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红楼梦》一代人的回忆,为何有些人如此怜爱林黛玉?
林黛玉惹人怜爱的原因:
美丽聪慧,娇弱多病。
黛玉那么一个小姑娘,“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然后你看她的外貌: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林妹妹比七窍玲珑心的比干还多一窍,心窍多,说明她聪慧。比西施还美三分,像是个捧心的西子,说明她长得标致,但是一种病态美,体弱多病。孤苦无依,寄人篱下。
贾敏过世了,“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扶持”,于是林黛玉进了贾府,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小说第14回,通过昭儿的语言写出林如海的去世:“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巳时没的。二爷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的灵到苏州去,大约赶年底就回来了。”
父母双亡,林黛玉成了孤女,从此长住荣国府,寄人篱下,仰人鼻息。我们的人性,自然是怜贫惜弱。
多愁善感,敏感自尊。
一双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蹙”,皱眉之意,可见多愁善感是她天生的性格。寄居贾府的日子,在她看来“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
她灵心善感,听到《牡丹亭》里“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她会醉倒。她也会对月伤怀,见花落泪,于是就有了葬花之举。
有两件事反映她的敏感自尊。一件是周瑞家的送宫花,问清了情况,林黛玉怼她:“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的也不给我。”另一件是当湘云说黛玉像小旦时,黛玉大发脾气:“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 别人拿她比戏子,黛玉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直率坦诚,才华横溢。
林黛玉直率,有什么说什么,几手毫不遮掩自己的缺点,向人们展示真性情。后来她与宝钗互剖金兰语:“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这是黛玉的自我反省,也表明她在成长成熟。
林黛玉有很高的文学修养,看看她的咏菊诗,“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柳絮词,“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每一篇都很经典,反映林黛玉才高八斗,同时暗示林黛玉的悲剧命运。
还有,教香菱学诗,林黛玉这个老师当得非常好,耐心,尽心。她让香菱读王维、杜甫、李白三人的诗集,“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后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
她让香菱学写诗之前,要多读诗,多积累,多品味,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还要一边读一边写,一边写一边改。
综上所述,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才有德、瑕不掩瑜的林妹妹就跃然纸上,真实,坦率,娇弱,惹人怜爱。
百年《红楼梦》一代人的回忆,为何有些人如此怜爱林黛玉?
一般的小女孩都喜欢林黛玉。老男人不喜欢林黛玉的多。
我先说说林黛玉的好。才女,情真,容貌可人,身世凄苦。那一种将爱情进行到底的执着,自己的婚姻要自己做主,在封建社会也是反传统的。对贾宝玉的反对封建礼教表示了理解和支持。现代人能有林黛玉的才情的人也不多。现代的小姑娘自己想当一个林黛玉是可以理解的。
老男人,主要指结婚的男人。不喜欢林黛玉的小性。林黛玉有时说话也比较苛薄。最主要的是老男人没有那么多时间和金钱去陪一个才女,天天卿卿我我的。害怕爱上了一个林黛玉一样的女的会把自己逼死了。这是老男人的真话,也是私心。
我说的都是一般人的常情。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艺术形象,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如何现代人看红楼梦把自己当成一个贾宝玉或林黛玉,是要误事滴。
百年《红楼梦》一代人的回忆,为何有些人如此怜爱林黛玉?
谢邀!
人们之所以怜爱林黛王,因为她是一个有知识的人,才华横溢,在复杂的荣国府里保持着那一份率真和纯结,一曲《葬花吟》,道出了她是那么的凄凉和无奈。像一个无家可归的孩了,是那么的无助和心地善良的一面,尤其是她与贾宝王那段悲凄、半路夭折的纯真爱情,更是让人唏嘘,从而产生了人们对她的怜惜。
百年《红楼梦》一代人的回忆,为何有些人如此怜爱林黛玉?
《红楼梦》面世后,林黛玉成了广大读者心中最爱的古典美女形象。当然,不喜欢她的人也有,但总是为数不多。
人们为什么会喜欢林黛玉?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林黛玉,而喜欢她的原因,有同有异,这里有个人因素,也有时代因素。
若概括说林黛玉值得人们喜欢的理由,不外乎美丽、才情、正直、善良,执着于爱情,张扬于个性,孤傲于世俗,聪慧于才思,机敏于语言......等等,说来说去,还真说不尽,林黛玉的艺术形象美实在太丰富无比了。总之她是真善美的极品化身。
这里试举几处细节,看她如何博得当代富有小资情调的青年的欢心。
她给燕子用纱屉造窝,何等精致小爱心?
她养那只通灵的大鹦哥又是多么有情调的小宠物?
荷锄葬花的唯美文艺范让当代文青们嫉妒而又不好意思模仿。
花园中小桥边捧书而读,花香书香氤氲出绝世清纯,小资们大都只能忘其项背,心向往之却不得。
总而言之,林黛玉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语,都洋洋美的气息,她不完美,却是最美!
百年《红楼梦》一代人的回忆,为何有些人如此怜爱林黛玉?
谢谢邀请:从小失父母,寄人篱下,美丽孤骄,才华出众,独立自赏,爱情凄美动人心魄,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巜红楼梦》是一代人的回忆,所以许多人都会怜爱林黛玉。
百年《红楼梦》一代人的回忆,为何有些人如此怜爱林黛玉?
我们对于黛玉的怜爱,大致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吧。
一是黛玉孤苦的身世。黛玉自小身子弱,也无兄弟姐妹,不到十岁母亲贾敏又去世,父亲林如海虽是对她疼爱有加,但毕竟没有母亲来得细心与体贴。因而贾母思念亡女,就想着将唯一的外孙女养到身边,以慰其孤苦。
却不知黛玉从小的性格,生来多心,又易受伤,在贾府,她始终觉着自己是外戚,似乎找不到可以依傍的人,所以有什么小性子除了偶尔在宝玉面前使一使,在其它成人面前,她是很乖的乖乖女,听话温顺,对贾母也是如此,虽然她深知贾母对其疼爱,却终日里活得小心翼翼,就是丫环们说了些无意的话,也会被她揣摸好一阵子,这就是寄人篱下的感觉。
就因为这种身世,读《红楼梦》的人,先入为主的带入了自己的同情心,便一开始觉着这小丫头让人觉着可怜,便生出了疼惜之心,也未可知。
二是黛玉与宝玉的爱情。黛玉自小来到贾府,与宝玉一个睡里间,一个睡外间,中间只隔着一层碧纱橱,有时候两人玩耍在一起,睡一个床上也是有的,真正地算得上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贾母对两人的疼爱也是人人可见,连丫环婆子都觉得,这黛玉大了是要配宝玉的。
薛宝钗的出现,打破了两人的平衡,也让贾府的人有了第二种选择的可能。薛宝钗家是皇商,家里很有钱,又列在“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之中,而宝钗入京本是为了选宫中女官而来,意不在贾府,更未看上比自己小一些的宝玉,只是后来宫中落选,年龄已大,才思考起自己的事情来。于是就有了“金玉良缘”之说。
黛玉和宝玉的爱情本来就没有公诸于世,只是每个人心下明白而已,也从没有人说破过,两人之间也像初恋的人一样,你试探我我试探你,得知是真心后,却又苦于大人们都不提,黛玉这期间父亲也去世了,更是无人与她作主,她自己也只得干着急而不得法。
贾府的逐渐败落,林黛玉不是救贾府的良人,而这个时候,只有薛家,看似能帮贾府度过一时劫难,就连疼爱黛玉的贾母也默许了王夫人与薛姨妈商议宝玉娶宝钗的婚事,最终被黛玉无意听见,本就病入膏肓,一口血吐出来,就真是命不久矣。
就因这种爱而不得的爱情,让很多人感同身受,对黛玉的同情更是加了几分。
三是黛玉自身的才华。在整个《红楼梦》里,无论何时组什么样的诗社,或者元春省亲大观园命姐妹们作诗,林黛玉表现出来的才华都是百里挑一的,还帮着宝玉度过了一些难关,如果不是女儿身,她的才华必定也会有一席之地的。只可惜在闺阁。
还有诸如黛玉的性格这些,虽然口头上刻薄一些,但也是看哪些人而言,而且她毫无心计,心里怎么想嘴里就怎么说,也从不算计别人,并不虚伪矫饰,是个直爽真诚的人儿。
看着如此有才华的一位可人儿,却身世凄苦,爱情凄美,自是惹得很多读者的怜爱,把个《红楼梦》里的其它有心机的人,恨得也是咬牙切齿。
这便是曹老先生的厉害所在了。
我是青鸾惊鸿,70后蜀女,喜欢读书写文字和心理学。感谢相遇在头条,感恩喜欢我的文字。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