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写的《红楼梦》结局和高鹗写的结局一样吗?为什么?

谢邀。

这个题目有点大了,多少年来多少自诩为红学家之人洋洋洒洒下笔千言万言尚且没有一个明确的交待(即便有那也只是一家之言作不得依据的),有的只是妄自揣度任意发挥,以为满天下就他自己读的懂《红楼梦》,似乎比雪芹先生还要权威,岂不知误导后人贻祸无穷。今人之读《红楼梦》没必要这样累的,你喜欢花鸟鱼虫,你就着重研读这方面的描述,你喜欢亭台楼阁的,你就多看看有关楼堂馆舍的建造安插。喜欢诗词歌赋的就尽可能的细细研读默默背颂,仅就这一项我等凡夫俗子穷其毕生也未必弄的清楚明白(高人专家除外)。依靠评价别人作品吃饭的人就如同现在网络喷子一样,从无自己真知灼見,只是拾人牙慧而度日。

曹雪芹写的《红楼梦》结局和高鹗写的结局一样吗?为什么?

谈点看法。

第一,曹雪芹和高鹗两个人写的结局基本相同。都是大悲剧,特别是林黛玉焚稿断痴情,写得凄风苦雨,令人落泪。贾宝玉告别父母去出家,写得也合情合理,那种即将离别的疯疯癫癫、恋恋不舍的样子,也符合一个被无爱的婚姻折磨的孝子形象,读来使人无不悲伤。至于说是兰桂齐芳,也不一定全是,因为至少贾宝玉是抛弃了功名,出家当和尚去了。

第二,曹雪芹和高鹗两个人的结局写法也有不尽相同之处。林黛玉是不是泪尽而亡,王熙凤是不是病逝,平儿是不是被扶正,这个好像与曹雪芹原意不太一样。另外巧姐的结局是嫁给了刘姥姥乡村的一个周姓的富豪了,按照前面秦可卿出殡一回纺织女二姑娘的伏笔,应该是嫁给板儿为妻,这也符合前面判词里“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的说法。

第三,能不能对《红楼梦》续作部分再整理规范一下。尽管现在看120回,还像那么回事,但是毕竟大家异议较大。如果有权威部门、民间组织、红学会或著名作家牵头,先拿一个未定稿出来,交由大家讨论,那就更好。纵观我国很多名著都是长时间逐渐整理成形的,如《西厢记》《西游记》《三国演义》等,这个法子还是可行的。否则,一百年后,一千年后,还是这样一部有争议的《红楼梦》。

第四,是否对红学的研究也要有所规范。如版本、作者、时间、地址、原型、影射等,现在是各有各的说法,不排除有人故意编造。起码一条,现在对署名比较混乱,同是一个东西,有署名曹雪芹一个人的,有署名曹雪芹、高鹗两个人的,也有把高鹗改成无名氏的。



曹雪芹写的《红楼梦》结局和高鹗写的结局一样吗?为什么?

曹雪芹写的《红楼梦》结局和高鄂写的结局一样吗?为什么?

天地之别!

一个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一个是“兰桂齐芳”贾家被轻描淡写地像征性抄了一次家,贾府再次复兴!

一个是落魄之后,连基夲生活都难以保障,最后贫病交加再加上雪上加霜的《石头记》被骗走后愤懣无处倾诉,无力挽回而含恨而去!

一个是借此登科,加官进爵,福禄高升,借死人的成果,染绿了自已的马掛,用曹雪芹的鲜血染红了自己的顶子,岂可同时而语呢?

证据在我以前的帖子中说的很多了,在这里不再重复!

总之曹雪芹做为一个落魄文人,与一个步步高升的“贾雨村”是不能相比的!

可惜的是至死也不明的高鄂也没有逃出曹雪芹的预言,他是另一个贾雨村,这点现代的人看清的也不多!

曹雪芹写的《红楼梦》结局和高鹗写的结局一样吗?为什么?

谢邀!一般人都知道,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保存下来的只有80回,也就是说没有结局,后40回为高鹗续写。不少人都说,这后40回是《红楼梦》最大的遗憾,因为明显是狗尾续貂,违背了曹雪芹的初衷和原意。我没有研究过红楼梦,当然不能像红学家那样说得透彻,只能浅显的说几句。

曹雪芹写的《红楼梦》结局和高鹗写的结局一样吗?为什么?

谢悟空邀。一部红楼警世,三千烦恼清晰。作者曹公的原著,本意是百单八回;小说的主旨以前八十回以及书中预留伏线、警句推理,贾府最终的结局应是应了食尽鸟投林,只剩下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前奏曲。

从存世的续作中,续作者可能是觉着原著结局太伤感、抑或是其它原因?便改成了贾府后人科举中金榜题名,兰桂齐芳,贾府因此而中兴。斗胆揣测:这是一番美意,却也严重地篡改和违背了原作者的本意,使名著的震撼力以及美学效果大打折扣。,

逝者已矣,历史的烟尘早就飘散。红楼梦一书作为欣赏读物,愉悦了人们的生活,也丰富了向上的认知。

曹雪芹写的《红楼梦》结局和高鹗写的结局一样吗?为什么?

不一样。

也不可能一样!

首先需要确立的一点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倒底写完了没有?我的回答是已经写完了!这从方方面面的史料都能看出来。比如曹雪芹的朋友富察-明义,在其所著《绿烟琐窗集》里,写了20首关于《红楼梦》的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石归山下无灵气,纵使能言亦枉然;王子侯孙瘦嶙峋,惭愧当年石季纶……就是说,《红楼梦》的结局,石头又归到了无稽崖上,宝玉等一干人沦落到尘埃中;再比如在脂批中,也非一次点明80回后还有很多情节:《茜雪狱神庙慰宝玉》,《王熙凤知命强英雄》等。这都说明《红楼梦》是写完了。一如第五回所指明的金陵十二钗之最终归宿,是整部书之大纲!换言之,对于曹雪芹来说,《红楼梦》已经是成竹在胸!不可能写了十来年才搞出个半成品,并且拿这个半成品再来“增删了五次”!

那么,现在《红楼梦》只剩了80回,就说明后几十回被人删改了!旧时有一条笔记,说乾隆皇帝到某满人家,见书架上有《石头记》一书,便携一册回宫去看。某满人回来,大惊,于是急切删改进呈!野史不足信,姑切当个参考。但这说明,《红楼梦》在当时是有所顾忌和避讳的。比如乾隆的堂兄弟弘旿就在笔记里说,“盖《红楼梦》非传世小说,终不欲观,恐其中有碍语也。”如果只有前80回的话,它防碍了谁?

《红楼梦》的流传据说与和坤还有关系。和坤喜欢看《红楼梦》,但因为是禁书,不方便阅读。便想了一个办法,每次进宫都给皇太后讲一段《红楼梦》故事,久之,皇太后听入了迷,便要和坤拿来自己看。和坤说不行,这是禁书。皇太后说,让皇上解禁不就完了!如此,乾隆也无办法。但此书又不能这样流传,只得令人把后几十回删去,换成一个温和的面目。

高鹗续写了一稿,皇帝并不满意,因为与曹雪芹的原稿太接近。高鹗于是又写了一稿,里面也有抄家的情节,但皇帝很快发还了贾家财产,表明皇帝的仁慈。这样一来乾隆就满意了,说《红楼梦》写的是明珠家事,给《红楼梦》定了属性!

这些史料一方面说明,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有很强的批判性,刺痛了满清皇族的神经,所以才在文字狱盛行的清朝被查封。另一方面也说明,满清皇族十足的虚伪,为了一己之私不惜毁坏这么好的小说!

我疑心高鹗看过《红楼梦》的原稿,因为在他的续笔里,的确有些很高妙的篇章,比如“黛玉焚稿”等,可能直接剪裁自曹雪芹的原稿!只是不知道:近300年过去,世间究竟还有没有曹雪芹的真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