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屡次当众给宝钗难堪,为何宝钗不敢当面怼回去?
红楼梦里,黛玉和宝钗是不相伯仲的两个女孩,金陵十二钗判词里也是合二为一,黛玉单纯率真,目无下尘,宝钗品格端方,随分从时,两人各有优势。
在钗黛成为真正的朋友之前,我们经常看到黛玉怼宝钗,甚至当众给她难堪,却很少看到宝钗怼黛玉,她为什么不怼回去呢?宝钗不还击,并不是不敢,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当时环境不允许
先来盘点一下黛玉对宝钗的刻薄,比较典型的大约有这么几处:
一是宝玉探宝钗,在宝钗家借题发挥,对前来送手炉的雪雁发难:“难为你倒听她的。平时我说的话,你都当耳旁风,她说了比圣旨还快。”这是借说丫头暗讽宝玉听宝钗的不听她的,是吃醋了。
宝钗不理她,宝玉嘻嘻傻笑,只有薛姨妈不解其意。在这里宝钗不怼黛玉,一来当着薛姨妈的面,不好发作。二来,宝钗深知,这是黛玉指桑骂槐,讽刺宝玉,她若怼回去,宝玉也难免下不来台。作为主人,不合适。
二是清虚观打醮,黛玉当众说宝钗专在别人戴的东西上下功夫。因为有金玉之说,黛玉对宝钗充满妒意和戒备,事关黛玉一生的心病,宝钗的婚姻预言,因此宝钗不好反驳她,毕竟旧时女子的婚姻大事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三是宝玉挨打后,宝钗因为哥哥薛蟠无理取闹,在家里生了气,一夜没睡好,第二天没精打采被黛玉撞见。黛玉以为她为了宝玉之事伤心难过,因此幸灾乐祸的嘲讽她:“哭出一缸眼泪也医不好棒疮!”这一次是宝钗惦记薛姨妈,有心事,根本无心与黛玉计较。
二、两人性格差异大
黛玉言语刻薄,这是大家的共识。宝钗知道她“自来如此”,又加上外祖母贾母的偏爱,寻常的人也没法与之计较。
李嬷嬷不就在薛姨妈家感慨万千地说“真真林姐儿这张嘴,叫人恨也不是爱也不是”。而宝钗性情沉稳,人谓装愚,自云守拙。她与黛玉本不是一种人,对于黛玉的出言不逊,她往往一笑而过。
但是这并不是说宝钗性情懦弱,或者怕了黛玉。宝钗一向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她宽厚平和又稳重,对于黛玉那样张扬高调的性子,她不认同。若与之斤斤计较,会显得自己小家子气。更何况宝钗还比黛玉大了两岁,作为姐姐,让一让任性的妹妹,能怎样?
三、宝钗处境不合适
宝钗客居在姨母家里,是贾府的亲戚。黛玉虽也是亲戚,可是比她来得早,后来成了孤女,长居贾家,依外祖母过活。
虽然袭人口口声声说“林姑娘不是咱们家的人”,但是事实上,贾母早就把黛玉当成自家女孩的。贾母亲自为宝钗过生日,是对宝钗的嘉奖和喜爱,宝钗尚且懂事的点贾母爱吃的东西,爱听的戏,对于贾母这个掌上明珠外孙女黛玉,怎么会不让她三分?所以宝钗不怼黛玉,也有给贾母、贾府面子的意思。
此外,宝钗也并非一味的退让容忍。《宝钗借扇机带双敲》一回,黛玉见宝玉奚落了宝钗,心中暗喜,也要拿宝钗取笑,结果被大怒的宝钗怼了个好没意思!可见,宝姐姐是天生不喜与人争执,修养好,并不是不敢或怼不过黛玉。
黛玉之娇俏可爱令人喜欢,虽然言辞尖刻爱吃醋,但是她真诚坦荡,是很多读者钟爱的林妹妹。而宝钗的端庄大方,亦可圈可点,令人敬服。
宝姐姐以德服人,虽然几次三番被林妹妹的小性子刁难,但是她不动声色,在黛玉误念了“禁书”的诗词后,她背了人“审”黛玉,苦口婆心给她讲道理,黛玉病中她又嘘寒问暖送燕窝,最终解了黛玉的“多心”,结了金兰契。多么温暖与和谐的画面!
作者:杜若。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黛玉屡次当众给宝钗难堪,为何宝钗不敢当面怼回去?
在金陵十二钗里,嘴上不饶人的女子有两个,一个是黛玉,一个是湘云。这两个人怼人有个共同点,就是针对的对象特别明显。除了宝玉,黛玉最喜欢怼的人是宝钗,湘云最喜欢怼的人是黛玉。但不管是被怼的宝钗,还是被怼的黛玉,都从来不会因此而生气。
宝钗从来不会因为被黛玉怼而翻脸,黛玉也从来不会因为湘云的嘲讽而回击。由此可以看出,这就是黛玉、宝钗与湘云三人之间的相处模式:彼此熟悉,偶有针对,却从来不会因此而疏远或生分。这种相爱相杀,其实恰恰说明了她们彼此了解,而非针锋相对。
因而,所谓的黛玉屡次给宝钗难堪,其实并不存在,只不过是她们之间早已习惯的相处模式,一个情不自禁地去怼,一个不以为意地被怼。宝钗对此早已习以为常,更不存在什么不敢回怼。具体来看,宝钗之所以选择不怼,源于以下原因:
“安分随时,行为豁达”的本性,决定了宝钗不在意这些小事
行走在人多口杂的贾府,宝钗一直以安分随时与行为豁达的处世原则对人对事。这种盛名美誉,确实是名副其实。林妹妹在公众面前冷嘲热讽几句,在宝姐姐看来也不过是小事一桩,根本没有必要与之置气。倘若太过较真,也就不是人人都爱的宝姐姐了。
宝钗向来宽容,对待贾府的下人都能体贴照料,更不用说惹人爱怜的林妹妹了。当场回怼林妹妹,既与宝钗的本性不符,也有失作为亲戚寄居贾府的礼数与体面。宝钗早已过了去争对错的年龄,如何得体而有尊严地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充分了解并欣赏黛玉的真性情,知道黛玉只是逞口舌之快
宝钗心里其实一直明白,黛玉屡次怼她的根源,皆与宝玉有关。第一次在梨香院聚会,黛玉不满宝玉听从宝姐姐不吃冷酒的劝告,借助紫鹃敲打宝玉,“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
宝姐姐听后,立刻领悟到了黛玉的用意。与其说这是怼宝钗,不如说是埋怨宝玉平日里不听从自己的劝告,黛玉因此而吃醋。宝钗忍不住笑道,“真真这个顰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恼不是,喜欢又不是。”显然,宝钗懂得黛玉真正想要得到的关注,来自宝玉。
因为宝钗明白,“宝玉和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的,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不忌,喜怒无常”。有时候遇到宝玉与黛玉单独相处的时候,宝钗也会主动回避,“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倒是回来的妙。”
所以不管是后来黛玉讽刺“宝姐姐在别的上还有限,唯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还是嘲笑宝姐姐“哭出一缸眼泪也医不好棒疮”,皆出自对金玉良缘的顾忌。其实很多时候,黛玉把宝钗视作了假想敌。宝姐姐记性一向好,自然也能记住湘云戴的金麒麟。
而宝姐姐哭红了眼,也是因为哥哥薛蟠误会他,并非为心疼宝玉而流泪。宝姐姐自己内心坦荡,也看清楚了黛玉并无恶意的真性情,只是争一时的口舌之快,自然也就不会对黛玉斤斤计较。况且金玉良缘之事,本就是越描越黑,置之不理才最为明智。
尤其黛玉的怼人,常常以雅谑的形式脱口而出。如此才思敏捷而又妙趣横生的怼人,宝姐姐很是欣赏。宝钗生日宴上,她与宝玉聊得热火朝天。黛玉那句“看你的戏吧,还没唱山门,你就妆疯了“,巧妙借助戏文,一语双关,妙趣横生。宝钗听了,也不会尴尬。
黛玉的冷嘲热讽无伤大雅,未曾触及宝钗内心的底线
宝钗之所以不回怼,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黛玉从未触及她的底线。那次被宝玉说她“体丰怯热,像杨贵妃”,宝钗登时大怒,当场回怼过去,“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当时,宝玉吓得哑口无言。
除了对宝玉发飙,还有一次是宝玉挨打后,宝钗被薛蟠讽刺偏向宝玉。宝钗因此哭了一夜。由此可见,宝钗不回怼黛玉,并非害怕得罪贾母或宝玉,只是未触犯她的底线。宝玉的比喻,有辱宝钗的人格;而薛蟠的讽刺,则有损宝钗的清誉。
总之,黛玉的怼人,说不上是公众给宝钗难堪,只是言语犀利些。宝钗选择不回怼,因为这就是她与黛玉的相处模式。宝钗真正了解黛玉的刺来自哪里,因为什么。她对黛玉的关系,从来不是拔掉这些刺,而是用自己的温暖感化她,从而收起这些刺。这也就是为什么她与黛玉能成就“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黛玉屡次当众给宝钗难堪,为何宝钗不敢当面怼回去?
这个问题问的好!
首先请看宝钗的性格和人品,宝姐姐在曹雪芹笔下是牡丹的化身,雍容华贵,大气,典雅,在古代女子中唯有皇后才能有此称谓,之所以把宝姐姐冠以牡丹,那就是她股子里有这种潜质,配的上此殊荣,她对任何一个人都很好,包括贾环,赵姨娘等等不被人瞧的上的人物,林妹妹从小丧母,寄居贾府,一向被别人怜爱,宝姐姐的为人当然也是格外照顾,怜惜这个妹妹,别说林妹妹只是嘴上说些不好听的话,即便真做了让宝姐姐难堪的事,宝姐姐也不会与她计较的,非不敢呀,是宝姐姐的气度和性格所致,她处处与人为善,处处为人考虑,实配的上牡丹的称谓!
黛玉屡次当众给宝钗难堪,为何宝钗不敢当面怼回去?
不是不敢,是为了维护她自己端庄宽和的人设,不会为了口舌之争而损害自己在人前的形象
黛玉屡次当众给宝钗难堪,为何宝钗不敢当面怼回去?
当面怼回去,太不像宝钗的风格了。作者之所以没有安排宝钗当面怼回去的场景,而是在暗地里描画宝钗对黛玉的种种,更是说明宝钗和黛玉的性格。
两个人的性格对比是非常鲜明的。黛玉是有一说一,不会拐弯抹角,所以经常话里带刺,刺伤众人;而相对黛玉,宝钗就圆滑的多,很懂得周旋,所以即便是怼,也要怼的有艺术一点,不让人觉得尬尴。
就像有一次黛玉吃醋,说宝玉听见宝钗的话像是尊奉圣旨一般。而宝钗则说,这小嘴巴巴的,没谁了,顺便还捏了一把黛玉的脸颊。给我们的感觉是,宝钗的情商好高,于无声处就把矛盾化解于无形。在红楼梦中,宝钗是儒家思想的化身,是从儒家伦理纲常走出来的圆融女子,所以一言一行都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不会像晴雯或者黛玉一样,使性子发脾气,她会认为这不合规矩,所以多半时候,她不是不敢,而是尊奉规矩的结果。
黛玉屡次当众给宝钗难堪,为何宝钗不敢当面怼回去?
第一:薛宝钗自来贾府开始,她打的旗号就是“端庄贤淑”,如果说她对于黛玉的讥讽,当面予以回应,那岂不变成了自砸“招牌”?
这样“以己之矛攻已之盾”的傻事,智商和情商都双双在线的宝钗,肯定不会做的。
第二:凡事都逃不过一个“理”字。宝钗不敢怼回去,或许也是因为“理亏”。
文本内说自黛玉进贾府后,与宝玉是同吃同住,言和意顺,略无岑商。
但自从薛宝钗来后,宝黛二人开始争执不休,黛玉更是经常以泪洗面。皆因薛宝钗半路挥刀所致。
宝黛二人,本来是两小无猜一对青梅竹马。薛宝钗忽然跑来,弄个“金玉良缘”来挤兑“木石前盟”。所以,薛宝钗算得得个情感的掠夺者。
而且,在明知宝玉心里念念只有一个黛玉的情况下,还是执意的去做了很多,引起宝黛之间的误会猜忌的事情,她对黛玉的伤害和刺激,真的太大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对黛玉,她也有那么一点惭愧之心,所以对于黛玉的讥讽她经常装作充耳不闻。
第三:宝钗虽然不敢明着给黛玉“怼回去”,但是却也狠狠打脸过宝玉。
宝黛二人闹了小别扭,宝玉前去赔礼道歉。接着一起看戏时,宝玉将宝钗戏比杨妃,宝钗大怒,又见黛玉脸上亦有得意之色。
黛玉意欲趁机取笑宝钗几句,宝钗解其意,遂以“负荆请罪”之典先声夺人,讥讽宝黛。
令宝黛二人满脸通红,尴尬不已。
虽然不是直接怼黛玉,但是打脸宝玉,也是对黛玉有敲山震虎,杀鸡儆猴之意。
薛宝钗虽然从不明显回击黛玉,但是就这一次“回击”看来。单纯率真的黛玉,对她的还击完全没有招架之功。
图源皆自网络,侵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