本回国后组建自己的家庭,男主外女主内

在日本的四年内,夏之时没有送董竹君去学校反而是请了家庭教师单独辅导,在此期间董竹君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如饥似渴的学习,反观夏之时对董竹君有些许的不信任,在自己回国之时给董竹君一把枪,交代说董竹君有什么不贞行为就杀掉自己,还把自己的弟弟叫过来名为陪伴,实为监视。

回国之后的董竹君过得也并不舒畅,夏之时生活在一个旧式大家庭,董竹君做什么事情都要小心翼翼。而夏之时对她的看管也更加严格,不准交朋友,不准出门。再后来,夏之时因为站错队被革职脾气也逐渐暴躁,吸食鸦片,整个人都萎靡不振,对董竹君的看管也更加严格。

两个人的矛盾爆发的导火线来源于孩子。夏之时出生在封建大家庭,重男轻女思想尤为严重,董竹君想要送女儿上学,却遭到严厉反对,夏之时担心女儿读书之后会像妈妈一样不好控制。为了女儿的未来,也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董竹君毅然提出了离婚的请求。夏之时自然不同意,后来董竹君又表示先分居五年视情况而定。夏之时同意了,以为他认为一个弱女子带着五个孩子去陌生的城市无论如何都活不下去了,他在等她低头。

董竹君带着孩子来到了上海,原本夏之时答应支付的抚养费也是分文未给。没有了丈夫的依靠,董竹君只能东拼西凑开办了“富祥女子织袜厂”和出租黄包车的“飞鹰公司”,但动荡的时代并没有带给多大的效益,很快两家公司都倒闭了。好在她的这种精神打动了很多人,其中就有四川商人李嵩高,李嵩高慷慨解囊捐助给她2000块大洋,靠这笔钱,董竹君开了一家以川菜为特色的锦江川菜馆。

终于,幸运女神光顾了董竹君,她利用在日本的经历,采用中、西、日三种风格相结合的设计风格,同时改良菜品,创新出多样适合上海人口味的川菜,锦江川菜馆一炮而红,甚至出现一座难求的盛况。锦江川菜馆步入正轨后,董竹君为了鼓励女性独立,开办了锦江茶室。专门聘请女性当服务员,为她们提供就业的机会。没有人比董竹君更懂得独立对于女性的真正含义,在工作之余她也没有忘记对孩子的教育,自己的四个女儿都培养的很优秀,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

新中国成立后,董竹君把自己含辛茹苦赚的所有积蓄和房子都奉献给了国家,历经凄苦但不贪恋财名,饱含雪霜却自强无畏,是谓君子也。

年迈时,董竹君写出了40多万字的回忆录《我的一个世纪》。从1900到1997,一世艰难,从青楼女子到督军夫人再到民族企业家,她活成了勇敢不屈的女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